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摘要】傾聽是一種能力,是用心地聆聽,用心地感覺,是師生的心靈之約。傾聽使語文課堂教學更加高效,沒有傾聽的課堂不是完整的課堂,沒有傾聽的語文教學是缺陷的教學。讓語文課堂成為語言交流的課堂,成為智慧碰撞的課堂,成為真情流露的課堂,成為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
【關(guān)鍵詞】語文課堂 ; 學會傾聽 ; 研究
【基金項目】本文為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2015年規(guī)劃課題(課題審批號GS[2015]GHB1525)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35-0234-01
傾聽是一種能力,是用心地聆聽,用心地感覺,是師生的心靈之約。傾聽使語文課堂教學更加高效,沒有傾聽的課堂不是完整的課堂,沒有傾聽的語文教學是缺陷的教學。怎樣引導孩子們學會傾聽?怎樣賦予傾聽教育以生命的活力呢?為此,我結(jié)合教學實踐淺談點滴看法。
一、在課堂評價中激發(fā)傾聽興趣
在課堂上,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一個普遍的現(xiàn)象:教師的注意力往往只集中在那些正在“讀”或“說”的孩子身上,而常常冷落了更大一部分正在“聽”的學生。教師注視并傾聽學生的發(fā)言和朗讀,是一種課堂禮儀,顯示了教師的親切和對孩子的尊重。這自然沒錯,但我們不能因此而忽視對認真傾聽的孩子的關(guān)注。殊不知,只有調(diào)動每個學生“聽”的積極性,才能更好地促進全體學生的主動學習。為此,我常常有意坐到“聽眾”中間,和孩子們一起“聽”,讓他們明白,“傾聽”不光是老師的事情。例如教學《小小的船》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是教師范讀,在讀課文之前,我有意識地問孩子:“老師讀課文時,小朋友該怎么做呢?”讓孩子們在回答中明確傾聽的要求。讀完課文后,我不忘表揚傾聽認真的孩子,并告訴他們:“你們聽得那么專注,老師好開心,會傾聽是尊重人的表現(xiàn)?!边@樣一個來回,看似平淡,實則在不經(jīng)意間培養(yǎng)了孩子良好的傾聽態(tài)度。
二、在專項訓練中培養(yǎng)傾聽能力
當學生認識到傾聽之任的重要性之后,還應(yīng)該培養(yǎng)其傾聽的能力。傾聽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需要學習和訓練的。對于低年級的孩子來說,傾聽的訓練要有針對性,切入口不要太大,從小處做起,循序漸進地分項進行,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聽記詞句。
一年級的孩子已具備了初步的傾聽能力,但隨意性很強,目的性較差,且具有音符一樣的跳躍性。故此,我采取了聽寫詞句的訓練方法。聽是前提,寫是聽的結(jié)果,只有聽得準確,才能寫得無誤。我先選擇了一些字數(shù)少、意思淺顯的詞句進行聽寫訓練。如:“我愛爸爸?!薄拔視叩??!薄盎▋洪_了?!焙⒆觽兺鶗J為很簡單,不知不覺中,對于傾聽訓練,他們已建立了朦朧的優(yōu)勢心理,順利地跨過了第一個門檻。接著,聽寫的內(nèi)容越來越豐富,字數(shù)也由四五個增至七八個,由一個詞到一串詞,由一串詞到一句話。如在聽寫課文的詞語時,我將所要聽寫的詞語按數(shù)量分組,第一次聽寫一個,第二次聽寫兩個,第三次聽寫三個,每次只報一遍,這樣不斷增加聽記數(shù)量。隨著詞語的增多,我要求學生先聽后寫,聯(lián)想詞語之間的關(guān)系,以便于記憶。如聽寫“漂流、飄蕩”這組詞,目的在于比較“漂、飄”這兩個同音字;“難過、樂壞了、不好意思”這三個詞語都是描寫心情的。這種潛移默化的訓練使學生形成了專注傾聽的良好習慣,傾聽的目的性和連續(xù)性也隨之增強。
2.聽后復(fù)述。
聽和說是密不可分的有機結(jié)合體,傾聽能力更多的是通過說話表現(xiàn)出來的。有了專注的聽,才會有準確的說。為此,我特意每周安排一節(jié)故事課,選擇有趣的故事講給孩子們聽。例如,《小木偶奇遇記》《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等。似真似幻的童話故事給了孩子們一片想像的天空。聽完故事后,我請他們來復(fù)述。但這種復(fù)述也不是一步到位的。起初,我只是提幾個簡單的問題,如故事的題目、主人公、結(jié)果等,以引導孩子專心聽,認真記。漸漸地,我提問的內(nèi)容豐富起來,由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擴展到一些精彩的對話。隨著提問的不斷深入,孩子們專心聽的時間越來越長,專心記的內(nèi)容越來越多。
三、在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能力
1.創(chuàng)設(shè)溫馨而富有情趣的教室氛圍。
在教室的墻上,貼著關(guān)于傾聽的名言。如:“聽也是讀,用耳朵來讀。”(葉圣陶)還在教室里建立“視聽角”,開辟“娃娃電臺”,讓孩子們多聽優(yōu)美的兒歌、故事或謎語。每周評出幾名“傾聽小能手”,他們在同學們羨慕的眼神中接受老師奇特的獎勵——除了能當一天“娃娃電臺”的“臺長”,還能讓老師抱一抱,捏捏老師的鼻子。氛圍的創(chuàng)設(shè)以潤物無聲的方式暗示、引導孩子善于傾聽,化有限的空間為傾聽的樂園。
2.嘗試布置讓孩子們用耳朵聽、用腦子記的作業(yè)。
比如,要求每人有一盒故事磁帶,每天聽一個故事。檢查時,可讓他們說說記住了哪些詞句,故事講了什么內(nèi)容,聽故事有什么感受等。一盒故事磁帶聽完后,可以和同學交換,實行資源共享。一學期下來,孩子們能聽四、五十盒故事磁帶,積累了大量的詞語。此外,還可以讓孩子們有目的地收看電視,每天早晨講述“一句話新聞”。這樣不但能訓練聽力,還養(yǎng)成了關(guān)心國家大事的好習慣。
3.設(shè)計有趣的游戲,巧妙強化傾聽意識。
比如,“拷貝不走樣”就是最受孩子們歡迎的游戲。教師把一句完整的話講給第一個孩子聽,第一個孩子再輕聲傳給第二個,第二個再傳給第三個……。在快樂的游戲中培養(yǎng)了孩子傾聽的準確性。又如在游戲“我當老師”中,教師故意說錯一個詞或一句話,讓“小老師”來糾正。老師說:“春天,池塘里的荷花盛開了。”“小老師”連忙糾正:“夏天,池塘里的荷花盛開了?!?/p>
總之,在活躍的課堂教學氛圍中,在愉快的游戲活動里,學生的語言能力和判斷力不斷提高,從而潛移默化培養(yǎng)了學生的傾聽能力,使語文課堂更加高效。
參考文獻
[1]朱茜.低年級學生傾聽能力培養(yǎng)的有效策略探究[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08,06.
[2]侯春燕.給傾聽一個“必要”的理由[J].江蘇教育,2006,14.
[3]朱伶俐.“慧耳”是怎么煉成的——淺談學生傾聽能力的培養(yǎng)[J].江蘇教育,20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