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萬文
古人說:靜能生慧?!办o”是一種超然物外的寧靜,是一種沉心凝思的默然。學習需要動起來,也需要靜下去,做到動中有靜。圈點批注,精心對話文本,做到品味揣摩;交流互動,傾聽他人意見,學會取長補短,鑒賞品評;設計問題,確保“牽一發(fā)而動全身”,讓教學有深度和高度;課堂動筆,從讀到寫,能寫出心聲和真情。
一、圈畫批注文本,“靜”讀
靜讀,是深思的前提;批注,是靜讀的延伸。在靜讀之余,勾畫、圈點、注寫能讓學生在與文本的交流中增長知識,擴大眼界,既增加了閱讀的快意,又點燃了智慧的火花。此時此刻,在安靜的課堂中,在靜靜的閱讀中,學生與文中的人物神交,與作者“促膝長談”,將自己默讀文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寫下來,以符號和批語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在深入的思索、品讀中理解課文內容。如筆者在《二泉映月》一課的教學中,讓學生靜心默讀,對課文圈點批注,然后匯報交流。有的學生在“水面月光如銀”下作了勾畫,旁批為“觀察仔細,比喻恰當,與靜謐的環(huán)境相契合”;有的學生在“飽經風霜”下面加了問號,對這個詞語的含義還不太確定;有的學生對文章的結構作了“課文以時間為線索來結構全文”的批注,并交流:通過閱讀,他發(fā)現(xiàn),十年前,小阿炳對泉聲和師父的話似懂非懂;十年后,阿炳歷經艱辛,面對同樣的場景,想到以前的種種,情難自禁,在月色之下創(chuàng)作了這首《二泉映月》。由此看來,這位同學不僅讀懂了文章,還了解了作者寫文章的思路。還有很多學生對第五自然段都做了勾畫,找出了描寫琴聲變化的詞句“琴聲委婉”,批注:琴聲如山泉出幽谷,這是阿炳在懷念過去美好的生活嗎?學生們靜心與文本對話,感悟到在琴聲委婉與旋律的升騰中,有悲,有苦,有恨,有怒,也有對音樂和生活的愛,既體會了文中復雜的情感,也理解了課文內容。
二、師生互動交流,“靜”聽
傾聽是學習的基礎?!办o聽花開的聲音”,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靜聽習慣,讓學生學會傾聽,在“靜”聽中默思,在默思中感悟,在感悟中發(fā)表自己的個性見解,讓聽與言相得益彰,讓師生互動價值更高。如筆者在《七律·長征》一課的教學中,通過播放《長征組曲》的視頻,讓學生了解紅軍長征的過程,并讓他們說一說自己的感受。一個學生說:徒步行走兩萬五千里,這是一個怎樣的征程??!“紅軍不怕遠征難”,確實如此。聽完他的感慨之后,很多學生陷入了沉思。一個學生說:長征雖然艱苦,但我感受到的更多是樂觀和堅強。這才是中國軍人的精神,才是中華民族屹立不倒的根源。一個女生說:長征中,有很多傳奇的紅軍女戰(zhàn)士,譜寫了許多可歌可泣的篇章……聽完學生的發(fā)言,筆者適時地進行總結:長征,確實艱辛;紅軍,確實偉大。長征中的飛奪瀘定橋、四渡赤水河、爬雪山、過草地……沒有一顆勇敢的心,很難堅持到底。聽完筆者的總結,學生們紛紛點頭,眼神中閃耀著動情的光芒。在整齊的誦讀聲中,學生的情緒更加飽滿,感情更加熾烈。
三、設計深度問題,“靜”思
在教學中,好的問題是有深度的,不但能讓學生找到切入文本的關鍵點,還能幫助學生開啟心智,在與文本靜靜的對話中,在思考、探究、質疑與創(chuàng)造中更深入、更全面地解讀文本,理解課文內容,收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如筆者在教學《我應該感到驕傲才對》一課時,從題目著眼,抓住了“應該”二字,設計了如下問題:這個題目很特別,不說“我感到驕傲”或者“我很驕傲”,卻用了“應該……才對”,到底小駱駝經歷了什么,讓他有了這樣的心理轉變呢?學生根據(jù)問題認真思考,并通過閱讀課文尋找答案。一個學生說:小紅馬說小駱駝丑,所以小駱駝有些自卑。一個學生說:小駱駝跟媽媽到沙漠里走了一趟,發(fā)現(xiàn)自己的缺點原來是優(yōu)點。一個學生說:小駱駝知道了真相后,對自己說:“不要自卑了,應該感到驕傲才對?!痹趯W生思考答疑的過程中,筆者又提出問題:如果此時小駱駝又遇見了小紅馬,他又會說些什么呢?讓學生們再次通過靜思,去尋求問題的答案。
四、組織課堂練筆,“靜”寫
源靜則流清。有一顆恬靜的心靈,才能納百川、容天下。從靜讀到靜寫,學生不被外界干擾,思接千載,真情地書寫,流暢地表達,能寫出很多精彩的片段,成為課堂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在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進行隨文練筆,或將自己思考的結果寫下來;或讓他們對典型句式進行仿寫;或讓他們寫讀后感等。在靜靜的練筆中,學生心定神閑,以我手寫我心,思維會更縝密,思路會更流暢,思考范圍更加寬廣,精彩的文句會隨之出現(xiàn),在積極地動腦、動手中寫出屬于自己的文字。如筆者在《荷花》一課的教學中,讓學生學習比喻修辭進行習作練筆,并采用“有的……有的……”句式。一個學生寫道:“秋風吹過,百花凋零,而我家的菊花卻盛開了。有的秀麗淡雅,如仙子一般;有的鮮艷奪目,如彩球一般;有的昂首挺立,如戰(zhàn)士一樣;有的亭亭玉立,如鄰家少女一樣。真是太可愛,太動人了?!币粋€學生這樣寫蘆葦花:“河岸上的蘆葦花顏色各異。有的是奶白色,有的是微紅色,有的是淡青色。微風吹來,一望無際的池塘中,美麗而輕盈的蘆葦花翩翩起舞,讓我怦然心動……”學生只有熱愛自然,只有留心生活,才能寫出這樣優(yōu)美的短文,抒發(fā)出他們的真情實感。
“靜”是中國古代傳統(tǒng)文化的特質,是一種處世態(tài)度,更是一種人生哲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做到返璞歸真,“靜以修身”,靜下來,學生會發(fā)現(xiàn)更好、更美麗的語文課堂,會發(fā)現(xiàn)更美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