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開全
(成都市龍泉驛區(qū)檔案局(館), 四川 成都 610100)
·巴蜀文史·
少城一曲浣花溪
——明蜀王文集中明代成都的初步印象
胡開全
(成都市龍泉驛區(qū)檔案局(館), 四川 成都 610100)
明蜀皇城、明遠樓是成都幾百年來的標志。但明皇城的主人及其臣屬的生活工作狀態(tài)和環(huán)境,卻少見于文獻。本文通過簡介筆者從日本拍照回來的《獻園睿制集》、《定園睿制集》、《懷園睿制集》、《惠園睿制集》,以及國內(nèi)一直留存的《長春競辰稿》五部傳世文獻,介紹五部文集的作者,尤其是蜀王中的三代賢王事跡,勾勒出“少城一曲浣花溪”的明蜀成都逐漸發(fā)展繁榮的初步印象。
明蜀;獻王;惠王;成王;錦城十景
新近從日本發(fā)現(xiàn)的《獻園睿制集》、《定園睿制集》、《懷園睿制集》、《惠園睿制集》,以及國內(nèi)一直留存的《長春競辰稿》五部傳世文獻,是研究明史尤其是四川明史非常難得的文獻資料,有許多值得研究的地方。拙著《明蜀王文集考——兼論從日本新發(fā)現(xiàn)的四部與國內(nèi)僅存的一部》,從宏觀上初步展示了五位明蜀藩王的胸懷,重點突出第一代蜀獻王家法的制定與傳承。其中涉及到蜀王與當時的名士如宋濂、方孝孺、楊升庵、張三豐、陳南賓等的交往,以及由此產(chǎn)生對蜀地二百多年的影響。本文從地方的角度,展示臣屬對五位蜀王及其文集的觀感,以及蜀王目光朝下,對自己所處的生活環(huán)境,如郊外農(nóng)村景象,士人生活,城市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和美景,王府內(nèi)的建筑、花草樹木的描述,展示蜀藩王接地氣的生活,以幫助人們形成明代成都的初步印象。
蜀獻王朱椿(1370-1423),任蜀王時間為1378-1423年是明朝第一任蜀王,到蜀中制定獻王家法,成為總共十三任蜀王中三位賢王之首。另外兩位賢王分別是第七任惠王朱申鑿(1458-1493),任蜀王時間為1472-1493年;第九任成王朱讓栩(1500-1547),任蜀王時間為1508-1547年。三位賢王在位時間都在二十年以上(其他十位蜀王僅第四任、第十一任和王和末代蜀王任職二十年以上),全部留有文集,且在五部文集中體量排在前三。由此可見,被稱為賢王,是執(zhí)政業(yè)績和口碑、執(zhí)政時間、傳世文集等幾方面綜合的結果。
關于刊刻朱椿撰寫的《獻園睿制集》,是第六任蜀懷王所作。當時他面臨父王登位兩年即去世的艱難時局,為穩(wěn)定王府時局,對外臣和宦官分別嚴明并重申獻王家法,刊刻《獻園睿制集》(距獻王去世43年)是其現(xiàn)實的需要。在《懷園睿制集》里收錄有懷王朱申的兩則諭文,充分體現(xiàn)了這一點:
諭本府文武官
諭承奉司
獻王被史籍記載甚多,其自身“好文學,禮賢士,有聲”①,他不僅強調對王室子女的教育,對王府下屬子女的教育也很重視?!傲x學,在會通館街,洪武間蜀府建,延師以教今府文武官軍校子弟”②,從而形成“明開國諸王文學首稱蜀府……五葉皆有集著錄亦盛事也”③,“聞蜀世多賢王,猶其遺范”④。
蜀王府的臣子,對前任蜀王推崇備至,雖然有其作為屬臣歌頌的成分在里面,但這些文章在當時應該是公開的,能代表一時的文風。同時里面的一些內(nèi)容,也能反映出當時人們一些普遍的評價,如將史載獻王“以詩書禮樂化一方”的具體化有這樣的描寫:“既至,惟太祖家法是承,知國之初,首訪儒雅,旁求博采,舉而用之。以故前后左右皆文行禮法之士,朝夕相與講明,至理惟身體而力行之。未幾而民俗以淳,化行以溥,而蜀郡之民,悉陶于政教之內(nèi)矣?!倍鴮ΛI王創(chuàng)立的家法,則說:“家法之行,相承不既。迨我睿主殿下,惟恭敬而捧持之,始終弗怠,而斯道之昭明有如日月之行乎天,歷千萬世而不替者?!?/p>
附:
《獻園睿制集》后序
成化改元之三年(1467年))五月甲申,敬承殿下睿旨,以曾祖獻園睿制詩文編集成帙,示臣觀覽,欲鋟梓以傳乎遠。睿翰既自序之于首簡矣,復命臣序之于后。臣雖愚陋,敢不祗承睿旨,以宣揚盛德之萬一乎。臣惟文者載道之器大,而天地萬物之著,人倫日用之常,微而飲食衣服之制,威儀動靜之節(jié),皆道之所寓也。然是道也,使非文以載之,其何以宣著于當時,流傳于后世哉。觀夫易詩書春秋禮樂,以有見焉。天啟皇明,我太祖高皇帝龍飛淮甸,混一六合,臨御以來,孳孳圖治,博訪山林之高蹈,遠引與夫鴻儒碩士,厚幣以招延之,相與講明治道,以法制禁令一民志,以詩書禮樂陶民心,故四海之內(nèi),人人有士君子之風,比屋有可封之俗。尚慮西蜀僻近邊陲,恐民風未淳,化行未洽。
雖然文以載道,道以出治,自然之理也。我太祖高皇帝以詩書禮樂化天下,獻園以詩書禮樂化一方。家法之行,相承不既。迨我睿主殿下,惟恭敬而捧持之,始終弗怠,而斯道之昭明有如日月之行乎天,歷千萬世而不替者。臣預于我蜀睿主有頌也。
長史司左長史臣 楊子榮頓首頓首謹序。
定王雖然在位不到一年,但史籍上評價甚高,“好學循理且工詩賦,善草書,綽有獻王之風”⑤?!抖▓@睿制集》的后序中,臣下也強調獻王家法的傳承,“一令之布,一言之出,惟獻園之家法是承是效,不以崇高富貴而怠其求道之心,政務之余,必與二三儒臣講明正學”。
附:
《定園睿制詩集》后序
成化五年(1469年)已丑春,殿下以父定王詩稿編次成集,將刻以傳,命臣序之于后。臣雖愚陋,敢不頓首頓首以敷揚盛德之萬一乎。
臣拜手稽首,三讀而為之后序。
紀善臣 夏靖頓首謹序。
從刊刻前任蜀王的兩本文集看,懷王是一位守成之王,此舉也受到臣下的稱贊,“我賢王殿下,自登位以來,忠孝為藩,屬守成憲,既以父王詩集編次鋟梓,以壽其傳?!?/p>
由于懷王任蜀王時只有16歲,而其在24歲就過世了,政績不太多。臣下覺得《懷園睿制集》的特點就是“其洪纖高下,昆蟲草木之形態(tài)性理又昭著”。意即懷王對王府內(nèi)的動植物描繪頗多,這對后人研究明代王府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以及實景恢復王府的自然景觀幫助很大。懷王寫作題目舉例,如星、露、霞、霜、雪、秋雨、秋風、冬雨,如草、李、藤蘿、荔枝、禾稼、梧桐、菖蒲、水仙花、梅花、桂花、杏花、芍藥、榴花、薔薇、白菊,如蟋蟀、虎、牛、馬、鹿、鷹、蝶、鶴、鷺鷥、鵲、蠶等。
附:
《懷園睿制集》后序
今蜀賢王殿下于政治之暇,備錄懷園平昔所著詩文遺稿,編次成帙,將壽諸梓,與獻園、定園睿制詩文集同垂不朽,甚盛心也。
集成,殿下親染睿翰,序諸篇端矣。復命臣能安序諸后。臣拜睹全集,詩五百三十五首,平易渾厚,文十有余篇,純正典雅,出自睿衷。有關世教,皆道德仁義之所寓,而無半句浮泛怪誕之辭。其洪纖高下,昆蟲草木之形態(tài)性理又昭著,言意表誠,足以鳴當代文明之盛,追蹤古作,膾炙人口,而與先王諸制作,昭示永遠,耿耿不磨也。
臣謹序。
成化十二年(1476年)九月吉日,奉政大夫修正庶尹右長史 臣梁能安頓首書。
惠王是明代蜀藩三代賢王之一,同時又是蜀藩家教良好的典型代表。按《明史》諸王表,惠王名申鑿,定王庶三子,初封通江王。但其“尤警敏,好文,敬禮名士”⑥,“好學能文,亦善書”⑦。就是這樣非嫡長子,并非蜀王府的接班人,因其長兄懷王在24歲即早逝,便由通江王承繼為蜀王。其間是否有宮廷斗爭不得而知,但從其上任后的政績,以及留下來的文集看,其作賢王的基礎是打得很牢的,執(zhí)政的水平也很高,同時對后世的規(guī)劃也非常有遠見。
《惠園睿制集》的一大特點,是惠王對自己約束很多,并潛移默化地想影響后人,“其雍雍清廟之瑤琴朱瑟乎,其堂堂郊祀之大羹玄酒乎,其英英禁苑之春妍夏媚,超群而奪色者乎。”對于一位年僅36歲即過世的藩王而言,其文采和文思,不可謂不成熟睿智。惠王寫作題目舉例,如思誠齋、靜學齋、率性齋、時習齋、種學齋、直內(nèi)齋、經(jīng)訓齋、自警齋、友古齋,如德壽堂、草心堂、貞烈堂、一心堂、同愛堂、厚本堂、寶貞堂、安止堂、德星堂,如退軒、野航軒、宇定軒、心遠軒、素位軒、琴鶴軒、竹石軒、槐云軒、枕流軒、問月軒等等,在詩中刻意表達“忠孝為藩”的思想。同時為后人研究那八百多間的蜀王府建筑群的功能作用有極大的幫助。
附:
《惠園睿制集》后序
辛酉后七月朔旦,蜀王召右長史臣王景于講殿東楹,諭之曰:嗚呼,肆我惠考先王,稽古右文,游心大道,固嘗錄其手書,命爾等視草裒匯成帙矣,爾尚序諸編末。
先王文思優(yōu)長,詩才醞籍,日偕輔弼疑丞既善鳴佳士周旋,容與于廣廈細旃之下,迎相可否。更為倡酬,雖溽暑嚴冬,未嘗少輟。是故以典雅溫潤為宗師。故其文漸熟,平淡沖和為指歸。故其詩日妙,其雍雍清廟之瑤琴朱瑟乎,其堂堂郊祀之大羹玄酒乎,其英英禁苑之春妍夏媚,超群而奪色者乎。惜造物者,縱厥才弗侈,厥壽春秋,甫三十有六,即已不諱。不然殆由唐入漢浸淫乎唐虞三代矣。
成王是蜀藩三代賢王最末一位。史載成王“撫恤幼孤,善教世子,導之藝德,嚴厲戚黨,約于規(guī)范,創(chuàng)立義學,興修水利,賑饑救災,多所全活”⑧。因為有這么多善舉,最終獲得皇帝賜“忠孝賢良”坊的嘉獎,在當時樹立“宗藩首善”的形象,非常難能可貴。
《長春競辰稿》顯示成王是“文教化一方”的集大成者,其在位期間,“好學,手不釋卷,日觀經(jīng)史,臨法書,作詩屬對皆有程要”⑨,被臣下稱為“文教之修,風雅之道,彬彬然稱盛美矣”,“道化之本源,人文之粹美,庶幾揚盛軌,紀清芬,立德立言,垂之不朽?!鄙燥@特殊的是,《長春競辰稿》有楊慎所作的序,而楊慎本人與幾代蜀王關系密切,如被皇帝派到四川祭祀歷代蜀王陵,期間與成王之父昭王相處甚洽。之后,成王作《長春競辰稿》時向其約稿,最后是答應康王為成王文集作序。最后是楊慎的友人簡紹芳⑩為《長春競辰馀稿》作后序,并最終被蜀王采納。這也成為文集中難得的一篇平民寫蜀王的文章。
附:
《長春競辰稿》后序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八月初一日 長史司右長史 臣游淄頓首謹序
《長春競辰馀稿》序
蜀成王殿下“長春競辰馀稿”是睿藻之子冊也。升庵楊太史以示,簡紹芳恭受,卒業(yè),乃稽首揚言曰:逸豫之音多靡,歡愉之詞鮮工,固也。今銀潢朱邸開國天府,安富尊榮,蔑尚矣。而侈弗登諸心,怠弗措諸體,游藝苑,窮理窟,搜奇抉,隱掇秘討元,云翰揮灑,日無漏處。故勝章脫簡,鑿金玉而罔遺屑,擬宮詞百韻,宋元樂府數(shù)十闋,皆托永巷、籌景光,推情素形,遇與摸寫,造物興寄塵表,涵育靈哲,以資詠歌者也。先王平八風、制九歌、定七音、以奉五聲。使人平心和德,協(xié)成其化者,此其意歟。
到萬歷朝前夕,蜀藩可以說是明代各藩府中財力最為雄厚的一支,這在許多文獻中都得到了印證。明代許多人都有評述,楊升庵稱其為“天下之首,莫之與京”,中期的名臣譚綸曾在奏折中稱“蜀府之富甲于天下”,明代陸在其《病逸漫記》中認為,藩王中“蜀府為最富,楚府秦府次之”;張瀚到過成都后,在其《松窗夢語》中寫道“城中為蜀王府,其富厚甲于諸王”。但達到這個程度,經(jīng)歷了非常漫長的過程。同時,蜀王府的富,并未造成蜀中百姓的窮,其原因是一方面四川有一個藩王府,而且蜀藩子嗣一直不多,占全川財政供給并不多;另一方面,蜀藩王還不斷利用自己的影響向朝廷申請減免四川的稅賦。成都平原“王莊占十分之七”的說法,就很可能不是蜀藩王盤剝百姓,而是讓農(nóng)民將田產(chǎn)寄于王府名下以減輕稅賦的方式。
統(tǒng)觀五部文集,能整理出一些成都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線索。獻王朱椿剛到成都(1390年)所見景象,在《游江瀆廟》序言里有描述:“予到國兩月始出游,城中諸寺觀,茲當兵燹之后,未復舊日之觀。所在宮寺十之一也。況僧徒奔走南北,而羽流更罕其人。昔之以佛以道留名于世者,我蜀中居多,今不復見矣,可勝嘆哉?!苯?jīng)歷宋末元初的戰(zhàn)亂,四川社會經(jīng)濟遭受沉重打擊,元朝還沒有恢復多少,又是元末明初的戰(zhàn)亂。就是文中所說的“兵燹”,導致人們祈福和精神信仰的寺廟道觀大量減少,“所在宮寺十之一也”。賢能的朱椿就藩時,面對百廢待興的局面,自然而然要一展抱負。在他的帶領下,蜀王府幾代人勵精圖治,一方面積極向中央申請減免地方稅收和進貢的物品,另一方面以延請名師和增加教授待遇等方式鼓勵文教,幫助四川多出士子,同時經(jīng)常捐錢建廟、修橋,支援地方和中央的建設。他們的行動和觀感,在文集中也有一些體現(xiàn)。下面簡述一些比較典型的線索。
到定王朱友垓(1419-1463)時期,其1461-1462年以世子攝位,任蜀王時間為1463年,主要是恢復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定園睿制集》卷二《郊行》一詩,記錄了當時成都郊外景象:
古木寒煙外,漁歌夕照邊。
落霞光閃閃,歸鷹影翩翩。
晚稻如云熟,楓林似錦鮮。
農(nóng)夫收獲罷,樽酒樂長年。
“晚稻如云熟”顯示當時農(nóng)田已經(jīng)成片的開墾,人口的增長比較快。而“樽酒樂長年”則顯示蜀中太平年景比較長,沒有戰(zhàn)亂,沒有流民。
農(nóng)人
生涯數(shù)畝田,妻子播于前。
每遇秋成后,謳歌大有年。
田家
茅屋兩三家,栽桑復種麻。
秋來登百谷,鼓腹樂無涯。
“生涯數(shù)畝田”、“栽桑復種麻”是典型的小農(nóng)經(jīng)濟,是農(nóng)業(yè)社會賴以穩(wěn)定的經(jīng)濟基礎。蜀中的社會治理情況比較好,于是才有“謳歌大有年”、“鼓腹樂無涯”,顯示農(nóng)人怡然自樂的狀態(tài)。當然,等農(nóng)民有了經(jīng)濟積累,自然也會思考讓子女讀書、自己進城經(jīng)商置業(yè)等,整個社會有進步的動力。
錦城十景
浣水風煙接草堂,龜城官柳麗春陽。
揚雄池上魚吞墨,諸葛祠前柏傲霜。
舟渡霽川依岸近,鐘鳴昭覺出聲長。
杯浮菊井秋香細,遙見岷山雪吐光。
不僅惠王寫過錦城十景的組詩,其孫成王朱讓栩(1500-1547年)任蜀王時間為1510-1547年,也寫過相同題目的組詩,前后時間間隔約半個世紀。將二者的其中幾首從內(nèi)容上進行比較,則能看出農(nóng)業(yè)社會中經(jīng)濟緩慢發(fā)展中的前后對比,這樣的做法具有陳寅恪先生提倡的“以詩證史”的意義:
錦城十景(組詩)
(惠王)浣花煙雨
浣花溪上雨霏霏,籠竹含煙趣不稀。
鶯友遠迷楊柳岸,歐群頓失芰荷池。
微茫不見君平宅,慘淡難尋老杜祠。
此景天成尤勝畫,輞川妙筆未為奇。
(成王)浣花煙雨
少城一曲浣花溪,窈窕魯聞咫尺迷。
翠竹亭亭煙外瞑,紅葉冉冉雨中低。
尋幽青杖詩還賦,傍險銀鞍酒更攜。
成王在《浣花煙雨》中寫到“少城一曲浣花溪”,彰顯出明中期蜀王的一種富足狀態(tài)。之后蜀王府被外界普遍認為上升到宗藩首善、首富,為天下富豪。
(惠王)龜城春色
四面江山圖畫擁,萬家樓閣管弦鳴。
紛紛紅雨殘花落,藹藹蒼煙細草生。
(成王)龜城春色
錦地繡天花作國,金繩玉局寶為樞,
(惠王)市橋官柳
楊柳依依拂畫橋,東風來往任飄搖。
雕欄輕拂黃金縷,石柱低垂碧玉條。
翠影暖藏鶯語巧,綠陰涼親馬蹄驕。
少城城外多春色,折贈行人遠入朝。
(成王)市橋官柳
二月西城揚暖風,垂楊夾道陰長虹。
黃金穗裊斜陽外,碧玉綠棼細雨中。
殷勤莫厭頻封植,千古風流仰杜公。
(惠王)草堂晚眺
杜老遺蹤浣水邊,晚來縱目興蕭然。
低低茅屋云堂護,藹藹榿林鳥自喧。
萬里橋南通驛路,百花潭上有漁船。
遺詩滿壁傳千古,猶有文光燭上天。
(成王)草堂晚眺
遙指西郊舊草堂,少陵遺跡未荒涼。
當年結構幽棲地,千載風騷翰墨場。
南浦云通西閣月,雪山白映錦城黃。
游人仰止祠前水,一曲滄浪引興長。
從“晚來縱目興蕭然”,到“少陵遺跡未荒涼”,顯示成都的名勝文教事業(yè)的發(fā)展進步,人們已經(jīng)從物質文明豐收進步到追求精神文明了。
(惠王)霽川野渡
川水澄鮮一派流,行人待渡立沙頭。
白煙隔岸停羸馬,翠柳臨波覆小舟。
況值沉沉紅日晚,正當渺渺碧天秋。
北來南去何時歇,兩岸相親有玉鷗。
(成王)霽川野渡
紅亭錦水綠漣漪,蕩漾晴光曉日曦。
倚棹閑看橫渡日,鳴橈喜見放舟時。
涼風習習生頻末,小雨斑斑濕荔支。
估客晚來凝望處,梨花沽酒趁青旗。
從“北來南去何時歇”,發(fā)展成“估客晚來凝望處,梨花沽酒趁青旗”,顯示渡口人流量激增,甚至開起了酒店。客人來晚了,店家還要張望一下。餐飲業(yè)的發(fā)展也側面反映出經(jīng)濟的進步。
(惠王)墨池懷古
半畝方塘湛碧天,子云遺跡尚依然。
反騷敏捷多為賦,比易精微更草玄。
背漢豈能希往圣,美新因此玷先賢。
問奇載酒成何事,投閣危身亦可憐。
(成王)墨池懷古
玄亭咫尺錦城邊,揚子遺蹤幾歲年。
篆刻雕蟲有科斗,含章詞賦見漪漣。
鴻都富貴煙云過,天祿聲名日月懸。
更喜榜書存海岳,高山不盡仰先賢。
從“投閣危身亦可憐”到“鴻都富貴煙云過,天祿聲名日月懸”,顯示蜀中之人,已經(jīng)從追求富貴,視仕途為風險之途,轉變觀念,覺得普通的財富只是過眼云煙,更想追求仕進,彰顯自己和家族的更高榮譽。
(惠王)菊井秋香
沉沉百尺涌寒泉,繞砌黃花色更鮮。
嗅英舉子登科第,飲水高人益壽年。
(成王)橘井秋香
錦里清飚報素商,內(nèi)亭深院晚云涼。
鶴胎漫憶青天香,龍秘猶傳玉井芳。
入鏡靈漪江夏色,御風神冽洞庭香。
翁源菊澗成虛語,幾度臨風壽羽觴。
成王詩句中在色彩和意境上的提升,可以看作是社會的發(fā)展和生活情趣上的進步。
明良際遇有遺宮,古柏森嚴入望中。
香葉蒼蒼能傲雪,高枝矯矯尚摩空。
棟梁國器真堪用,鐵石忠心自不同。
玉座金鋪迥絕塵,陰廊入地古根屯。
吞吳氣護龍髯老,滅魏心穿蟻寶新。
千載冰霜留勁節(jié),兩川風雨長蒼鱗。
凋零不是涪江樹,培植殷勤更有人。
對諸葛亮從仰望,變成“培植殷勤”。從態(tài)度到實干,具有先精神后物質,物質發(fā)展后又反哺精神的過程。
(惠王)岷山晴雪
突兀高山太白西,層峰聳拔與天齊。
瓊林冷艷征鴻沒,玉樹寒光舞鶴迷。
千仞巍巍明月出,萬重岌岌白云低。
千秋永鎮(zhèn)邦基固,國政馀閑一品題。
(成王)岷山晴雪
晴日高明雪色新,接天雄鎮(zhèn)迥嶙峋。
乾坤萬里銀關固,巴蜀千秋玉塞屯。
爽氣入懷消酒病,寒光到面凈詩塵。
朱樓幾許云天闊,倚遍雕闌獨岸巾。
同樣是賢王,從惠王勤力于“千秋永鎮(zhèn)邦基固,國政馀閑一品題”,到成王成竹在胸的“朱樓幾許云天闊,倚遍雕闌獨岸巾”,顯示蜀藩的成就讓執(zhí)政者非常滿意。
(惠王)昭覺曉鐘
月夜扣時心地警,霜天撞處夢魂驚。
上方嘹亮多遺響,還道春容正大鳴。
何事僧家能解悟,海門風順吼長鯨。
(成王)昭覺曉鐘
霽曉禪宮宿霧開,蒲牢聲吼出經(jīng)臺。
殘星寥落晨鴉起,斜漢逶迤候雁回。
江繞魚鳧仙棹發(fā),橋臨駟馬使車催。
登臨有客還懷古,廢苑宣華鎖碧苔。
蜀王的心理也從“月夜扣時心地警,霜天撞處夢魂驚”這種時時警醒的狀態(tài),到“殘星寥落晨鴉起,斜漢逶迤候雁回”的一種逐步安穩(wěn)的狀態(tài)。
臣下經(jīng)常稱贊賢能的蜀王們“游心大道”,即關注理學。關注理學自然就要關注朱熹。《惠園睿制集》收錄了兩首與朱熹有關的詩,顯示蜀王讀朱熹的相關著作是很多的,作詩出來,也有提倡讀理學書籍的用意。
讀朱文公詩
寓情多造妙,適意不求啊。
篤厚宣王化,溫柔振國風。
子昂陳子后,感興意皆同。
朱子
家世相承住考亭,早年受學李延平。
聲名高大森喬岳,文采光輝麗景星。
潔靜精微書易義,溫柔敦厚傳詩經(jīng)。
道參天地知元化,當與諸儒集大成。
蜀王與民間世俗人員及當?shù)匾鲇H也有交往的過程,當然是其中的優(yōu)秀份子。如《惠園睿制集》卷五收錄的:
鄧林員外榮壽堂
父母安康子尚賢,同榮同壽樂無偏。
錦袍被體居三蜀,紫誥頒恩下九天。
入饌香甘玄鹿美,登盤豐潔素鱗鮮。
《惠園睿制集》卷六收錄的組詩,是提倡士人情趣生活的最佳體現(xiàn):
題蒯氏八詠(組詩)
平生義氣許誰同,志在操修竭寸忠。
勉力拳拳期報答,小心翼翼貴謙恭。
數(shù)竿勁竹凌霜翠,一點方葵向日紅。
為國勤勞無懈怠,致身常近五云東。
行義榮官
捐貨易粟濟邊廷,尚義攄誠答圣明。
恩渥喜從天上至,轉輸曾向塞前行。
濟濟滿堂皆賀客,留傳千載有芳名。
墓田結屋得相依,埏隧幽深獨系思。
烏鳥來巢知孝感,慕親似爾古今稀。
施棺周貧
營棺濟眾德猶深,為掩遺骸士不侵。
布澤渾如周麥意,施恩即是脫驂心。
哀憐暴露應埋正,忍遇孤窮便與金。
惻隱端倪由此見,聲名洋溢播儒林。
撫孤教侄
兩兄去世隔重泉,二侄雖孤有叔憐。
習武每教揮寶劍,右文常使讀群編。
相才只欲如夷簡,將略應期作謝玄。
撫愛情深猶己子,芝蘭玉樹各森然。
構橋利涉
利物功多志獨超,散金積石作長橋。
伏波隱現(xiàn)黿鼉背,映日橫斜黿鼉腰。
渡水自今何用乘,濟川有此不須舟刀。
行人來往歌遺愛,免使褰裳跋涉勞。
田園樂趣
田園有樂夢魂清,富貴功名了不驚。
幽徑菊松親手種,平疇來耜早春耕。
常時游涉偏成趣,慎日哦呤可放情。
詩酒遺情
能同賞菊陶元亮,何異觀泉李謫仙。
悠然自得其中意,坐對云山理七弦。
這些問題,將來還可以結合文集內(nèi)容和當時的歷史事件,作更加細致的研究。
文集作為原始程度較高的史料,歷來受史學研究重視。明清以來,隨著出版業(yè)的飛速發(fā)展,眾多文集得以付梓并留存,更是為今天的史學研究提供了寶貴的財富。而由于飽受戰(zhàn)亂,明代四川的文獻史料留存相對較少,一直是四川明史研究的一大障礙。本次從日本尋回的四部明蜀王文集,加上國內(nèi)的那部,總計五部共有2150余頁,約七十萬字的體量,對于提升四川明史研究具有相當作用。例如本文將五部文集簡單梳理,得出明蜀成都逐漸發(fā)展繁榮的初步印象,讓原來靜態(tài)的描述四川明史,變成動態(tài)化的傳述,即為收獲之一。另外,五部文集所提供的新材料,同樣對整個明史研究有著重要幫助,例如朱椿的文集便對了解明初歷史意義重大。同時,五部文集在文獻學方面,也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最后,蜀藩作為藩王如何高效地,廣受贊譽地盡到自己本分,為藩屏帝室作出貢獻,對今天地方服務于中央,仍然有很多的現(xiàn)實意義。這是一座有待進一步開發(fā)利用的寶庫。
注釋:
①【明】馮任修,張世雍等撰:天啟《成都府志》卷二,《成都紀》,《中國地方志集成·四川府縣志輯》第1冊,第38頁,成都:巴蜀書社,1992年。
②【明】熊相纂修:正德《四川志》卷四,《封藩·蜀府》,1961年傳鈔明正德十三年嘉靖增補本。
③【清】朱彝尊:《靜志居詩話》卷一,《蜀獻王椿》,第9頁,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0年。
⑤【明】熊相纂修:正德《四川志》卷四,《封藩·蜀府》,1961年傳鈔明正德十三年嘉靖增補本。
⑥【明】朱謀煒:《藩獻記》卷二,《蜀藩》,《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第19冊,第757頁,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6年。
⑦【明】鄭曉:《吾學編》,《同姓諸王傳》卷二,《蜀王》,《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第12冊,第122頁,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6年。
⑧【明】劉大謨,楊慎等纂修:嘉靖《四川總志》卷一,《藩封·蜀府》,《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書》第42冊,第21頁,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6年。
⑨【清】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乾集卷下,《蜀成王朱讓栩》,第10頁,上海:古籍文學出版社,1957年。
(責任編輯:劉曉紅)
2017-03-09
胡開全(1976-),男,成都市龍泉驛區(qū)檔案館館員,四川師范大學中國近現(xiàn)代區(qū)域經(jīng)濟社會研究中心研究員。
K248
:A
:1004-342(2017)04-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