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 玲
古人論酒
文/張 玲
歷史上關(guān)于酒的記載俯拾皆是,宋人陶榖所著《清異錄》中就列有酒漿門,專門敘述唐五代期間有關(guān)飲酒之人的種種趣事。比如唐穆宗喜飲西涼進(jìn)貢的葡萄酒,并贊曰,飲此酒頓覺四體融和,真太平君子也。而亂世梟雄王世充也曾說,自己日理萬機(jī),勞累異常,只有酒能起到和氣通暢的作用,竟封酒為天祿大夫,希望酒能時刻陪伴自己。
時文人雅士既有把酒稱做“快活湯”的,也有叫做“曲世界”的,詩人杜甫就有詩云“道逢曲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元稹亦云“親烹園中葵,憑買家家曲”。酒雖有暫時的麻醉作用和對現(xiàn)實(shí)的一味逃避,但也有很大的危害性,導(dǎo)致文人酒后亂德失性,陶榖就一針見血的指出,酒是“禍泉”,大凡置于瓶中的,為酒。酌于杯,注于腸,善惡喜怒糾結(jié),禍福得失不分,假如性昏志亂,癲狂不已,平常之時不敢為者為之,言談舉止肆意妄為,好事都能變成壞事,豈非自掘陷阱?此絕非圣人賢士所為。所以,酒這東西,一言以蔽之,就是個“禍泉”而已。
對于十足的貪杯者,陶榖稱之為“瓶盞病”,喜歡喝酒的人,沒有早晚和寒暑之分,高興了往醉里喝,憂愁了也把自己往醉里灌,閑也醉,忙也醉,至于飲酒有無下酒菜,酒是好是壞,一概不問,即使典當(dāng)借貸和賒帳也不在話下,每天必飲,飲則必醉,即使喝醉了,對酒也不厭棄,哪怕饑寒交迫,一貧如洗,也無怨無悔,這不是“瓶盞病”是什么?翻遍所有的古代醫(yī)書和中草藥,沒有一種藥方可以治愈此病??磥砉磐駚?,象這樣嗜酒如命的人一脈相承,生生不息,即使現(xiàn)在依然難以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