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6年春節(jié)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西考察時提出:“井岡山時期留給我們最為寶貴的財富,就是跨越時空的井岡山精神。我們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堅持堅定執(zhí)著追理想、實事求是闖新路、艱苦奮斗攻難關、依靠群眾求勝利,讓井岡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蓖昵?,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和江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在井岡山召開“弘揚井岡山精神與加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國專題研討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大力弘揚以井岡山精神為代表的紅色文化,切實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水平。
關鍵詞:井岡山精神;理想信念
井岡山精神中體現(xiàn)對理想信念的執(zhí)著追求是引領當代人價值取向的一面旗幟,可為當代大學生的理想信念給予重要的指引。吉安職業(yè)技術學院充分利用地緣優(yōu)勢,結合起校情、學情,并通過“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的方式,在師生中積極開展體驗式、情景式、知行合一式等新形式的井岡山精神教育活動。運用井岡山精神強化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揚井岡山精神,推進大學生堅定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理想,增加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以及增強對黨和政府的信任。
一、背景與起因
吉安職業(yè)技術學院2014年2月獲批,2014年9月正式開始招生辦學,作為一所新成立的高職院校,目前擁有在校學生近1萬人,其中涵蓋了吉安市高級技工學校、井岡山應用科技學校、吉安師范學校及井岡山藝術學校。在“一院轄四?!钡哪J较?,學生既包括中職學生,又包括高職學生,其中高職學生中又分為五年制學生及三年制學生。學生層次、年齡、受教育背景均存在著不同,學生的理想信念現(xiàn)狀,存在的問題較為復雜。
井岡山精神作為一種珍貴歷史文化遺產,除了具有寶貴的資政價值、紀念價值,還具有可貴的育德功能、育人功能。在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中既可作為一種具有真理性、真實性和先進性的教育內容,又可作為一種具有靈活性、透徹性和有效性的教育手段。鑒于此,學校在辦學之初便確立以“立德樹人”的學生思想教育宗旨,緊緊結合“井岡山精神”,圍繞“崇文、明理、厚德、精技”為核心的校訓文化活動,讓校訓的精神與井岡精神內化到師生的思想中,成為個體精神支柱,動力源泉和激勵因素。
二、做法與經過
吉安職業(yè)技術學院建立在具有深厚文化底蘊和厚重革命精神的廬陵大地上,自建校以來,便積極運用獨有的文化資源優(yōu)勢,加快學校文化育人內涵建設,形成良好的學生思想工作思路,從而打造屬于我校獨具魅力的精神氣質。
1.弘揚獨有文化之井岡山精神“進教材”
歷史是最好的教材,重溫革命先烈在血雨腥風中鑄造的革命精神,讓紅色基因融入當代大學生的血脈之中,推動井岡山精神在學校思想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與此同時,為加強全體黨員和全校師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基礎道德教育、傳統(tǒng)美德教育,根植“敬廉崇潔”理念,培養(yǎng)正確的價值觀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學校黨委高度重視,組織校內外專家專門成立了吉安職業(yè)技術學院紅色文化研究中心、廉政文化研究中心,并聯(lián)合井岡山干部學院、江西干部學院、井岡山大學以及吉安市黨史辦等單位,組建了以弘揚革命傳統(tǒng)教育,深入推進黨風建設及傳承廬陵文化的系列校本教材編寫組。
2016年9月,經過一年多的多次征訂與修改,《吉安紅色記憶》、《浩然正氣》兩本校本教材由江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有力促進紅色文化、廉潔成為學校的主流文化之一,使井岡精神成為全校師生固有的精神之源。接下來,學校將在此基礎上出版系列教材第三部——《廬陵古韻》。
2.“情、理、史”充分結合,井岡山精神“進課堂”
信息時代下的高校教學,既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虛擬的,課堂的呈現(xiàn)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充分把“情、理、史”結合起來,以特定場地、場景為背景,發(fā)揮傳授者或講解者的現(xiàn)場說講、點評能力,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把深刻的理論教學“淺出”,把靜態(tài)化的歷史素材“動化”、“活化”,使受教者在聆聽理論教育的同時又跳出單純理論灌輸?shù)木窒?,使受教者的思想得到洗禮,情感得到升華,信念得到強化,意志得到固化。
3.堅持“全員、全過程”的井岡山精神“進頭腦”
(1)由馬克思主義學院、宣傳部聯(lián)合,不定期地邀請本地區(qū)或國內的專家學者進校園,有針對性地舉辦道德講堂、法律講堂。
(2)組織師生開展“弘揚井岡山精神”為主題的故事匯比賽。
(3)利用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通過新媒體平臺,建立黨員干部、學生干部以及思政工作者聯(lián)系群(qq、微信……),適時跟進黨性和理想信念教育。
三、成效與啟示
理想信念教育的確立和鞏固也不是朝夕可以完成的,要探索加強師生黨員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徑,增強黨員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和長期性。吉安職院通過確立井岡山精神“三進”的理想信念教育機制,充分發(fā)揮井岡山革命傳統(tǒng)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的歷史傳承、昭示、啟迪作用,把革命歷史同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起來,把理論教學同實踐鍛煉結合起來,使內化理想信念同外化實踐行動統(tǒng)一起來,做到知行一致,使理想信念教育教學符合當代大學生實際思想狀況和教育轉化的客觀規(guī)律。
自2014年9月正式掛牌辦學以來,分批次安排師生黨員參加干部“井岡精神與理想信念”各類培訓11余次,培訓干部200余人次。每學期參加一次班團或社團活動,每學期參加一次教科研活動,每學期給師生進行一次輔導培訓,每學期撰寫1篇以上調研報告或專題文章。通過各類活動的開展,進一步強化了校園文化建設和理想信念教育的深入推進。
概而言之,吉安職業(yè)技術學院位于井岡山腳下,運用井岡山精神來強化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有著地緣上的優(yōu)勢,更有著“接地氣”的現(xiàn)實意義。在具體運用井岡山精神上始終把握住井岡山精神的內核,與職業(yè)教育的現(xiàn)狀、學情結合,并通過用合適的、有人情味的、學生又樂于接受的又具有教育效果的形式,來開展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通過體驗式、情景式等模式,踐行“一次井岡行,一生井岡情”,使學生繼承發(fā)揚優(yōu)良革命傳統(tǒng),弘揚革命品格,踐行革命道德,樹立崇高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堅定的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為他們完成當前學習任務和主要工作提供不竭的精神動力和信念支持。
作者簡介:
戴彪(1967— ),男,漢族,江西安福人,黨校研究生學歷,學士學位,職稱:副教授,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思想政治教育和紅色文化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