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李荇賦對屈賦的接受

2017-09-02 07:58石小雨
卷宗 2017年22期
關(guān)鍵詞:接受

石小雨

摘 要:本文通過對李荇賦和屈賦內(nèi)容的比較,分析李荇賦對屈賦的接受情況。李荇與屈原身世經(jīng)歷相似,但思想有明顯不同:在愛國情感上,李荇認(rèn)為“君臣契合”是臣子忠君的前提,在入世態(tài)度上,李荇主張“用行舍藏”的儒家思想。李荇往往化用屈賦中表達屈原的高尚人格或?qū)覈墓⒐⒅倚牡脑~句來表達自己的對歷史人物或事件的態(tài)度。

關(guān)鍵詞:李荇賦;屈賦;接受

李荇(1478-1534)是朝鮮朝重要作家,《韓國文集叢刊》[1]中的《容齋先生集》中記錄李荇所作詩賦、序跋、論辯、雜記、奏疏等多種文體。李荇深受中國文化的熏陶,他的作品中大量出現(xiàn)中國古代文學(xué)的痕跡。筆者對李荇賦進行整理之后發(fā)現(xiàn),李荇的63篇賦作品中[2],以中國古代圣人明君賢臣的事跡為主題的賦共有14篇,約占總數(shù)的22%;直接化用屈賦語句的共有17篇,占總數(shù)的約27%。

1 李荇作品研究現(xiàn)狀

李荇生活的時期朝鮮文人辭賦創(chuàng)作達到了頂峰。孫守雨在《朝鮮朝中前期詠史賦對中國文學(xué)的接受與發(fā)展》[3]中談到朝鮮朝與高麗朝時期的韓國是中國境外實行科舉考試時間最長、體制最完備的國家。而且龔紅林在《屈原作品在朝鮮半島的接受與屈原精神域外文化凝聚力的探討》[4]一文中指出,李氏朝鮮時期是屈原作品在朝鮮半島傳播的第一個黃金時期,當(dāng)時李朝的著名文人如金時習(xí)對屈原的作品推崇備至。

韓國學(xué)者對李荇的研究成果是比較豐富的,有劉永奉《容齋李荇的賦世界》、金起林《容齋李荇詩世界研究》、金惠淑《李荇的生平和詩——李荇詩歌主流情操和情感流向》、李昌熙《容齋李荇漢詩研究》、李在淑《容齋李存的現(xiàn)實批判意識及其形象化》《容齋李荇的超脫與觀照意識體現(xiàn)》、金起林《關(guān)于李荇文學(xué)認(rèn)識的考察》《容齋李荇的詠史文學(xué)及其意義》等。

國內(nèi)與李荇有關(guān)的研究成果比較少,主要有季潔《李荇賦及與中國文化關(guān)聯(lián)研究》 [5];任和、王新榮對李荇動植物賦的研究[6]。其中季潔在《李荇賦及與中國文化關(guān)聯(lián)研究》中提到韓國學(xué)者金星洙的說法—— “研究價值不大”(作品風(fēng)格單一而造成)。另外有部分學(xué)者如龔紅林從流傳的角度討論《楚辭》對于朝鮮辭賦的影響[7]。

李荇的賦數(shù)量眾多,但并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關(guān)于李荇賦對屈賦的接受研究鮮有問津者,本文試從這方面展開。

2 李荇生平及其創(chuàng)作

(一)李荇生平

李荇,字擇之,號容齋,德水縣人,在朝鮮朝中宗李懌時期為官。周世鵬《行狀》[8]中寫到,李家世代為官,李荇“自齠齕時,聰敏好學(xué),夜以繼日,不妄游嬉,如成人焉?!?/p>

李荇為人正直,多次諫言,遭到排擠后選擇歸隱。他品行高尚,不追求物質(zhì)享受?!缎袪睢分袑懰笆嘶氯?,不問有無,室廬如寒素家。子女滿堂,僅得衣食而已。”其結(jié)尾對李荇評價道“其忠似劉向,其節(jié)似孔融,其德似丙吉,其儀似公西赤,其孝似穎考叔,其仁似子產(chǎn),其諫似魏相,其廉似楊震,其勇似諸葛亮?!?/p>

1500年李荇出使中國,對中國文化和中國文人的思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他的許多作品中有中國歷史的痕跡,比如《馬嵬驛》[9]《長安》[10]等。

由于李懌昏庸無道,李荇遭到奸人陷害,被流放數(shù)十年。家學(xué)深厚的李荇并沒有失去對生活的信心,堅持通過文學(xué)創(chuàng)作的方式獲得心靈上的安慰。

在長期的流放中,屈原成了李荇的精神支柱?!度蔟S先生集》中提到《離騷》的有七首詩、一篇跋。或表達對屈原殉國行為的贊同,如《離騷后跋》“世之論者云。屈原不宜死。至以爲(wèi)暴顯君過。余謂原之死盡矣?!热逯?。未有及此者。誠以親涉世患。未有如原之深也。涉世患如原也者。方可知原之志爾?!盵11];或表達對《離騷》的喜愛之情,如《又絕句 其二》“歸來朗詠離騷罷。一首新詩手自題?!盵12]“白頭欲把離騷筆。更恐南鄕紙價騰?!盵13]“早起有忙事。焚香讀楚辭?!盵14]可以看出,雖然存在時空的距離和民族的差異,屈原的忠君愛國思想極大地影響了李荇。

(二)李荇的創(chuàng)作情況

李荇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文體多樣,包括詩、歌、行、論文、雜文、辭賦、碑銘、哀文、行狀等,數(shù)量最多的是詩,達1000余首。他的《容齋先生集》《容齋先生外集》被收入《韓國文集叢刊》。

由于李荇對中國文化的接受與喜愛,僅有《魚鱉成橋》《吊三元帥》是關(guān)于朝鮮朝的。根據(jù)季潔在《李荇賦及與中國文化關(guān)聯(lián)研究》中的分類,李荇的抒情賦有19篇。筆者以此為基礎(chǔ),又增刪部分篇目,選出受屈賦影響的賦16篇。這些賦或全篇如屈賦充滿浪漫色彩,或部分詞句化用。其中抒情賦:《幽蘭在空谷》《掛冠東門》《問津》《庭草交翠》《浴沂》《義不帝秦》《登瀛洲》《魚水一堂》《醯雞》《蟋蟀俟秋吟》,詠物賦:《豐城劍》,詠史懷古賦:《博浪沙》(兩篇)《哭秦庭》《題柱》《擊筑》。

3 李荇賦對屈賦的接受

李荇受到屈原的影響很大,兩人作品有同有異。一方面李荇與屈原身世經(jīng)歷相似,且他對屈原作品欣賞有加。另一方面,由于李荇受老莊思想影響,為人豁達,如《醯雞》中“吾將囙小囙大,囙生囙死,是之謂囙是兮,聊且逍遙於無內(nèi)之地也。”[15]《蟋蟀俟秋吟》中表現(xiàn)的“物我與共”“不待生而存,不隨死而亡。不爲(wèi)得而喜,不以失而傷。安時處順,樂乎天常?!盵16]的人生態(tài)度,于是兩人賦中的思想情感又有很大的差異

(一)詞旨上:以屈詞寫己志

屈賦情感卓絕,《文心雕龍》中評論屈原的作品為“故能氣往轢古,辭來切今,驚采絶艷,難與并能矣?!盵17]李荇賦明顯借鑒了屈賦。但是其表達的情感與屈賦不盡相同,如《魚水一堂》中“長太息以出涕”[18]是在為賈誼等臣子受到的不公對待而痛哭,而《離騷》中“長嘆息以掩涕兮”是因為“哀民生之多艱”。

(二)審美情感上:“不學(xué)屈原”卻承其精神

1.“不學(xué)屈原”的愛國觀

李荇賦與屈賦都有忠君愛國的思想,但屈原沉重的情感不同的是,李荇為人豁達,并不似屈原那樣時刻充滿憂愁。他在《獨酌長言》中說“吾不學(xué)屈原,憔悴江潭遷。獨醒自著漁父篇,死葬魚腹終不悛。”[19]他在《離騷后跋》中寫到“嗚呼,若原也者,眞可謂愛君之篤者矣。先儒之論,未有及此者。誠以親涉世患,未有如原之深也。涉世患如原也者,方可知原之志爾?!彼J(rèn)為只有像屈原一樣經(jīng)歷過世事的人才能明白屈原之志。endprint

李荇崇尚儒家“用行舍藏”,國家需要即入世,朝廷排擠即歸隱,從不將國家興亡固執(zhí)地?fù)?dān)在自己的肩頭。他在《魚水一堂》中表示,理想的君臣關(guān)系是“感君臣之契合”,要擇明君、離昏君,不愿看到“君視臣不如犬馬,致上下之睽離”的結(jié)果。

2.以“九死”“溘死”明愛國之志

積極入世是李荇賦中的一個重要思想,他目睹朝廷黑暗,君王昏庸,奸佞橫肆,倍感失望,因此他的作品中往往有著對君王不明、奸賢不分的感嘆。李賦中化用《離騷》“雖九死其猶未悔”[20]“寧溘死以流亡兮”[21]表明自己愛國之志的句子共有5篇:

《擊筑》:雖九死而靡悔,庶爲(wèi)天下而除殘[22]。

《博浪沙》(曰自):有不共之大義,指九死而爲(wèi)準(zhǔn)[23]。

《博浪沙》(余幼):義不共于一天,指九死而爲(wèi)期[24]。

《哭秦庭》:偉若人之慷慨,指九死而爲(wèi)期[25]。

《題柱》:茍余心之未效,寧溘死于中野[26]。

3.以“瀛洲”樂土喻政治理想

李荇在表現(xiàn)手法上多采用夸張想象的手法,如《登瀛洲》[27]中“挾天風(fēng)以遨遊兮,渺臨睨夫中州?!薄邦櫲跛歉簦鞠嘛L(fēng)于仙儔?!苯梃b屈賦中飛天遨游的想象。屈原的想象是為了給他的政治理想尋找一個能夠?qū)崿F(xiàn)的樂土,現(xiàn)實中找不到這樣的樂土,就在虛構(gòu)的世界中實現(xiàn)它。李荇同樣處于被君王所棄的困境,因此,他飛天遨游的想象也含有在虛構(gòu)世界中實現(xiàn)自己理想的意味。

《登瀛洲》:挾天風(fēng)以遨遊兮,渺臨睨夫中州。

(《離騷》:涉升皇之赫戲兮,忽臨睨夫舊鄉(xiāng)。[28])

《登瀛洲》:紛總總其西東,因羽人於丹丘。

(《離騷》:紛總總其離合兮。[29])

(三)意象上:以“幽蘭”“瓊?cè)铩薄拔9凇庇鞲邼嵢烁?/p>

屈原在《離騷》等篇目中借香草寶飾來表現(xiàn)自己高尚的人格,而李荇在《幽蘭在空谷》、《庭草交翠》等篇目中借鑒了屈原香草美人意象群。他在《幽蘭在空谷》[30]的開頭提出“何所獨無芳草兮,竊獨悲此幽蘭?!保缓竺鑼懣展戎杏奶m“霜雪又從而摧殘,攬柔條而延佇。”惡劣環(huán)境和幽蘭自身的美好品質(zhì),并且表達自己對幽蘭“愴余懷之壹郁,渙余涕之汍瀾”的同情。之后又想象幽蘭“處中谷而猶寬,沐光風(fēng)之泛泛。浥淸露之漙漙,亦天地之所私。”又引屈原來揭示幽蘭后凋零的品格,以佩蘭來喻自己品德高尚?!巴m臺其云遠”“歲月忽其將闌”表現(xiàn)出作者對時光易逝的感嘆。

《幽蘭在空谷》:固時俗之欺謾。

(《離騷》:固時俗之工巧兮[31])

《幽蘭在空谷》:顧昭質(zhì)其未虧,處中谷而猶寬。

(《離騷》:芳與澤其雜糅兮,唯昭質(zhì)其猶未虧。[32])

《離騷》中用“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詬。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盵33]來表示自己對世俗小人的不屑與厭惡。李荇在《掛冠東門》[34]表現(xiàn)出李荇對于世道污濁、朝廷奸賢不分的憤懣,哀嘆“庶激揚乎濁世,豈吾身之足保?!辈⑶彝ㄟ^“視予心之激烈,望首陽之高岑。”表示自己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愿望。與《離騷》情感類似,不同的是屈原即使在艱苦的流放生活中,也依然時刻掛念楚王與國家的命運,而長期的貶謫使得李荇產(chǎn)生了辭官歸隱的想法。文中作者通過“危冠”來比喻自己高潔的人格:

《掛冠東門》:戴岌岌之危冠。

(《離騷》:高余冠之岌岌兮[35])

《庭草交翠》[36]中用“幽蘭”“瓊?cè)铩眮肀硎咀约好篮玫钠沸校?/p>

《庭草交翠》:紉幽蘭以爲(wèi)佩,屑瓊?cè)镆誀?wèi)糧。

(《離騷》:扈江離與辟芷兮,紉幽蘭以為佩。[37])

篇末的抒情頗有屈原《離騷》的影子,但不同的是屈原表現(xiàn)出自己對政治理想百般思念與追求而不得,李荇則抒發(fā)韶光易逝,不必執(zhí)著于一種“芳草”。

曰余生之苦晩,質(zhì)又陋而迍邅。芳華倏其不再,春草生兮年年。攬余蔭而延佇,思若人兮難忘。紉幽蘭以爲(wèi)佩,屑瓊?cè)镆誀?wèi)糧。將往求乎遺跡,路幽昧而且長。何所獨無芳草,聊于此而徜徉。(《庭草交翠》)

此外李荇被奸人排擠,長期被貶,無法實現(xiàn)政治理想,他的賦作品中難免會有“時不我待”的感慨,這種情感與屈賦中對時間飛逝、功業(yè)未績的感嘆是有相通之處的,如《問津》中“已矣乎夢猶不復(fù),奄年歲之遲暮。[38]”

遲暮之年的李荇自知不會被重用,但仍存“茍用我以為政,雖期月而亦可”[39]的希望。但是由于受老莊思想的影響,李荇對于時間的感嘆并不局限于類似屈賦的嘆息,一方面對時間易逝感到惋惜與焦慮,另一方面又懂得順應(yīng)生死得失之道。如《蟋蟀俟秋吟》中篇末“不待生而存,不隨死而亡。不爲(wèi)得而喜,不以失而傷。安時處順,樂乎天常?!崩钴魧⒆约号c萬物視為同等地位,“天地?zé)o窮,則吾亦與之無窮也。”這些作品中雖然化用屈原的詞句,但是表現(xiàn)的情感已經(jīng)與屈賦有很大不同了,如:

《蟋蟀俟秋吟》:恨修名之不立,歎流光之倏忽。

(《離騷》:老冉冉其將至兮,恐修名之不立。[40])

《豐城劍》:日月倏忽其不淹,幾閱星霜之變更。[41]

(《離騷》: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42])

(四)語言詞句的借鑒特點

從上文列舉的例子可以看出,李荇賦中在用詞、句式和文體上多處借鑒屈賦的詞句。

首先從句式上看,李荇賦部分作品幾乎全篇為六言句,和屈賦的六言騷體相似。如《幽蘭在空谷》《登瀛洲》《掛冠東門》《博浪沙》二首,如《歲寒松柏》“彼靑紫之揚揚兮,競招權(quán)而竊柄?!盵43]《馬嵬驛》“攬余轡而西征兮,遄余邁乎馬嵬?!盵44]《問津》“惟聖人之受命兮,爲(wèi)生民而立極?!犊酌鲝R柏》(溘余好茲遠游兮,抵錦里而止息。)“雖霜雪猶不變兮,冀盡瘁而鞠躬?!盵45]《三雍》“若有一介上兮。澹一己之靈臺”[46]中的“兮”字運用。endprint

其次從文體形式上看,篇尾以“亂曰”“歌曰”“誶曰”“系曰”的形式引出結(jié)語,也是受到《楚辭》中《哀郢》等篇目的影響。季潔認(rèn)為李荇的賦中篇末有“亂辭”的賦共有47篇。比如在前文筆者選出的篇目中《登瀛洲》《南薰琴》篇末的“歌曰”等,其后為四言句,或偶句句末有“兮”字,這明顯是套用是屈原《離騷》《涉江》《哀郢》等篇末“亂曰”之后的四言抒情句式。

4 結(jié)語

總體來說,李荇賦對屈賦的接受主要體現(xiàn)在藝術(shù)手法上,尤其是化用屈賦的詞句。在情感上,李荇與屈原則略有異同。愛國忠君不是他唯一的主題,他并沒有在屈原深沉偉大的愛國情感之下尋求表達自己的方式。究其原因,筆者認(rèn)為李荇同時接觸儒道思想,形成了曠達的人生態(tài)度,這決定了他不會因為君王的排斥而郁郁寡歡,也沒有屈賦中回環(huán)反復(fù)、無處發(fā)泄的苦悶的情感。

參考文獻

[1]民族文化推進會.《影印標(biāo)點韓國文集叢刊 第20集》.韓國:景仁文化社,1996年12月20日再版。以下所注的《容齋集》均收錄于此,后為所引原文在本作品集中的頁數(shù)。

[2]《古代朝鮮辭賦解析》和《李荇賦及與中國文化關(guān)聯(lián)研究》等文章均表示李荇的賦有61篇,筆者根據(jù)搜集到的《韓國文集叢刊》來看,除了《容齋先生外集》中61篇賦以外,《容齋先生集》卷之六中的海島錄中有一篇《溪上賦》,《容齋先生集》卷之七中的海島錄中有一篇《讀強哉續(xù)擬恨賦》,故共有63篇賦。

[3]孫守雨.《朝鮮朝中前期詠史賦對中國文學(xué)的接受與發(fā)展[D].延邊大學(xué), 2013年碩士研究生畢業(yè)論文 第6頁。

[4]龔紅林.《屈原作品在朝鮮半島的接受與屈原精神域外文化凝聚力的探討》 云夢學(xué)刊 2011年1月 第32卷 第1期 。

[5]季潔.《李荇賦及與中國文化關(guān)聯(lián)研究[D].延邊大學(xué), 2013年碩士研究生畢業(yè)論文。以下所引季潔觀點均出于此。

[6]任和.《朝鮮朝動物賦與漢魏六朝動物賦關(guān)聯(lián)研究》[D].延邊大學(xué)中國古代文學(xué) 文學(xué)碩士學(xué)位論文.2014年. 第34頁。王新榮.《朝鮮朝植物賦與漢魏六朝植物賦關(guān)聯(lián)研究》[D].延邊大學(xué)中國古代文學(xué) 文學(xué)碩士學(xué)位論文.2014年。

[7]龔紅林.《屈原作品在朝鮮半島的接受與屈原精神域外文化凝聚力的探討》 云夢學(xué)刊 2011年1月 第32卷 第1期。

[8]民族文化推進會.《影印標(biāo)點韓國文集叢刊》第20集《容齋集·行狀》.韓國:景仁文化社,1996年12月20日再版。

[9]《容齋集·容齋先生外集·馬嵬驛》,第564頁。

[10]《容齋集·容齋先生外集·長安》,第570頁。

[11]《容齋集·卷五·離騷后跋》,第436頁。

[12]《容齋集·卷五·又絕句》,第439頁。

[13]《容齋集·卷五·海島錄·直卿,公碩。次子眞韻見示。余復(fù)答之》,第447頁。

[14]《容齋集·卷五》,第435頁。

[15]《容齋集·容齋先生集·醯雞》,第568頁。

[16]《容齋集·容齋先生集·蟋蟀俟秋吟》,第585頁。

[17]王志彬 .文心雕龍[M].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6月第一版 第49頁。

[18]《容齋集·容齋先生集·魚水一堂》,第581頁。

[19]《容齋集·卷六·獨酌長言》,第445頁。

[20]朱熹.楚辭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12月第一版 第12頁。

[21]朱熹.楚辭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12月第一版 第13頁。

[22]《容齋集·容齋先生外集·擊筑》,第567頁。

[23]《容齋集·容齋先生外集·博浪沙(曰自首陽之風(fēng)衰,孰存心于忠節(jié))》,第565頁。

[24]《容齋集·容齋先生外集·博浪沙(余幼好玆奇覽,抵武陽而止息)》,第565頁。

[25]《容齋集·容齋先生外集·哭秦庭》,第573頁。

[26]《容齋集·容齋先生外集·題柱》,第586頁。

[27]《容齋集·容齋先生外集·登瀛洲》,第575頁。

[28]朱熹.楚辭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12月第一版 第28頁。

[29]朱熹.楚辭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12月第一版 第19頁。

[30]《容齋集·外集·幽蘭在空谷》, 第583頁。

[31]朱熹.楚辭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12月第一版 第12頁。

[32]朱熹.楚辭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12月第一版 第13頁。

[33]朱熹.楚辭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12月第一版 第14頁。

[34]《容齋集·容齋先生集·掛冠東門》,第563頁。

[35]朱熹.楚辭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12月第一版 第14頁。

[36]《容齋集·外集·庭草交翠》, 第588頁。

[37]朱熹.楚辭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12月第一版 第7頁。

[38]《容齋集·容齋先生集·問津》,第564頁。

[39]《容齋集·容齋先生集·掛冠東門》,第563頁。

[40]朱熹.楚辭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12月第一版 第11頁。

[41]《容齋集·容齋先生集·豐城劍》,第585頁。

[42]朱熹.楚辭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12月第一版 第8頁。

[43]《容齋集·容齋先生集·歲寒松柏》,第563頁。

[44]《容齋集·容齋先生集·馬嵬驛》,第564頁。

[45]《容齋集·容齋先生集·孔明廟柏》,第566頁。

[46]《容齋集·容齋先生集·三雍》,第569頁。endprint

猜你喜歡
接受
我們?yōu)槭裁丛絹碓侥堋敖邮堋奔影噙@件事?
生命里有門功課,名叫“接受”
大學(xué)生接受小說文本的實用傾向及應(yīng)對策略
從文化視角來看日語接受與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