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治友
【摘 要】隨著近年來我國的素質教育新課改逐漸的深入,我國小學教育面臨著全面化的改革。小學教學當中,都需要對課前的預學過程加以重視,通過適當?shù)念A學方式能讓學生的知識掌握更加牢靠,對于學生的后期知識理解程度提升也能產(chǎn)生積極的作用。本文主要對小學課前預學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法,希望為小學的教學開展提供一些有益保障。
【關鍵詞】課前預學;問題;策略
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怎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能主動的進行學習,發(fā)揮出知識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這是當前教師所面臨的重大挑戰(zhàn)。小學生活潑好動,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也給教師提出了更多的難題。下面將對小學課前預學存在的問題及方法進行詳細的討論和分析。
一、課前預學的界定及意義
學習活動本身是一個具有規(guī)律性的活動,學生需要對將要學習的內容進行提前的學習和接觸,促使自我能對新知識有初步的了解和認知。預學方式是一種獨立的學習方式,是學生按照一定的教學要求和目標來對教材所進行的思考和分析,從而得到自我的提升。在預學的過程中需要按照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首先要是要將學生放在主體位置上,讓學生主動的嘗試構建知識理解體系,達到自學的目的。同時要保證預習的時間是在課前完成的。其次,預學的內容是教師正式上課所教授的內容或者相關的內容,以便于能起到預習的作用[1]。此外,預學是一個比較有序的過程,需要按照適當?shù)囊?guī)范進行展開,保證能為正式的學習提供相應的基礎準備??傮w來說,在教育當中預學的作用是十分明顯的,不僅能讓學生的學習壓力得到緩解,也能讓學生更好的解決生活當中所存在的實際問題,對于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提升和學生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小學課前預學存在的問題
第一,學生不懂得如何預學。當前階段我國小學教育中普遍是開展預學環(huán)節(jié)的,但很多學生對于課前的預學是不理解的,缺少主動學習的意識,一般都是教師講什么就聽什么,完全不會將自己的看法表達出來,導致預學效果不太理想。比如在學習《珍珠鳥》這節(jié)課之前,教師會要求學生閱讀課文內容并進行相關資料查閱。如果學生只是大概閱讀,就無法體會作者和珍珠鳥和諧共處的氛圍,無法體會到課文的深層含義,相應的預學也只是流于表面。
第二,一些教師布置的預習任務不夠明確。教師通常只告訴學生我們下一節(jié)課要學習什么樣的內容,然后讓大家回家預習。這樣的方式導致學生是難以理解學習目標的,并且也不能促使他們養(yǎng)成好的習慣和思維模式,對未來的發(fā)展來說是十分不利的。比如在學習《少年閏土》之前,許多教師只是讓學生閱讀課文,沒有讓學生了解社會環(huán)境,思考閏土的前后變化,學生的預學也只會是浮于表面,預學效率比較低。
三、小學課前預學的開展對策
(一)積極的與學生家長進行溝通
學生的預習過程基本上都是在家庭環(huán)境當中完成的,因此教師有必要在開展預學教學的過程中積極的與學生的家長之間進行溝通。學生在家庭當中進行了預學,他們才會逐漸的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并在聽課的過程當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長期以往對于學生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也是十分重要的,這個習慣將伴隨學生一生,為他們的未來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2]。在預學當中教師一定要對學生進行明確的目的規(guī)劃,并且要求家長要給予學生適當?shù)谋O(jiān)督和檢查,但不能進行講解,以便于學生能形成自己的思想,為后期學習效果提升做出保障。比如在學習《小蝌蚪找媽媽》的之前,教師需要指導學生在課前學習相關的知識,了解小蝌蚪和青蛙的關系,并且查找相應的圖片。同時還需要跟學生的家長溝通,指導家長配合學生搜集資料,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二)給學生提供正確的預學方法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進行預學的引導當中,教師需要對學生的預學方法加以指導,促使學生能對知識有更進一步的認識。最為基本的預學方法就是“一讀、二想、三記錄”。首先要對所學習的內容進行基本的閱讀,了解到學習的概況是什么,然后對概念和規(guī)律性的內容進行進一步的反復閱讀,這個過程中可以用橫線等來標記一下重點部分[3]。第二是要尋找方法,找規(guī)律。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對課后的習題進行適當?shù)姆治?,先將課本上的答案蓋起來,然后自己找方法試著解決問題,這樣的方式能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全面的體現(xiàn),并且也能讓學生逐漸的找到學習的規(guī)律,從而促使新的知識體系得到構建。這種方法適合于數(shù)學課前預學,讓學生在無教師指導的狀況下自我學習構建知識;此外,需要對自己的收獲和存在的疑惑等進行記錄。這個過程是自我檢測的一個過程,主要是將自己的認識和規(guī)律等進行明確的劃分,從而表達出自己的感悟和理解。比如,在學習《揠苗助長》之前,教師需要讓學生首先了解故事的內容,并且反復閱讀,了解人物心理。其次,找出《揠苗助長》這個課文中的生字和生詞,找出課文的關鍵語句。通過反復的閱讀和體會總結文章的信心思想,進而達到預學的目的。第三教師課前給學生設計有針對性的預習提卡,幫助學生在教師預定的范圍進行有目的的預學。這樣學生直奔主題少走彎路,事半功倍,但是制約了學生創(chuàng)造新思維的發(fā)展。
(三)及時進行檢查評價
在學生預學過以后教師需要適當?shù)膶W生的預學效果進行相應的檢查,然后給予學生一些建設性的意見。在檢查的過程中教師一方面可以采取全面檢查方式,另一方面也可以采取同學之間相互檢查的方式,或者小組檢查方式來進行,促使檢查能實現(xiàn)多樣性。而在最終的評價當中,教師則需要多實施表揚策略,讓學生將優(yōu)秀的預習本在同學當中傳閱,讓學生吸取當中的優(yōu)點,并得到進一步的提升。比如,學生在預習白居易的《草》之后,教師可以點名讓學生解釋課文每句話的意思,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前背誦,并且在課堂中檢測,可以組織各個小組之間進行背誦比賽,這樣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熱情,讓學生容易的吸收相關知識。
四、結語
總而言之,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的課前預學工作顯得格外的重要。作為教師一定要認識到學生主動學習的重要性。在日常學習當中要對學生進行適當?shù)囊龑В瑫r要給予學生更多的空間來讓學生進行預學。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培養(yǎng)起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將課前預學當做一種習慣,為他們的未來發(fā)展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參考文獻:
[1]王林.小學語文教學中預習方案的設計和使用[J].江蘇教育研究,2014,(35):74—78.
[2]岳素珍.小學高年級語文預習指導初探[J].教育導刊,2015,(01):77—80.
[3]蘭祖興.引導學生預習促進自主發(fā)展——小學語文預習例談[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14,(11):21—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