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都御史
清王朝滅亡以后,昔日執(zhí)掌軍政大權(quán)高高在上的王爺全被打入了凡間。這些皇族缺乏謀生的技能,只好變賣家產(chǎn)為生,原來家產(chǎn)頗豐的載濤也很快走上了這條路。
從抗戰(zhàn)開始到北京解放前夕,載濤的家庭經(jīng)濟每況愈下,這個時期,載濤同他的五個兒子、兒媳及孫女生活在一起,加上保姆管家,全家近三十口人。維持這一大家子的生計,對早已斷絕了俸祿、又無任何進(jìn)項的載濤來說,其艱難是可想而知的。
載濤先是把后海附近的“濤貝勒府”賣掉,從這筆錢中拿出一部分購買了山老胡同一處較小的住宅,其余的錢留作生活開支。
然而這筆錢沒幾年就花光了。新中國成立前幾年,北京物價上漲,載濤家的生活幾乎難以為繼。載濤終日在家里轉(zhuǎn)來轉(zhuǎn)去,想不出什么好辦法。一天,他聽到胡同里有打“小鼓”的,就悄悄把走街串巷收買估衣的叫到家里,挑了一些破舊衣物變賣掉。
和這些走街串巷的估衣匠接觸多了,他從中得到啟發(fā),靈機一動,干脆自己也去擺地攤。從此,載濤每天晚上都在屋里翻騰,凡是他認(rèn)為用處不大,或者暫時用不著的東西,都挑選出來包好。次日一早,載濤就同夫人一道,騎上自行車,到德勝門外的小市擺攤。
開始,夫人總覺得磨不開臉,載濤很認(rèn)真地說:“我們一不偷,二不搶,賣自己的東西,有什么可恥的?”夫人聽后哭笑不得,只得每天都陪著載濤一道去賣“破爛”。
上早市,必須早起,不然占不到好位置,行市就不會好。若是夏天,還好對付,到了冬天,那可真是不好受。為了糊口度日,已近花甲之年的載濤不得不咬牙掙扎著上路。在相當(dāng)長的一段時間里,載濤幾乎天天如此。
由于經(jīng)常到小市上去,載濤同那里的小販們混得很熟。只要載濤和夫人一到,周圍的人都熱情地打招呼。常在這里擺攤的小販,幾乎無人不知:“如今的濤貝勒爺,也和咱們混得差不多,靠賣破爛糊口了?!?/p>
賣著賣著,載濤便找不到東西可賣了。一次,載濤在屋子里東尋西找,最后從柜子里拿出一件皮大衣,夫人一見就急了:“這是我的心愛之物,況且時常穿用,怎么能賣掉呢?”載濤無可奈何而又和顏悅色地勸說夫人:“沒什么關(guān)系,只要有人,將來再給你買一件好的。”
在小市上,載濤無意中創(chuàng)造了件“奇跡”。起初,王爺擺攤賣“破爛”,知道的人并不多,更沒引起外界的注意??墒呛髞戆l(fā)生了一件事,搞得滿城沸沸揚揚,險些讓載濤收不了場。
原來,載濤在無意之中錯將一只珍貴的明代瓷器當(dāng)作一個普通的舊瓷器賣掉了。買主撿了大便宜,不禁心花怒放,由此就盯上了載濤的小地攤,幾乎每天都要來看上一看。
消息傳開后,載濤一下子出了名.不少人聽說王爺在這里擺地攤,都紛紛趕來湊熱鬧。剎那間,他擺的小地攤,由原來的門可羅雀,變成了門庭若市,又由原來的他等買主,變成了買主等他。于是,載濤的生意開始紅火起來。很多人希望在載濤的小攤上再尋出一兩件稀罕物件。當(dāng)然,為此頗為惋惜甚至痛責(zé)自己的載濤,斷然不會允許這種“奇跡”再出現(xiàn)了。
就這樣,載濤以擺小地攤為主要經(jīng)濟來源,度過了最困難的幾年。
選自《傳奇故事》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