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愛情的五大誤區(qū)
林采宜
愛情是一種病,讓人既想沉湎又想擺脫的病,如果你從未體驗過這種病,那是遺憾,如果你一輩子都被這種病折磨得死去活來,那是因為心智沒有隨著年齡成長。關于愛情,有一些誤區(qū),被年輕人誤以為真理:
大部分人本能地想找一位優(yōu)秀的異性做伴侶,而不是選一個合適的異性做伴侶,兩個優(yōu)秀的人在一起未必是一對和諧的夫妻,正如一雙好看的鞋子未必適合另一雙漂亮的腳,選擇好看但并不合適的鞋子,代價是腳上的血泡和雞眼,選擇優(yōu)秀而不合適的伴侶,代價可能是生活充滿了各種疼痛和郁悶。
那為什么還要把“優(yōu)秀”當作一個硬指標?一是缺乏自信心,認為優(yōu)秀的人在社會上擁有更強的生存能力,這種心理的背后,是對自己生存能力的質(zhì)疑和不自信;其次,滿足父母家人甚至七大姑八大姨的“審美標準”,本質(zhì)上是自己的虛榮心。
關于愛情,有一種“永恒”是:你愛我,生生世世只能愛我一個人,不許變心,不許斜覷,不許心有旁騖;愛是你的監(jiān)獄,我是監(jiān)獄的獄卒。還有一種“永恒”:十八歲時有人愛,二十八歲有人愛,一直到了八十歲,還有許多仰慕的眼睛在追隨……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情感之花綻開,每一段感情都踩著它自己的時區(qū),有著自身獨特的色彩。
我們在五歲的時候喜歡的玩具,和十五歲的時候不一樣,男人在二十歲的時候喜歡的女人一定和五十歲的時候喜歡的女人自然也是不一樣的。理解變化,接受變化,才是理性的認知。
為什么,愛會成為枷鎖?因為你要求對方把自己無條件地交給你,你和他的關系失去了邊界。沒有隱私,沒有秘密的同時,也失去了尊嚴和魅力。共生關系是非正常的人際關系。在這種沒有邊界的關系中,雙方互為彼此的地獄。
中國有句老話,“孝字問心不問行,淫字問行不問心”。千里之外的兒女,對父母有惦記之心,已經(jīng)是孝,而春心蕩漾的女子,只要沒有偷漢,就不能拿她問罪。即便在封建社會,也只是禁淫行而不禁春心。那么,兩性之間的戀慕之心,如何禁得?何況,人的理性、道德、責任等等能管得住的也只是行為,心,是管不住的。
愛與戀,皆為不由自主的緣起,最好的兩性關系是相悅,不是相守。
為了愛情,托爾斯泰筆下的安娜卡列尼娜、魯迅筆下的子君,這些拋棄一切去爭取愛情的女性,為什么最后都以悲劇收場?很簡單,因為生活是樹,愛情是花。沒有花的樹不過是單調(diào)的,沉悶而已,而離開樹的花, 零是遲早的。同樣的道理,生活之樹長青,愛情之花才有所依附。無論你是如何的傾國傾城,想拿一朵花去顛覆一顆樹的現(xiàn)實存在,通常都是委地而謝。所以,要讓愛情活得長久一些,先謀生,再謀愛;實力永遠比口紅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