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洛陽地域文脈的內(nèi)涵及其景觀呈現(xiàn)

2017-09-16 23:26:48劉艷萍
文教資料 2017年17期
關(guān)鍵詞:邵雍文脈洛陽

劉艷萍

摘 要: 洛陽地域文脈內(nèi)涵十分豐富,這里具有山川形勝,具有多個都城遺址景觀。中唐之后,其政治色彩逐漸淡化,休閑隱逸成為城市的主導生活方式,景觀載體則是眾多私家園林。洛陽是古代佛教文化傳播中心,有眾多佛教寺院和石窟造像。洛陽文教學術(shù)活動發(fā)達,文館、書院眾多。

關(guān)鍵詞: 洛陽 地域文脈 古都 遺址 園林

地域文脈指一個地域的文化脈絡(luò),包括自然地理、風氣習俗、宗教學術(shù)等內(nèi)容。一個地域或城市的發(fā)展規(guī)劃與景觀構(gòu)建常要考慮到地域文脈傳承的因素,這樣可以充分發(fā)掘其文化資源,發(fā)揮地域優(yōu)勢,形成地域特色,提升城市的影響力。洛陽地處黃河、洛水、伊水三川交匯之處,自周室東遷于此,其宅居天下之中的地理位置使其長期成為政治、文化中心。洛陽的“古都”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拔骶┣Ч诺弁鯇m”(穆脩《過西京》)、“文物四方賢俊地,山川千古帝王都”。(邵雍《閑居吟》)是其城市形象的寫照。經(jīng)過長期歷史積淀,洛陽地域文脈的內(nèi)涵十分豐富,特征十分鮮明,并在不同時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脈景觀。這些文脈內(nèi)涵及文脈景觀是這座城市的記憶,也是我們今天在制訂城市規(guī)劃和構(gòu)建城市景觀時應該傳承的重要內(nèi)容。

一、古都文化與都城遺址景觀

作為九朝古都,洛陽不僅具有山川地形之勝,而且具有宏大的帝都氣象。歐陽修在《叢翠亭記》中說:“九州皆有名山以為鎮(zhèn),而洛陽天下中,周營、漢都,自古常以王者制度臨四方,宜其山川之勢雄深偉麗,以壯萬邦之所瞻。”認為洛陽作為東周、東漢的都城,自古常以王者制度臨視四方,所以山川雄深偉麗。周王朝于成王五年始在洛陽營建成周城。其后,周平王東遷洛邑,以王城為都,周王朝禮樂之治的踐行為洛陽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其后,歷經(jīng)東漢、曹魏、西晉、北魏,洛陽作為都城經(jīng)歷了多次被毀和重建的過程,其城市規(guī)劃和布局逐漸完善。隋唐洛陽城是在漢魏洛陽城之西十八里營建的新城。此時的漢魏故洛城只剩下一片斷壁殘垣,常引無數(shù)文人駐足悲嘆。隋唐洛陽城“北據(jù)邙山,南對伊闕,洛水貫都,有河漢之象”[1]1420-1421。宮城在都城的西北隅,有隔城四重。正門為應天門,正殿即明堂,宮內(nèi)有別殿、臺館三十五所。唐代洛陽是帝王多次巡幸之所,也是文人聚居之地,這里曾呈現(xiàn)出一片歌舞歡騰的盛世景象。崔令欽《教坊記》載:“上(玄宗)于天津橋南設(shè)帳殿,酺三日?!盵2]130鄭處誨《明皇雜錄》亦載:“唐玄宗在東洛,大酺于五鳳樓下,命三百里內(nèi)縣令、刺史率其聲樂來赴闕者,或請令較其勝負而賞罰焉?!盵2]962“集諸侯則朝乎萬國,張廣樂則和乎千人”(賈登《上陽宮賦》)、“樓臺絕勝宜春苑,燈火還同不夜城”(蘇颋《廣達樓下夜侍酺宴應制》)是對唐代洛陽城繁華景象的描寫。而常與這些景象相伴隨的建筑則是上陽宮等華美殿閣。在上陽宮可眺望洛陽城的山水景觀,亦可觀洛陽的城池之美。帝王東巡及武則天在此理政之時常于此開展宴飲活動。薛曜“雙闕祥煙里,千門明月中”(《正月望夜上陽宮侍宴應制》)寫出了上陽宮的宏偉壯麗。東都宮殿中極富象征意味的還有明堂與天堂。明堂于垂拱四年在乾元殿舊址初建。封演《封氏聞見記》載:“垂拱四年,則天于東都造明堂,為宗祀之所,高三百尺。又于明堂之側(cè),造天堂以侔佛像。大風吹倒,重營之?;馂难蛹埃魈貌⒈M。無何,又敕于其所復造明堂,侔于舊制。所鑄九州鼎,置于明堂之下?!盵3]35

今天,偃師二里頭夏都遺址、偃師商城遺址、周王城遺址、漢魏洛陽故城遺址、隋唐洛陽城遺址成為洛陽著名的都城遺址景觀,這些遺址代表了洛陽城市的記憶,是洛陽文脈景觀中的重要內(nèi)容,它們很自然地把人們的思緒引向渺遠的歷史,使城市過往的繁華與現(xiàn)實的光彩相交相融。

二、休閑的生活方式與私家園林景觀

洛陽地域文脈的另一重要方面是休閑的城市環(huán)境與生活方式。這里地處中原,氣候適宜,原本就民性安舒。唐代自安史之亂后,皇帝不再巡幸洛陽,洛陽政治色彩趨于淡化,休閑隱逸風氣日漸濃郁,眾多文人在此詩意地棲居,閑適成為這座城市的主導生活方式。其閑適生活的現(xiàn)實景觀載體則是私家宅園。這些宅園多由池、泉等水景及堆疊的石、山,種植的竹、松、蓮等及亭、樓、閣、臺等建筑構(gòu)成,精心布置組合,體現(xiàn)了對閑逸超遠意趣的追求。唐代洛陽宅園以白居易履道里宅園最具文人雅趣,以李德裕的平泉莊別業(yè)、裴度的集賢里宅園、午橋別墅最為壯麗奢華。白居易宅園中有天竺石、華亭鶴、太湖石、白蓮、折腰菱、青板舫等江南風物。裴度在集賢里的林園“筑山穿池,竹木叢萃,有風亭水榭,梯橋架閣,島嶼回環(huán),極都城之勝概”[1]4432。李德裕的平泉莊別業(yè)則“卉木臺榭,若造仙府。有虛檻,前引泉水,縈回穿鑿,象巴峽、洞庭十二峰,九派迄于海門江山景物之狀”[2]1480。這些園林都是當時的私家園林勝地。身在其間,可以在對池、水、鳥、魚等景物的觀賞中達到心與自然相親的和樂境界。至宋代,文人士大夫園林隱逸宴游、休閑娛樂之風亦成為洛陽流行的生活風尚。蘇轍在《洛陽李氏園池詩記》中言:“洛陽古帝都,其人習于漢唐衣冠之遺俗,居家治園池,筑臺榭,植草木,以為歲時游觀之好。”“其貴家巨室園囿亭觀之盛,實甲天下?!盵4]412此時,園林景觀已遍布全城,形成了“洛陽相望盡名園”(邵雍《洛下園池》)、“天下名園重洛陽”(邵雍《春游五首》其四)的盛況。而且這些園林不閉園門,外人亦可前去游賞。在人與花木水石的交流、契合中獲得內(nèi)心的適意與慰藉,人們的各種交游宴集、詩歌唱和活動也在園林中進行。文化名人的宅園尤其具有人文氣息和文化影響力,其中又以司馬光的獨樂園和邵雍的安樂窩為最。獨樂園占地不廣,司馬光將園中景觀命名為讀書堂、釣魚庵、采藥圃、見山臺、種竹齋等,并作有《獨樂園七題》、《獨樂園記》,蘇軾、蘇轍等人亦曾對獨樂園進行吟詠,從而使之具有了豐富的文化蘊涵。邵雍的安樂窩規(guī)模不大。邵雍本為衛(wèi)人,定居洛陽之初經(jīng)濟窘迫,住宅屢遷,富弼、司馬光等人敬其學問人品,遂為其在洛購買宅園。而“安樂窩”這一命名則暗寓了儒家“安貧樂道”的精神。阮閱《詩話總龜后集》言:“邵堯夫先生居洛四十年,安貧樂道,自云未嘗攢眉。所居寢息處為安樂窩,自號安樂先生,又為甕牖,讀書燕居?!盵5]41endprint

與園林景觀密切相連的還有花卉的栽植和各種賞花活動。歐陽修在詩中說:“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保ā堵尻柲档D》)人們爭新較異,夸立名字,不惜重金買種栽培,品評優(yōu)劣?;ㄩ_時節(jié),士庶競相游賞,在池臺中展開帷帳,以笙歌相伴,至花落方始罷休。地方官組織的賞花活動也蔚為壯觀,張邦基《墨莊漫錄》言:“西京牡丹聞于天下,花盛時,太守作萬花會,宴集之所,以花為屏帳。至于梁棟柱栱,悉以竹筒貯水簮花釘掛,舉目皆花也?!盵6]4732人們對牡丹的欣賞達到了如醉如狂的狀態(tài):“洛陽人慣見奇葩,桃李花開未當花。須是牡丹花盛發(fā),滿城方始樂無涯?!保ㄉ塾骸堵尻柎阂鳌菲涠疤依罨ㄩ_人不窺,花時須是牡丹時。牡丹花發(fā)酒增慣,夜半游人猶未歸”。(邵雍《洛陽春吟》其三)

三、佛教文化傳播與佛教寺院及石窟

佛教自漢代起傳入中土。漢唐之間,洛陽作為佛教傳播的中心,眾多佛教寺院和佛教石窟造像等景觀相繼呈現(xiàn)。白馬寺是漢地所建第一所佛寺,《洛陽伽藍記》言:“白馬寺,漢明帝所立也。寺在西陽門外三里御道南。帝夢金神長丈六,項背日月光明,胡人號曰佛。遣使向西域求之,乃得經(jīng)像焉?!盵7]171后白馬寺被毀,唐代予以重修。安史之亂期間遭回紇軍隊焚毀。北魏時期,洛陽最著名的佛教寺院是永寧寺,永寧寺塔更是精麗絕倫:“殫土木之功,窮造形之巧,佛事精妙,不可思議,繡柱金鋪,駭人心目。至于高風永夜,寶鐸和鳴,鏗鏘之聲,聞及十馀里?!盵7]12眾多佛寺在北周武帝滅佛時被毀滅殆盡。唐代洛陽佛寺重新興盛。圣善寺、香山寺等是著名寺院。圣善寺本名中興寺,立于中宗神龍元年二月,次年,中宗因為武太后追福而改為圣善寺。寺內(nèi)的報慈閣亦是中宗為武后所立。建成后的圣善寺十分壯麗宏偉,《唐闕史》載:“東都圣善寺,締構(gòu)甲于天下?!盵2]1365安史之亂中,圣善寺遭到嚴重破壞,被回紇士兵焚毀。大歷初年,時任東都留守的張延賞對被燒毀的圣善寺進行修建。晚唐武宗會昌年間實行毀佛的措施,圣善寺再次遭到破壞,宣宗大中初年則又加以修建。直至僖宗乾符年間,黃巢軍占領(lǐng)洛陽,圣善寺再次被焚毀。一座圣善寺的興廢恰是整個唐王朝時代興衰的象征。唐代洛陽另一極負盛名的寺廟是香山寺。該寺北魏孝明帝熙平元年(516)創(chuàng)建后遭廢,武則天天授元年(690),梁王武三思奏請允準在舊址上重建香山寺。香山寺的盛名在很大程度上源自詩人白居易的推重和題詠。其晚年常住在此寺中,“家醞滿瓶書滿架,半移生計入香山”(《香山寺二絕》)道出了當時的情形。大和元年(832),白居易以為好友元稹書墓志銘的潤筆費重修香山寺和經(jīng)藏堂,并作《修香山寺記》、《修經(jīng)藏堂記》?!缎尴闵剿掠洝费裕骸褒堥T十寺觀游之勝,香山首焉。”可見對香山寺的稱賞。在《重修香山寺畢題二十二韻以紀之》中更直言:“便合窮年住,何言竟日游。可憐終老地,此是我菟裘?!?/p>

北魏至隋唐間,還在洛陽南郊伊河兩岸的龍門山與香山上開鑿了大量石窟造像,石窟南北綿延一公里,成為洛陽獨具特色的佛教景觀。

四、文教學術(shù)活動及文館、書院

洛陽在古代是文教學術(shù)活動興盛之地,官學、私學極為發(fā)達,校讎、著述活動歷代不衰。東漢洛陽太學曾是四方學士云集之所,不僅規(guī)模浩大,人數(shù)眾多,而且名流輩出。

隋代東都有著名的藏書之所觀文殿。其所藏正御本圖書有三萬七千卷[8]1715。觀文殿裝飾講究,設(shè)施先進。煬帝在此設(shè)書室十四間,窗戶、床褥、廚幔,都極為珍麗?!懊咳g開方戶,垂錦幔;上有二飛仙,戶外地中施機發(fā),帝幸書室,有宮人執(zhí)香爐前行,踐機則飛仙下,收幔而上,戶扉及廚扉皆自啟,帝出則復閉如故”[8]1715。

唐代洛陽有著名的修書、藏書之所集賢殿書院。其創(chuàng)始于玄宗時期,它的前身是設(shè)在東都的乾元殿書院,其設(shè)立的初衷是為了??焙驼韴D書典籍。玄宗在開元六年和開元十三年先后將其改名為麗正修書院和集賢院?!短茣份d:“(開元)十三年四月五日,因奏封禪儀注,敕中書門下及禮官學士等,賜宴于集仙殿。上曰:‘今與卿等賢才,同宴于此,宜改集仙殿麗正書院為集賢院。”[9]1322東都集賢殿書院開展了較多修書活動,其藏書數(shù)量十分可觀,達八萬九千卷。

北宋時期,洛陽的官學與私學都很興盛。邵雍、程顥、程頤等人在此著書講學,深受愛重。此時期洛陽有多所著名書院。其中,伊皋書院為程頤創(chuàng)建,培養(yǎng)了眾多理學人才。該書院位于洛陽南伊川縣鳴皋鎮(zhèn)。元豐五年,退居洛陽的程頤致書時任西京留守的文彥博,求龍門庵一片荒廢之地以供己著書治學之用,并言己能為龍門山添勝跡于后代。文彥博在復簡中對程頤十分推重,稱其道尊海宇,名重天下,并言:“龍門久荒,雖然葺幽,豈能容之?吾伊闕南鳴皋鎮(zhèn),小莊一址,糧地十頃,謹奉構(gòu)堂,以為著書講道之所。”[10]1030伊皋書院就此創(chuàng)建。

此外,洛陽在古代是人文薈萃之地,曾有大量文化名人生活或游歷于此,在此地留下居住遺址、墓葬碑刻、詩文作品等,對洛陽文化產(chǎn)生了或大或小的影響。

總之,一座城市獨特的歷史文化背景會造就它與眾不同的個性與氣質(zhì),使人們在走近它時欣賞到不同的風采與韻味。作為古都,洛陽的歷史文化悠遠、博大、厚重,有很多可供深入發(fā)掘的內(nèi)涵。今天在推進城市發(fā)展、構(gòu)建城市旅游景觀的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到這一點,重視地域文脈的傳承,才能避免千城一面的平庸,彰顯城市的獨特魅力。

參考文獻:

[1]劉昫.舊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

[2]上海古籍出版社,編.唐五代筆記小說大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3]封演.封氏聞見記[M].北京:中華書局,2005.

[4]蘇轍.蘇轍集[M].北京:中華書局,1990.

[5]阮閱.詩話總龜后集[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7.

[6]上海古籍出版社,編.宋元筆記小說大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7]楊勇.洛陽伽藍記校箋[M].北京:中華書局,2006.

[8]馬端臨.文獻通考[M].北京:中華書局,1986.

[9]王溥.唐會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10]申利.文彥博集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2016.

本文為河南省政府決策研究招標課題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2016B065)。endprint

猜你喜歡
邵雍文脈洛陽
安樂窩
保護“文脈” 吸引“人脈”
華人時刊(2023年15期)2023-09-27 09:04:24
洛陽關(guān)(中篇小說)
紅豆(2022年9期)2022-11-04 03:14:14
二十四節(jié)氣的歷史文脈
洛陽正大劇院
邵雍及其的洛陽園林書寫
文學與文化(2022年4期)2022-03-23 06:19:40
設(shè)計的文脈 第一季
設(shè)計的文脈 第1季
“立法為民”的洛陽實踐
洛陽自古繁華
海峽影藝(2019年1期)2019-06-24 07:36:48
尤溪县| 嘉义市| 肥西县| 白河县| 松桃| 浮山县| 霍邱县| 介休市| 江永县| 娄底市| 邢台县| 沂水县| 娄烦县| 井研县| 延长县| 寻甸| 富锦市| 黄浦区| 增城市| 扶绥县| 大竹县| 天门市| 湖口县| 张北县| 邯郸市| 工布江达县| 台中市| 呼和浩特市| 镇平县| 桐城市| 盈江县| 泰来县| 应用必备| 彝良县| 报价| 襄樊市| 车致| 新竹市| 阳曲县| 江山市| 甘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