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敏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實施,各個學校的學科都在教學模式上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語文課程標準強調(diào)課堂教學要充分體現(xiàn)學生在學習上的主體地位,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上的自主性和積極性,指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方法,提高語文教學的實效性。文章就對這一問題展開簡要的分析與論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效性
一、小學語文教學現(xiàn)狀分析
1、課堂教學處于淺嘗輒止的狀態(tài)。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還有一種比較明顯的問題就是串講串問,而且在當前的教學中這種方式仍舊比較泛濫。尤其是課堂教學中老師一個問題一個問題的問,然后學生挨個回答,雖然教學過程是比較順利的,而且對于學生的思路也沒有阻隔,但是長時間下去,這樣的方式也導致了學生成了問答的機器,最終這種教學方式就會造成一旦沒有教師提問,學生的自主閱讀就處于一種無法提升的階段中。而且學生對于課文的研讀并不是很細致,就可以從文章中找出答案,最終這種淺嘗輒止的方式對于學生自主閱讀能力造成了嚴重的阻礙,對于學生思維的深入也非常的不利。
2、課堂教學思維混亂零碎。當前的課程改革中,對于學習方式更加推崇合作、自主探究式的學習形式,然而很多教師在教學中對于這一實質(zhì)并沒有切實的把握,導致在教學過程中走上了歧路。因此語文課堂教學中,很多老師在教學中會讓學生將自己喜歡的閱讀方式來畫出自己喜歡的句段。尤其在對課文進行研讀時,老師會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小組合作學習時,則是讓同學們四人一組展開討論??傊?,這樣的教學方式往往導致學生們在課堂上光顧著自己讀或者自己的理解,而別人在討論時對于別人的立意根本不在意。再加上一些學生對于課文整體上沒有感知能力,匆匆閱讀只會導致對文章句段的理解浮于表面,最終導致學生的理解也無法全面且深入。
3、課堂教學內(nèi)容教育枯燥和乏味。不論是什么教材,都無法完全都所有學生的特點顧及到,這就導致在客觀上對于現(xiàn)代媒體的教師教學中存在著照本宣科的情形。有些教師在教學黃總?cè)耘f停留在對教材的教學上,究其原因還是因為教師的主觀因素。例如很多老師在教秋天時,多數(shù)是將多媒體課件制作成圖片加文字的格式,在課堂上展現(xiàn)給學生,要求學生根據(jù)課件來表述所見內(nèi)容。但是窗外就是美麗的秋色。教師只需要將學生帶出教室,走出教師,哪怕是透過窗子看一眼,就能體會到秋天的美景,然而實際中很多教師對于這些資源是置若罔聞的,這就直接導致語文課堂教學既乏味又枯燥,最終對學生的學習極為不利。
二、新課改背景下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對策
1、轉(zhuǎn)變教學觀念。新課改要求小學語文教師不僅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知識,還需要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在教學過程中調(diào)整自身的角色。首先,教師需要從實質(zhì)上認識到素質(zhì)教育的意義,對以前的教學模式進行反思;其次,教師適應角色的轉(zhuǎn)變,尊重學生課堂的主體地位,堅持“以人為本”,探究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徹底改變傳統(tǒng)灌輸式教學。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應該把重點放在學生的身上,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精心設計、有效整合,調(diào)節(jié)好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教”“學”關系。同時,由于每個學生是獨立存在的個體,在學習能力、知識接受能力等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教師應該因材施教,制定個性化的學習方案,滿足每個學生對于學習的需求,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2、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傳統(tǒng)的文字灌輸和口頭教學,降低了學生學習知識的積極性和熱情性,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處于被動的狀態(tài)。因此,教師必須利用各種合理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的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教師在課堂上可以設置比較生動形象的場景,讓學生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進行角色扮演,這樣不僅活躍了課堂的氛圍,還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同時還能夠有效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學習。
三、教學中采取互動對話的形式
1、讓學生直接面對文本,充分地去閱讀。語文閱讀教學是把“讀”放在第一位的,教師應努力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邊讀邊想,邊讀邊質(zhì)疑,邊讀邊感悟。
2、拓展延伸,鼓勵學生盡情想象。結(jié)合課文進行想象作文訓練,是作文教改的主要陣地。它不但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而且使讀寫緊密結(jié)合,有利于鞏固和深入理解課文的中心思想和表現(xiàn)手法,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
3、圍繞文本,大膽地說。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轉(zhuǎn)變角色地位,放下高高在上的權威,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去看待問題,提出不同意見。應尊重學生,努力搭建平臺,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設語文實踐的機會,引導學生獨立、充分、深入地與文本對話,讓學生與作者進行心與心的交流、情與情的碰撞,真切地體驗文章所描寫的景物、人物形象、故事情節(jié)及他們在特定背景中的喜、怒、哀、樂。
四、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
1、教師應重視學習中的合作,培養(yǎng)學生團隊合作的能力。學習合作主要是指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通過在課堂上積極的交流和互動,共同討論比較難以理解的問題。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充分提出自己的觀點,進行相互交流,在激烈討論的環(huán)境中,可以激發(fā)學生積極思考的情緒,從而避免了傳統(tǒng)的教師問、學生答的教學模式。同時,教師還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對于比較復雜的問題,小組可以可以進行探討,并通過小組活動、座談會、答辯等形式,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
2、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實踐活動,提高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主要是以課本的講解為主,并沒有進入更高層次的學習。通過實踐活動開展,可以讓學生積極探究問題,通過自己的實踐和發(fā)現(xiàn)獲得答案,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印象,而且在探究過程中,還能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
五、結(jié)語
總之,在新課改的背景下,為了實現(xiàn)新課改的目標,滿足時代對于教育的要求,教師就必須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重視語文的預習方式,強調(diào)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yǎng),才能從根本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王紅章.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改革探析[J].都市家教,2016(11):144-145.
[2] 王青.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法》教學[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5(21):138-140.
[3] 陳文均.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思考[J].速讀,2017(19):1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