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與利他行為:回報的調節(jié)作用

2017-09-15 05:51王淑燕
樂山師范學院學報 2017年8期
關鍵詞:利他行為助人個體

江 偉,王淑燕,b

(1.淮北師范大學 a.教育學院;b.信息學院,安徽 淮北 235000)

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與利他行為:回報的調節(jié)作用

江 偉a,王淑燕a,b

(1.淮北師范大學 a.教育學院;b.信息學院,安徽 淮北 235000)

研究采用問卷法和情景實驗法探究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與利他行為的關系以及回報在兩者之間的作用。研究1表明,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與利他行為之間顯著正相關。研究2通過情景實驗,考察不同家庭社會經濟地位(高、低)的被試在不同回報條件(有回報、無回報)下,其利他行為的差異。結果表明:家庭社會經濟地位和回報的主效應均顯著,兩者之間的交互作用顯著;無回報條件下,高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者的助人意愿顯著高于低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者,有回報條件下,兩組被試的助人意愿無顯著差異。說明回報對不同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者的利他行為有顯著的調節(jié)作用。

家庭社會經濟地位;利他行為;回報

0 問題的提出

家庭社會經濟地位(socioeconomic status,SES)是一個復雜的、多層面的概念,它是指根據(jù)家庭所獲得的價值資源而對其進行的社會層級排名[1]。與社會經濟地位類似的概念是社會階層(social class),在文獻中兩者經常交替使用。在測量方面,通常以家庭經濟收入、職業(yè)和受教育程度作為客觀衡量指標[2],有的研究者只選擇其中一個指標,如家庭經濟收入,有的同時選擇多個指標[3]。但是,有較多研究表明,主觀家庭社會經濟地位比客觀家庭社會經濟地位的預測效度更高,比如能更好地預測心理壓力、心理健康程度、不公平感等[4]。因此,有的研究者主張采用主觀家庭社會經濟地位進行衡量。

以往研究中,研究者較多地關注教養(yǎng)方式、人格等方面對個體社會性發(fā)展的影響,而沒有重視家庭社會經濟地位的影響。研究表明,家庭社會經濟地位對個體的發(fā)展有重要影響,特別是低家庭社會經濟地位會對個體的認知表現(xiàn)、情緒和行為適應等產生不良作用[5]。家庭社會經濟地位研究的興起,使心理學家以全新視角研究各種親社會行為,比如利他行為。利他行為 (altruistic behaviors)是指個體出于自愿且不期望獲得回報的親社會行為[6]。利他行為與個體的家庭社會經濟地位有密切聯(lián)系,但是相關研究的觀點并未達成一致。

有研究者從社會認知視角出發(fā),認為與高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者相比,低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者會表現(xiàn)出更多的利他行為,因為他們更關注情境,對外部的依賴程度更高[7]。另外,從進化心理學的角度看,低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者之間的利他行為是一種生存適應,因而能夠提高人們的生存機會,故在不良情境下他們更易出現(xiàn)利他行為[8]。有許多研究證實了此觀點,如Piff等的研究發(fā)現(xiàn),與高收入者相比,低收入者會花費更多時間幫助實驗搭檔,表現(xiàn)出的利他行為更多,且其信任水平更高[9]。此外,一項關于慈善捐贈的調查發(fā)現(xiàn),低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者的捐款比例明顯高于高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者[10]。這說明,低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者的利他行為比高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者更多。

但是,Dovidio等研究者認為,利他行為是需要消耗資源和成本的[11]。與高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者相比,低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者的利他行為相對會消耗更多成本和資源,因此,低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者的利他行為可能更少。比如Wilson等研究發(fā)現(xiàn),富人用于志愿服務活動的時間更多[12]。Goetz等也發(fā)現(xiàn)高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者參與各種志愿活動的積極性更高、融入程度更強[13]。由于低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者擁有的資源更少,教育機會更少,甚至還面臨各種生活壓力,在這種劣勢情況下,他們會首先考慮自身的利益,故其利他行為可能更少。

雖然如此,Kraus認為,正是由于低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者的資源更少、壓力更大,所以他們更需要依賴他人的幫忙來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14]。利他行為的出現(xiàn)可能是為了在個體自身需要幫助時,也能獲得別人的幫助[6]。也就是說,低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者的利他行為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人的回報。據(jù)此,我們認為,若低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者認為對方會有相應的回報時,他們的利他行為會增加;相反,若低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者認為對方不會有相應的回報時,他們的利他行為會減少。而對高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者來說,由于自身的資源和成本較多,其助人行為不太考慮他人的回報,故其利他行為的出現(xiàn)更加穩(wěn)定。因此,我們假設回報在家庭社會經濟地位對利他行為的影響中具有調節(jié)作用,本研究擬通過兩個研究來對此進行探索。

1 研究1: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與利他行為的關系

1.1 目的

采用問卷調查法考察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與利他行為的關系。

1.2 被試

隨機選取某大學的大學生為研究對象,回收有效問卷262份。其中,男生117名,女生145名,大一87人,大二98人,大三77人。平均年齡19.65±1.47歲。

1.3 研究工具

a)家庭社會經濟地位量表

采用 MacArthur主觀社會地位量表(Subjective Social Status Scale)[2],其為 10 級階梯量表,讓被試選擇其家庭處于哪級梯階。1是梯子的最底層,代表社會經濟地位最低,10是梯子的最高層,代表社會經濟地位最高。

b)利他行為量表

采用人性哲學量表(Philosophies of Human Nature)里的利他行為量表[15],包括14個題目,6級計分。本研究中Cronbath’s a系數(shù)為0.79。

1.4 結果

對各變量進行描述性統(tǒng)計和相關分析,結果見表1。結果顯示,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與利他行為顯著正相關(p<.05),說明個體的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越高,其利他行為越多。以家庭社會經濟地位為自變量,利他行為作為因變量進行回歸分析,結果見表2。結果顯示:家庭社會經濟地位顯著正向預測利他行為(p<0.05)。

表1 各變量的描述性統(tǒng)計和相關(n=262)

表2 回歸分析

1.5 討論

研究1通過問卷調查法探索個體的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與利他行為之間的關系,可以看出,兩者呈顯著正相關,且家庭社會經濟地位顯著正向預測利他行為。說明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越高,個體表現(xiàn)出的利他行為越多。這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Dovidio等的觀點,即利他行為可能需要消耗資源,而低家庭社會階層者的資源較少,故其利他行為更少。

2 研究2: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與回報對利他行為的影響

2.1 目的

研究1表明,個體的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與利他行為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但有研究表明,低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者的利他行為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人的回報。因此,我們采用情境實驗法,考察回報類型(有回報、無回報)對不同家庭社會經濟地位(高、低組)個體的利他行為的影響。

2.2 被試

根據(jù)研究1的262名被試在家庭社會經濟地位上的得分狀況,選取得分前12%和后12%的被試,分別作為高、低家庭社會經濟地位組,每組各31人,共62人。

2.3 實驗材料和程序

本研究采用2×2組間設計,組間變量分別為家庭社會經濟地位(高、低)和回報類型(有回報、無回報),因變量為被試在情境實驗中的助人意愿,以此作為利他行為的測量指標。

對利他行為的測量實驗改編自林沐雨等人的研究[15],研究1結束后一周,62名被試隨機分為兩組(有回報組、無回報組)繼續(xù)參加實驗二。兩組被試分別在兩個教室,每組各有1名偽裝成慈善團體工作人員的實驗人員,實驗人員發(fā)給每位被試一張問卷,包括個人基本信息(學號、姓名等)和實驗情境。實驗情境內容為:慈善團體打算為某福利院兒童組織為期一個月的支教活動,每周末組織一次活動,共4次活動。該活動需要大量的大學生的幫助。

對有回報組重點強調,參加完為期1個月的支教活動后,會給參加者頒發(fā)證書,且這個證書具有一定的效力;而對無回報組重點強調,參加為期1個月的支教活動后,沒有任何回報和獎勵,只屬于志愿活動。然后,讓被試在問卷相應位置處寫下自己的參加意愿(從1-10中選擇某個數(shù)字,1代表非常不愿意,10代表非常愿意),被試助人意愿數(shù)值即為利他行為的測量指標。問卷回收后,告知被試實際上并沒有這項活動,只是了解下大家的助人意愿。

2.4 結果

首先,對58名有效被試的助人意愿進行描述性統(tǒng)計,結果見表3。然后,對高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者的利他行為為(6.88±1.92)和低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者的利他行為(5.44±2.27)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發(fā)現(xiàn)兩組間存在顯著差異,t(56)=-2.58,p<0.05。這說明家庭社會經濟地位不同的個體,其利他行為不同,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越高,其利他行為越多。

以家庭社會經濟地位(高、低)和回報類型(有回報、無回報)為自變量,以助人意愿為因變量,對58份有效問卷進行方差分析,結果表明,家庭社會經濟地位的主效應顯著,F(xiàn)(1,57)=9.34,p<0.01;回報的主效應顯著,F(xiàn)(1,57)=9.16,p<0.01;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與回報的交互作用顯著,F(xiàn)(1,57)=95,34,p<0.05,說明家庭社會經濟地位高或低的被試,其助人行為的程度受回報的影響是不同的,見圖1。

表3 助人意愿描述性統(tǒng)計

圖1 高低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被試的利他行為

分析發(fā)現(xiàn),在有回報的條件下,高、低家庭社會經濟地位的被試助人意愿沒有顯著差異(p>0.05),而在無回報的條件下,高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者的助人意愿顯著高于低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者(p<0.01),這說明是否有回報會影響個體的利他行為。

2.5 討論

從研究2的結果可以看出,家庭經濟地位和個體的利他行為有著密切聯(lián)系,家庭經濟地位越高,個體的利他行為越多,但是這種關系還會受到回報因素的影響。從方差分析結果看,家庭社會經濟地位和回報的主效應均顯著,兩者的交互作用顯著,在無回報的條件下,高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者的助人意愿顯著高于低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者,而在有回報的條件下,高、低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者的助人意愿無顯著差異,這驗證了回報在個體的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與利他行為之間起著調節(jié)作用。

3 總討論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和情景實驗相結合的方法,來探究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與利他行為的關系,以及回報在兩者之間的作用。研究1表明,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與利他行為顯著正相關,且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能夠顯著預測個體的利他行為,個體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越高,則其利他行為越多。這與Dovidio等的觀點一致[11],也與Goetz等前人的研究結果一致[13]。究其原因,可能是利他行為需要消耗資源,而低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者所擁有的資源更少,故出現(xiàn)利他行為前他們會更多地考慮自身利益,為了維護自身利益和資源,他們的利他行為會減少。

但是,家庭社會經濟地位對利他行為的影響還會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如回報。研究2的結果表明,回報在個體的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與利他行為之間起著調節(jié)作用。無回報時,高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者的利他行為顯著高于低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者;有回報時,高、低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者的利他行為無顯著差異。究其原因,可能是低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者長期處在劣勢環(huán)境中,面臨的生活壓力更大,擁有的資源更少,故要想實現(xiàn)目標必須借助他人的幫助[11]。這導致他們的利他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人的回報,當個體認為自己的利他行為能夠在日后獲得對方的回報時,即在需要別人幫助時他人能給予幫助,則他們會表現(xiàn)出較多的利他行為;相反,若個體認為自己的利他行為不能獲得對方的回報,則其利他行為會減少。

有的研究者運用社會交換理論來進行解釋,該理論認為,人們的行為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能夠帶來報酬和獎勵的活動的影響[16]。人們的各種社會活動都是一種交換,這種交換遵循“公平”原則,即人們都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夠獲得相應的回報,而不愿意進行“賠本”交換。該理論可以較好地解釋本研究的結果,在有回報條件下,高、低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者均認為自己的付出是有回報的,符合社會交換的“公平”原則,故其利他行為均較多。而無回報條件下,低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者認為自己的付出是“回報小于成本”的關系,顯然這對自己是不公平的,故其利他行為會減少;而高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者則不同,他們擁有較多的資源和成本,故即使在無回報條件下,其在利他行為中的付出對自身資源和利益也不會有較大影響,所以他們的利他行為不會受回報的影響。

此外,本研究還存在以下局限性:第一,本研究對家庭社會經濟地位的研究采用的是主觀法,未從客觀家庭社會經濟地位的角度進行研究;第二,研究2中的利他行為主要是通過情境實驗測量的,故相關研究結果能否推廣到現(xiàn)實生活中,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4 結論

綜上所述,本研究得到以下結論:有回報條件下,高、低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者的利他行為差異不顯著;無回報條件下,與低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者相比,高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者的利他行為明顯要多;回報會對不同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者的利他行為起顯著的調節(jié)作用。

[1]喬娜,張景煥,劉桂榮,等.家庭社會經濟地位、父母參與對初中生學業(yè)成績的影響:教師支持的調節(jié)作用[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13,29(5):507.

[2]王玥.家庭社會經濟地位對青少年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家庭教育支持的中介作用[J].教育科學研究,2016(9):52.

[3]張娜,王玥,許志星.家庭社會經濟地位對家長教育滿意度的影響研究[J].教育學報,2013,9(3):81-91.

[4]葉婷,吳慧婷.低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與青少年社會適應的關系:感恩的補償和調節(jié)效應[J].心理學探新,2012,32(1):62.

[5]郭永玉,楊沈龍,李靜,等.社會階層心理學視角下的公平研究[J].心理科學進展,2015,23(8):1299-1311.

[6]解曉娜.主觀社會階層對利他行為及控制感的影響[J].心理技術與應用,2016(7):423.

[7]蔣懷濱,林良章,馬松,等.家庭功能對大學生網(wǎng)絡利他的影響:感戴的中介作用[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版),2016,34(3):106-110.

[8]郭慶科,劉輝.進化心理學視角下孔子、孟子的利他思想[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3):80-88.

[9]KRAUS M,PIFF P,KELTNER D.Social class as culture:The convergence of resources and rank in the social realm[J].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2010,20(4):247.

[10]定險峰,劉華山.個體不幸情境下的慈善捐贈-共情的中介效應[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1,19(6):759-762.

[11]PENNER L A,DOVIDIO J F,PILIAVIN J A,et al.Prosocial behavior:multilevel perspectives[J].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2006,56(1):365-392.

[12]WILSON J,MUSICK M A.Work and volunteering:The long arm of the job[J].Social Forces,1997,76(1):251-272.

[13]GOETZ J L,KELTNER D,SIMONTHOMAS E.Compassion:An evolutionaryanalysisand empirical review[J].Psychological Bulletin,2010,136(3):351.

[14]KRAUS M W,PIFF P K,MENDOZADENTON R,et al.Social class,solipsism and contextual ism:How the rich are different from the poor[J].Psychological Review,2012,119(3):546-572.

[15]林沐雨,王凝,錢銘怡,等.女大學生中共情對自我中心和利他行為關系的調節(jié)作用[J].心理科學,2016(4):978.

[16]黃秀蘭.當代中國社會人際關系論析:基于社會交換理論的思考[J].淮南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8(3):60-62.

Family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Altruistic Behavior: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Return

JIANG Weia,WANG Shuyɑna,b
(a.School of Education;b.School of Information,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Huaibei Anhui 235000,China)

In this paper,the study uses questionnaire and situational experiment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mily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altruistic behavior,and the effect for the return between them.In research I,it shows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family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altruistic behavior.In research II,it shows that the investigation for the differences in altruistic behavior based on different socioeconomic status(high and low)under different return conditions(return,no return)has been implemented.It has turned out that:The main effects of family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return are significant,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m is also significant.Under the condition of no return,the willingness to help the socioeconomic status of the family in high level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family in low level.However,under the condition of return,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willingness to help between the two groups.Therefore,it shows that return has significant moderating effect on altruistic behavior of different family socioeconomic status.

Family Socioeconomic Status;Altruistic Behavior;Return

B844

A

1009-8666(2017)08-0130-06

[責任編輯、校對:王興全][責任編輯、校對:王興全]

10.16069/j.cnki.51-1610/g4.2017.08.021

2017-03-31

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家庭社會階層對青少年親社會行為的影響:回報預期與公正世界信念的作用”(AHSKQ2016D45)和“家庭社會階層對大學生職業(yè)決策的影響:公正世界信念與歸因的作用”(AHSKQ2015D98);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項目“不同家庭社會階層大學生職業(yè)期望研究”(SK2016A0833)

江偉(1982—),女,山東青島人?;幢睅煼洞髮W講師,碩士,研究方向:人格心理學、青少年心理發(fā)展;王淑燕(1980—),女,山東德州人?;幢睅煼洞髮W講師,碩士,研究方向:人格心理學。

猜你喜歡
利他行為助人個體
組織中利他行為的可持續(xù)性及其前因機制:基于主動性動機視角*
小學生利他行為傾向問卷的編制
關注個體防護裝備
助人無需等待
積極心理學視角下高職學生的網(wǎng)絡利他行為研究
助人為“樂”
助人為樂
具身認知視角下的大學生利他行為探究
個體反思機制的缺失與救贖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