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美國伍斯特藝術博物館藏清代紅地繡花虎頭帽賞析

2017-08-30 15:35于奇赫
收藏家 2017年8期
關鍵詞:虎頭老虎博物館

□ 于奇赫

美國伍斯特藝術博物館藏清代紅地繡花虎頭帽賞析

□ 于奇赫

伍斯特藝術博物館位于美國馬薩諸塞州中部地區(qū)的伍斯特市,收藏有35000件世界范圍內(nèi)從古至今跨越千年的藝術珍品,涵蓋繪畫、雕塑、攝影、版畫、手工藝品、新媒體和當代藝術等諸多門類。伍斯特藝術博物館是由18到19世紀伍斯特地區(qū)首富Salisbury家族的第三代傳人Stephen三世捐贈修建的。1896年9月,Stephen Salisbury三世和他的朋友們聯(lián)合創(chuàng)辦了一家藝術博物館公司。然后他們投資10萬美元與一大片土地(曾是Salisbury農(nóng)場),經(jīng)建筑師Stephen C. Earle設計建造,于1898年建成伍斯特藝術博物館并正式開業(yè),成為新英格蘭排名第二的藝術博物館。1905年Stephen Salisbury去世后,將自己約500萬美元遺產(chǎn)的大部分捐贈給了博物館。此后經(jīng)過多年的發(fā)展,伍斯特藝術博物館成為美國第一個購買克勞德·莫奈與保羅·高更作品的博物館,也是第一個從歐洲運送中世紀建筑與牧師會禮堂(原是法國圣約翰修道院的一部分)到美國安裝展示的博物館。①伍斯特藝術博物館在20世紀上半葉與其他機構②合作發(fā)掘的敘利亞安條克(Antioch)的馬賽克地板,也成為該館最為珍貴的收藏之一。

伍斯特藝術博物館現(xiàn)在已經(jīng)建立了古代藝術、美國藝術、歐洲藝術、中國藝術、伊斯蘭藝術、印度藝術、日本藝術、東南亞藝術、錢幣與獎章和武器與盔甲館10個主要門類③。其中的中國古代藝術品囊括了瓷器、玉器、青銅器、陶俑、石刻、服飾、樂器、家具、書畫和拓片等等,形成了為完備的中國古代藝術品體系。而其所收藏的一件清代紅地繡花虎頭帽,制作精美、保存完整,給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民間織物的時間往往很難斷定,博物館將這件虎頭帽的制作時間定為1875年(光緒年間),而香港文化博物館在2015年12月18日至2016年3月21日舉辦的“祝福的印記—傳統(tǒng)童服里的故事”展覽中,也展出了一件與此件虎頭帽造型相似、但并不完整的“橙地虎頭帽”。香港文化博物館將其時間定為1900年,所以基本可以確定這件虎頭帽是清晚期的作品。

該虎頭帽由帽身與拖尾兩部分組成,帽身是仿造老虎的身體,將其縮小后進行組合而成(圖1~3)。面料使用的是質地柔軟的橘紅色和黑色士林布, 里料使用的是藍色的花卉紋緞子料。老虎的眼睛采用堆繡的方法制成,由3個部件組成,圓形的片狀黑色瞳孔、扁圓球形的白眼球與用銀色線盤成的外輪廓線。眼睛的上面用絨線做成睫毛的樣子,用淺綠色的布堆起眉毛,上面用盤金繡的針法制作出類似云紋的效果,層次十分豐富。在兩個眼睛之間的中心線是用金紙縫制出的“王”字,纖細并貫穿至鼻部。鼻子的處理是用粉色的雙層布折起,再用寬松的線固定兩邊,營造出立體的鼻翼。老虎的嘴部處理的十分小巧,外部飾以金邊。牙齒的細節(jié)是用粉色與白色兩種顏色的布料區(qū)分牙床與牙齒,捏出等距離的褶子,再用線穿過、勒緊后彎成嘴的弧形縫在鼻子下方,用上嘴唇蓋住牙與牙床。為了凸顯老虎另一個威猛的符號—上顎獠牙,手工藝人在牙齒兩邊還各縫制兩個細長的牙齒。但是成年老虎獠牙的牙根較粗,口中有四顆獠牙:上顎兩顆,下顎兩顆,而在這件虎頭帽中因便于制作而全部縫到了上顎。老虎的胡須左右各三根對稱分布,用黑線縫制在虎嘴的兩側。

圖1 虎頭帽正面

圖2 虎頭帽背面

圖3 虎頭帽側面

圖4 虎頭帽右耳細節(jié)

圖5 虎頭帽左耳細節(jié)

這件虎頭帽的亮點之一在于虎耳的處理(圖4、圖5)?;⒍菃为氈谱骱罂p上的,面料使用的是橘紅色的士林布,用黑色與金色線裝飾;里料使用的是粉色的布料,耳朵的外輪廓用藍色的布包合,在接縫處用黃黑相間的線進行鎖繡處理。從細節(jié)圖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左邊的虎耳中有一個小女孩,是用棉花在粉色的布料中填充而成。小女孩扎著兩個長辮,用紅線系成。女孩的眼睛與眉毛均由黑線繡制,鼻子用白線平針繡為三角狀,嘴巴用兩道長短不一的紅線繡表示。女孩盤腿而坐,穿著淡粉色的布兜,懷中抱著一個粉紅粉綠相間的繡球,神情活潑;右邊的虎耳中有一個小男孩,我們看到小男孩頭發(fā)的前邊已經(jīng)剃光,腦后面能看到小手指細的一綹,擰成繩索一樣下垂。這種發(fā)飾被稱金錢鼠尾式,在清末十分流行,這也是判斷年代的重要特征。小男孩佩戴銀色紙品做成的圍涎④和手環(huán),身著紅色肚兜與綠色褲子,臉上的五官由單線表現(xiàn),神采俊秀。一般的虎頭帽會在耳朵內(nèi)用線縫制耳毛或圖案,而這頂帽子的處理方式十分少見,使整個帽子的裝飾更加多元,層次豐富,饒有趣味。

虎的身體上均勻地用黑色的線條繡出長短不一的橫向條紋,條紋向左右延伸、橫向排布。虎身外輪廓用金線鎖繡與藍布裝飾,腹部與四爪用白布表現(xiàn),看起來威風凜凜?;⒌谋巢坑?顆金屬珠子與1顆黃色的石質珠子串成,在面料上還用金色與黑色的線鎖繡成圓形進行裝飾,虎尾巴高高翹起,并用黑色單線繡制尖角紋布滿真?zhèn)€尾部。這頂虎頭帽的形態(tài)就像是一只老虎趴在了兒童的腦袋上,帽子兩側與后面還有黑底金邊的鳳穿牡丹與喜鵲梅花進行裝飾,繡工精湛,色彩變化豐富。兩側向下延伸的部分還可以起到給耳朵保暖的作用,配上金紙的反光使得整個帽子顯得熠熠生輝。這頂帽子的拖尾完好地保留了下來,用3圈黑線與帽子相連。拖尾在北方可以起到御寒的作用,抵擋從脖子后面吹來的風。拖尾的圖案分為兩部分:外圈是用金線在藍底布面上用平針繡的方法繡制的梅蘭竹菊與吉祥結圖案,里面是白底金紙上刺繡的孔雀花卉紋飾。伍斯特藝術博物館收藏的這頂清代紅地虎頭帽制作工藝精湛、造型典雅,看上去栩栩如生,是清代繡娘智慧的結晶。

圖6 滄州博物館藏品

圖7 滄州博物館藏品

圖8 滄州博物館藏品

圖9 滄州博物館藏品

圖10 北京藝術博物館藏品

圖11 私人收藏

國內(nèi)的收藏大多以瓷器青銅器和玉器書畫為重,很少對于年代較近清代民間的刺繡進行研究,國內(nèi)收藏虎頭帽的也多是一些藝術館、民俗博物館與一些地方性的博物館。伍斯特藝術博物館收藏的這頂清代紅地虎頭帽從工藝上看很有可能是北京地區(qū)制作的,其使用者也是大戶人家的孩子,與民間的虎頭帽在處理上有很多不同。滄州博物館收藏了很多清末民國的虎頭帽,都是民間貧苦人家孩子的帽子。(圖6~9)首先從形制來看,伍斯特藝術博物館收藏的虎頭帽的帽身是用三塊縫制成半球形,而民間的虎頭帽多為兩塊布縫制而成,較為簡單,顏色搭配上并不考究;其次,在用線上,民間的虎頭線的長短與疏密安排不合理,針腳過于明顯,而針法變化少,幾乎都是平針繡,制作水平較低;再有,很多民間的帽子沒有拖尾,否則就是用一些繡片或是布條拼湊,整體感弱;第四,民間制作的虎頭帽在老虎五官塑造上填充物較少,使得老虎的面部看起來較為扁平,立體感弱。最后,在拖尾的處理上,民間的虎頭帽多是省去拖尾,將整個帽子的后部拉長,如北京藝術博物館收藏的黃地虎頭帽(圖10),⑤另一種是用布料的花紋去代替刺繡的圖案,如圖11的私人收藏的近代民間虎頭帽。

伍斯特藝術博物館收藏的這件虎頭帽雖然是在清末制作,但我們還是能夠看到當時的上層社會對于兒童服飾的品味,整個帽子的形象給人的感覺十分典雅,內(nèi)斂。而到了民國時期,虎頭帽造型的變化就比較大了,說明社會的審美風尚也發(fā)生了改變。圖12是首都博物館收藏的一件虎頭帽,圖13是一件私人藏品,也是北京地區(qū)制作的。我們看到在五官的處理上,老虎的眼睛、眉毛和鼻子都進行了填充,整個面部顯得十分擁擠,給人一種腫脹的感覺。其中鼻子的填充物最多,是典型的中原地區(qū)虎頭帽的工藝。⑥鼻梁用線勒成了三截,上面裝飾著花紋,而老虎的鼻梁實際上較為扁平。嘴巴也被拉長,拉大了,延伸至鼻翼與眼睛、眉毛幾乎相連,原本仿生的設計結構被打亂了。這樣整個老虎的趣味性增強,威嚴感就喪失了,更多的是給人一種呆、愣的感覺。并且虎頭帽各處都有金線繡成的各式紋飾,雖然顯得富麗堂皇但略帶庸俗,清代虎頭帽雅致與考究的感覺完全消失了。相比中原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的虎頭帽形式更為豐富,會飾以很多銀飾與彩線,針法上更為多變,絞繡、摻針繡、打籽繡和十字繡綜合運用,圖案也更為多元,反映了一種原始的動物崇拜,關于少數(shù)民族虎頭帽的個案分析較多,這里不再贅述。

虎是中國人觀念中最為兇猛與威武的猛獸之一。《風俗通義·禮典》上記載:“虎者,陽物,百獸之長也,能執(zhí)搏挫銳,噬食鬼魅。”⑦大約一萬年前黑龍江和內(nèi)蒙古的巖畫中,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虎的形象。⑧河南濮陽西水坡原始墓葬中發(fā)掘出的蚌塑龍虎擺塑,就說明原始氏族社會晚期人們就將龍和虎視為神圣的動物了。⑨但是如此悠久的“虎崇拜”的中國在北朝以前卻沒有產(chǎn)生帶虎頭帽的習俗。從臺北中研院文物館收藏的大理石雕虎人合體神像與日本泉屋博物館收藏虎食人卣可以看出,中國藝術中老虎離人的頭部最近的時代可追溯到商代。而縱觀秦漢兩代的青銅器、隨葬俑與畫像石、畫像磚和墓室壁畫,只能找到帶著面具的方相氏,而目前找不到帶著虎頭帽的大人或是孩童。較早的帶著獸皮帽的形象,見于6世紀新疆克孜爾175窟右側天王⑩(圖14)與麥積山北周石窟4號崖閣第三身天王(圖15),但是帽子的造型獅虎難辨,生物特征較為模糊,但虎頭帽文字記載也見于這一時期?!顿Y治通鑒·齊紀·齊紀七》中記載“伯玉使勇士數(shù)人,衣斑衣,戴虎頭帽,伏于竇下,突出擊之,魏主人馬俱驚。”所以說天王頭戴虎頭帽的概率很大。最早的孩童佩戴虎頭帽的形象于見西安東郊韓森寨唐墓中出土的嬰孩襁褓俑(圖16),高10厘米,紅陶制成。這個嬰兒面龐豐滿,內(nèi)著衫,外裹著用三條結帶系成的襁褓,腳部用布包裹系緊。河北、陜西和河南出土的唐代三彩隨葬俑中大量出現(xiàn)帶著虎頭帽的武士,如首都博物館收藏的這件虎頭帽武士俑(圖17)。唐代的虎頭帽從北周以來的天王形象逐漸與世俗文化相結合,并且進入了中國的墓葬文化。其后大英博物館收藏的五代雕版印刷佛畫《大圣毗沙門天王》(圖18)中可以看到身披虎皮的青年人形象(李零推測這個形象是毗沙門的第二子獨鍵,有待仔細考證)。宋代的墓室壁畫與嬰戲圖中均不見兒童佩戴虎頭帽的形象,北宋李公麟的《免胄圖》中還能看的類似形象,可能與宋代“重文輕武”的社會風尚有關。明代世俗社會雖然并不多見這一形象,但這一造型還保留在佛教的系統(tǒng)中,晉中平遙雙林寺千佛殿的韋陀像就是一個例子。到了清末民國初年,由于列強的侵擾與社會的動亂導致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兒童的成活率相對較低。人們認為老虎有驅邪的能力,而且虎頭帽中“虎”字的發(fā)音,同漢字中“保護”的“護”同音,于是清代人們就開始大量制作虎頭帽用來保護兒童,新生兒過滿月或長大時戴在頭上,相當于保護神的功能,讓孩童保持健康活潑、消災避邪。

圖12 首都博物館藏品

圖13 私人藏品

圖14 克孜爾石窟175窟壁畫

圖15 麥積山4號崖龕石雕

圖16 唐代嬰兒襁褓俑

圖17 首都博物館藏唐代武士俑

圖18 英藏五代佛經(jīng)版畫

以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李松教授為代表的學者,提出虎頭帽在中國的出現(xiàn)是中西文化交流產(chǎn)物的觀點。源自于希臘神話中赫拉克勒斯形象向東隨著亞歷山大東征經(jīng)過阿富汗,傳到犍陀羅地區(qū),然后融入佛教藝術向北傳到中亞地區(qū),最后傳入中國并本土化。國家博物館李翎認為戴虎頭帽是吐蕃的一種風俗,隨著吐蕃占領了河隴西域之地、扶植佛教以后,吐蕃的風俗出現(xiàn)在敦煌、龜茲等地的佛教石窟造像中。兩方的觀點都是認為虎頭帽受到外文化因素影響、借助佛教藝術進入中國?;㈩^帽在中國傳統(tǒng)兒童服飾中除了兼?zhèn)涿烙^與實用以外,還滿載了家人對于孩童溫暖的祝福與希望。伍斯特藝術博物館收藏的清代紅地繡花虎頭帽樣式考究、工藝精良、形象生動,是中國“虎文化”的物質載體,表現(xiàn)出了清代上層社會的審美趣味,具有鮮明的中國民族特色,寓意深遠。

注釋:

①Worcester Art Museum,Wikipedia,2016-12-18.

②這只發(fā)掘隊伍還包括普林斯頓大學、哈佛大學、盧浮宮博物館和巴爾的摩藝術博物館。

③見于官方網(wǎng)站http://www.worcesterart. org/

④關于圍涎與云肩的區(qū)別,見李雁2015年蘇州大學博士論文《中國古代兒童服飾研究》,第141~144頁。

⑤北京藝術博物館藏品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⑥張競瓊、張吉升、孫寧寧《中原地區(qū)虎頭帽的工藝》,《紡織學報》,2009年,第99頁。

⑦(漢)應劭撰;王利器校注《風俗通義校注》下,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第368頁。

⑧葉舒憲《中國虎文化圖說》,《尋根》,2010年第3期,第31頁。汪玢玲《中國虎文化探源》,《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1期,第67頁。

⑨濮陽市文物管理委員會,濮陽市博物館,濮陽市文物工作隊《河南濮陽西水坡遺址發(fā)掘簡報》,《文物》, 1988年第3期,第31頁。

⑩中國壁畫全集編輯委員會編《中國新疆壁畫全集2·克孜爾》,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烏魯木齊,新疆攝影美術出版社,1995年,圖版第140。

(責任編輯:郭彤)

Meiguowusiteyishubowuguancang qingdaihongdixiuhuahutoumaoshangxi

Yu qihe

猜你喜歡
虎頭老虎博物館
躲描貓的大老虎
夜釣虎頭鯊
虎頭茉莉的養(yǎng)殖方法
博物館
小米游俠記:虎頭將軍
老虎不在家
老虎變成貓
露天博物館
博物館
1945年蘇日兩軍在虎頭筑壘地域的戰(zhàn)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