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淑梅
廣征博引蔚為大觀的城市文化史建構
○郭淑梅
如果說一座城市由氣質定位,哈爾濱必屬于藝術氣質的城市。百多年來,無數(shù)大師級人物在這里潑灑才華,駐足表演,流連忘返。民國時期,這里的藝術沙龍“牽牛坊”誕生了獨具國際化藝術標識的文學翹楚蕭紅。作為國內最早引進電影的城市之一,這里的電影院遍布道里、南崗、道外等城市社區(qū)。無聲電影時代,每逢夜晚上映歐美電影時,馬迭爾賓館會有一支專屬樂隊登臺演奏,僅僅是為電影配樂。這里的俱樂部、劇院、電影院、美術館、文化宮等文化設施經(jīng)常上演戲劇、舞蹈,舉辦音樂會、書法繪畫展。這里的建筑藝術舉世矚目,會聚了20世紀國際建筑大師設計的精品力作,保留至今的道里區(qū)中央大街建筑群及鋪滿步行街的“面包石”,訴說著這座城市滲透到骨子里的藝術氣質。
作為中西文化薈萃的城市,哈爾濱人的文學、繪畫、音樂、舞蹈等藝術素養(yǎng),長期以來被納入家庭幼兒教育范疇。在某些地區(qū)算作奢侈消費的鋼琴幼教支出,在哈爾濱普通家庭經(jīng)常是課外活動備選菜單。耳濡目染的文學藝術審美,使哈爾濱人始終保持著一種擁抱多元文化、不拘泥不保守、開放包容的國際化情懷。
本書傳主高莽就是一位少時成名,才華橫溢,翻譯與繪畫成就高山仰止,與這座城市精神氣質極為契合的藝術大家。王宏波為哈爾濱文化名人高莽先生作傳,其意義在于,不僅為這座城市流傳下一座非物質文化豐碑,更為這座城市聚集起一種超越時空的永恒藝術力量。閱讀這部傳記,作家誠實為文、謙遜為人的高雅趣味撲面而來,散發(fā)著迷人的芬芳。樸拙無華的線性時空結構,嚴謹考證的史家風格、跨時代聚焦的紅色文化景觀,寫就了一部動感十足的個人藝術成長史,也構成了一部廣征博引蔚為大觀的城市文化史。
傳記文學寫作由于距虛構式小說創(chuàng)作太過遙遠,無法盡情揮灑才情,也由于傳主生平的非同尋常,不能夠運筆平淡,是較為難于操作的文體。一般而言,作家多會選取激情式的易引發(fā)動蕩生命顛簸的表述方式。對于這個難題,王宏波有自己的解決辦法。他沒有選擇大跨度的易于炫技的復雜結構,而是選擇了歷時性動態(tài)視角,以線性結構切入敘事,來破解不易控制的人物生命運勢。他以平鋪的方式一直帶著讀者,用實實在在的筆力推動情節(jié)走向,引領讀者進入閱讀情境。
以生命流向為經(jīng),成長敘事為緯,編織屬于傳主高莽獨特的人生軌跡。傳記共分為三章十九節(jié),第一章《哈爾濱,我的搖籃》,話說童年高莽。高莽是闖關東河北人后裔,祖父、父親終日在外奔波,生意尚好。他出生時,已有三個哥哥一個姐姐,取名宋玉楠,乳名小四。19歲時,因母親姓高,他為自己取名高莽。高莽生在富戶人家,但畢竟在老道外大雜院里租住,聽見過妓女悲慘的哭聲,看到過日本人耀武揚威,經(jīng)歷過江壩決口的特大水災,耳聞過災民賣兒賣女。幸運的是,小小年紀,慈愛的母親給他講許多“瞎話兒”,聽著這些故事,對真善美的渴望在心底滋生。7歲時,房東介紹他到哈爾濱基督教青年會學校小學部讀書。由于俄語授課開蒙,他起點非常高,一上來就大量閱讀俄羅斯文學藝術,為普希金畫像,受教列賓學生克列緬季耶夫習油畫,參加畫展,表現(xiàn)出極高的文學繪畫天賦。第二章《晦暗中迎來民族解放的曙光》、第三章《充滿激情的青春歲月》,講述青少年高莽。在從俄羅斯文學藝術汲取審美營養(yǎng)的同時,俄羅斯文學藝術中的民主思想對他產生了深刻影響。藝術上,他傾向于批判現(xiàn)實關注大眾的審美主張。生活中,他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活力。無論是17歲翻譯發(fā)表屠格涅夫詩篇《曾是多么美多么鮮的一些玫瑰》,19歲在李兆麟將軍任會長的中蘇友好協(xié)會擔任《北光日報》編輯和翻譯,發(fā)表短篇俄蘇文學、俄蘇政論文章、漫畫《官運亨通》,為書籍設計封面,還是21歲翻譯影響巨大的話劇《保爾·柯察金》,22歲翻譯岡察爾的短篇小說《永不掉隊》,高莽都是一位為藝術揮灑才情不知疲倦,并有意識運送“軍火”的“紅色的中國人”。
在傳主高莽走過的時空,開枝散葉,呈放射狀支脈,留下了真實的細節(jié)和飽滿的情感。在非虛構文學滲透到傳記領域的今天,這種風險極大的樸拙無華的選擇,帶來的竟是絲絲入扣,潤物細無聲的高蹈藝術效果。
這部人物傳記之所以成功,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即作家以極其嚴謹?shù)氖芳抑螌W方法,細致入微地推敲考證歷史,盡可能最大限度地還原傳主所處的歷史背景,地理環(huán)境,時代風貌,使傳記如同照相機,清晰地記錄下人物和環(huán)境相互依存的密切關系,運用文化地理學的理論,支撐傳主高莽在哈爾濱這座故鄉(xiāng)城市的潤澤下,呈現(xiàn)生命的斑斕色彩。由于細節(jié)的考證,追隨著人物足跡而行,讀者常常會驚異于作家對背景資料的嫻熟運用和與傳主生命軌跡的高度融合。如同城市史專家一般,作家執(zhí)著地考證老街道,以此來象征傳主生命跨度和歷史滄桑。比如,“開春以后,爺爺在通道街(1925年以前為霍爾瓦特大街,現(xiàn)為中山路)邊的馬家溝畔,又租了一處白俄的房子”。不僅街道名稱,一些重要史實,作家也進行了詳細考證。比如“據(jù)最新的研究成果證實:哈爾濱基督教青年會的創(chuàng)建和發(fā)展,不僅同哈爾濱中共黨的早期建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而且還積極組織反帝愛國運動?!边@些珍貴文獻資料的爬梳,要花費大量精力和心血,是實打實的專業(yè)知識儲備,相當清晰地勾勒出傳主所處的歷史時代,為全書增添了莊重嚴謹?shù)母裾{。
尤其是對引領傳主人生之路,具有重大轉折意義的歷史人物事件,王宏波更是傾其心力,字斟句酌。在高莽供職中蘇友好協(xié)會機關報《北光日報》中,協(xié)會會長、抗聯(lián)英雄李兆麟將軍被國民黨暗殺。對這樁歷史迷案,坊間一向渲染秘密暗殺細節(jié)等,模糊了英雄形象。王宏波將此重大事件還原到歷史細節(jié)中,由高莽為其畫遺像,安放在懸有“民族魂”送葬的靈車上。整個出殯場面相當感人,十數(shù)萬群眾沿途肅立。高莽為將軍畫像,是他對李兆麟將軍人格的景仰,這濃重的一筆,使高莽高尚的人生境界更加明朗化,也為他今后的追隨“紅色的”藝術道路埋下了伏筆。
這部人物傳記還有另一個重要特點,大量的歷史圖片和人物照片,隨文而至。三百五十多幅圖片資料,緊密配合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排版清晰明了,賞心悅目,一掃當下許多圖文著作“字不夠圖來湊”的牽強附會。僅僅為找到高莽先生替《蘇俄介紹》創(chuàng)刊號設計的封面,王宏波多次到舊書網(wǎng)上淘洗未果,最終朋友出手相助,得以隨文插圖到本書中。其他歷史圖片的搜集整理,包括附錄中提供的高莽先生作品影印件,花費了作家多少心思,可想而知。這部畫傳,因其對哈爾濱城市、俄蘇文化的深度挖掘和考證的縝密,對城市史文化建構提供了可貴的資源和視角。
哈爾濱是一座有著浪漫藝術精神,也是有著紅色文化傳承的歷史文化名城。最能代表這座城市的不是有多少座劇院、電影院、美術館、文化宮、書店,而是這里走出去的作家藝術家,從事文學藝術的觀念方法。蕭紅文學創(chuàng)作能夠流傳至今,一個重要原因是她具有國際化視野,她縱然寫一地一事,也因她見識不同,她包容大氣,她開放不拘而具永恒價值。這其中,俄蘇文學以及哈爾濱多元文化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傳主高莽先生,也如蕭紅一樣曾經(jīng)歷過淪陷區(qū)苦難生活,但從小受到俄羅斯文學藝術熏陶,始終不渝地追求民主自由精神,為他從事俄蘇文學翻譯和繪畫藝術積蓄了精神力量。
王宏波筆力所至,帶出的是一系列城市紅色文化景觀,是地道的哈爾濱傳承。哈爾濱由于中東鐵路,先天地存在著一條向關內傳遞馬克思主義和俄蘇文學的“紅色之路”。1920年,瞿秋白赴俄前第一次在哈爾濱聽到《國際歌》。十月革命后,俄蘇報刊書籍通過中東鐵路流向哈爾濱,再由哈爾濱向關內輸送。1928年,楚圖南受李大釗委派在哈爾濱從事地下黨工作,創(chuàng)辦“燦星社”,翻譯了大量俄蘇文學。其后,“牽牛坊”成員溫佩筠、金人等又翻譯了阿·托爾斯泰、左勤克、明斯基、高爾基、綏拉菲摩維支等人的作品?!熬乓话恕笔伦兒?,這些傳播俄蘇文學的左翼文化人不得不逃往關內。
與前輩作家翻譯家處于惡劣的政治環(huán)境和國破家亡的奴隸境遇不同,高莽生逢其時,他迎來了哈爾濱的解放。在中蘇友好協(xié)會、《北光日報》《蘇聯(lián)介紹》供職時,他受到華君武、劉熾、草明等延安畫家、音樂家、作家的很大影響,還與蕭軍、金人等從延安“打回東北老家”的老鄉(xiāng)們相談甚歡。越來越多的文化名人對年輕人高莽發(fā)出贊嘆。正如戈寶權想與翻譯俄蘇文學的幾位譯者見面,卻發(fā)現(xiàn)那幾位譯者都是不同筆名的高莽?!拔耶敃r委實有些驚異,長期在日偽統(tǒng)治下的哈爾濱還能有這樣的青年!”實際上,正是哈爾濱的俄蘇文學藝術集散地、中轉站的“紅色之路”特定背景,即使在日偽統(tǒng)治下,俄蘇文學的生命力仍很旺盛。高莽就是哈爾濱這座城市俄蘇文化史建構中的重要一環(huán),也是一座高峰。
王宏波以高莽青少年時代人生軌跡,寫就一部動感十足的個人藝術成長史,也構成了一部廣征博引蔚為大觀的城市文化史。其敘事立場、架構,透露出一位忠誠于紀實文學作家的興趣所在。掌控全篇的樸素智慧和令人由衷敬佩的謙遜姿態(tài),都使這部傳記看點十足。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