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永利
國際知名教育學者,戴維·喬納森認為“教育的未來應該把焦點放在有意義的學習上,放在讓學生學會怎樣推理、決策和解決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復雜問題上,換句話說,教育唯一合法的目標就是問題解決。”(高考在線《學會用技術(shù)解決問題—— 一個建構(gòu)主義者的觀點》)
由此想到,寫作教學的焦點是什么?也就是說,什么才是寫作教學的“有意義的學習”?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看兩道高考作文試題的 解答。
面對2015年高考新課標Ⅱ卷作文材料,筆者借助網(wǎng)絡(luò)資源了解到,使用這套試卷的全國13個省或自治區(qū)的當?shù)貙<?、學者幾乎以絕對優(yōu)勢認為,只要從“小李、老王、小劉”三人中任意選擇一個都能稱得上是“更具風采”;在隨后出版的各類有關(guān)高考優(yōu)秀作文、滿分作文的輔導書中,所選優(yōu)秀作文、滿分作文在論證時只是分別論述自己所選對象的優(yōu)點,而沒有對三人作比較。除了這種觀點,幾乎沒有其他的聲音。
同樣的情況又發(fā)生在對2016年全國卷Ⅱ作文材料的解讀上。面對這道試題,全國15個省或自治區(qū)、直轄市的當?shù)貙<摇W者幾乎以絕對優(yōu)勢認為,只要從“課堂有效教學、課外大量閱讀、社會生活實踐”三者中任選其一,言之有理即可。而考生應試情況同去年也驚人的一致,大部分考生分別大論特論“課堂有效教學”之于“語文素養(yǎng)”如何,“大量課外閱讀”之于“語文素養(yǎng)”如何,“社會生活實踐”之于“語文素養(yǎng)”如何,仿佛試題中沒有“比較”二字??忌x某一話題,就同去年考生所選某一人一樣,似乎試題中沒有另外兩條“途徑”。
在筆者看來,對這兩道高考試題的這類“任選其一”式的解讀是極其不負責任的,因為持此類觀點解讀高考作文試題的人不知道高考試題命制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解答高考試題,學會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換言之,高考作文試題,并不僅僅是一道作文題,而應把它看作社會生活向考生提出的應該會做的事情,是對考生做人做事做文章的考驗。
那么,面對這兩道高考試題,我們應該如何解讀呢?答案很簡單,就是要讓學生學會用“邏輯”思維來解讀。說到此,我想讀者也許能夠猜到我所說的“寫作教學的焦點是什么?寫作教學的‘有意義的學習是什么?”的答案了。寫作教學的焦點就是“立德樹人”,寫作教學的“有意義的學習”就是要教會學生懂得“邏輯”,懂得“做人、做事、做文章”的道理,學習并學會運用“邏輯”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從近幾年部分地區(qū)的高考作文試題的命題情況來看,幾乎每年都有一些蘊含邏輯原理的試題出現(xiàn),但回首審視一些作文輔導類圖書的解讀情況,實在是令人堪憂!面對這一現(xiàn)實,我不禁要問:讓考生的作文永遠迷失在不辨真?zhèn)紊茞旱呐袛嗬?,沉浸在“古色古香”的歷史掌故中,淹沒在事例加觀點的怪圈里,陶醉在群英開會的討論中,這就是我們教給學生的真知嗎?在我看來,這是極其不負責的懶惰,是在誤人子弟!葉圣陶先生說,課文無非是個例子,高考作文題也是教育的例子!教師應該指導學生把對考場上作文試題的解答看作是對人生問題的解決,是在提高自己處理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所以說,教點兒邏輯知識,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實踐判斷能力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wù)。下面就運用邏輯思維中“選言思維”對這兩道高考作文試題進行解讀,展示它們與做人、做事、做文章之間的相互 關(guān)系。
先說“選言”?!斑x”就是選擇,“言”就是指思想、意見、策略、方法等?!斑x言思維”就是指面對現(xiàn)實生活中某件事情,要開動腦筋提出兩種或兩種以上可能的主張作為備選項,然后再對這些選項進行評估分析,確立正面因素較大、負面因素較小的主張作為選擇項的處理問題的思維方法。簡單說,“選言思維”就是以開放的態(tài)度設(shè)想事情的多種可能,以趨利避害為原則,篩選所需的處理問題的方法?!柏洷热摇本褪乾F(xiàn)實商業(yè)活動中的“選言思維”,這實際上是一種具有實踐意義的生存智慧。
先看看2015年全國卷II作文材料:
當代風采人物評選活動已產(chǎn)生最后三名候選人。小李,篤學敏思,矢志創(chuàng)新,為破解生命科學之謎做出重大貢獻,率領(lǐng)團隊一舉躋身到國際學術(shù)最前沿。老王,愛崗敬業(yè),練就一手絕活,變普通技術(shù)為完美藝術(shù),走出一條從職高生到焊接大師的“大國工匠”之路。小劉,酷愛攝影,跋山涉水捕捉時間美景,他的博客贏得網(wǎng)友一片贊嘆:“你帶我們品味大千世界”“你幫我們留住美麗鄉(xiāng)愁”。這三個人中,你認為誰更具風采?請綜合材料內(nèi)容及含意作文,體現(xiàn)你的思考權(quán)衡與選擇。
面對這樣一道試題,我們就把它看作是生活中需要學生解決的一道選擇試題。在分析試題時,我們要引導學生提出這樣的思考:你認為試題最關(guān)鍵的要求是什么?假如你就是“當代風采人物評選活動”的評委,你會做出怎樣的選擇呢?你選擇的依據(jù)是什么呢?
材料中所說的“當代風采人物評選活動”實際上就是一次評選,但要注意,試題最關(guān)鍵的要求在“更”字上。正是這個“更”,要求我們先對三個人物的情況進行比較,從三者中選出一位具有唯一性的人物,而不是隨意選誰都可以。首先我們要明確一個比較的程序,即第一步“三進二”,第二步“二進一”。
要想對三個人物進行評價比較,我們需要從三個看似沒有可比性的人物身上找到三者可以比較的元素——就是數(shù)學上講到的“公約數(shù)”,然后以此“公約數(shù)”作為標準來衡量比較出三者的 差別。
第一步“三進二”。從試題提供的材料出發(fā),看“小李、老王、小劉”三個人物的工作誰是當下人們不可或缺的,也就是根據(jù)大多數(shù)人對某人物的依存程度作為衡量比較的砝碼,相對依存程度較大者,人們離不開,那么,這樣的人物就可以晉級了。材料中的小李“為破解生命科學之謎做出重大貢獻”、老王“練就一手絕活,變普通技術(shù)為完美藝術(shù)”成為“焊接大師”、小劉“酷愛攝影,跋山涉水捕捉時間美景”,誰是生活中依存程度最小的、人們離開了之后還能生活下去的呢?倘若沒有了“生命科學”的破解,得了病就只能等死了,哪里還會有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fā)展?沒有了“焊接”技術(shù)的發(fā)展,人類最基本的衣食住行(住的樓房、乘坐的交通工具等)恐怕都要回到原始社會;而沒有了“攝影”,人們記錄自己美好的時刻還可以通過繪畫來代替,人類的攝影歷史才存在了多少年呢?在沒有“攝影”的日子中,人類不照樣繼續(xù)生活嗎?有了“攝影”是錦上添花!由此可以看出,小劉的“攝影”是生活中依存程度最小的,人們離開了之后還能生活下去的,是可有可無的。所以,從“三進二”的程序來看,小劉可以先排除。endprint
第二步“二進一”。小李和老王的晉級標準又應該是什么呢?先對材料中關(guān)于二人表述進行分析:“小李”是“為破解生命科學之謎做出重大貢獻,率領(lǐng)團隊一舉躋身到國際學術(shù)最前沿”的人物。這里需要注意幾個關(guān)鍵詞,即“重大貢獻”“國際學術(shù)”“最前沿”,有了這些介紹,我們不難看出“小李”是這個領(lǐng)域里在國際上有較大影響的領(lǐng)軍人物;“老王”是“練就一手絕活,變普通技術(shù)為完美藝術(shù),走出一條從職高生到焊接大師的‘大國工匠之路”的“焊接大師”,他雖是焊接領(lǐng)域里的“大國工匠”,但僅僅局限在“大國”,材料并沒有說老王是國際“最前沿”的“焊接大師”,老王的世界影響力是小的。另外,從對人類的貢獻而言,對“生命科學之謎做出重要貢獻”的意義遠勝于“焊接大師”。由此我們不難看出“二進一”的標準—— 所以,從“二進一”的程序來看,老王被排除了。
這兩步走的程序顯然就是用“選言思維”來解決問題。能夠公正地而不是以自己的感情好惡來判斷,這是作為一個評委應該具備的品質(zhì),也是做人的品質(zhì)。作為評委,若能很好地把握住材料中“更具風采”中的關(guān)鍵詞“更”,同時又能對參加評選人物事例做出合理、客觀的剖析,能夠找出評價的客觀而又公正的標準,做出準確、公平、公正的判斷,評選出真正的“更具風采的人物”,就具備了解決這類問題的能力,這就是做事。作為考生,能夠?qū)μ峁┑淖魑脑囶}進行客觀合理的分析,然后確立一個公約標準去衡量三者,堅持自己的原則,客觀、公正、準確地分別做“三進二”“二進一”的晉級比較,評判出“更具風采”的人,最后將這個思維過程進行整理,用自己熟悉的文字表達出來,能夠符合題目中的“體現(xiàn)你的思考權(quán)衡與選擇”要求,也就是做文章。
同樣對于2016年全國卷Ⅱ高考作文試題的解讀,要注意從題干中的“比較上述三條途徑”的顯性要求?!氨容^”的最終結(jié)果要有一個“主要途徑”,要“比較”就得明白什么是“比較”?!氨容^”要求對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元素辨別其異同,判斷其高下。試題關(guān)鍵詞的定義規(guī)定了試題的寫作方向與方式,沒有對“三條途徑”作比較,就是偏離了試題要求。
其實,明眼人一看試題就知道,“大量課外閱讀”不是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主要途徑,“兩腳書櫥”的成語就是諷刺只會大量讀而不會用,多益為累的?!按罅空n外閱讀”與“課堂有效教學”相比較,放棄“有效”一味強調(diào)“量大”是不行的。而“社會生活實踐”又應如何看呢?應該明確,課內(nèi)學、課外讀、提素養(yǎng),這一切是為搞好“社會生活實踐”服務(wù)的,而“社會生活實踐”雖能提高“語文素養(yǎng)”,但其根本目的不是為了提高“語文素養(yǎng)”而去實踐,這里有本與末的關(guān)系問題,不可等而視之。這是最基本的比較關(guān)系分析。通過這樣的分析,自然明確“課堂有效教學”“大量課外閱讀”“社會生活實踐”三者對中學生提高語文素養(yǎng)來說重中之重,還是保證“課堂有效教學”更具有現(xiàn)實意義,要加倍珍惜的、寶貴的“課堂教學”!比較,不是為比較而比較,應是為了認清相關(guān)比較對象性質(zhì)的“高下”,從而能把握正確的行動。
所以,教會學生運用“選言思維”,可以使學生做人公正而有原則,做事果斷而有眼光,做文章辯證而又全面,這些都是邏輯的力量使然。
學點兒邏輯思維吧!懂邏輯思維,就可以在教學生做人做事做文章這些根本大事上有大 作為!
有什么大作為呢?
比如,以具體的高考作文模擬題為例來解釋。試題如下:
美國哲學家羅伯特·索羅門在其《大問題》一書提出一個“大問題”——如果你不同意我的看法,我就揍你。這種處事哲學,從小學生到成人乃至國家之間都有人奉行。當然,簡單地否定它是很容易的,但你能有分析地予以批判嗎?請試論之。
根據(jù)邏輯思維,可以清楚地認識到這一處事哲學是地道的無理由推斷。從不同意他的意見這個前提條件下,不能推導出他可以揍人的結(jié)論。就此一題,徐江教授在我校講課時就提出了四種富有邏輯思維的指導。這真的是令人眼界大開且又有操作意義的理性寫作方法。
其一,堅持充足理由律,可從以下三個方面 論證。
論“不同意我的意見我就揍人”與社會正向發(fā)展不符合,它會擾亂、破壞社會的和諧安寧。
論“不同意我的意見我就揍人”與最簡單的人人皆知的“以理服人,不以力服人”之公理不相融,不同源。
論“不同意我的意見我就揍人”這種蠻橫行為并不管用,攝于蠻力而屈服的人有機會就會反抗的。
論不相符、論不相融、論不管用,從正面說就是看論點與客觀實際要“相符”,看論點與相關(guān)公認道理要“相融”,看論點與問題處理要 “有用”。
其二,運用假言思維,分析事物在某種條件下會有什么結(jié)果。
比如設(shè)問:一個人如果奉行“你不同意我的意見我就揍你”之哲學會怎么樣?一個人如果奉行“以理服人不以力服人”之哲學又會怎么樣?繼續(xù)推論“只有……,才能讓世人尊敬你?!毖刂@些思維分析下去,此文很難寫嗎?
其三,給奉行“如果你不同意我的意見我就揍你”之哲學的人思維軌跡建模:
1.任何人不同意我的意見我都有權(quán)力揍他。
2.某人不同意我的意見。
3.所以,我就揍某人。
構(gòu)建三步演進論證模式,人們公認:凡第一步大前提錯了,那么后邊的結(jié)論必定錯了。
其四,給奉行“如果你不同意我的意見我就揍你”這一處事哲學的人設(shè)定概念,予以畫像,然后從定義解釋角度予以解釋。
1.此種人的價值觀是“唯我獨尊”。
2.此種人此種價值觀外化就是“一言堂”。
3.此種人為了推行自己的價值觀,保證自己的思想管控,所以不擇手段,“專橫拔扈”。
從解釋“唯我獨尊”“一言堂”“專橫拔扈”做起,即可成文。
這就是寫作教學中的邏輯思維指導,是真正的“有意義的學習”,它應該成為寫作教學的焦點。如果中學語文教師能諳熟于此道,那么,我們的學生中就會有一大批人在做人做事做文章方面有較大的進步。這又是一個假言思維推斷,是我們努力的方向,但愿這一假言能成為現(xiàn)實。
(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區(qū)第一中學;06329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