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兩類失獨家庭的社會支持比較研究
——兼論失獨自組織的影響

2017-09-20 09:08:17陳文華
社會工作與管理 2017年5期
關(guān)鍵詞:家庭研究

陳文華

兩類失獨家庭的社會支持比較研究
——兼論失獨自組織的影響

陳文華

(韓山師范學院政法學院,廣東 潮州,521041)

失獨家庭是目前社會各界高度關(guān)注的弱勢群體。通過在A、B兩省的實地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加入失獨自組織的失獨家庭與沒有加入失獨自組織的失獨家庭在社會支持的獲得上情況不同:前者得到的正式社會支持更多,非正式社會支持變少;后者得到的正式社會支持少,但是其非正式社會支持的作用卻要相對顯著。此外,在對社會支持的期望方面,前者期望偏高,趨向“理想型”,現(xiàn)實性變?nèi)?;后者期望低,大多是一種“底線型”期望。致使差異形成的原因眾多,但失獨自組織通過對失獨家庭在失獨歸因、刺激慣習、權(quán)利意識、責任身份、對壘力量作用以及難以避免的自身“內(nèi)卷化”傾向,對差異形成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這對開展有區(qū)別、分類化的失獨家庭社會支持服務和認識“失獨自組織”的雙重性及引導其科學發(fā)展,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失獨家庭;失獨自組織;社會支持

一、引言

失獨家庭問題是一道嚴峻的社會議題。自2012年“失獨家庭”這一概念被提出,與之相關(guān)的政策制度、學術(shù)文獻、專題報道、幫扶介入行動不斷增多。在政策層面,2013年國家衛(wèi)計委等五部委聯(lián)合頒布《關(guān)于進一步做好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扶助工作的通知》,城鄉(xiāng)失獨扶助金調(diào)整為每人每月340元和170元,并逐步建立動態(tài)調(diào)整機制。[1]據(jù)筆者不完全統(tǒng)計,截至2014年底,全國近20個省份頒布并實施了進一步做好失獨家庭扶助制度的方案。①學術(shù)研究方面,在中國知網(wǎng)以“失獨”“計生無后”“計生困難”“獨生子女死亡”“獨生子女傷亡”為關(guān)鍵詞檢索發(fā)現(xiàn),2012年后研究成果每年以上百篇的數(shù)量增加(報紙不計算在內(nèi)),且學科多元化趨勢明顯。②新聞媒體在吸引和推動社會關(guān)注上起到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廣州日報“內(nèi)地每年新增7.6萬個失獨者家庭 全國超百萬個”一文激起千層浪,社會反響非比尋常。[2]央視“新聞周刊”欄目將視角深入到失獨家庭,鳳凰衛(wèi)視推出“冷暖人生:失獨者”視頻,“南都深呼吸”第一期紀錄短片為“失獨者的自救”,都深深刺痛了社會脆弱的神經(jīng)。③社會組織紛紛開始行動,推出各種關(guān)愛失獨家庭的品牌項目,如南京市“春天里”失獨家庭關(guān)懷項目、合肥市“怡養(yǎng)家園”失獨特殊家庭養(yǎng)老關(guān)懷服務項目、武漢市“獻愛兒女”團隊關(guān)愛失獨家庭志愿服務項目、上海市失獨殘疾人家庭關(guān)愛服務扶貧公益項目等。④

在這一背景下,筆者萌生了深入實地調(diào)研失獨家庭實際社會支持情況的想法。通過前期文獻查閱發(fā)現(xiàn),在全國已有幾家大規(guī)模的實體性失獨自組織,考慮到調(diào)研的便利性,筆者將調(diào)研地定為有失獨自組織的A省。后來A省調(diào)研遇阻,機緣巧合筆者開始接觸鄰省B省失獨家庭,而B省當時正好是沒有失獨自組織存在的。在資料整理過程中,發(fā)現(xiàn)兩地的失獨家庭實際得到的社會支持似有不同。

在之前研究的基礎(chǔ)上,筆者結(jié)合調(diào)研資料不斷細化和再定位研究問題,遵循“提問—研究—再提問—再研究”循環(huán)模式,確定研究問題如下:加入失獨自組織的失獨家庭與沒有加入失獨自組織的失獨家庭在社會支持實際獲得及期望上有何差異;失獨自組織作為其中一個影響因素,在差異形成中發(fā)揮何種影響。

二、文獻回顧

(一) 失獨家庭研究整體概況

目前對失獨家庭的研究涵蓋的主要內(nèi)容如下。第一,失獨家庭概念界定。胡疊泉等、柳志艷偏向永久性失獨概念,[3-4]但王偉偉、陳恩等承認現(xiàn)時性失獨概念。[5-6]第二,失獨家庭數(shù)量規(guī)模。目前規(guī)模估算在63.5—1 500萬戶之間,[6-8]被引用最多的數(shù)據(jù)是廣州日報報道的百萬戶。[2]第三,失獨家庭成因研究。穆光宗認為計生政策是主因,慈勤英認為“風險社會”因素不容小覷。[9-10]第四,失獨家庭困境研究。[11-13]第五,失獨家庭對策研究。[14-16]

失獨家庭研究取得成果較多,但仍然有待完善:重籠統(tǒng)性研究,輕專題性研究,關(guān)注點有重復;失獨家庭分類性及對比性研究處于空缺狀態(tài)。[17]基于此,本文專門對兩類失獨家庭的社會支持實際獲得及期望情況展開對比研究。

(二) 失獨家庭社會支持研究

目前對失獨家庭社會支持的研究涵蓋內(nèi)容如下。第一,構(gòu)建社會支持的理論策略,“多元社會支持主體配合”觀占主流;[18-19]亦有部分學者持“政府主導”觀。[16][20]第二,社會支持主體效果分析,王雪輝的總結(jié)最為全面,分析政府、社區(qū)、社會組織、個人各大主體的效果和利弊。[21]第三,社會支持實際情況及行動研究,僅少數(shù)學者有涉及。方曙光測量了合肥市區(qū)390位失獨老人社會支持現(xiàn)狀。[12]閆芳、劉曉甜通過社會工作個案方法,為失獨個案建立多元主體在內(nèi)的社會支持體系。[22]

學界對失獨家庭社會支持研究的成果數(shù)量多,但大多停留在理論層面的策略探討上,著力分析不同支持主體的優(yōu)勢,缺少對實際效果及行動的研究;偏向空泛式的問題討論和缺陷評價,對具體實際社會支持的獲得描述或呈現(xiàn)不足;缺乏深入的社會支持實地調(diào)查研究,盡管有一定數(shù)量的調(diào)查研究,但調(diào)研的關(guān)注點大多是失獨家庭的困境情況,直接從困境過渡到策略的論述上來,忽視社會支持情況的調(diào)研。本研究對失獨家庭社會支持實際獲得情況進行實地調(diào)查,將呈現(xiàn)失獨家庭生動、具體的社會支持實際獲得情況。

(三) 失獨家庭自組織研究

目前對失獨自組織研究僅幾篇,主要涉及四個方面。第一,失獨自組織的形成與發(fā)展。綜合來說是內(nèi)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結(jié)果。[23-26]第二,失獨自組織功能,這是研究熱點。學界認識存在差異,基本肯定其在精神慰藉上的重要作用,[23][26-28]而且可提升情感能量、自我效能感,形成社會支持網(wǎng),創(chuàng)造新的社會資本,反映群體訴求,推動利好政策出臺。[23][26][28-30]但在社會融入方面爭議大,陳恩認為具有明顯的積極效應,是失獨者融入正常社會生活的橋梁;[23]而張必春等卻認為催生極端心理,加劇參與難度,導致陷入社會融入困境。[27]第三,失獨自組織面臨困境。綜合來說有資金、組織管理、延續(xù)性、專業(yè)性、集體化風險等問題。[23][25][31]第四,失獨自組織的完善。有學者較重視政府等外部力量,陳恩認為政府應積極引導、規(guī)范和扶持。[23]張必春等注重內(nèi)部性力量,認為應保持自發(fā),減少干預。[24]徐曉軍等看重第三方獨立力量。[30]

總體而言,目前對失獨自組織的研究較為缺乏,對失獨自組織的功能看法不一,有些甚至截然相反,因此對失獨自組織的研究需要加強和深化。

三、研究設計

(一) 研究框架

本文致力于研究加入失獨自組織的失獨家庭與沒有加入失獨自組織的失獨家庭在社會支持實際獲得及期望上差異對比,以及兼談失獨自組織的影響。研究邏輯框架如圖1所示。

(二) 概念界定

失獨家庭概念內(nèi)涵取狹義,指獨生子女死亡、無法再生育(或收養(yǎng))子女的家庭(個體),離異、喪偶、分居個體家庭均包含在內(nèi)。

社會支持主要從支持主體及內(nèi)容兩方面來界定。支持主體包括正式支持主體(政府、社區(qū)、失獨自組織、其他慈善公益組織、媒體等)和非正式支持主體(血親緣、地緣、業(yè)緣、私人關(guān)系等);支持內(nèi)容分為物質(zhì)支持、情感支持、信息支持、社會參與支持等??傮w而言,本文社會支持是指正式支持主體和非正式支持主體提供給失獨家庭的物質(zhì)、情感、信息及社會參與等方面的支持總和。

失獨自組織是指喪失獨生子女父母的草根實體性正式組織(不包括網(wǎng)絡虛擬失獨社群和官辦失獨組織),是失獨父母自己建立起來的、成員構(gòu)成為失獨者、主要依靠自籌經(jīng)費的正式組織,該組織有相對規(guī)范的規(guī)章制度、宗旨、分工角色及具體工作內(nèi)容。

圖1 本文的邏輯框架

(三)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質(zhì)性研究方法,質(zhì)性研究飽含了對當事人的尊重,把當事人置于“主體”位置,而非“客體”位置或當作“獲取資料的工具”。失獨是一個敏感主題,失獨事件對家庭的打擊很大,所以研究盡量在一種相對自然的情境下進行,高度關(guān)注和處遇失獨家庭成員強烈的情緒,避免研究是在“消費痛苦”。具體采用的方法有焦點小組訪談法、深度訪談法、非參與式觀察法以及非接觸性的文獻研究法。由于被訪群體特殊,筆者基本是經(jīng)中間人(失獨自組織領(lǐng)袖、公益活躍分子或媒體工作者)介紹才得以順利接觸到失獨家庭成員。訪談對象共36人,包括22個失獨家庭和2名計生官員。⑤A、B兩省調(diào)研到的失獨家庭數(shù)量相同,均為11戶、17人。在觀察法方面,筆者目睹失獨自組織成員圍堵市計生委及現(xiàn)場的沖突,旁觀電視臺采訪及節(jié)目錄制和民間組織慰問失獨家庭情形。在文獻法方面,筆者對相關(guān)政策文件、學術(shù)期刊論文、網(wǎng)絡新聞報道進行了廣泛查閱和深入分析。

(四) 研究有效性分析

1. 偏向性問題

研究之初沒有太多的研究假設,僅是抱著了解失獨家庭社會支持及期望的初步想法,在資料收集接近尾聲進入資料分析階段時,才真正發(fā)現(xiàn)和提出本文研究的問題:兩類失獨家庭在社會支持實際獲得及期望上有何差異;失獨自組織作為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在差異形成中發(fā)揮何影響。這與Joseph A. Maxwell提到的“質(zhì)性研究的研究假設獨特之處在于它們大都在研究開始之后才形成”[32]相吻合。研究之初沒有形成先驗性的想法,所以本研究基本上不存在偏向性問題。

2. 異省調(diào)研的問題

筆者在A省調(diào)研的原計劃失利,被迫轉(zhuǎn)移到鄰省B省。A、B兩省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相當,文化習俗接近,同位于我國中部地區(qū),古時就同屬一國,筆者選擇的城市基本為省會城市。A省是有失獨自組織存在的,且規(guī)模效應巨大,輻射面廣,很難找到?jīng)]加入或基本不受到失獨自組織影響的失獨家庭。在A省調(diào)研窮途末路之際,在網(wǎng)絡上結(jié)識B省熱心公益人士并搭橋助力。在調(diào)查地點轉(zhuǎn)移至B省之前,本無做失獨家庭對比研究的初衷,直至轉(zhuǎn)移至B省實際調(diào)查過程中發(fā)現(xiàn)反差明顯,通過資料分析比較才最終確定對比研究問題。

3. 被調(diào)選擇的偏差問題

樣本群體特征大致符合“同等條件下的對比”,筆者對兩類失獨家庭在平均年齡、文化水平、月均收入、婚姻狀況、失獨時間等群體特征做如下比較(見表1),綜合來說差異極小。樣本的選擇不是筆者有意為之,但其所呈現(xiàn)的結(jié)果卻令人意外和驚喜,這是本文對比研究有效性的邏輯基礎(chǔ)。

表1 兩類城市失獨家庭群體特征情況

4. “或有他因”的問題

本研究只是根據(jù)是否加入失獨自組織這一重要的身份特征分類,對兩類失獨家庭的社會支持實際獲得情況和期望進行差異對比研究。這并不是說失獨自組織是影響差異形成的唯一因素。本文強調(diào)導致差異形成的因素眾多,且各因素之間并非簡單的單向影響關(guān)系;但從第六部分的調(diào)研資料分析,不可否認,失獨自組織是影響差異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全面、整體地去分析影響因素已超出本研究的能力范圍,本文僅嘗試分析失獨自組織對差異形成的可能影響。

四、兩類失獨家庭社會支持實際獲得情況比較

(一) 正式社會支持獲得上的對比

1. 政府方面

支持內(nèi)容主要涉及物質(zhì)支持和精神支持,且以前者為重。

A省加入失獨自組織的失獨家庭(以下簡稱為“前者”,編號為AW(AM)1-11):均獲得失獨補貼,其中6戶為150元/月/人,5戶為210元/月/人;82%的失獨家庭得到失獨一次性補貼,其中4戶為7 000元,5戶為3 500元,剩余2戶沒有獲得;4戶表示市計生委有登門慰問;據(jù)計生官員G1、G2介紹,各區(qū)政府召開“獨生子女特殊扶助家庭新春座談會”,某區(qū)還試點成立“計特家庭親情空間聯(lián)誼會”;市政府頒布了涉及失獨家庭的醫(yī)療、養(yǎng)老、日常照料、住房等配套文件。

B省沒加入失獨自組織的失獨家庭(以下簡稱為“后者”,編號為BW(BM)1-11):72.7%的失獨家庭領(lǐng)取失獨補貼,其中3戶為100元/月/人,5戶為135元/月/人,剩余3戶沒有獲得;1戶獲得失獨一次性補貼3 500元,其他均表示沒聽說;沒有政府人員上門慰問。

對比:無論是物質(zhì)支持還是精神支持,前者實際獲得的正式社會支持均比后者的內(nèi)容要多、水平要高,且覆蓋率更廣。

2. 社區(qū)方面

支持內(nèi)容涉及物質(zhì)、精神、信息支持。

前者:4戶表示社區(qū)居委逢年過節(jié)都會慰問送禮品及禮金好幾百元。

后者:1戶表示社區(qū)工作人員很關(guān)心,一年打好幾次電話問候,并幫他們申報為重點救助對象,過年社區(qū)領(lǐng)導慰問送米油和200元現(xiàn)金;1戶表示社區(qū)有上門登記居家養(yǎng)老服務申請信息,還上門慰問。

對比:在社區(qū)支持方面,兩者差距不甚明顯,相對來說,前者覆蓋家庭較多,后者覆蓋家庭較少,但后者信息性支持要相對明顯。

3. 失獨自組織

支持內(nèi)容全面,以精神支持為主,其次是社會參與和信息支持,物質(zhì)支持相對少。前者訪談情況如下。

上面什么動靜我們大致都知道,大家會時不時通通氣。(AW4)

我們這個大家庭時常聚聚,遇到不開心的事相互傾訴,一起聊天、聚餐、唱歌、跳舞、打球、旅游什么的都有。(AW5、AM5)

里面的朋友跟我們說有領(lǐng)到了一次性補貼,但我就沒有,找了單位和社區(qū),也沒個說法。(AW6、AM6)

大家會記住別人兒女的生日、忌日,遇到這種日子,就把他接出來,到外面住一天,忘記這個痛苦的日子。大家一起參加志愿活動,去看望孤兒院的孩子,給他們送東西,汶川地震后,還申請助養(yǎng)地震孤兒。(AW7)

平常要是誰病了,也會組織去探望,上次有人生重病沒錢治,大家就湊錢給她,可憐呀!(AW9)

后者:B省沒有失獨自組織,故未獲得失獨自組織的幫助。

對比:在失獨自組織方面的支持,兩者相距甚大,前者獲得內(nèi)容完整、頻率較高、影響較深的支持,而后者無相關(guān)支持。

4. 其他公益組織

支持內(nèi)容包括物質(zhì)性支持和精神性支持。

前者:6戶表示受到大學志愿者組織結(jié)對幫扶,愛心企業(yè)給失獨自組織捐錢,贈送物資分發(fā)給失獨家庭。

后者:8戶表示受到愛心組織和企業(yè)的慰問,獲得慰問物資及300—500元不等的慰問金。

在此需要說明的是,后者受到支持的戶數(shù)較多純屬偶然,調(diào)研期正值B省第一次有民間組織鏈接騰訊公益等愛心企業(yè),在春節(jié)前開展送關(guān)愛活動。他們的幫扶來自同一組織,且是頭一兩次的幫扶,因此,此處的對比沒有實際意義。

5. 媒體

媒體提供實質(zhì)性幫助較少,少量涉及精神、社會參與支持,媒體的作用更多是呼吁社會關(guān)注,以幫助失獨家庭獲得更多的社會資源。前者:8戶表示跟媒體有過接觸。

中央臺有邀請我錄制專題節(jié)目,江蘇、天津、鳳凰衛(wèi)視也專門采訪過我。(AW5)

我們今天跳舞就是中央電視臺來錄節(jié)目,他們宣傳我們,希望能引起更多的注意。(AM6)

有電視臺還贊助我們失獨家庭一次海南游呢!每次上電視臺都很緊張和激動,不過也欣慰,總算還有人關(guān)注啦!(AW11)

后者:2戶表示接受過當?shù)孛襟w的采訪。有1戶拒絕了采訪。其他家庭表示沒有接觸。

我不愿意提自己的傷疤,都這么多年了,心里的創(chuàng)傷平復了一些,想把那段記憶封起來。(BW5)

我們再也不愿意接受電視采訪了,采訪那天我婆娘哭得很傷心,我雖然控制著沒流淚,但是心里頭好幾天不舒服,后來附近的人看了電視采訪,還跑過來問,心里更不好受。(BW9)

對比:吸引的媒體層次不同,前者能頻頻引起外省市乃至中央電視臺的關(guān)注,而后者吸引到的則僅是地方電視臺的關(guān)注;對媒體的態(tài)度不同,前者較為期待,后者比較被動甚至回避;媒體帶來的支持效果不同,前者認為媒體帶來好處,后者認為媒體帶來傷害。

(二) 非正式社會支持獲得上的對比

1. 血姻緣方面

支持內(nèi)容以物質(zhì)、精神支持為主,其次是社會參與支持。

前者:有2人提到寄住娘家,其中1人認為娘家比較照顧,另1人認為一般。

我和我媽、大哥一大家住。我大哥兒子談朋友要結(jié)婚了,買不起房,就盼著我搬走呢。房子是我媽的,我媽現(xiàn)在還在就還好,她不在了,估計我也待不下去。(AW1)

親戚哪會管你呀!個人都有個人的難處,個人都有個人的家,都只拿那么多錢,父母都顧不上還顧得上你?上一次親戚女兒結(jié)婚要我鋪被子,因為只有我生過兒子,結(jié)果馬上有親戚說,快走開,她都是孤寡,絕子絕孫,老公都克死了,還要她鋪。哎呦,我就倒了,一病就十幾天,我現(xiàn)在哪里都不去,就和我們這類人聚聚。(AW2)

春節(jié)回娘家我都要和我弟弟妹妹錯開,他們是一家一家的,小孩也成了家,我避免跟他們碰頭。弟弟家三個,妹妹家也三個,就我一個在后頭走,越走越?jīng)]勁,還是我們同類人相處輕松些。(AW9)

后者:3戶寄住在親戚家(包括娘家、婆家、親家),大多數(shù)都得到血姻緣親戚的較好關(guān)照。

有7個姊妹,感情很好,缺錢時向他們借。一個妹妹住的近,會來串門,一起買菜。和姊妹們一起回娘家聚聚,父母很理解,說只要我過好就行,不要擔心二老。(BW3)

外甥給我們10萬元買房子,不用還;經(jīng)常帶他的小孩來看望我們,讓小孩叫我們爺爺奶奶;陪我們過生日,還送金戒指,有時候還接我們出去玩。買房子時其他親戚也有借錢,平常親戚有來往相聚,過年親戚是聚在一起過。(BW5)

我們把房子出租,增加收入,現(xiàn)住婆婆家;我們?nèi)卞X時向弟兄借錢可以借到;過年幾家兄弟一起吃年夜飯。(BM6)

自己臥病在床,爸爸和姐姐借錢給我買養(yǎng)老保險,爸爸的房子出租收入全部給我住養(yǎng)老院,其他姊妹也同意。姐姐擔心院舍照顧不周,堅持每天來送晚餐,給我喂飯、擦身。(BW7)

侄女侄女婿經(jīng)常提著很多禮品來看望。(BW9、BM9)

過年哥哥邀請一起吃年夜飯,平常要是有事情,兩個侄子也會來幫忙。(BW10)

女兒離世,女婿、外孫女陪我住了一年。自己的姊妹經(jīng)濟條件不好,還是會打電話來關(guān)心。(BW11)

對比:在獲得血姻緣方面的支持上,兩者差距較大,前者得到支持程度低;后者得到的血姻緣支持程度高,在物質(zhì)、精神支持上尤為明顯。

2. 地緣方面

支持內(nèi)容基本為情感支持,少量社會參與支持。

前者:8戶提到基本跟鄰里沒來往,盡量避免接觸,或是點頭之交;3戶提到一般,比之前要少些,但還過得去。

后者:4戶提到跟鄰里基本無來往,多數(shù)還是保持跟鄰里相對較好的關(guān)系,但也有個別的極端情況(BW8在訪談中提到)。

有些鄰居很同情我,經(jīng)常噓寒問暖,孩子死了后,妻子也跑了,當時就有好心鄰居開導。(BM1)

鄰里互動較多,經(jīng)常和大家聊聊天,和年輕的小伙子開開玩笑什么的。(BM9)

經(jīng)常和幾個鄰居一起玩,打牌,因為我家里沒有小孩,一個鄰居就讓她小孩經(jīng)常來我家玩,做作業(yè)陪我們。(BW10)

隔壁的婆婆,因為家里有權(quán),有兒有女,剛搬來就欺負我們,門都快被她打爛了,欺負屋

里沒孩子,天天罵我們。(BW8)

對比:在獲得地緣方面的支持上,前者獲得支持較少,后者獲得較多精神支持,但亦有個別為負支持。

3. 業(yè)緣及私人關(guān)系等方面

以精神支持為主,其次為物質(zhì)支持、社會參與支持。

前者:3戶提到跟同事同學有些來往,朋友在精神上安撫自己,幫助走出那個“坎”,平時遇到困難都會盡力幫助。大多數(shù)失獨家庭反映與同學同事互動少,提到現(xiàn)在的來往對象就是“我們失獨組織的”。

有時會邀請失獨組織里跟我住得比較近的朋友出來見個面,現(xiàn)在玩得好的都是我們失獨組織的。同事同學都不來往了,他們孩子結(jié)婚我都不去,我心里很不舒服,把感受告訴他們,讓他們替我想一下,以后不要叫我,后來他們也不敢叫我了。(AW4)

跟他們那些人(非失獨的)來往,總感覺聊不到一塊,無非就是聊完兒女聊孫子,干巴地聽著難受,總覺得自己低人一等,不舒服,還是我們自己懂自己,聊得來。(AW7)

后者:互動有所下降,但基本上所有的失獨家庭都或多或少獲得支持。

有一個朋友特別好,兒子剛走那兒,整個人垮了,多虧她苦心相勸才振作起來。有兩個朋友經(jīng)常叫去家里吃飯什么的。(BW1)

退休后在電大做管理老師,和學生有來往,有學生經(jīng)常來看望。(BW4)

有個同事的兒子因為跟我女兒是一起長大的,所以會帶自己的父母和我們一起購物、一起玩。我也經(jīng)常和同學聚,一起做吃的,聊聊天,讀讀報,還加入了中國無線電運動協(xié)會,和全世界無線電愛好者互動。(BM4)

以前住單位房,同事經(jīng)常一起吃飯一起玩,后來兒子出事,搬到婆婆家去住,不太想與外界來往。不過時間久了如果不聚,朋友同事還是打電話過來,缺錢時也愿意借。(BW6、BM6)

兒子的好朋友們籌集了3萬元給兒子醫(yī)病,后來兒子走了,他們每年都來拜年,還叫我們爸爸媽媽,說以后就是我們的兒子,有時給錢,有時買東西,還帶我們出去吃飯。(BM8)

我現(xiàn)在在餐館打工,和同事來往多,缺錢向老板借。以前的朋友沒來往,因為生活不在同一檔次;現(xiàn)在的朋友基本就是小區(qū)里的鄰居和一起打工的同事。(BW11)

對比:在獲得業(yè)緣及私人關(guān)系的支持上存有差距,前者得到物質(zhì)、精神支持相對要少,后者較多。

(三) 兩類失獨家庭社會支持獲得上的整體差異

根據(jù)上文,筆者歸納了兩類失獨家庭社會支持實際獲得對比情況,如下表2所示。

表2 兩類失獨家庭獲得的社會支持情況對比

A省加入失獨組織的失獨家庭(前者)獲得的正式社會支持較多,非正式社會支持偏少;而B省沒加入失獨組織的失獨家庭(后者)獲得正式社會支持偏少,但是非正式社會支持作用顯著。政府、社區(qū)、失獨組織對前者的支持力度比對后者的支持力度大,媒體對前者而言是正支持,對后者來說卻是負支持。前者回避跟非正式支持系統(tǒng)的互動,后者與非正式支持系統(tǒng)的互動雖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總體仍維持在較高水平。前者獲得的物質(zhì)支持多來源于政府,后者多來自血姻緣、私人關(guān)系等;前者獲得的情感支持多來自失獨組織;后者則來自血姻緣、地緣、業(yè)緣、私人關(guān)系;前者獲得的信息支持多來自失獨組織,后者獲得的信息支持少,個別來源于社區(qū);前者獲得的社會參與支持亦來自失獨組織,后者主要來源于地緣、業(yè)緣、私人關(guān)系。

五、兩類失獨家庭社會支持期望對比

在調(diào)查中,筆者發(fā)現(xiàn)兩類失獨家庭社會支持期望差別很大。A省加入失獨組織的失獨家庭(前者)社會支持期望相對較高,在態(tài)度與措辭上非常堅決。B省沒有加入失獨組織的失獨家庭(后者)對于社會支持期望較低。

前者的訪談情況如下。

要給我們這類人搞個法定監(jiān)護人,立法規(guī)定監(jiān)護人,這是最主要的。如果不能指定某個具體的人,最起碼要給一個人的工資,要每個月發(fā)一個人的生活費給我。我的孩子在是什么情況,起碼要給安葬費,不是10萬也給個8萬,孩子走了,多少年了,就是要把這個安葬費補回來,肯定是要給的。(AW1)

政府有錢得很,修橋修地鐵都快得很,就是在我們身上不舍得,一個月就150塊錢,還是2008年才開始的,因為“5·12”地震之后很多家庭死了小孩,我們是享受他們的待遇。(AW2)

要為我們的孩子修建紀念碑,安慰孩子在天之靈,這是對我們的尊重,更是對孩子的尊重。(AM3)

還不賠,硬是要把我們這些人激怒,要我們到北京去上訪,如果政府不管我們,我們是要去的。(AW6)

后者的訪談情況如下。

我也不怪誰,也不怪政府,當時經(jīng)濟條件不好,小孩不能生的太密,后來又實行計劃生育,不能生了,所以也不期待什么。(BW2)

政府做的還可以,如果沒有補貼,我們也沒辦法,政策還是做得好,我也不想讓別人來關(guān)心我什么,只是身體不好,有醫(yī)療需要。(BW3)

總之多謝政府的政策好,對現(xiàn)在的生活還算滿意,沒什么期待,也沒有理由要政府或別人補助我們。(BM8)

結(jié)合完整的訪談內(nèi)容,筆者對兩類失獨家庭的社會支持期望概括如下(見表3)。

表3 兩類失獨家庭的社會支持期望對比

(一) 期望提供支持的主體相同而原因有差異:基于“償債”還是“信任”

兩類失獨家庭提到的期望提供支持的主體基本都為政府,但原因不同,前者更多認為是政府欠了“債”,政府應當補償。

我的孩子長這么大我花了多少錢,我們的孩子走的時候一分錢都沒有,我們做了多大貢獻,生命都拿出來了,這筆錢你說要不要給?(AW1)

國家是對不起我們的,要賠償我們。(AW3)

我們執(zhí)行計劃生育,等于參加了一個保險,現(xiàn)在發(fā)生意外了,為什么不理賠?(AW4)

而后者大多沒有期望提供支持的主體,偶爾提到的基本也是政府,但更多是出于信任。

當然,遇到什么事情的時候,只能靠政府!(BW6)

政府還是好,現(xiàn)在政策還是好,會照顧我們這種家庭。(BW9)

正所謂衣食父母官,我們這種無依無靠的人,除了政府,還有誰會來幫呀?(BM10)

(二)期望支持內(nèi)容:基于“理想”還是“現(xiàn)實”

前者社會支持期望偏高,其中提出的修建獨生子女紀念碑,立法指定專門監(jiān)護人,給予一次性補助8~20萬元,提高每月扶助金至2 000元,集中式養(yǎng)老院,幾乎都是一種理想型期望。我國修建紀念碑的對象幾乎是烈士群體;立法指定專門監(jiān)護人顯然也很難操作;而廉租房、特殊醫(yī)保、提供組織活動場地及資金、媒體關(guān)注等期望相對現(xiàn)實性較強,處于可能實現(xiàn)范圍內(nèi)的期望。

譬如一次性20萬元就不太可能,這牽扯到財政、家庭公平、可持續(xù)問題,我們只能每個月給你護工,每個月給你多少錢,一次性是不負責任的,也不能解決問題。(計生官員G2對于一次性補助8~20萬元的回應)

集中式養(yǎng)老院,投入高,很薄利,各類老人都很缺這個資源,現(xiàn)在養(yǎng)老院是不夠用的,專門去做不太行,而且軍屬烈屬家庭、空巢家庭,他們是不是也要集中養(yǎng)老呢,他們也有這樣的需求呀!(計生官員G1對于集中式養(yǎng)老院問題的回應)

后者是基于現(xiàn)實原則謹慎提出,只有3戶家庭提出明確的期望內(nèi)容。其他有一兩戶家庭提到適當提高失獨補貼。大部分家庭沒提任何期待,認為應該自我負責,對外來幫助很感激,但不敢有期待??傮w而言,這類家庭基本是“底線型”期待。

我也不想政府這么照顧我,應該關(guān)心比我更困難的人,我現(xiàn)在最大的問題就是危房問題,只要能把我這個住房問題解決就好了。(BM9)

我現(xiàn)在還年輕,怕以后生老病死的,以后病了怎么辦?我過分的要求也沒有,就是住院、養(yǎng)老這兩個問題。(BW6)

我就想不通為什么領(lǐng)養(yǎng)這么難,對于失獨家庭,政府應該優(yōu)先安排和照顧。(BW10)

圖2粗略反映了兩類失獨家庭社會支持期望的組織性、期望值、現(xiàn)實性之間的關(guān)系。前者的社會支持期望偏高,趨于理想性,現(xiàn)實性變?nèi)?。后者社會支持期望低,趨于“底線型”,現(xiàn)實性很強。

圖2 兩類失獨家庭社會支持期望的組織性、期望值、現(xiàn)實性關(guān)系

六、差異成因簡析——試論失獨自組織的影響

導致兩類失獨家庭社會支持獲得及期望的差異形成因素復雜,這非本文能完全回答的,但失獨自組織無疑是影響差異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故此處僅嘗試闡述失獨自組織的影響。

(一) 失獨歸因:外化還是內(nèi)化

前者一致認為是計劃生育使得他們失獨,傾向于“外化”的歸因邏輯,僅個別認為與計生政策無關(guān)。

我們當時如果不是計劃生育,不至于這樣。(AW1)

一開始我也覺得是命不好,那么多家孩子沒事就我孩子沒了,但后來加入組織我發(fā)現(xiàn)身邊很多像我這樣的,說是命,我不服氣。(AW4)

如果當時允許生,即使一個出事,還有其他的,有盼頭嘛。(AW6)

后者更多認為“命不好”,趨向于“內(nèi)化”的歸因邏輯。

自己的命不好,命好女兒肯定不會走,好不容易把家建好,比較幸福的時候,女兒就走了,人生的艱苦嘗夠了,天意如此。(BW11)

自己是個不幸不祥的人,兒子是上天派來騙我的。(BW2)

覺得老天不公。(BW10)

我只怪自己的命,命中注定我沒吃的(沒福氣),不怪任何人,不可能怪別人、怪政府。(BW3)

(二) 對壘力量:次平衡還是完全失衡

失獨自組織把分散的失獨家庭組織起來變成一個整體,形成合力,有能力直接自下而上吸引或要求外界支持,與外界互動,與政府對話談判。而沒有失獨組織背景的失獨家庭是分散的個體,力量微乎其微,沒有構(gòu)成談判的資格,更多地是一種低姿態(tài)的支持期待,等待政府自上而下推動,且會對政府主動的支持感恩戴德。

(三) 責任身份:集體分散還是個體承擔

匿名理論認為,在集合行為中個體之所以會做出他平時很少甚至是根本沒有做過的行為,是因為人處于匿名地位,沒有特別明確的個人標志,不必承擔破壞規(guī)范的后果,從而產(chǎn)生責任分散的心理。[33]前者提出苛刻甚至是不合理、不現(xiàn)實的期望與要求時,外界也只會記住組織身份,個體身份是模糊的。“后果最終是由大家來承擔”,進而變成“大家承擔等于誰也不用承擔”,這就促使了其提要求的冒險性與理想性。而后者身份是單一清晰的,對于自身的言行相對慎重,出于理性考慮,會更加嚴謹與保守地提出期望與要求或不敢提出。

(四) 權(quán)利意識:“激發(fā)”還是“缺失”?

自組織的存在增強了失獨家庭的權(quán)利意識,加之失獨精英群的“意識運作”,前者的權(quán)利意識明顯要強于后者。前者訪談情況如下。

我們一開始也只知道彼此安慰,陪著聊天啊,但是Z姐說不能這么過一輩子呀,往后我們越來越老,現(xiàn)在要爭取點什么,Z姐她見多識廣,蠻有想法。(AW6)

我剛剛加入進來的時候,他們說什么維權(quán)啊,上訪,我都嚇了一跳,后來聽多了,我也覺得應該是這樣的,我沒有去鬧事,但國家真的應該正視我們的權(quán)益。(AW10)

后者大多沒有類似的想法或意識,訪談情況如下。

我的想法就是快快樂樂開開心心過好每一天,現(xiàn)在黨的政策也好,生活還過得去,面對現(xiàn)實必須自己要調(diào)理好,好好地過好每一天。(BW9)

(五) 刺激慣習:“愛哭”還是“聽話”?

在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A省有一些關(guān)愛失獨家庭的措施沒徹底執(zhí)行,有一些失獨家庭沒領(lǐng)到一次性補貼,其他的也只領(lǐng)到政策文件規(guī)定的一半,月補貼只及文件規(guī)定的2/3。這種“縮水性”支持會刺激失獨家庭提出更高的要求與期待,因為只有提的要求“比實際需要多一點”,才有可能真正得到“實際需要的份量”。除了在政策執(zhí)行上受到刺激,地方政府被動的回應方式也讓前者開始接受這種慣習——“會哭才有奶吃,哭得越大給的奶越多”。

像那些去北京上訪的,平常還有領(lǐng)導送點米來送點油來,我們在一個街道,他是去北京上訪的,就去看他,不看我,為什么?我沒鬧呀。(AW1)

我們中的一個人去江蘇衛(wèi)視做活動,然后他(市官員)知道了,馬上來家里給了500塊錢,送了米油,我們什么都沒有,我們沒去鬧。(AW3)

這個組織成立后,大家聚到一起不斷反映意見,政府和社會還是重視很多了,之前好幾年政策都沒動,跟很多省份一樣,這幾年感覺好很多,制定了一些特殊關(guān)懷的政策。(AW5)

去上訪去鬧的人就有好處拿,他們就重視。(AW10)

而B省中少有關(guān)注政策形勢的家庭,跟政府互動少,且缺乏傳遞信息的平臺,彼此隔離,基本停留在“你給多少我拿多少”的狀態(tài)。

(六) 失獨自組織的“內(nèi)卷化”傾向

內(nèi)卷化是指“一種社會或文化模式在某一發(fā)展階段達到一個確定的形式后,便停止不前或無法轉(zhuǎn)化為另一種更高級的現(xiàn)象?!盵34]盡管A省失獨自組織的出現(xiàn),使得失獨家庭有了較多的社會參與,但這種參與多限于組織內(nèi),“平等”的喪子身份和共同的感受使得失獨家庭不愿意和非失獨家庭互動。失獨組織是保護失獨家庭的“港灣”,同時亦是妨礙失獨家庭社會融入的“障礙”。失獨自組織的“內(nèi)卷化”傾向在某種程度上激發(fā)了群體的權(quán)利意識,凝聚了爭取利益的能力,從而使得前者正式社會支持較多,但同時又因之囿于同質(zhì)性強的組織內(nèi)影響日常社會互動,從而使得非正式支持不足;后者社會日常互動或有下降,但缺乏失獨自組織同質(zhì)性交往平臺,仍然依靠原有的社會支持網(wǎng)絡,日常社會互動依然維持在相當水平,因而獲得非正式社會支持相對較多。

七、結(jié)語

通過實地調(diào)查,本文發(fā)現(xiàn)是否加入失獨自組織會對失獨家庭在社會支持的獲得及期望方面產(chǎn)生影響,并嘗試對失獨自組織的影響進行分析,這彌補了失獨家庭無對比研究的空白,豐富和拓展了既有失獨家庭研究成果;揭示出統(tǒng)稱為“失獨家庭”這一大群體內(nèi)的差異化現(xiàn)實,對開展分類化的支持幫扶及介入工作有重要的指引價值;強化了對“失獨自組織”雙重性的認識,對引導其科學、協(xié)調(diào)發(fā)展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注釋

① 筆者根據(jù)政府網(wǎng)站信息和內(nèi)部資料統(tǒng)計得出。

②筆者根據(jù)在中國知網(wǎng)上的搜索結(jié)果統(tǒng)計得出。

③筆者根據(jù)視頻網(wǎng)站的視頻資料搜索結(jié)果得出。

④筆者根據(jù)社會組織網(wǎng)站信息和內(nèi)部資料得出。

⑤編號AW(BW)為失獨母親,AM(BM)為失獨父親,G代表計生官員,若W與M后面數(shù)字編號相同,即代表一對夫妻,如AW5與AM5。A省11戶失獨家庭均有加入失獨自組織,編號為AW(AM)1-11。B省無失獨自組織,11戶均沒有加入失獨自組織,編號為BW(BM)1-11。2名計生官員均為A省,編號為G1、G2。

[1]國家衛(wèi)生計生委, 民政部, 財政部, 等. 關(guān)于進一步做好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扶助工作的通知 [EB/OL]. [2016-12-26]. http://www.nhfpc.gov.cn/jtfzs/s3582/ 201312/a8b82d3f888b4ffbaaf9486a64fe4121.shtml.

[2]廣州日報. 內(nèi)地每年新增7. 6萬個失獨者家庭 全國超百萬個[EB/OL]. (2012-05-09).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 2012_05/09/14401504_0.shtm.

[3]胡疊泉, 邢啟順. 失獨家庭養(yǎng)老的社會保障體系建構(gòu)[J]. 三峽論壇, 2013(1): 76.

[4]柳志艷. 勇敢地生活下去——呼喚社會關(guān)注失獨者群體[J]. 學理論, 2012(20): 57-58.

[5]王偉偉, 胡晨. 關(guān)于我國失獨家庭問題研究綜述[J]. 重慶城市管理職業(yè)學院學報, 2013(3): 6-10.

[6]陳恩. 全國“ 失獨”家庭的規(guī)模估計[J]. 人口與發(fā)展, 2013(6): 100-103.

[7]楊支柱. 中國的“失獨家庭”究竟有多少[N]. 新快報, 2012-05-12(B22).

[8]易富賢. 大國空巢: 反思中國計劃生育政策[M]. 北京: 中國發(fā)展出版社, 2013: 25.

[9]穆光宗. 獨生子女家庭本質(zhì)上是風險家庭[J]. 人口研究, 2004(1): 33-37.

[10]慈勤英. 失獨家庭政策“去特殊化”探討——基于媒介失獨家庭社會形象建構(gòu)的反思[J]. 中國人口科學, 2015(2): 34-42.

[11]王娟娟, 周晶. 失獨家庭風險轉(zhuǎn)移與演變內(nèi)在機理分析[J]. 理論月刊, 2016(3): 133-137.

[12]方曙光. 社會政策視閾下失獨老人社會生活的重新建構(gòu)[J]. 社會科學輯刊, 2013(5): 51-56.

[13]向德平, 周晶. 失獨家庭的多重困境及消減路徑研究——基于“風險—脆弱性”的分析框架[J]. 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15(6): 60-67.

[14]趙仲杰. 城市獨生子女傷殘、死亡給其父母帶來的困境及對策——以北京市宣武區(qū)調(diào)查數(shù)據(jù)為依據(jù)[J].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09(2): 55-59.

[15]沈蓓緋, 汪曉東, 顧慧麗. 失獨家庭社會支持系統(tǒng)構(gòu)建的創(chuàng)新模式研究——以江蘇常州為例[J]. 理論建設, 2013 (6): 91.

[16]吳振華, 廖智勇, 高莉娟. 政府主導下的失獨家庭社會支持體系研究——基于江西省贛州市L縣的調(diào)查[J]. 贛南師范學院學報, 2015(1): 44-48.

[17]陳文華. 我國失獨家庭問題研究綜述——基于2001—2016年的研究文獻[J]. 老齡科學研究, 2016(6): 45-55.

[18]王秋波. 我國構(gòu)建“失獨家庭”社會支持體系研究[J]. 理論學刊, 2015(4): 92-96.

[19]陳文華. 福利多元主義視角下城市失獨家庭困境消解路徑研究[J]. 社會工作與管理, 2017(1): 58-65.

[20]謝勇才, 黃萬丁, 王茂福. 失獨群體的社會救助制度探析——基于可持續(xù)生計視角[J]. 社會保障研究, 2013(1): 72-79.

[21]王雪輝. 失獨家庭的社會服務體系構(gòu)建[J]. 人口與社會, 2015(4): 60-68.

[22]閆芳, 劉曉甜. 失獨家庭社會支持網(wǎng)絡構(gòu)建的探索研究——基于服務個案的分析[J]. 克拉瑪依學刊, 2015(1): 38-42.

[23]陳恩. 失獨群體自組織的形成及其社會治理功能——基于江蘇、上海的實地調(diào)查[J]. 社會工作與管理, 2016(1): 39-47.

[24]張必春, 邵占鵬. “共同感受”與“同情感”: 失去獨生子女父母社會適應的機理分析——基于雙向意向性中意動與認知的理論視域[J]. 社會主義研究, 2013 (2): 91-97.

[25]王詩露. 失獨老人自組織研究——基于南京市R組織的考察[D].南京: 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 2014: 35.

[26]陳恩. 重建社會支持網(wǎng): 失獨群體自組織形成機制探討——基于上海的兩個案例[J]. 北京社會科學, 2014(11): 55-60.

[27]張必春, 柳紅霞. 失獨父母組織參與的困境、內(nèi)在邏輯及其破解之道——基于社會治理背景的思考[J]. 華中科技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4(6): 31-39.

[28]王寧, 劉珍. 失去獨生子女家庭的社會互動與組織參與——基于情感能量視角的分析[J]. 華中師范大學研究生學報, 2012(4): 63-67.

[29]董陽, 陳曉旭. 失獨群體的“協(xié)作維權(quán)”及其互動機制——基于“失獨者之家”網(wǎng)絡社區(qū)的虛擬民族志研究[J]. 中國非營利評論, 2014(2): 135-159.

[30]徐曉軍, 李大干. 組織化與增能化: 失獨者的 “自我抗爭” ——基于靈性社會工作視角下的思考[J]. 江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1): 6-12.

[31]蔡慧, 馬群, 張皓瑄. 失獨老人“自組織”行動的原因分析——以南京市“人間大愛”為例[J]. 法制與社會, 2014(5): 297-298.

[32]JOSEPH A MAXWELL. 質(zhì)性研究設計[M]. 陳浪, 譯. 北京: 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 2008: 48.

[33]鄭杭生. 社會學概論新修 [M]. 第三版. 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3: 63.

[34]杜贊其. 文化、權(quán)力與國家——1990—1942年華北的農(nóng)村[M]. 南京: 江蘇人民出版社, 2004: 51.

(文字編輯:徐朝科 責任校對:王香麗)

A Comparative Study on Social Support for Two Types of Families Bereft of Their Only-Child and the Influence of Self-organizations

CHEN Wenhua
(Department of Politics and Law, 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 Chaozhou, Guangdong, 521041, China)

Family bereft of their only-child is a vulnerable group with intense media attention.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in A and B two provinces, the differences in social support for two kinds of families bereft of their only-child were spotted: the ones that joined the self-organizations of families bereft of their only-child and the ones that are not members of such self-organizations. The former gets more formal social support and less informal social support, while the latter was given less formal social support, but the informal social support influences them relatively more obviously. In addition, the former holds high and “ideal-typed” expectations of social support with poor realizability, while the latter has low expectations, and most is a kind of “bottom line”expectations. Admittedly, the causes of the formation of differences are numerous, but there is no doubt that the self-organiz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t by influencing the attribution of death of the only-child, stimulated habits, rights consciousness, the identity to take responsibility, countervailing power and its “involution” which is hard to avoid. This has implications for carrying out differentiated and classified social support services, recognizing the duality of the self-organization and guiding its scientific development.

families bereft of their only-child; the self-organization of families bereft of their only-child; social support

C916

A

1671–623X(2017)05-0063-10

2017-01-26

■ 基金課題: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慈善事業(yè)與社會救助制度的銜接路徑研究”(GD15CSH03)。

陳文華(1987— ),女,漢族,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老年社會工作。

■ 引文格式:陳文華. 兩類失獨家庭的社會支持比較研究——兼論失獨自組織的影響[J].社會工作與管理,2017,17(5):63-72.

猜你喜歡
家庭研究
FMS與YBT相關(guān)性的實證研究
2020年國內(nèi)翻譯研究述評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家庭“煮”夫
安邸AD(2019年2期)2019-06-11 05:29:18
EMA伺服控制系統(tǒng)研究
“家庭癌”到底是怎么回事
海峽姐妹(2017年11期)2018-01-30 08:57:44
新版C-NCAP側(cè)面碰撞假人損傷研究
戀練有詞
尋找最美家庭
通城县| 虹口区| 特克斯县| 三江| 隆德县| 堆龙德庆县| 房产| 广宁县| 聊城市| 徐州市| 神木县| 彭州市| 浦城县| 肥东县| 白玉县| 裕民县| 格尔木市| 长兴县| 平塘县| 水富县| 聂拉木县| 武山县| 乌苏市| 凤山市| 定结县| 罗定市| 佛冈县| 龙口市| 方山县| 凤山市| 洪江市| 呼伦贝尔市| 分宜县| 乌什县| 绍兴市| 赤水市| 土默特右旗| 布拖县| 外汇| 伊春市| 卓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