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芳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全面鋪開和實施,化學實驗在新課標中的重要地位更加突出,在高考中也顯得尤為重要。本文以行動研究的理論作指導,以“乙酸”的教學為例對教學過程中如何引入新課以及如何將重點(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應)突出,以求在以后的教學中能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本文擬就新課程下實驗教學淺析一些實施方法和體會。
【關鍵詞】化學實驗 教學 方法 體會
【分類號】G633.8
一、案例背景
有機化合物知識是化學學科中的重要內容,也是中學化學教師研究的重點,我們在遵循結構—性質—用途的這一模式下,同時結合新課改的教學模式,使教學效果達到最優(yōu)化呢?新的課程觀念的倡導:在教學中體現(xiàn)“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育理念,落實“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教育宗旨,最終促使學生的自我發(fā)展。
二、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選自高中《化學必修2》第三章第三節(jié)《生活中常見的兩種有機化合物》中的第二課時。乙酸在生活中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有機物,既是一種重要的調味品,又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體現(xiàn)了乙酸的重要社會價值。從教材整體上看,乙酸既是很重要的烴的含氧衍生物,又是羧酸類物質的代表物;從知識結構上看,乙酸既是對醇類知識的鞏固、延續(xù)和發(fā)展,又是為“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的學習模式做鞏固,更是為選修階段《化學選修5》有機化學基礎中對乙酸和酯類化合物等知識的學習打好基礎。故本節(jié)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三、學情分析
從認知角度上看,初中階段,學生只知道乙酸是一種酸,到了高中必修階段了解乙酸是一種生活中常見的有機物,而選修階段需要掌握乙酸是一種烴的含氧衍生物,學生對乙酸分類的認知呈上升變化。
從知識結構上看,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烴的基礎知識和乙醇等內容,對有機化合物的學習特別是有機分子中的官能團和有機物的化學性質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有了一定的認識,掌握了常見的有機反應類型,具備了一定的實驗設計能力。
從情感上看,學生渴望自己獨立完成實驗,有較強的求知欲,師生間彼此了解,有很好的溝通交流基礎。
四、教學設計思路
在新課改指導思想大背景下,通過學生分組探究實驗,學生動手演示實驗,教學視頻等努力將學生推到"舞臺"前,做到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材為主線,思維為中心,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層層深入,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參與和體驗知識產(chǎn)生的過程。教學內容由淺入深,由生活中最常見醋引入本節(jié)課,以探究形式展開:
用化學用語描述乙酸的物理性質,
根據(jù)球棍模型認識乙酸的分子組成和結構,
分組實驗探究乙酸的酸性,
分組討論并拼接乙酸乙酯的球棍模型及反應機理,
體現(xiàn)一個由感性到理性、由簡單到復雜的科學探究過程,再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理論知識,體會學習的樂趣及成就感。
五、重難點突破
一個具有藝術色彩的導課,就像興奮劑一樣,給學生學習注入新的活力,使學生信心十足地攀登一座又一座知識的高峰。在乙酸內容的教學設計過程中,我先讓學生觀看《舌尖上的中國》對鎮(zhèn)江香醋的介紹,為本節(jié)課的乙酸教學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教學主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生活經(jīng)驗了解醋酸物理性質和冰醋酸實物觀察,糾正學生對乙酸認知的偏差。關于乙酸酸性的教學,提出問題 “大家一起來幫忙” :水壺上的水垢如何除去?通過乙酸酸性知識的應用,加強書本知識與生活現(xiàn)象的聯(lián)系。通過乙酸電離方程式的書寫,理解乙酸的的酸性是乙酸分子中O—H鍵的斷裂,將全班同學分成9小組,布置實驗任務:“請你設計簡單可行的實驗方案,證明乙酸具有酸性”。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學生共設計出十幾種方案。其中有4個小組的同學想到:乙酸與氫氧化銅的反應,通過藍色沉淀的消失判斷乙酸與氫氧化銅發(fā)生了酸堿中和反應,現(xiàn)象較為明顯。更有甚者,快速站起,把整個實驗操作的設計思想表述一通,贏得了全班同學的掌聲。學生自己思考設計實驗,需要閱讀和查找一些相關資料,甚至還要自己去找一些代用藥品并組裝實驗儀器,完成實驗的設計及操作。正是這些過程,學生的動手能力得到了鍛煉,學生的視野也拓寬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被激發(fā),學生積極自主的學習習慣和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而對于乙酸的酯化反應,需要用到濃硫酸,酯化反應的實驗操作我做的是演示實驗,實驗結束讓學生觀察在飽和碳酸鈉溶液液面上層液體,令學生看厚度并嗅之,振蕩之后再觀察厚度并嗅之,體驗用飽和碳酸鈉溶液承接新制備液體的良苦用心。同時要提醒學生注意,酯化反應生成物的水是由醇提供的氫和羧酸提供的羥基形成的,并解釋理解化學反應歷程不是根據(jù)化學反應式推斷的,以同位素作為示蹤原子進行實驗就是研究反應歷程的一種重要手段,通過實驗驗證方式解決乙酸與乙醇反應的教學難點。
綜上所述,在今后的化學教學中,我們應該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豐富實驗教學功能,深入挖掘教材實驗的內涵,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最終促使學生的自我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新課標教學參考書《化學實驗》2006年3月,第1版
[2]閆承利主編,《教學最優(yōu)化通論》,教育科學出版社,1992年
[3]王生雄主編,《新理念化學教學技能訓練》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