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關于遏制校園霸凌問題的政策法律建議

2017-08-30 18:53:23王耀南
青年時代 2017年21期
關鍵詞:綜合防治

王耀南

摘 要:近年來,國內校園霸凌事件被頻頻曝出,引發(fā)社會廣泛擔憂。校園霸凌行為愈演愈烈嚴重危害在校學生的身心健康安全,完善法律法規(guī)及時遏制校園霸凌勢在必行。我國現(xiàn)行法律法規(guī)在治理校園霸凌問題上存在法律依據(jù)空白、法律執(zhí)行流于形式、法律責任權力不明確、法律預防保護措施不足等困境。完善校園霸凌相關法律法規(guī)應當懲治與保護結合,進行專門立法、明確依據(jù)、細化條款,賦予教育對于校園霸凌的懲戒權,加強預警保護政策法律措施建設,從而破解校園霸凌難題。

關鍵詞:校園霸凌;政策法律;綜合防治

一、我國校園霸凌的現(xiàn)狀及其危害

據(jù)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針對10個省市的5864名中小學生抽樣調查,高達三分之一的中小學生曾遭受過校園霸凌,其中32.5%的學生偶爾遭受到校園霸凌,6.1%的學生經常遭受到校園霸凌。[2]2013年到2015年,我國司法受理的100起校園霸凌案中,有故意人身傷害行為的校園霸凌高達88%以上,其中造成死亡、重傷等嚴重后果的高達67%;從年齡段來看,發(fā)生在小學生之間的校園霸凌行為占2.52%,初中生占33.96%,高中生占22.64%。另外,《中國教育發(fā)展報告(2016)》指出,近年來校園霸凌發(fā)生的地域范圍廣泛、覆蓋了絕大多數(shù)省份,且頻次密集。

校園霸凌的頻頻發(fā)生,顯現(xiàn)出行為惡劣、后果嚴重、低齡化、群體化等諸多特征,嚴重影響著在校學生的身心健康。不僅對受害學生造成身體上的痛苦、傷殘、甚至導致死亡,也使其心理上產生恐懼、抑郁、焦慮等負面情緒,導致自殘、自殺等行為的發(fā)生。而家長、老師及學校在校園霸凌問題上的置之不理或是力不從心極有可能造成受害學生的二次傷害。而當引起公眾震驚的一系列殘忍惡劣的校園霸凌事件發(fā)生時,我們的政策、法律并未能肩負起遏制校園霸凌、保護校園安全的使命,要禁絕校園霸凌發(fā)生,政策、法律不能缺位。

二、目前政策、法律在校園霸凌治理上的困境

對于校園霸凌的懲治必須有兩個前提,即怎么懲治、誰來懲治;前者涉及到懲治處罰的依據(jù)和執(zhí)行方法,后者涉及懲治處罰的執(zhí)行主體。對于校園霸凌的保護也應該有專項法規(guī)政策的保護措施,而目前我國在法律建設上對于這兩個方面都存在空白。

(一)懲治約束政策法律依據(jù)空缺

我國目前對于青少年違法犯罪主要依靠《刑法》《治安管理處罰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進行制裁,但是由于上述法律規(guī)定不具備針對性,對于懲治校園霸凌行為存在漏洞,使得校園霸凌者有恃無恐,無法懲治。具體而言包括以下方面:其一,目前我國相關法律法規(guī)中并無“校園霸凌”或是“校園欺凌”等詞的表述,具體行為是否構成校園霸凌法律概念模糊,無明確詳盡的規(guī)定,因此無法對具體學生行為是嬉戲打鬧還是欺辱霸凌進行界定、懲處。其二,以上法律條款主要針對違法犯罪行為進行懲治,在應用時既要定性又要定量,性質上屬于故意傷害、強制侮辱、威脅之外,還要達到傷殘“量”上的定刑標準。因此,很多性質上極為惡劣的校園霸凌行為在傷害后果上并沒有到達傷殘鑒定上輕傷或是重傷“量”的要求,就無法對其追責懲治。其三,由于校園霸凌行為的日趨低齡化,本是起到保護未成年人權利的法律責任年齡制度卻成了助長校園霸凌行為的幫兇

(二)懲治約束政策法律執(zhí)行流于形式

我國處置未成年人犯罪的執(zhí)行手段主要是:緩刑或監(jiān)外執(zhí)行、當?shù)嘏沙鏊O(jiān)督幫扶、責令父母管教、收容教養(yǎng)制度、工讀教育制度等,但以上措施存在各種問題,均未能發(fā)揮出應有作用。例如,收容教育制度作為由公安機關行使的對公民作出剝奪人身自由的一項決定措施,其本身與司法判決及程序合理原則相悖,合法性一直以來飽受質疑,在勞教制度被廢除后大多數(shù)地區(qū)已停止了收容教養(yǎng)的審批,收容教養(yǎng)制度名存實亡。

(三)懲治約束主體責任、權力不明確

現(xiàn)實中,似乎對于校園霸凌問題家長、老師、學校、社會、公安、教育部門等都在管,但實際中由于各方在責任與權力上的不明確,造成了大家都在管,誰都沒有管的局面。由于對父母的約束和制約相關規(guī)定模糊,責令家庭管教只是缺乏約束力的空話;教師沒有懲治權,對學生不敢管,學校的紀律處分權震懾性不足,缺乏嚴格規(guī)訓與懲罰,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無從談起;公安、司法等部門對未成年人犯罪尚且懲治無力,處置校園霸凌更是無法可依;社會力量則聲討大于參與,發(fā)揮作用甚微。相關各方主體在自身責任和權力不明確的前提下自身作用且難以發(fā)揮,更無法形成合力有效地處置和防治校園霸凌行為的蔓延。

三、有效治理校園霸凌問題的政策法律建議

當前,校園霸凌已經成為威脅校園與學生安全最為突出的問題,我國現(xiàn)行相關法律政策滯后于現(xiàn)實需要,對于目前的校園霸凌問題難以適用,缺乏針對性。基于此,針對目前政策法律在校園霸凌問題上所面臨的困境,筆者認為校園霸凌法律法規(guī)的完善應當包括保護措施立法及懲治約束立法兩方面完善,而懲治約束立法應當包含對于違法犯罪的刑事、行政處罰和對未構成違法犯罪校園霸凌行為的教育懲治法律法規(guī)完善。

(一)健全法律法規(guī),明確懲治依據(jù)

首先是對校園霸凌行為作出明確界定,對其構成作出認定標準,使校園霸凌與青少年犯罪、學生間嬉鬧作出區(qū)分,對其懲處就有了依據(jù)。其次是對責任年齡問題作出重新劃定,在刑責年齡的基礎上,校園霸凌專項法律重點彌補對低齡霸凌行為的懲戒,可以采取依據(jù)年齡由大到小累計減輕懲罰程度等方式,從而涵蓋對14周歲以下校園霸凌實施者的懲治。最后,制定校園霸凌專項法律法規(guī)應當更加細化懲治“量”的標準。根據(jù)校園霸凌造成的不同行為后果規(guī)定是民事、行政還是刑事懲處,進而明確應當是由司法、公安進行違法犯罪刑罰還是由學校、家長進行相關強制性懲處。

(二)賦予教育懲戒權,強化教育規(guī)訓與懲戒

以往對校園霸凌行為的教育引導主要體現(xiàn)在《中小學生守則》《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中小學生法制教育指導綱要》等相關規(guī)范的制定,然而在實踐應用中,由于引導教育的相關規(guī)定內容簡單、宣誓性較多、無強制性、缺乏后果設定,其真正的作用十分有限。對于未構成犯罪行為但行為惡劣的校園霸凌行為,應當在法律法規(guī)制定上賦予教育懲戒權,從而對未達到“量”刑標準的校園霸凌有力懲戒。首先,對于情節(jié)惡劣且屢教不改的校園霸凌者,行為后果便超出了家庭管教與學校懲處的范圍,必須進行強制的專門教育。對于目前收容教養(yǎng)合法性不足、工讀教育招生困難的現(xiàn)狀,必須通過法律法規(guī)明確其適用條件,即哪些行為標準或后果下,必須由法院進行判決對其進行強制性工讀教育,一定程度約束其人身自由,起到懲罰并教育的目的。其次,在教師的懲戒權上,專項立法應明確懲戒行使的界限、標準與程序,進而重新樹立起教師的傳統(tǒng)權威,強化教育規(guī)訓與懲戒。[6]在學校的紀律處分權上,應當給予其更加詳盡的規(guī)定,對于侮辱、推搡、毆打、損害財務等設定更加嚴格的處罰規(guī)范,如告誡、停課、留級直至開除等均嚴格執(zhí)行落實。教育的懲戒、批評權力需要法律的真正賦予,才能落實依法治教與依法治校。最后,對于行為后果較輕的校園霸凌,責令父母管教是已有法律規(guī)定的措施之一,但由于對霸凌者的父母管教沒有形成約束和制裁,所謂的“責令”難以落實。校園霸凌法律法規(guī)中應當添加對父母管教的強制約束條款,如強制父母陪讀、責令父母繳納保證金、要求父母定期匯報管教情況、接受專門反校園霸凌培訓教育等,從而使責令父母管教真正坐實。

(三)加強預警保護措施建設,保障校園安全

對于校園霸凌的綜合防治應當充分考慮校內、校外兩個區(qū)域,預警發(fā)現(xiàn)和及時保護兩個階段,結合人防、物防、技防三種優(yōu)勢,加強預警保護法律法規(guī)建設,建立起防止校園霸凌的長效保護機制。首先,開展校園霸凌的法制宣講及教師培訓。法制宣講不同于傳統(tǒng)行為教育,應當由公安、司法等部門以公共強制權力的身份到中小學中開展校園霸凌專題法制宣講,宣講的內容集中于校園霸凌要承擔的嚴重后果、處罰方式等,列出校園負面行為清單,劃出禁行底線,起到預警震懾作用。其次,建立預警發(fā)現(xiàn)校園霸凌的工作制度。制定校園霸凌應急處理預案,建立早期預警、事中處理及事后干預等機制。最后,應制定我國《國家安全學校框架法規(guī)》。作為國家級別的安全校園建設指導性政策法規(guī),提供對處理校園霸凌行為的關鍵措施和實施策略,幫助解決校園安全建設中的操作性問題,制定校園安全建設的規(guī)范要求。該法規(guī)應以法律形式為前提,強調政府、學校以及社會力量的廣泛參與和全方位合作,切實形成政府統(tǒng)一引導、相關部門齊抓共管、學校家庭社會共同參與的工作合力。

總之,校園霸凌作為一種具有危害性的社會現(xiàn)象,必須在其發(fā)現(xiàn)保護、約束懲戒、綜合防治上充分利用政策法律工具,除了對校園霸凌者進行應有懲處、震懾約束外也要使弱勢學生得到全面保護。在政府政策主導、法律法規(guī)保障的前提下,社會力量共同參與到遏制校園霸凌中來,建立長效機制、治理校園霸凌,還校園生活一片寧靜。

參考文獻:

[1]劉向寧.校園霸凌未成年行為人的法律責任淺析[J].青年學報,2015(04).

[2]姚建龍.防治學生欺凌的中國路徑:對近期治理校園欺凌政策之評析[J].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17(01).

[3]教育部聯(lián)合公安部、司法部等九部門.關于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Z]2016-04.

[4]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關于開展校園欺凌專項治理的通知[Z]2016-11.

[5]汪敏.我國校園暴力研究評述[J].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學報,2016(01).

猜你喜歡
綜合防治
設施蔬菜土傳病害綜合防控技術推廣探討
新農村(2016年12期)2017-01-12 09:17:18
淺析大豆食心蟲病綜合防治技術
楊樹病蟲害綜合防治措施
綜采工作面水害分析及防治水實踐探析
果木溝泥石流災害形成條件及運動特征研究
玉米粗縮病發(fā)病規(guī)律及綜合防治研究
棗樹主要病蟲害的防治措施
大白菜常見侵染性病害識別要點及綜合防治
河南省西峽縣獼猴桃黃化病的發(fā)生與綜合防治
核桃樹的凍害癥狀及其綜合防治技術
璧山县| 友谊县| 定日县| 寿阳县| 邵东县| 资溪县| 大悟县| 上栗县| 朝阳县| 沅陵县| 娄烦县| 黔江区| 沧州市| 获嘉县| 宜宾县| 呼玛县| 雷波县| 深泽县| 鄱阳县| 天门市| 吐鲁番市| 东明县| 米易县| 甘洛县| 平果县| 宁海县| 河曲县| 东乡族自治县| 鸡东县| 定边县| 分宜县| 涿州市| 乐东| 驻马店市| 宝山区| 凯里市| 灵宝市| 南江县| 绥阳县| 阿勒泰市| 大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