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對小學數學這門學科的分析,得出了該學科具有嚴謹性、邏輯性、體系性等特點,需要小學數學老師在教授這門課程的時候,做到高度的準確和簡練,以最為精確的語句準確傳達出數學的核心原理。同時,小學階段的數學與現實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老師們應該在講課時同時具備聯系性、趣味性,使得學生們能夠真正學有所成、獲益匪淺。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習特點;教學方式
在小學階段的學習中,數學是一門具有挑戰(zhàn)性的學科,需要施教者能夠通過極為精確的教學語言傳遞出自身的教學意圖,因為數學本身是一門邏輯性極強的學科;同時又因為受教者是小學生,因此又不能過分晦澀難懂以至于小學生們在聽課過程中一頭霧水、喪失了對于學習數學的興趣。是故,老師們應該真正做到知己知彼,仔細研究小學數學的學科特點,根據學科特點來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法,使得學生們能夠真正學有所成的同時,又不會因為面對數學而感到舉步維艱。
一、 小學數學的特點
(一) 定義嚴謹凝練
數學是一切自然科學的基礎,學好了數學就等于為自己探索宇宙準備好了一把鑰匙。小學階段的數學盡管所涉獵的知識還只是數學世界里的表層知識,然而小學階段的數學知識,其特點仍然與數學世界中的其他分支一樣,具備著高度的凝練性,尤其是在學習定義時,這種特點體現得尤為明顯。例如方程的概念便是: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方程。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就把方程的本質概括得清晰可見。在學習三角形的時候,其定義則是:三角形是由同一平面內不在同一直線上的三條線段首尾順次連接所組成的密閉圖形。這句話極其嚴謹,語句簡潔的同時又是無可取代的準確,多加一句則為贅余,少加一句則有疏漏。對于平行四邊形的定義則是兩條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叫平行四邊形。注意其中的分別二字,極其重要。培根有言,數學使人嚴謹,其含義便在于此。學習加法交換律,字母表達式:a+b=b+a,在加法運算中,加數的位置變化并不影響最后的和,這便是加法交換律的本質。
(二) 邏輯性極強
數學的定義嚴謹,需要學習者具備高度的邏輯思維才能完成好學習任務。例如學生們在學習不等式的時候,當a>0,b>0,那么a+b>0。這就體現了數學的邏輯性。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當三角形的兩角之和大于90°的時候,那么第三個角必然小于90°。當出現了x+25-7x<44的算式時,老師讓學生們判斷這是不是一個方程,答案是不是方程。原因則是方程都是等式,而在這個算式中是不等式,因此也便不是方程。
(三) 知識構建循序漸進
數學是一門知識點與知識點之間環(huán)環(huán)緊扣的學科。如果在學習一個知識點的時候遇到了困難,很可能是之前所學的知識點掌握得不夠扎實。例如在學習加減乘除運算的時候,往往是先學加減法再算乘除法。在學習加減法的過程中,先學加法,再學減法,因為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在學習乘除法的過程中,先學乘法,再學除法,因為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數學的大廈便是這樣環(huán)環(huán)緊扣、嚴絲合縫的,因此老師們必須要在教學的過程中注意循序漸進,腳踏實地。
二、 小學數學對于老師的影響
(一) 教學語言的高度準確性
通過上述分析,得知了小學階段的數學同樣具備著高度的準確性和嚴謹性,因此,作為老師就必須要遵從學科的特點進行授課,抓住教學內容的本質,以高度的準確性呈獻給學生。當老師們在講解三角形的相關知識時,就必須要將三角形的相關定義原原本本地呈現給學生,不能有簡化的跡象。如果老師們將定義簡化很可能就產生謬誤。例如,將關于三角形的定義中的“順次”去掉,那么就可能畫不出三角形了。如果老師們在講解方程的時候,將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方程篡改為含有未知數的叫方程,那就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了。作為數學老師如果缺乏足夠的嚴謹就很難保證自己的學生以極為嚴謹的態(tài)度來面向自己的學業(yè)。
(二) 教學中大量使用邏輯思維
數學老師在傳授數學的同時,就必須要使用相應的邏輯思維,思維如同水銀瀉地、鞭辟入里。令學生在聽課的時候能夠一目了然,充分感知到數學作為理科的邏輯性和嚴謹性。例如在學習解方程的時候,例如出現下面這道題:
x+25-44+2x=11
老師應該告訴學生首先使用加法交換律:x+2x+25-44=11
然后,首先將x看作一個已知的數字進行計算使用乘法分配律,其余的部分正常計算,那么算式就變成:(1+2)x-19=11
同時,再根據算式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同樣大小的數字,方程不變,那么方程就變成:3x=30,最后得出x=10。
使用嚴謹的邏輯思維,每一步驟都必須做到有著充分的數學原理作為支撐。老師們也應該告誡學生,在平日自己學習的時候也應該做到這點,沒有足夠扎實的基本功就很難學好數學。
(三) 兼顧知識性與生活性
小學階段的數學是與生活緊密相連的,因此老師們在講課的時候可以適當結合一下生活中的情景,緩和一下課堂內的嚴肅緊張的學習氣氛,使得小學生們能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知識的實用性和趣味性,用心品味數學的魅力,而不是一味正襟危坐地學習,這樣刻板的狀態(tài)也會使得小學生們的學習效率大打折扣。例如在學習平面圖形如三角形、圓形、正方形的時候,老師們可以進行適當的知識遷移,讓學生們開動腦筋,思考一下生活中的用品有哪些是用上述的圖形制作而成的。甚至可以讓學生們使用剪紙的方式鍛煉其空間想象力。
(四) 講授與練習相結合
須知,對學習數學的小學生而言,還是脫離不了日常練習的。正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如果想要使得自己的學習能力大為提高的話,就離不開扎扎實實的勤學苦練。加減乘除四則運算、解方程、計算正方體、長方體、圓錐、圓柱的表面積和體積,都離不開扎扎實實的練習。如果沒有勤勉扎實的學習作風就不會有令師長滿意的好成績。
三、 小結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知,小學數學也是一門不容小覷的學科,想要給小學生們上好數學課,就需要施教者在充分研習小學數學的學科特點的基礎上,充分調動小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挖掘學生們的學習潛能,使其以嚴謹、踏實、求真、務實的學習作風來面向數學。同時,老師們也要善于將數學與生活相結合,增加課堂的靈活性和趣味性。
參考文獻:
[1]譚勁,李光樹.小學數學學習特點對教學的影響[J].課程·教材·教法,2014(8):58-63.
[2]楊海濤.小學數學學習特點對教學的影響[J].新課程:上,2015(8):140.
作者簡介:
熊會,四川省瀘州市,古藺縣石屏鎮(zhèn)印合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