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霞
[摘要] 目的 探討耳穴埋豆聯合艾灸促進直腸癌Dixon術后腸功能恢復的護理療效。 方法 對本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80例直腸癌并行Dixon手術治療的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單號40例)和對照組(雙號40例),對兩組患者分別給予常規(guī)治療護理聯合耳穴埋豆、艾灸和常規(guī)治療護理,療程1周。比較兩組患者首次肛門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和腹脹情況評分,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 結果 治療組首次肛門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和腹脹情況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治療組患者總有效率(85.0%)高于對照組(57.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 耳穴埋豆聯合艾灸能有效促進直腸癌Dixon術后腸功能恢復,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艾灸;耳穴埋豆;直腸癌;Dixon手術;腸功能
[中圖分類號] R473.7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7)20-0156-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nursing effect of ear acupoint embedding beans combined with moxibustion on the recovery of intestinal function after Dixon operation for rectal cancer. Methods 80 cases of rectal cancer treated with Dixon surgery in the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5 to October 2016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odd number, 40 cases) and control group(even number, 40 cases). The two groups were given routine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ear acupoint embedding beans, moxibustion and conventional treatment respectively and the treatment lasted for one week. The time of the first anal exhaust and defecation, the recovery time of bowel sound and the abdominal distension score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Results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first exhaust time, the first defecation time, recovery time of bowel sound and abdominal distension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1).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treatment group(85.0%)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57.5%),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Ear acupoint embedding beans combined with moxibustion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intestinal function after Dixon operation for rectal cancer,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Moxibustion; Acupoint embedding beans; Rectal cancer; Dixon operation; Intestinal function
直腸癌的早期臨床癥狀不顯著,50%以上患者在臨床上被確診時已是腸癌中晚期[1]。我國大腸癌的發(fā)病率約是20.90/100 000,死亡率約是10.05/100 000[2]。手術已成為直腸癌治療的主要手段,一般認為,Dixon手術適用于距肛緣5 cm以上的直腸癌,此手術的損傷性小,且能保留原有肛門,較為理想,也符合社會-生物-心理醫(yī)學的模式[3]。Dixon術后腸功能紊亂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手術后反應,麻醉、手術后由于腸管的運動受到抑制,患者排氣排便的功能受阻,導致手術后恢復時間延長,又加之腫瘤的長期消耗、術后的禁食,從而更延遲手術后腸功能的恢復時間。因此,手術后加快腸蠕動,縮短肛門的排氣時間,減輕患者腹脹,對于預防術后并發(fā)癥、增加患者的營養(yǎng)、提高患者的機體免疫力、促進患者早日康復至關重要[4]。
自2015年9月開始,我院肛腸科針對這一情況,采用耳穴埋豆聯合艾灸的治療方式,通過比照發(fā)現其在直腸癌Dixon手術后腸功能紊亂和腸功能恢復中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F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所選擇的病例均來自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直腸癌并行Dixon手術治療的患者,共80例,按患者入院先后順序隨機分為治療組(單號)和對照組(雙號)。治療組40例,女15例,男25例,平均年齡(61.2±7.2)歲;對照組40例,女18例,男22例,平均年齡(58.8±9.4)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統(tǒng)計學差異。endprint
納入病例的標準:(1)術前腸鏡取組織進行活檢確診,無手術禁忌證,手術方式為直腸癌Dixon術;(2)通過臨床各項檢查證實患者并無腸道器質性病變;(3)通過對患者和家屬的宣教與溝通,患者和家屬對治療知情并且同意參加;(4)神志清楚。排除標準:(1)心臟、肝臟、肺部以及腎功能嚴重不全者;(2)通過臨床上的相應檢查已確診患有腸道器質性病變的患者;(3)同時參加其他臨床研究的患者;(4)患有精神方面疾病的患者;(5)腹部有皮膚感染、濕疹、破損者;(6)患有急性感染性疾病的患者;(7)其他非手術導致腸功能障礙的患者或原先就有腸道功能紊亂的患者。
剔除病例標準:(1)在觀察過程中終止治療的患者;(2)依從性差的患者,不配合治療或出現其他能導致腸功能紊亂的并發(fā)癥;(3)研究期間不按規(guī)定要求使用促進腸功能恢復的治療。
1.2 治療方法
1.2.1 治療組 患者入院后給予:①基礎治療:患者術后均給予常規(guī)護理、心電監(jiān)護儀、吸氧、禁食、禁水、留置胃腸減壓、常規(guī)補充液體量[5]、糾正電解質紊亂和酸堿失衡、營養(yǎng)支持等,協(xié)助患者早期床上鍛煉及下床活動。同時再給予耳穴埋豆和艾灸。耳穴埋豆的中醫(yī)操作手法:(1)在患者的耳廓上分別選擇胃、神門、小腸和賁門四個相對應的腸功能反射點,注意左右兩耳均有上述腸功能點;(2)第一步:操作者用濃度為75%的醫(yī)學專用酒精棉簽消毒左側或右側耳廓;(3)第二步:操作者一手將患者耳廓后上方的取穴部位捏住,用另外一只手使用專用金屬探針進行針探以此確認患者相應穴位位置的壓痛部位,在患者感覺酸痛或壓痛最為明顯的位置,使用耳穴埋豆專用的王不留行籽耳貼按順序貼在上述所選的四個耳廓穴位——胃、神門、小腸和賁門上,注意固定并緊貼王不留行籽耳貼;(4)最后輔以輔助按摩方法:將耳穴埋豆專用的王不留行籽耳貼穴丸在胃、神門、小腸和賁門四個耳廓穴位上壓實并貼緊,并沿順時針方向用大拇指和食指的手指指腹輕輕按壓穴丸并且旋轉,以患者產生脹痛感或酸脹感為限度,若按摩產生輕微刺痛感同樣可視為達到按摩的效果,并囑患者或家屬照上述方法,每天自行按壓4顆王不留行籽耳貼5次,隔日更換一次王不留行籽耳貼,左右耳交替治療[6]。艾灸的操作步驟:(1)向患者做好解釋和宣教,患者取仰臥位,松開衣著,暴露艾灸的部位——中脘、足三里。中脘定位:位于人體上腹部,前正中線上,具體找法為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足三里定位: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2)將點燃的艾條放入艾灸盒,對準艾灸的穴位固定艾灸盒,使患者感到溫熱但無灼痛為限度[7]。治療療程為1周。
1.2.2 對照組 入院后給予常規(guī)護理、心電監(jiān)護儀、吸氧、禁食、禁水、留置胃腸減壓、常規(guī)補充液體量、糾正電解質紊亂和酸堿失衡、營養(yǎng)支持等,協(xié)助患者早期床上鍛煉及下床活動。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1.3.1 腸鳴音恢復時間 術后8 h開始,每2小時聽診1次患者的腸鳴音——過臍做一垂直平分線,將腹部分為4個象限,分別為右上、右下、左上、左下象限,在每個象限的中點距臍5 cm處為聽診腸鳴音的部位,每次聽診時間為2~3 min,以聽到連貫性較強的咕嚕聲每分鐘≥3次并且患者自己覺得有腸蠕動,為腸蠕動恢復的最早時間[8],記錄其時間。
1.3.2 首次肛門排氣時間及首次排便時間 囑患者家屬記錄術后肛門排氣的具體時間,精確到分鐘,患者自我感覺到肛門排氣或患者家屬證實患者排氣時間,這個時間距患者手術后的即刻時間為排氣時間,患者自我感覺腹脹減輕。首次排便時間為患者術后第1次排便時間距離手術結束后的即刻時間[9]。
1.3.3 腹脹的評分情況 對患者腹脹的癥狀進行評分,由腹脹持續(xù)時間和嚴重程度組成。腹脹持續(xù)時間的評分標準:0分:24 h內均無癥狀;1分:24 h內偶爾有腹脹感;2分:介于1~3分之間;3分:整天有腹脹感;腹脹嚴重程度評分為:0分:24 h內均無癥狀;1分:24 h內輕度腹脹;2分:介于1~3分之間;3分:整天腹脹難忍。腹脹癥狀評分為腹脹持續(xù)時間和嚴重程度兩者分值之和[10]。
療效評價標準,根據臨床判定標準:顯效:患者有饑餓感,但沒有嘔吐及腹脹,腹部放松有腸蠕動感,按腹部平坦柔軟,腸鳴音加強,肛門有排便或有排氣;有效:患者自覺腹脹減輕,并且有腸蠕動感,偶有肛門排氣;無效:效果顯示不出,癥狀也無改善,并且需要藥物等輔助排便[11]。
記錄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各自首次肛門排氣時間及首次排便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和腹脹情況的評分,以問卷形式評估患者上述三者的改善程度。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包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正態(tài)分布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非正態(tài)分布采用非參數分析Mann-Whitney U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首次肛門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和腹脹情況比較
治療組首次肛門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和腹脹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1。
2.2兩組患者總有效率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后總有效率分別為治療組患者85.0%、對照組患者57.5%,治療組患者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患者,兩組治療效果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7.594,P<0.05)。見表2。
3討論
直腸癌(rectal cancer)是胃腸道中常見的惡性腫瘤,其發(fā)病率僅次于胃癌和食道癌,是大腸癌的最常見部分(占65%左右),發(fā)病年齡多在30~60歲,男性較多見,男女之比為2.3∶1。它的早期臨床癥狀不顯著,50%以上患者在臨床上被確診時已是腸癌中晚期,如果能早期發(fā)現及時治療,治愈率可高達90%以上,且預后較佳,而晚期患者5年生存率不到10%。直腸癌是一種生活方式病,目前,它已在癌癥排行榜中躍居第二位,飲食和生活方式是癌癥的禍根[12]。endprint
直腸癌是腸癌的一種,為降低直腸癌的危害,通過對直腸癌病因的了解,將促進直腸癌的預防?,F如今,我國直腸癌的患者也在逐年遞增,對直腸癌的原因、治療方法、誘發(fā)的因素等方面的研究也在快速發(fā)展。直腸癌的病因有:①飲食生活因素:高脂肪和低纖維兩者是致癌物質或輔癌物質,因此增加直腸癌病因的發(fā)生。②結直腸慢性炎癥是導致直腸癌的病因之一。③直腸癌的病因與遺傳因素、基因也是有聯系的。④既往病史:膽囊切除術后患者糞膽酸升高,可能增加直腸癌風險[13]。在治療上,大量臨床實踐證明,對中晚期患者進行大劑量放、化療,或對產生耐藥的患者再次進行化療只能導致虛弱的生命更加垂危,加速患者死亡。臨床常可以見到,患者死因不是因為癌癥本身造成,而是由于不科學、不恰當的殺傷性治療所致。中醫(yī)中藥的“扶正化瘤整體療法”治癌可減輕患者的癥狀和痛苦,提高生存質量,延長生命,降低癌癥的死亡率[14]。
手術是直腸癌主要治療方法,Dixon手術因為手術創(chuàng)傷以及麻醉藥物對機體神經或(和)內臟神經的阻滯、術后患者腹腔內炎癥的刺激以及電解質紊亂等原因導致患者術后腸道功能紊亂,輕者癥狀有惡心、嘔吐、腹痛、腹脹、排便與排氣的延遲[15];重者癥狀為抑制腸功能,術后麻痹甚至還會使膈肌升高而影響呼吸功能,下腔靜脈受壓影響機體血液回流,進而影響患者腹部切口的愈合,患者住院周期延長、醫(yī)療總費用增加[16]。長期以來,手術治療直腸癌一直是該類疾病的首選治療方式,而術后患者腸功能的盡早恢復也是手術成功的必備條件。傳統(tǒng)意義上的術后恢復也一直采用西醫(yī)的治療和護理方法。近年來,中醫(yī)在治療和護理方面的作用日益體現,治療原則主要有理氣行氣通腑、通經絡活血化瘀、溫中散寒以及健脾和胃等[17]。在很多疾病和治療中,中醫(yī)能夠有效地對西醫(yī)治療進行一些有益的補充,我院肛腸科就提出以艾灸結合生物反饋治療直腸癌Dixon術后腸功能紊亂,發(fā)現采用該種治療方式的40組病例,和未使用這種治療方式的40組病例比較,在術后恢復上有較好的療效。通過數據表明,采用該種方法能夠盡早恢復患者的腸功能,減少術后并發(fā)癥,促進患者康復。該項目也成為浙江省中醫(yī)藥科學研究基金的中西醫(yī)結合項目。因此,術后患者腸功能的盡早恢復是手術成功的必備條件。本文研究采用耳穴埋豆聯合艾灸旨在盡早恢復患者的腸功能,減少術后并發(fā)癥,促進患者康復。
人體的耳朵與臟腑相通,它不是一個孤立獨立的器官,而是每個人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可缺失,與臟腑生理相通,病理相累;耳也與機體經絡相通,與經絡的關系更是非常密切[18]。耳穴埋豆療法通過對患者耳部穴位的刺激,激發(fā)患者體內經氣產生感應,起到疏通經脈、調和氣血、平衡陰陽的作用,縮短排氣時間,幫助患者腸功能恢復[19]。
現代社會,隨著人們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生活方式的不斷轉變,加上環(huán)境污染、生存壓力巨大等因素,人們的健康狀況開始惡化,癌癥等重點疾病的發(fā)病率不斷攀升,亞健康人群也在不斷擴大。從中醫(yī)理論來看,這些疾病的出現跟人體陰陽不調、經絡不通、體質寒濕過重等有很大關系,這種情況下,艾灸這種從根本上對人體進行調理的方式就受到人們的青睞。艾灸在臨床和家庭保健養(yǎng)生中越來越普遍使用。艾灸穴位足三里可增強體力、舒緩神經、調理脾胃、調和氣血、補虛弱;艾灸穴位中脘可健脾益胃、培補后天[20]。
現代醫(yī)學研究表明,艾葉具有抗菌、抗病毒的功效,艾條灸通過艾葉燃燒產生溫熱刺激,不僅能涉及到表皮,還可以影響到皮下和肌層,它所產生的紅外線可作為機體細胞代謝活動、免疫功能的必要能量,也可作為能量缺乏的病態(tài)細胞的活化能,促進機體新陳代謝[21];艾灸也能增加局部血液循環(huán),舒緩括約肌,增強機體傳導功能[22],從而達到恢復腸功能的作用。
本研究結果發(fā)現,兩組直腸癌Dixon術后的患者經過1周的治療,運用耳穴埋豆、艾灸護理的患者首次肛門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和腹脹情況評分,明顯優(yōu)于常規(guī)治療,并且在療效指數方面上,效果也明顯優(yōu)于常規(guī)治療的患者,且未出現便秘腹瀉等并發(fā)癥,說明耳穴埋豆聯合艾灸對促進直腸癌Dixon術后腸功能恢復具有很好的療效,能幫助患者提高生活質量,并且兩者操作方便、簡單、實用、無痛苦、副作用,受到患者歡迎,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張娟,曹婷婷,姚榕,等.卡培他濱聯合奧沙利鉑同步放化療治療晚期大腸癌的療效分析[J]. 腫瘤藥學,2016, 12(6):6.
[2] 張家魁,李永雙,金俊哲,等. 直腸癌患者D型人格與生存質量及預后的關系[J]. 現代腫瘤醫(yī)學,2017,2(25):3.
[3] 趙群,王大南,劉金鋼. 外科護理學[M].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3:1.
[4] 邵樂文,俞小玲. 擇進選穴按摩對胃腸道術后腸蠕動恢復的影響[J]. 中華護理雜志,2006,41(1):73-74.
[5] 賈琳琳.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胃癌術后腸道功能紊亂的臨床研究[J]. 中醫(yī)臨床研究,2016,8(3):129.
[6] 趙亞紅,田朝陽,榮靜宜,等. 耳穴埋豆聯合腹部按摩改善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便秘的臨床護理[J]. 中國中醫(y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5,3(13):5.
[7] 程爵堂. 艾灸治百病[M]. 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15:4.
[8] 李青,張勇. 胃管注入消脹合劑促進腹部術后胃腸動力恢復的臨床觀察[J]. 護理研究,2013,27(3):639-640.
[9] 黃華勇,寧余音,李莉,等. 艾灸聯合行氣散貼敷促進腹腔鏡胃腸道術后腸蠕動恢復的臨床研究[M]. 第十七屆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大腸肛門病專業(yè)委員會學術會議暨第三屆全國結直腸肛門外科微創(chuàng)學術交流會,2014:460-462.
[10] 翁堅軍,關亞萍,朱峰. 膽囊切除術后患者膽道Ⅲ型Oddi括約肌功能障礙的治療[J]. 中華肝膽外科雜志,2016,22(1):37-39.
[11] 趙玉娟. 艾灸聯合穴位敷貼促進術后胃腸道功能恢復的療效觀察[J]. 山西醫(yī)藥雜志,2012,41(12):12.
[12] 許艷姿. 淺談大腸癌的病因與治療[J]. 醫(yī)學臨床研究,2010,27(14):28-29.
[13] 姚軍. 大腸癌中醫(yī)研究進展[J]. 實用中醫(yī)藥雜志,2013,29(6):506-508.
[14] 劉玉村. 外科學-普通外科分冊[M].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3:222.
[15] Ferraz AA,Cowles VE,Condon RE,et al. Nonopioid analgesics shorten the duration of postoperative ileus[J].Am Surg,1995,61(12):1079-1083.
[16] Moss G,Regal ME,Lichtig LK. Reducing postoperative pain,narcotics,and length of hospitalization[J]. Surgery,1986,99(2):206-210.
[17] 黃捷平. 中藥封包配合艾灸治療胃腸功能紊亂40例[J].中國中醫(y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6,9(14):17.
[18] 張乃麗,曹靜. 耳穴埋豆聯合穴位按壓緩解痔術后排便的臨床護理研究[J]. 河北中醫(yī),2012,33(2):298-299.
[19] 吳明,王瓏. 促進腹部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中醫(yī)護理干預概況[J]. 科技信息,2011,24 (17):55-57.
[20] 溫玉波,成澤東. 對癥艾灸不生病[M]. 江蘇: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1.
[21] 楊憲章,劉廣霞. 穴位貼敷療法與貼敷工具[J]. 上海針灸雜志,2011,30(5):350.
[22] 楊春華. 艾灸治療骨結核術后尿潴留32例臨床觀察[J].江蘇中醫(yī)藥,2017,49(1):55.
(收稿日期:2017-03-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