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章壽榮 梁劍
江蘇省社會科學院 南京 210004
江蘇新型智庫體系建設中的平臺載體研究
■ 章壽榮 梁劍
江蘇省社會科學院 南京 210004
[目的/意義]為進一步對江蘇新型智庫體系中的平臺載體建設提供支撐和幫助。[方法/過程]本文從理論層面分析了智庫平臺載體的內涵,從實踐層面總結梳理了近3年來江蘇智庫平臺載體建設的經驗和面臨的主要問題。[結果/結論]江蘇平臺載體建設須遵循專業(yè)化、系統(tǒng)化和經濟性原則,統(tǒng)籌規(guī)劃,整合資源,從5個方面來提升智庫平臺的質量和層次。
新型智庫 體系 平臺載體
新型智庫體系建設是一個龐大的系統(tǒng)工程,而智庫平臺載體則是這一系統(tǒng)工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以江蘇為例,在深入分析智庫載體平臺的內涵,全總結梳理經驗做法和存在問題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究完善智庫平臺載體、增強對新型智庫體系建設支撐力的方法路徑,以期為全國各地打造新型智庫平臺載體提供借鑒。
黨的十八大以來,加強新型智庫建設進入國家戰(zhàn)略層面,新型智庫建設和研究迎來了春天。近3年來,關于智庫建設研究的文獻大量產生??傮w而言,對智庫平臺載體的研究則相對較少。2014年—2017年6月,智庫平臺建設的文獻在所有的智庫建設文獻中占比只有11.89%(見表1)。即使涉及到相關智庫平臺的研究,也有很多的局限,大多是從某一專業(yè)、某一學科或某一領域角度出發(fā),比如信息技術、數據庫體系、圖書檢索;或從某一部門地區(qū)特色出發(fā),比如從報刊出版業(yè)、新聞媒體、地方特色等角度。
這些研究成果或實踐經驗有助于智庫平臺載體建設,但對智庫平臺認識還是有些含糊不清。根據百度百科詞條的解釋,平臺是泛指進行某項工作所需要的環(huán)境或條件,是人們進行交流、交易、學習的具有很強互動性質的舞臺。從這個角度,我們認為智庫平臺載體,就是指從事智庫工作主體的環(huán)境和條件,智庫活動的舞臺。而智庫平臺載體建設,就是創(chuàng)造這些環(huán)境和舞臺,以利于智庫產品傳播出去,讓政策方案進入公共政策議程,進而影響決策部門,為社會發(fā)展助力。
智庫平臺載體與智庫本身有著很大的區(qū)別和聯系。一般而言,智庫包括人、要素資源、平臺載體3個維度。平臺載體是人與要素資源之間的連接器,作用是對要素資源進行優(yōu)化配置,對工作人員進行有效組織。智庫平臺建設目的是提升智庫影響力,所以是整個智庫建設落到實處的關鍵節(jié)點。從一定意義上說,智庫平臺載體建設的好壞,關系著整個新型智庫體系建設的成敗。
表1 智庫平臺建設文獻占比情況Table 1 The proportion of papers for the think tank platform construction
在智庫體系建設過程中,不是每一項工作都稱為智庫平臺建設,然而智庫平臺建設必須要圍繞智庫本身的工作。由于“智庫主要的工作即是探求知識理念,并將之向外傳播,目的是逐漸使政策制定者能夠接受其研究成果,最終使理念能落實于法案與政策的制定上”[1]。所以應圍繞智庫工作運行的整個過程“調查研究——加工生產——成果推介”來進行智庫平臺建設。圍繞這三大環(huán)節(jié),我們認為智庫平臺載體外延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2.1 研究平臺 研究平臺是指從事智庫產品創(chuàng)造的組織機構,是智庫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具有專業(yè)化、組織化、實體化的特點。專業(yè)化是指研究機構對某一領域或專業(yè)的精通,可以持續(xù)的、科學的進行研究。組織化是指研究平臺是有機的研究團體,“不是自娛自樂的俱樂部,不是‘作坊式’的、‘小農式’的知識加工,而是像大工業(yè)生產那樣,通過知識的多層次開發(fā)、集成式開發(fā)而生產新的知識,再把新的認知落實在策略、措施等實際行動中”[2]。實體化,是指研究平臺要有專業(yè)的研究條件和力量,實體化是組織化的前提。研究平臺有別于智庫機構本身,雖然智庫機構是由一些特定的研究平臺逐漸演變發(fā)展而來,然而現代智庫不論從組織機構規(guī)模,還是從功能作用范圍上,早已超越了研究平臺本身。一般而言,研究平臺是智庫機構內部設立的研究所、研究中心、研究基地等專業(yè)化研究部門。
1.2.2 輔助平臺 輔助平臺,是為研究平臺提供各類技術性支撐和信息幫助的載體,具有信息的收集、存儲、整理、篩選、分析、計算等功能。特別是在大數據背景下,“‘大數據’已經成為當前和未來最重要的資源與工具,大數據技術可以實現新型智庫由‘應急導向’向‘前瞻導向’的轉變”[3]。一般來說輔助平臺包括:文獻信息平臺,主要是基礎理論文獻信息庫、政策信息庫;資料數據庫,具備地方特色或專業(yè)特色,通過常年累月積累而形成的基礎數據資料庫;科研技術分析平臺,主要是利用計算機輔助系統(tǒng),使用現代分析方法,輔助實現對某一領域的預測和判斷。
1.2.3 成果載體平臺 智庫產品主要是思想、理念或理論。一般而言,智庫成果載體是藍皮書、研究報告、宣傳文章、期刊和訪談評論等。對智庫而言,還有一項重要的會流動的智庫成果載體,那就是優(yōu)秀的政策專家。這是在進行智庫平臺載體建設中最容易忽略的。在歐美著名智庫中,一些研究人員角色會在政府與智庫間進行不斷的轉換,研究人員到政府部門任職,而卸任的政府官員憑借著工作能力到智庫從事研究。這“既保證了智庫人才的高端性,避免智庫陷入純理論研究的窠臼,又為智庫能夠走到決策者身邊實施政策影響提供了便利”[4]。試想一下,當政策研究人員成為制定政策的主體時,所產生的政策效果。
1.2.4 成果傳播平臺 對于現代新型智庫而言,其價值所在是主動傳播智庫產品,并使之進入政策議程,讓智庫研究專家“與決策者形成供給與需求的鏈接,并對決策產生具有價值的影響”[1]。傳播平臺運行有效性關乎智庫的生命。對中國而言,智庫傳播平臺較弱,根據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2012年全球智庫報告》,中國有429家智庫,全球排名第2;在前50個頂級智庫中,中國占3個。而“在報告中提到的最具創(chuàng)新性政策建議、最佳利用互聯網和社會媒體、最佳利用多媒體技術、最佳對外關系與公眾參與等項目的全球排名中,則沒有中國智庫”[5]。這是中國智庫普遍面臨的問題。成果傳播平臺的類型多樣,一般來說可以分為會議交流平臺、成果發(fā)布平臺、研究報告上報平臺、網絡媒體電視廣播平臺。
對江蘇而言,新型智庫體系建設的目標是“在各智庫主體和智庫平臺的功能定位基礎上,突破區(qū)域、單位、學科、身份本位的界限,促進智庫人才、經費、課題、成果的優(yōu)化配置,實現智庫主體的合縱連橫、智庫平臺的聯動互通、智庫要素的優(yōu)化重組”[6]。智庫平臺載體建設目標也應是實現智庫研究主體與智庫資源要素有機結合,進行較優(yōu)的資源配置,最后實現最優(yōu)的智庫產品生產。所以,江蘇新型智庫體系中的平臺載體建設,應遵循相關發(fā)展規(guī)律,緊緊圍繞智庫產品生產的三大環(huán)節(jié),進行研究平臺、輔助平臺、成果載體平臺和傳播平臺建設。
2016年12月,南京大學中國智庫研究與評價中心、光明日報智庫研究與發(fā)布中心聯合課題組,發(fā)布了《“中國智庫索引”(CTTI)首批來源智庫及遴選過程》報告,從來源智庫數量地區(qū)分布看,北京、上海、江蘇占據入圍智庫的前3位[7]。2017年3月,由上海社科院智庫研究中心發(fā)布的《2016年中國智庫報告——影響力排名與政策建議》,智庫社會影響力方面,江蘇省社科院在社科院系統(tǒng)中排名全國第5;南京大學長江三角洲經濟社會發(fā)展研究中心在高校系統(tǒng)智庫中排名全國第9。
2.1.1 智庫研究平臺層次和質量不斷提升 (1)省級專業(yè)智庫平臺載體建設初具規(guī)模。2015年11月,江蘇省首批9家省級重點高端智庫掛牌成立。2016年,江蘇省委宣傳部進一步遴選出江蘇長江經濟帶研究院等15家省級重點培育智庫。這些智庫或重點培育智庫是依托各參與單位(這些單位本身就具備智庫的功能)的特色學科和優(yōu)勢專長而建立。各單位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優(yōu)化內部資源,組建新型研究平臺載體,比如長江產業(yè)經濟研究院、區(qū)域現代化研究院等,因而提升了江蘇省級智庫的研究平臺質量。
(2)地市專業(yè)智庫研究平臺建設取得新進展。省社科院、省社科聯等官方智庫也在不斷探索,進行本系統(tǒng)下的研究平臺建設新探索。2015年以來,江蘇省社科院統(tǒng)籌規(guī)劃,與省內各地市黨校、社科聯、政府部門合作建立各類新型智庫研究平臺,包括各地級社科院分院,蘇北發(fā)展研究院、蘇南發(fā)展研究院等8家研究平臺。各地級市社科聯、各地方高校內也相繼建立一系列的決策研究基地。
(3)高校智庫研究平臺發(fā)展逐漸壯大。江蘇9家省級高端重點智庫中有8個設在高校;南京大學長江產經研究院已成為第二批國家高端智庫候選單位;東南大學正在積極努力推進國家級智庫研究平臺的創(chuàng)建。2017年4月,江蘇省教育廳開始啟動了江蘇高校人文社會科學校外研究基地遴選工作,高校人文社會科學校外研究基地是高校與省內各級黨政機關、大中型企事業(yè)單位、社區(qū)、鄉(xiāng)鎮(zhèn)等合作共建的人文社會科學創(chuàng)新研究平臺。
2.1.2 輔助平臺建設取得突破 2016年9月,光明日報社與南大聯合研發(fā)的“中國智庫索引”(CTTI)輔助平臺正式上線。該平臺既可以作為智庫統(tǒng)計平臺,又可以作為信息查詢平臺,隨著數據和系統(tǒng)的累積完善,將為我國新型智庫治理和利用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
2.1.3 成果載體平臺百花爭艷 (1)研究報告種類多樣。江蘇9家省級重點高端智庫除自身發(fā)布研究報告外,同時其研究成果會不定期地報送給省委宣傳部,編發(fā)印制成《智庫專報》報送省領導。江蘇省社科院編印的研究報告主要有《決策咨詢專報》和《江蘇發(fā)展報告》。江蘇省社科聯依托39家決策咨詢研究基地和全省社科界知名專家,編輯《決策參閱》。江蘇省黨校(省行政學院)編發(fā)《研究報告》,這些報告有時從地市黨校系統(tǒng)遴選。
(2)智庫類期刊雜志開始創(chuàng)建。目前,江蘇智庫類期刊雜志實現了突破。2015年,《群眾》雜志社創(chuàng)辦了《群眾·決策資訊》。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和南京大學于2016年2月聯合創(chuàng)立《智庫理論與實踐》,是專業(yè)的智庫類學術期刊。《新華日報》創(chuàng)建交匯點新智庫和《新華日報·智庫》專版,作為智庫成果傳播平臺。
(3)藍皮書編寫新的探索。藍皮書具有學術性、社會性、決策性三重影響力,近幾年來,江蘇專業(yè)智庫藍皮書編寫開始不斷探索。目前,江蘇省社科院自1997年起年編發(fā)《江蘇藍皮書——江蘇經濟社會形勢分析與展望》、省委黨校自2016年起編發(fā)《江蘇政府治理創(chuàng)新藍皮書》以及揚州、泰州等設區(qū)市編印的經濟社會發(fā)展藍皮書等,形成了省市兩級藍皮書體系。
2.1.4 成果傳播平臺百家爭鳴 (1)高端智庫論壇影響力不斷增強?!敖K發(fā)展高層論壇”從1997年1月由南京大學、江蘇省社科院、江蘇省社科聯聯合發(fā)起舉辦,迄今為止已成功舉辦35期,主要為各級黨委、政府的科學決策提供超前的咨詢服務,已成為省委、省政府推進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的一個重要平臺?!敖K智庫峰會”由省委宣傳部、省社科聯聯合舉辦,旨在加強智庫間相互交流,增強智庫成果的社會影響力。江蘇省社科院創(chuàng)辦“現代智庫論壇”,迄今為止已經舉辦23期。江蘇紫金傳媒智庫也正在努力打造“紫金智庫峰會”國際高端智庫論壇。
(2)成果發(fā)布會不斷增多。江蘇省社科院會不定期地召開新聞發(fā)布會,發(fā)布諸如《江蘇藍皮書》等重要研究成果。2017年6月,江蘇省互聯網金融協(xié)會與中國惠普金融研究發(fā)展中心召開《江蘇省普惠金融發(fā)展報告(2017)》藍皮書發(fā)布會;2017年7月,紫金傳媒智庫和南京江北新區(qū)召開會議,共同發(fā)布《2017南京江北新區(qū)創(chuàng)新活力指數報告》。
(3)網絡平臺與自媒體公眾平臺快速發(fā)展。江蘇各類專業(yè)智庫都在努力優(yōu)化、更新、打造官方網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手機報紙等新媒體信息傳播平臺。目前,主要有省委宣傳部規(guī)劃辦主辦的“江蘇智庫網”,省級重點智庫江蘇長江產業(yè)經濟研究院開發(fā)創(chuàng)辦的微信公眾號“長江產經智庫”,以及《群眾》雜志社創(chuàng)辦的《求是手機報·群眾版》等新媒體平臺。
(5)電視廣播平臺創(chuàng)新嘗試。電視是重要信息傳播平臺,在歐美國家“智庫高級研究員作為意見領袖和訪談嘉賓經常出現在全國性的電視、電臺節(jié)目上,就受眾關注的熱點問題發(fā)表見解主張,引領社會輿論”[4]。2016年11月,江蘇省委宣傳部策劃指導,新華報業(yè)傳媒集團、省廣電總臺、鳳凰出版?zhèn)髅郊瘓F與省智庫專家聯合進行“‘兩聚一高’在江蘇——智庫專家、媒體老總環(huán)省行”活動,對傳播智庫思想、啟迪民智和發(fā)揮政策作用產生了很強的效果。
雖然江蘇智庫平臺載體建設取得了很多成績,但也面臨很多的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是大而不高、多而不精、力量分散,缺乏知名頂級智庫平臺。
2.2.1 研究平臺規(guī)模大,但質量參差不齊 研究平臺最大的特點就是“?!薄獙I(yè)的人才、專業(yè)的知識、專業(yè)的方式,這就要求智庫研究平臺構建必須要有相關的基礎和能力。江蘇所構建的各類專業(yè)智庫研究平臺,數量不斷增加,但“在日益復雜的政策環(huán)境下,優(yōu)秀研究成果所依賴的研究能力和政策信息分布越來越呈現碎片化和流動化的特點,導致一般智庫未必擁有政策研究所需的全部能力和信息”[8],這造成了一些研究平臺正面臨著虛化的困境,即“一有三無”狀態(tài)——有研究平臺之名,卻無專業(yè)的人才、無專業(yè)的知識、無專業(yè)的研究方法。江蘇各地市級研究平臺力量偏弱。各高校系統(tǒng)的“遍地開花”式的智庫平臺建設,造成有些智庫研究機構功能重合,導致資源浪費。各類社會智庫之間差異很大,要么組織化不夠,要么專業(yè)化缺乏,這些智庫以及其研究平臺“雖然在經濟社會發(fā)展中都發(fā)揮了各不相同的重要作用,但距離‘新型智庫’的要求還有不小差距”[9]。
2.2.2 成果載體豐富,但高水準載體少 江蘇各類智庫幾乎都有自己的研究報告,種類雜,名稱多。這一方面可為政府決策提供多樣化的支撐。另一方面,“量多質次”會不可避免地沖擊政策影響效果。比如,幾年前江蘇省委省政府辦公廳下發(fā)文件,專門清理一批報告。就藍皮書來說,也存在著種類少,質量也不高的問題。以江蘇省社科院編寫的《江蘇藍皮書》為例,雖然能保證藍皮書出版的連續(xù)性,但是影響力卻沒能同步提高。智庫人才是非常重要的成果載體,而在江蘇,優(yōu)秀智庫人才到政府部門掛職鍛煉的情況還是比較少,這方面需要積極的改變。
2.2.3 輔助平臺能力不強 由于文獻信息平臺、資料數據庫平臺和科研技術分析平臺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技術和人力投入,而江蘇大多智庫沒有能力承擔。同時,輔助平臺具有很強的跨專業(yè)、跨學科的特點,而江蘇智庫學科少,知識單一,在建設輔助平臺時遇到很多困難。江蘇省社科院一直在努力建設專業(yè)輔助平臺,但是由于各方資源的缺乏,目前還沒有實現突破。江蘇很多智庫的研究思維、方法還習慣于停留在定性分析、經驗分析的層面,而很少借助現代信息技術、計量技術輔助。這些因素使得江蘇智庫輔助平臺建設比較薄弱。
2.2.4 傳播平臺影響力亟需提升 在高端智庫論壇方面,江蘇缺少全國性的知名高端智庫論壇。這幾年來,江蘇很多智庫開始重視成果的發(fā)布與推介,但是智庫成果發(fā)布會數量較少、檔次較低、專業(yè)化不高。比如上海社科院、山東省社科院經常把重要研究成果放在北京進行發(fā)布,以擴大社會影響力。江蘇很多智庫方面的報刊政治性、學術性較強,而面向普通百姓的通俗化智庫報刊還比較缺乏。江蘇智庫網絡、自媒體、數字等平臺建設飛速發(fā)展,但很多智庫在信息更新上非常滯后,研究成果的時效性也很差。電視廣播平臺則是江蘇智庫傳播平臺建設中最弱的一環(huán),而這類平臺恰恰是增強智庫社會影響力,引導社會輿論最直接、最及時、最豐富、最有效的載體。
江蘇智庫載體建設須遵循三大原則。(1)專業(yè)化原則。研究平臺、成果載體平臺、輔助平臺和傳播平臺對專業(yè)化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比如智庫蘭德公司,其“行政管理人員都是資歷頗深的管理能力與研究能力兼?zhèn)涞氖謨?yōu)秀的‘兩棲人才’”[10]。遑論他們的研究人員、技術性輔助人員專業(yè)化的程度了。(2)系統(tǒng)化原則。支撐智庫高效運轉的智庫平臺載體是多樣、完整的體系。國外很多知名智庫,其優(yōu)質成果是高端研究平臺、專業(yè)信息資料庫、廣泛關系網絡和先進計算機技術分析平臺等系統(tǒng)共同合力產生的。而江蘇在這些方面落后很多,所以建設智庫平臺載體應有規(guī)劃、有目標、循序漸進,找問題、補短板、抓提升。(3)經濟性原則。智庫平臺載體建設需要一定的資源投入。江蘇各類智庫應結合自身的實際需要,通過社會購買、建立合作關系等方式,利用各方面的資源,既保證智庫工作所需平臺載體的支撐,又盡可能地減少花費,避免重復建設與資源的浪費。
統(tǒng)籌協(xié)調、整合相關資源是加強新型智庫體系建設的重要路徑。在智庫發(fā)展平臺和機制上,江蘇構建了“一體兩翼”的工作格局,其中一體指江蘇新型智庫建設理事會,架起了溝通供需雙方的“橋梁”;“兩翼”分別是“智庫研究與評價中心”和“智庫研究與交流中心”,為新型智庫快速起飛插上了“翅膀”。要加強統(tǒng)籌,強化措施,充分發(fā)揮一體兩翼在新型智庫體系建設中的重要推動作用。在研究平臺建設上,要把黨委政府政策研究系統(tǒng)納入智庫平臺體系建設中來,并充分發(fā)揮其核心作用。充分挖掘高校智庫的優(yōu)勢,合理布局高校智庫數量和規(guī)模,避免智庫過多過濫,避免高校智庫平臺的空心化。加大對社會智庫發(fā)展的支持力度,先期探索組建江蘇社會智庫聯盟,為社會智庫規(guī)范有序健康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
目前,南京大學江蘇長江產經研究院已成為第二批國家高端智庫候選單位,應以此為契機實施重點支持,在相關方面進行配套建設,加大支持力度。組建“江蘇發(fā)展研究中心”作為新型智庫研究平臺,提升江蘇官辦智庫核心競爭力。地市級智庫平臺體系建設可參照“江蘇發(fā)展研究中心”,整合地市級相關智庫資源,加大各方面投入,充實研究力量,組建“市發(fā)展研究中心”,形成專業(yè)化的智庫研究平臺??h級以下,主要建設調研基地,進而形成“省級發(fā)展研究中心——市級發(fā)展研究中心——縣級及以下調研基地”官方智庫研究平臺體系。
充分利用高校、各智庫、各政府相關部門的信息數據庫,整合相關資源,打造公共資源數據平臺,實現資源的優(yōu)化利用。各智庫主體應根據研究領域特點,獨立或合作建造相關的專業(yè)輔助平臺。集中力量建設計算機輔助分析系統(tǒng)、數據信息庫、圖書資料和信息管理系統(tǒng)平臺,特別是通過實地調研收集相關信息,不斷積累打造江蘇省情數據庫。同時,要配備技術性輔助人才,實現智庫研究人員“可以集中精力思考本領域的問題,而不必為其他技術性問題費心,從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10]。
適度壓縮研究報告種類和數量,創(chuàng)新研究報告研寫與編排方法,提升研究報告質量。同時,形成制度化報送制度,使政策研究成果能及時送到省委省政府、省級政策研究室等相關部門。提升藍皮書編寫質量,重點打造有全國影響力的藍皮書品牌。江蘇各智庫單位,首先要認識到藍皮書作為智庫成果載體的重要性;其次,藍皮書編寫要圍繞某一具體領域,進行長期的跟蹤研究,使藍皮書出版能形成系統(tǒng)性、連續(xù)性和地方特色;再次是加強合作,提升藍皮書研寫質量。
各智庫主體“除了內在能力的培養(yǎng)之外,還必須具有社會公關意識,重視宣傳推廣機制,建立多元傳播渠道,提高全媒體營銷能力”[4]。繼續(xù)推進“江蘇發(fā)展論壇”建設、重點打造“紫金傳媒峰會”,提升智庫論壇的視野、高度、質量和社會影響力。借鑒“新華社智庫·江蘇中心”建設經驗,繼續(xù)提升以新華報業(yè)集團為代表的傳媒智庫的發(fā)展,擴大智庫成果對社會公眾的影響。建議創(chuàng)建“江蘇衛(wèi)視·智庫”欄目,現場直播或錄播,圍繞相關社會熱點,智庫專家以評論、討論、辯論的方式發(fā)表觀點,定期向社會公眾進行播放。
進一步完善智庫人才和政策人員雙向互動機制,提升人才交流的范圍和規(guī)模。充分發(fā)揮黨校(行政學院)系統(tǒng)和高校系統(tǒng)的智庫人才培養(yǎng)的優(yōu)勢,通過舉辦培訓班為政府部門培養(yǎng)人才;通過掛職鍛煉,安排政府相關工作人員到各智庫部門進行短期工作,讓政策制定人員在理論學習,政策制定等方面有全新的認知,提升政策制定能力。
[1] 馬俊. 現代智庫及其功能分析[J]. 人民論壇, 2012(14): 48-49.
[2] 王文濤, 劉燕華. 智庫運行和智庫產品的評價要點[J].智庫理論與實踐, 2016, 1(2):14-19.
[3] 唐德淼. 大數據背景下互聯網+新型智庫平臺定位與構建[J]. 南方論刊, 2016(4):11-13,21.
[4] 尹朝暉. 西方智庫話語傳播的運行機制: 以美國為例[J]. 領導科學, 2015(5):59-61.
[5] 傅瑩. 中國智庫的時代責任[J]. 世界知識, 2013(16): 26-28.
[6] 劉德海. 江蘇新型智庫體系建設研究[M]. 南京: 江蘇人民出版社, 2014:27.
[7] 南京大學中國智庫研究與評價中心,光明日報智庫研究與發(fā)布中心聯合課題組. “中國智庫索引”(CTTI)首批來源智庫及遴選過程[N]. 光明日報, 2016-12-21(16).
[8] 龔會蓮, 胡勝強. 陜西智庫網絡化模式發(fā)展研究[J]. 情報雜志, 2017, 36(4): 61-66.
[9] 唐洲雁. 建好中國特色新型智庫靠創(chuàng)新[N]. 中國社會科學報, 2015-10-9(004).
[10] 王佩亨, 李國強. 海外智庫: 世界主要國家智庫考察報告[M]. 北京: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2014: 15,23.
Research on the Platform in the Construction of Jiangsu’s System of New Types of Think Tanks
Zhang Shourong Liang Jian
Jiangsu Provincial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Nanjing 210004
[Purpose/signif cance]This paper is to provide help for the platform construction of Jiangsu’s system of new types of think tanks.[Method/process]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onnotation of the platform carrier of the think tank at the theoretical level, and summarized the experience and main problems of the platform construction of Jiangsu think tanks in the past three years at the practical level.[Result/conclusion]We suggest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Jiangsu think tank platform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s of specialization, systematization and economization. We should coordinate the planning, integrate resources, and enhance the quality and level of think tank platforms in f ve aspects.
new types of think tanks system platform
C931
10.19318/j.cnki.issn.2096-1634.2017.04.04
2017-08-16
2017-08-24 本文責任編輯:呂青
*本文系2016年蘇州名城名校融合發(fā)展-東吳智庫重大招標項目階段性成果之一。
章壽榮(ORCID: 0000-0002-0548-4441),江蘇省社會科學院區(qū)域現代化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研究員,E-mail:srzzhang@163.com;梁劍(ORCID: 0000-0002-9782-2435),江蘇省社會科學院科研組織處研究人員,E-mail:liangjian@jsass.org,cn。
作者貢獻說明:
章壽榮:文章選題確定、文稿修改與定稿;
梁 劍:資料收集、初稿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