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印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導之從子①也。羲之幼訥②于言,人未之奇。及長,辯贍③,以骨鯁④稱。尤善隸書,為古今之冠,論者稱其筆勢,以為飄若浮云,矯若驚龍,深為從伯敦、導所器重。時陳留⑤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與王承、王悅為王氏三少。時太尉郗鑒使門生求女婿于導,導令就東廂遍觀子弟。門生歸,謂鑒曰:“王氏諸少并佳,然聞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東床坦腹食,獨若不聞。”鑒曰:“正此佳婿邪!”訪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養(yǎng)性,不樂在京師,初渡浙江,便有終焉之志。會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謝安未仕時亦居焉。孫綽、李充等皆以文義冠世,并筑室東土與羲之同好。嘗與同志⑥宴集于會稽山陰之蘭亭,羲之自為序以申其志。
性好鵝,會稽有孤居姥養(yǎng)一鵝,善鳴,求市未能得,遂攜親友命駕就觀。姥聞羲之將至,烹以待之,羲之嘆惜彌日。又山陰有一道士,養(yǎng)好鵝,羲之往觀焉,意甚悅,固求市之。道士云:“為寫《道德經(jīng)》,當舉群相送耳?!濒酥廊粚懏?,籠⑦鵝而歸,甚以為樂。嘗至門生家,見棐幾⑧滑凈,因書之,真草相半。后為其父誤刮去之,門生驚懊者累日。羲之書為世所重,皆此類也。每自稱:“我書比鐘繇,當抗行;比張芝草,猶當雁行也?!痹c人書云:“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黑,使人耽⑨之若是,未必后之也?!?/p>
時驃騎將軍王述少有名譽與羲之齊名而羲之甚輕之由是情好不協(xié)述先為會稽,以母喪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詣⑩。述每聞角聲,謂羲之當候己,輒灑掃而待之。
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顧,述深以為恨。
(《晉書·王羲之傳》)
[注釋]①從子:堂侄子。②訥:不善言辭。③辯贍:善于辯論。④骨鯁:性情耿直。⑤陳留:地名。⑥同志:志同道合的人。⑦籠:用作動詞,裝在籠子里。⑧棐幾:用榧木做的矮桌。棐,通“榧”。⑨耽:沉迷。⑩詣:拜訪。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
A.謝安未仕時亦居焉4
4 3.將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時驃騎將軍/王述少有名譽/與羲之齊名而/羲之甚輕之/由是情好不協(xié)
B.時驃騎將軍/王述少有名/譽與羲之齊名/而羲之甚輕之/由是情好不協(xié)
C.時驃騎將軍王述少有名譽/與羲之齊名/而羲之甚輕之/由是情好不協(xié)
D.時驃騎將軍王述/少有名譽/與羲之齊名而/羲之甚輕之由/是情好不協(xié)
4.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王羲之是司徒王導的堂侄子,年幼時并沒有顯出什么特異之處,成人后擅長隸書,被稱為古往今來的佼佼者。后來被太尉郗鑒相中,成為郗家的乘龍快婿。
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與謝安等文人雅士聚集在會稽郡山陰縣的蘭亭,寫下著名的《蘭亭集序》以抒發(fā)自己的感受。
C.王羲之書法精湛,不但擅長楷書和草書,而且主張學習書法應該全身心地投入。
D.驃騎將軍王述在會稽任職時,恰逢母喪,王羲之因為與之感情上有隔閡,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沒有再去,王述對此深為怨恨。
5.把上面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姥聞羲之將至,烹以待之,羲之嘆惜彌日。
(2)羲之欣然寫畢,籠鵝而歸,甚以為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