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娟
在黑暗中亮一盞燈
夜已經深了,廈門沙坡尾的整條巷子一片漆黑,但轉角處的22號卻一直亮著燈。那是一個有著特殊標志的大門,門口的頂部有一盞老式鎢絲燈,發(fā)出暖黃的光,門旁邊的墻上有一道七色彩虹,上面寫著“street lamp”(路燈),在另一側的墻上寫著:365天不關門、不關燈,免費的共享空間。
走進屋里,擺放著木質茶桌、落地風扇、一排靠墻的大書架,還有舊桌子改造成的洗手臺,屋內的擺設既溫暖又雅致。有人在喝茶聊天,有人在看書,還有人在靜靜坐著……
這就是最近在網絡上越來越火的“路燈計劃”—一個免費開放的共享空間,它的發(fā)起人叫“河馬”,一個留在廈門的河南人。被問起做這些的初衷,“河馬”含蓄地說,他希望能有一個空間,可以在黑夜里給人光明,可以讓人和人走得更近,可以讓人和人之間的關系更溫暖、更信任、更美好。
“河馬”的真名叫邵冬強,曾在部隊里服役16年。說起“路燈計劃”的設想,還有些不得不說的故事。
2013年,邵冬強從部隊轉業(yè),當戰(zhàn)友們忙著打包回鄉(xiāng)的時候,深深愛著廈門這座城市的邵冬強卻決定留下來,這里有他的青春和太多回憶,還有他喜愛的石街紅巷。轉業(yè)后,經常有朋友和戰(zhàn)友來找邵冬強玩兒,由于自己租的房子太小,他就用剛發(fā)到手的退伍金,在沙坡尾租下一個古厝小院。之后,他開始走街串巷,把那些被丟棄在路邊的廢棄家具撿回來,一點點動手改造成自己想要的模樣,小屋被他捯飭得越來越有生活氣息。邵冬強給小屋起了個名字叫“巢”,他和朋友在那里暢所欲言、給予彼此溫暖,度過了美好的時光。邵冬強喜歡人和人之間親密、信任、溫暖的連接感,十幾年的部隊生活,讓他習慣了集體生活,也習慣了人和人之間沒有隔閡的感情。
邵冬強給每個到“巢”來玩兒的朋友,都發(fā)了一把鑰匙,甚至朋友帶來的朋友他也會給,他希望那里可以成為朋友之間無拘無束交流溝通的地方。慢慢地,到“巢”來的朋友越來越多,邵冬強最后竟然發(fā)出去幾百把鑰匙。為了方便朋友們隨時來,有一段時間,他托鄰居白天開門、晚上鎖門。到最后,他干脆不鎖門了,完全對外開放,陌生人也可以進來歇腳、聊天、泡茶、煮咖啡。他還在門外立了一個牌子,上面寫著:“你來或不來,主人不一定在;主人在或不在,你都可以來?!庇幸欢螘r間,邵冬強發(fā)現,常常有陌生朋友在“巢”歇腳之后,會悄悄在茶具下面放一些錢??紤]再三,他在門口放了一個木頭箱子,上面寫著“助巢箱”,客人放錢或者不放、放多放少,完全憑自愿。
后來,人越來越多。邵冬強每次去,樓上樓下都坐滿了人,他從來沒有向客人亮明過身份,只是在欣慰自己提供了這樣一個讓人歇腳的地方的同時,也悄悄感慨:“自己又沒地兒了?!睕]過多久,邵冬強又租了一個房子,起名叫“理想家的家”,那是向一群有理想的人開放的家,都是邵冬強熟悉的朋友。為了省下裝修的錢,邵冬強租住在鐵皮屋里,大熱天,鐵皮屋里熱得像蒸鍋,但邵冬強沒有裝空調,只有一臺呼呼轉著的電風扇。
2016年的中秋節(jié),一場臺風登陸廈門,整座城市幾乎陷入黑暗之中。邵冬強正守在“理想家的家”時,有一對母女敲開了他的門,母女倆說自己租住的鐵皮屋已經搖搖晃晃,而且開始不斷進水,想在邵冬強這里借宿一晚。邵冬強趕忙把母女倆請進了屋,將她們安置好。那一夜,邵冬強幾乎徹夜未眠,聽著窗外呼嘯的風聲,看著無邊無盡的黑暗,想到人在大自然面前是那么渺小無助,又想到窗外一片漆黑中,如果能有一個亮燈的地方,將會給路人帶來多少溫暖和勇氣。
邵冬強突然生出一個念頭,他決定設計一個24小時都亮著燈的免費共享空間,一個溫暖和光明24小時不間斷的空間,可以讓路人在里面歇腳,可以讓人們在里面彼此交流溝通……
邵冬強立刻行動起來,他和朋友一起找地方、做規(guī)劃,親自動手壘起一磚一瓦,硬是把一間沒有屋頂、垃圾環(huán)繞、快要倒塌的舊廠房,改造成了一個溫馨雅致的共享空間。邵冬強笑稱,自己已經從一個空間改造的門外漢變成了“內行”。
他們給這個空間起了個名字叫“路燈計劃”,還設計了logo,黃色三角形是路燈投射下來的光,彩虹代表著希望,彩虹中有一道黑色,代表生活中的苦難,黑色區(qū)域上面用英文寫著“street lamp”,因為黑暗,所以需要路燈指引方向。
邵冬強說,自己最初并沒有共享空間的概念,“巢”最初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理想家的家”是為了滿足一群人的需求,但“路燈計劃”卻是為了讓更多人共享。
這里有故事,悄悄發(fā)生
2017年陰歷小年那天,“路燈計劃”啟動。邵冬強和幾個朋友準備了一大盆餃子餡和200多個春卷,想和客人們一起吃餃子和春卷。有不少人在門外探頭,他們便熱情招呼對方進來,讓他們加入到包餃子的隊伍里。陌生人開始陸陸續(xù)續(xù)走進來,人越來越多。有一個小姑娘,看到屋里有這么多人,有的在包餃子,有的在吃餃子,她一腳踏進門,沖屋里喊:“服務員,拿菜單來!”大家一聽,先是愣住了,隨即都哈哈大笑,他們一邊向小姑娘介紹情況,一邊邀請她一起包餃子。不到兩個小時,一大盆餃子和200多個春卷就吃得精光。
從那天起,“路燈計劃”就正式推出,24小時不關門不關燈,每當夜幕降臨的時候,沙坡尾的盡頭,總有一處一直亮燈的地方,遠遠看去,讓人感到溫暖又充滿希望。
有一天,來了一個年輕小伙子,那一晚,他沒有走,留宿了一夜。第二天,邵冬強得知后,找到小伙子,跟他聊起來。小伙子是來廈門找工作的,工作沒有找到,卻把錢包丟了,走投無路的他聽說這里有一個免費共享空間,便借宿了一晚上。小伙子說的時候,一臉的無奈和羞愧,邵冬強知道他是真的遇到困難了,決定幫一幫這個出門闖蕩的年輕人。邵冬強騰出自己的住處,讓小伙子先住在那里,接著又幫他找了一份工作??粗矍斑@位大哥為自己所做的一切,小伙子說不出的感動。在邵冬強的幫助下,小伙子開始在廈門立足,靠自己的勤奮努力生活。在“路燈計劃”的那一夜,成了他人生中重要的一夜,如果沒有那個黑夜里亮燈的地方,那一夜,小伙子會在哪兒,第二天他又會在哪兒?誰也不知道。endprint
老虎哥算是共享空間的???,第一次去的時候,是想去看看這個地方的魅力在哪兒。他是帶著未知和局促走進去的,剛進門,一個中年女性便招呼他:“來喝茶嗎?”老虎哥點點頭,坐了下來,但非常拘謹,那樣一個完全自由的空間讓他還不太適應,有些無所適從?!昂芏鄷r候,我們更習慣進到商場或者餐廳時,有服務員在那里,這是作為顧客的心態(tài);但共享空間不是,那里沒有服務員、沒有主人,很多人剛去的時候,也許會不適應?!?/p>
老虎哥最初以為邀自己喝茶的大姐是“路燈計劃”的常客,或者是在那里做空間維護的,但聊著聊著才知道,她也是第一次來,這讓他大吃一驚。他開始意識到,在共享空間里,人人都可以是主人,人人也都可以是朋友。
“很多時候,你看到一群人在喝茶,以為他們是一起來的朋友,可一問才發(fā)現,他們也是剛剛認識,可他們在一起的感覺卻是那么融洽又自然?!?/p>
第3次去的時候,老虎哥就開始嘗試做主人了。他發(fā)現,其實大部分人第一次來的時候,還是希望有人能主動跟自己說話的;他也非常感謝第一天去的時候,就遇到了那個主動打招呼的大姐。
一次,老虎哥去共享空間小坐。進去后,他并沒有主動招呼別人,一個男子便來招呼他喝茶,老虎哥就順勢坐了下來。男子叫青冬,一邊給老虎哥倒茶,一邊跟他聊了起來。看對方這樣熱情,老虎哥以為他是一個熱情又健談的人,可后來青冬告訴老虎哥,自己有交流障礙,他來這個共享空間,就是想鍛煉自己跟別人主動交往的能力,克服自己的交流障礙。
青冬沒有選擇逃避,反而刻意來尋找鍛煉和磨練自己的機會,這讓老虎哥很欣賞。但青冬說,他以前不是沒有逃避過,他曾為了逃避跟人交往跑去麗江。在那里,他遇到過一些像自己一樣的人,他看到他們身上的執(zhí)拗、迷茫、自我蒙蔽,開始慢慢意識到,那不是自己想要的樣子,他應該試著讓自己學會面對,而不是逃避。
“路燈計劃”開放之后,青冬經常來這里,嘗試主動跟人打招呼,雖然剛開始改變也非常艱難,但他還是堅持下來。他發(fā)現,在這個地方,他的主動常常換來的是感激和善意,而不是冷漠,這讓青冬更愿意敞開自己了。
“雖然共享空間里都是陌生人,可也許正是這樣,才更容易讓一些人敞開自己,慢慢找到自己的內心,找回想要的自己。雖然‘路燈計劃只是打造了一個物理空間,但它也代表著一個人心的空間?!崩匣⒏缯f。
這是一個有魔力的地方,人們向善又溫暖
老虎哥在共享空間待了一段時間之后,終于找到了他最初不解的答案:這個共享空間的魅力在哪兒?那就是打破了人和人之間的隔膜和戒備?!爱斈惚灰粋€人、一個環(huán)境所信任的時候,心態(tài)和感受是完全不一樣的?!?/p>
共享空間剛開放的時候,有人擔心沒有人管理,會不會丟東西?但邵冬強堅持信任在那里的每一個人,“以前信任只存在于熟悉的人之間,而‘路燈計劃就是要讓陌生人之間也有信任。”邵冬強很少去共享空間,也很少刻意干涉在那里的每一個人,“那是一個自由、平等的空間?!?/p>
也許正是這份信任,讓共享空間在一種無形的秩序中井井有條地開放,就像一個寬容溫暖的懷抱,擁抱著這座城市里的每一個人。
共享空間里的東西不僅一件都沒有少,反而越來越多了。經常去那里同時也幫助維護的許靖波說,“是河馬的胸懷,讓那里變成了一個讓人放松、舒適又有愛的地方。很多享用免費空間的人,在得到愛的同時,也在默默奉獻著。”
屋里時不時就多出來一些東西,有書、有本、有茶點、有新茶葉新茶具,有人經常買來鮮花,擺在屋子里的各個角落,還有人會買來手機充電線放在那里。邵冬強說,每次看到這些多出來的東西,他都會莫名地感動。
一位姓劉的大姐,成為共享空間的??椭?,就開始主動來做日常維護。她原本打算搬到一個房租比較便宜的地方,但后來,大姐留在了附近,就是為了方便經常能維護共享空間。
張小果也是共享空間的??停盟脑捳f,“這個共享空間里有著一種悄無聲息的‘路燈文化,那就是信任和愛?!睆埿」麤]事就會溜達過去,看看有沒有什么需要做的。一次,張小果看到邵冬強正在費力地清理水泥窗戶上的土,她去買了一些多肉植物,種在了水泥窗戶上。那之后,邵冬強再也不用費力清理土了。
“在這里,你不用擔心會丟東西,甚至你落了東西,還會有人悄悄幫你保存好。”張小果說的不假,一次,有人把相機落在了共享空間,一個女孩看到后把它放到了一個安全的地方,還留了一張卡片,上面寫著:“如果您是這個袋子的主人,里面的東西我?guī)湍蘸昧耍埡臀衣撓?,我交還給您?!笨ㄆ线€留了女孩的電話。女孩還微信告訴了邵冬強。最后,相機被主人領走了。
有幾位在共享空間附近美食城施工的農民工大哥,偶爾到共享空間里休息。不久前,這幾位大哥看到門前的地面被其他單位施工時砸壞,就跟邵冬強說,他們也想奉獻自己的愛心,想幫著把地面修補一下?!拔覀円蚕敕瞰I愛心”那句話把邵冬強感動了,但他知道幾位大哥都很忙,就沒太往心里去。沒想到的是,幾位大哥真的抽空修補了被砸壞的地面。邵冬強去的時候,幾位大哥已經走了,只有地面上新修補的痕跡說明他們曾經來過,邵冬強在新修補的地面附近走了好幾圈,有種說不出的感動。
這是一個涌動著溫暖和愛的地方。很多人被這里的氛圍打動,一本又一本的留言冊被寫得滿滿的。有人在留言冊上說:如果我所在的城市也有這樣一個共享空間該多好。
有人說,邵冬強是在做公益,但他卻說,什么是公益他不懂,他只是希望能有一個地方,可以讓人們在一起愉快地溝通交流,可以讓人和人之間有更多的信任和溫暖,他就很開心了。
如今,在很多人都“關起門來過日子”,在對門都不認識的都市里,有人說“路燈計劃”是一個“烏托邦”,然而,邵冬強卻把烏托邦變成了現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