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容
摘 要:我國玉米種植歷史悠久,面積大,分布廣,在地大物博的北方地區(qū)和山水富饒的南方地區(qū),玉米種植都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我國除小麥、水稻之外,種植面積最大的農(nóng)作物。在種植玉米過程中,難免會有病害的困擾,本文從小入手,分析玉米病害,為的是由點及面,為玉米防治找到可行之法。
關鍵詞:玉米病害;種類;防治
中圖分類號:S51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832035
前言
近年來,玉米因其香甜的口感、豐富的營養(yǎng)獲得廣大人民的喜愛。重慶忠縣是農(nóng)業(yè)大縣,也是玉米種植大縣,隨著種植面積不斷擴大,人們不僅追求玉米產(chǎn)量,也開始重視玉米質(zhì)量。在玉米種植過程中,找到健康環(huán)保的病害防治措施尤為重要。
1 玉米病害種類
通過觀察忠縣近幾年的玉米病害發(fā)生情況,大致可以總結出玉米病害主要集中在以下幾種。
1.1 玉米紋枯病
玉米紋枯病在中國其實早有歷史記載,當前種植面積的迅速擴大,且伴隨著高產(chǎn)密植栽培技術的推廣,這都給了玉米紋枯病以發(fā)展環(huán)境。目前,重慶忠縣所遭受的病害中,紋枯病是不得不提的一種。紋枯病發(fā)病率較高,甚至可以達到70%~100%,會造成巨大的損失。紋枯病的病癥表現(xiàn)為,玉米近地面幾節(jié)處葉鞘和莖桿出現(xiàn)腐爛,從而蔓延至莖基部位,從而破壞輸導組織,影響水分和營養(yǎng)的輸送,使得玉米無法正常生長。
1.2 玉米螟蟲病
螟蟲病主要是其幼蟲對玉米有危害。幼蟲會造成玉米花葉、折雄、折稈、雌穗發(fā)育不良、籽粒霉爛而導致減產(chǎn)。螟蟲幼蟲主要以玉米嫩葉為食,取玉米葉片表皮及葉肉,還會鉆入莖中取其心葉。此外,在玉米打包時,還會蠶食玉米苞葉和雄穗。一旦玉米抽穗,幼蟲還會鉆入莖桿中取食。在抽穗完成后,幼蟲也長大,對玉米莖桿的蠶食也更加嚴重,使得玉米無法成活。
1.3 玉米干腐病
干腐病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玉米病害,主要的病癥為菌絲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殘體和種子上越冬,侵害果穗和葉鞘。重慶地處山區(qū),且是南方地區(qū),雨水偏多,空氣濕度大,溫度較高,因此給病菌提供了天然的生長環(huán)境,一旦玉米出現(xiàn)菌絲的苗頭,借著適宜的溫度和濕度就會迅速蔓延,嚴重時會造成整片玉米地果穗的死亡[1]。
2 玉米病害的防治措施
針對上述玉米病害,筆者在這里結合一些自身經(jīng)驗,提出了針對性的防治措施,希望能夠幫助更多的玉米種植戶。
2.1 紋枯病防治
紋枯病的防治,要進行病原的清除,深翻土地,處理病殘體。在發(fā)病期,可使用藥物進行葉片涂抹,提早預防病菌感染。要選擇抗病能力強的苗種,注意苗種本身的強壯。種植時實行輪作,保持適當植株密度,穩(wěn)定玉米地的溫度濕度環(huán)境[2]。
在以上工作的基礎上,可采用藥劑防治。用浸種靈按種子重量的0.02%進行拌種處理,然后需要靜置24~48h。一旦出現(xiàn)病害,可向玉米噴灑1%井岡霉素0.5kg對水200kg或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
2.2 螟蟲病防治
螟蟲病防治要從消滅幼蟲開始。一般要著重消滅的是越冬幼蟲,這種幼蟲抵抗力較強,需要做好防御準備。種植戶可在幼蟲化蛹之前,對玉米秸稈進行燒毀處理,以此減少幼蟲存活數(shù)量。此外,還可以采用白僵菌封垛的方法。要在幼蟲化蛹前,對玉米地里的秸稈垛進行白僵菌粉施灑,施灑要全面,確保垛內(nèi)的白僵菌粉。對于已經(jīng)化蛹的幼蟲,可使用藥粉來滅殺。病害初期,用白僵菌粉0.5kg加上過篩的細砂5kg制成顆粒劑,投撒玉米心葉內(nèi)。病害中期,用50%辛硫磷乳油1kg,拌50~75kg過篩的細砂制成顆粒劑,投撒玉米心葉內(nèi)。
2.3 干腐病防治
干腐病的防治首先就在選種選用上面,應該選擇無病果穗作為種子,拌種以消火種子帶菌。此外,在玉米種植中一旦發(fā)生病害,要對病區(qū)實行輪作倒茬,定期清潔田間地頭,及時處理染病的秸稈應,可以燒毀或者是深埋[3]。
此外,在玉米抽穗期,可以使用25%敵力脫乳油20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霧,在進行噴灑時要注意重點噴灑的是果穗及下部莖葉。在玉米生長過程中,還需要進行定期的監(jiān)察,以防復發(fā)。
3 結束語
通過分析忠縣當?shù)氐挠衩撞『Πl(fā)生狀況和防治措施,目的在于幫助更多的玉米種植戶找到有效的病害防治方法,在提高玉米產(chǎn)量獲得經(jīng)濟效益的同時,也能夠保證玉米的健康、綠色。但是要注意的是,防治要得當,盡量減少農(nóng)藥的使用,采用綠色健康的方式,這樣的防治才有更大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陳建軍,李波,吳雯雯.玉米粗縮病研究進展[J].江西農(nóng)業(yè)學報,2015(9):83-85.
[2]張曉婷,高飛,張立榮,等.河南省部分地區(qū)玉米粗縮病暴發(fā)原因分析與防治對策[J].江南農(nóng)業(yè)科學,2014(2):100-102.
[3]張丹丹,閡營輝,袁虹霞,等.9種化學藥劑對玉米莖腐病菌的毒力測定及藥效[J]. 江南農(nóng)業(yè)科學,2014(8):90-9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