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寶琳
中國分類號:G424.21
在課改路上,教師課堂的講像雷區(qū),特別是公開上教師使出渾身解數(shù)避開“講”。很多老師形成了一個誤區(qū),課改學生自主學習就不需要教師的講了,課堂上教師怕講現(xiàn)象突出?!皩W生會的不講,學生能自學學會的不講,相互之間互教能學會的不講,解決不了的教師點撥……”必須走出誤區(qū),課改教師不講了嗎?不,要講,并且要講得精彩。
首先談談這個“講”,學校提出了一個關鍵詞“精講”,如果分析其內涵每個人有很多的解讀,直白的理解是建立學生的預習后在交流反饋中發(fā)現(xiàn)問題的基礎上的有目標的講解。以語文新聞教學為例。教師的準備就是關鍵,有位語文老師找了很多報紙帶到課堂上,在上新聞課時先讓學生讀報紙。我很欣賞這位語文老師的做法,教材是全國統(tǒng)一的,新聞事件是幾十年前的了,我們?yōu)槭裁床辉黾右恍┠軌蛸N近學生的新聞,讓學生在課堂花時間讀讀,看看,議議。當學生大量閱讀質疑的基礎上講解應該是更有效的,面對考試的新聞標題的這個考點就不是問題。如果在深入一步,讓學生參與校園新聞寫作,那么學生獲得的不僅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新聞寫作能力的鍛煉。這樣的講就會很精彩,學生的收獲也非比尋常。死教材的解析,累了教師,苦了學生。英語,數(shù)學,物理,化學等學科新內容不講行嗎?當然要講,只是做到有準備的講,精彩的講。
第二,不講。分層對待,學生會了還講什么,學生自己的會的不需要你講,學生能講的更可以鍛煉學生講。我有這樣一個觀念——同學幫助講題就是提升自己。你自己能做但是你不一定能講,說明理解還不夠,如果自己能講了,你肯定能夠舉一反三,證明這個知識點你一定懂了。同學之間不舍壁壘,相互促進,共同進步?!安恢v”怎么來操作?現(xiàn)階段最好的辦法就是上好“課堂預習”,其實就是一種被老師忽略的課型——預習課。通常情況學生課外只能完成老師布置的上節(jié)課的作業(yè),根本沒有預習的條件。讓學生先自己學習,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基礎狀況,提出適當?shù)膶W習目標,建立有教師參與的學習共同體,不講才有可能。怎樣可以判斷不講,導學案的實施就是途徑之一。起步的課改必須有導學案引導學生學習,隨著推進過程課時導學案會成為課堂的負擔,制約學生的思維。這時跨越課時的單元或者章節(jié)導學案變是一種選擇,建議可以用我現(xiàn)在用的唯一的教輔資料,作為課時導學案,注意選擇性指導題目。其實,我更贊成的單元導學,一個章節(jié)內容讓學生先學,有一個整體感知。我的體會是像爬山一樣,第一次走不知道怎么樣,沒有導游也沒有欣賞到風景,但是我知道路怎么走了?;剡^來在分課時上課,學生感覺像復習,因為他走過了,這時候導游來了,風景也就來了,學習效率不是問題。部分內容的“不講”不會是問題,因為學生主動了,興趣來了,效率就高了。
第三,講與不講的轉換。為什么講這個問題?因為在進行過程中,我們會遇到一系列的問題。最容易出現(xiàn)的就是僵化課堂模式導致學生興趣的流失。老師真從課堂消失了,學生感覺沒有勁。還有就是出現(xiàn)發(fā)言精英化現(xiàn)象,老是幾個學生在展示交流,其他學生也就覺得沒有意思了,反正與我沒有關系,課堂重新陷入一團死水的局面。這就如我們“吃東西”一樣,在餐桌上現(xiàn)在大家喜歡的素菜,因為生活條件好了營養(yǎng)不是問題,如果長期只有素菜吃,完了營養(yǎng)更不上了,最好的辦法就是葷素兼顧,合理膳食。課堂上的講與不講就是這樣的,教師最重要的就是靈活處理,注意調整了學生興趣。說通俗點關鍵就是“新鮮感”刺激學生。要善于在常規(guī)的教學中進行微變化,讓學生總在你的創(chuàng)意設計中保持學習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