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月玲
(一)
阿依的家,在大山深處。
盈盈藍天,悠悠碧水,桃夭灼灼,其葉蓁蓁。日子雖然清苦,卻詩意盎然。
阿依赤著腳,趟過山間潺潺的小溪。溪邊的阿媽、阿婆們一邊搗衣,一邊閑話家常。待她們有說有笑地離開后,阿依總是喜歡倚著溪邊的大石,掏出心愛的口弦,吹出一曲獻給自然的、最淳樸的贊歌。
有時她望著重重高山,也會暢想山那邊的世界。畢竟,這個從小在彝家山寨長大的女孩兒,已經(jīng)十七歲了。
她有自己的煩惱與憧憬。
(二)
村里來了一群人,扛著各種各樣的攝影器械。
村里人都跑去湊熱鬧,阿依也很好奇。聽剛從城里回來的達子說,這是城里的一個采風團隊,專門來山里搜集民俗文化資料的。
民俗文化資料?阿依一臉疑惑。
“你的口弦,也是其中之一。”達子笑著說道,“好好給他們吹一曲,待把視頻傳到網(wǎng)上,讓咱阿依妹子也當一把‘網(wǎng)紅!”
阿依不知“網(wǎng)紅”為何物,不過,在她眼里,達子是在城里見過大世面的人。“就依達子哥的來吧,準沒錯?!?/p>
采風團隊在村里待了一周。臨走時,他們已錄下了許多視頻資料,也包括那個單純樸素的女孩,在安靜地吹著口弦。
(三)
來小山村的人越來越多了。
據(jù)說,他們都是看了采風團隊的作品,慕名來尋訪這個“世外桃源”的。
阿依家的訪客也越來越多了。那個吹口弦的樸素女孩,儼然已成了“網(wǎng)紅”。阿媽索性在家門口掛了個“農(nóng)家樂”的招牌,生意還頗為興隆。家里買了彩電,換了家具,阿媽樂得合不攏嘴,天天夸獎阿依多才多藝。
可阿依卻不這么想。雖然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她的生活卻不像以前那樣無拘無束了。她很少再去小溪邊,讓自己隨著口弦的樂聲與天地萬物融為一體。在逼仄的小院里頻頻為來客表演,這讓生活多了浮躁喧囂,少了淳樸安然。
阿依厭倦了做一名“網(wǎng)紅”。
(四)
達子從城里回來,阿依忙跑去向他訴苦。
“怎么,妹妹,你家才蓋了新房子,還會有什么煩惱壓過喬遷之喜?”達子一臉玩世不恭,一如往常的隨性之態(tài)。
“達子哥,你可別提這些事兒了,我,我……”阿依欲言又止,“我不想成為你口中的‘網(wǎng)紅?!?img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17/10/28/ktgz201709ktgz20170985-1-l.jpg" style="">
“這又為何?”
“這樣的生活,奪走了我本該有的寧靜?!?/p>
達子沉吟半晌。
“你的意思,我明白?!边_子緩緩道。
“這樣吧,這次我回城的時候,你不妨同我進一次城。我引薦一些朋友與你認識。”
(五)
阿依以前只去過山下的小縣城,到省城來,還是頭一回。
“怎么樣?”達子回頭看了看如孩童一般左顧右盼的阿依,“有空的話,哥再帶你轉(zhuǎn)轉(zhuǎn)省城最大的商場?!?/p>
“不必了,哥?!卑⒁烂D(zhuǎn)回頭來,“對了,你說的那幾個朋友呢?我們應該快見到他們了吧?”
“不遠了,就在前面?!?/p>
拐過幾條小巷,一座古色古香的小屋赫然出現(xiàn)在眼前。未見其人,卻聞一曲悠揚的古樂縈繞其間。古樂忽而如流水潺潺,仿佛使阿依回到了故鄉(xiāng);忽而又似馬蹄錚錚,令人聯(lián)想到北方的草原;忽而又如西風烈烈,似大漠孤煙、長河落日的壯美。
達子輕輕推開門。木門吱呀,一下把阿依拉回了現(xiàn)實世界。屋內(nèi)的人看見達子,也不起身相迎,只是嬉笑著調(diào)侃:“你小子,可算是想起要過來一趟了!你身后這位,可就是你經(jīng)常提起的妹妹,阿依?”
阿依一臉懵懂地站在達子身后。屋里有耄耋老人,有三四十出頭的中年人,也有同阿依一般年輕的少年、少女。
“沒錯,這就是我的‘網(wǎng)紅妹妹,阿依。我想,倘若她愿意加入,咱們的民俗樂器傳承協(xié)會,應當會多一股新鮮有活力的血液吧?!彼D(zhuǎn)過頭,“阿依,你愿意加入這個團隊嗎?”
阿依的心,驀地被撥動了一下。喧囂城市中的一股清澈泉水,正悄然浸潤著她的心田。
她愛口弦,那天籟之聲曾讓她無數(shù)次沉醉其中。但她也知道,這個古老樂器也正因傳人的日漸減少而逐步走向衰頹。
她愛它,又有什么理由不讓它被國民所知呢?
于是她輕啟丹唇:“我愿意?!?/p>
(六)
又一年春天,山里的桃花開得格外早,少女流連其間,笑顏堪比花妖。
山村人們的生活質(zhì)量越來越好了。農(nóng)家樂遍地開花,游人如織,他們都對這個美麗而神秘的彝家小山寨充滿了好奇與向往。
在沉寂了一個冬天之后,阿依再度成了“網(wǎng)紅”。不過這次,她多了一個新的身份: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繼承人兼宣傳大使。
她開通了微博,宣傳故鄉(xiāng)的美景。但更多的,則是她吹奏口弦的視頻,以及她與民樂愛好者的諸多互動。
達子看著阿依:“妹妹,現(xiàn)在你還會為‘網(wǎng)紅的身份而煩惱嗎?”
“當然不會了,”阿依笑言,“畢竟,借助網(wǎng)絡的力量,才能促進咱們的民樂發(fā)揚光大嘛。我要做一個——真正的‘網(wǎng)紅?!?/p>
(指導老師:田秀娟)
點評
本文塑造了阿依這樣一個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繼承人兼宣傳大使的人物形象,從正面角度肯定了“網(wǎng)紅”的積極意義。作者情節(jié)設置合理,文章前半部分傳遞出了阿依對現(xiàn)代文明、對“網(wǎng)紅”的排斥,但隨著情節(jié)的推進,她逐漸意識到,合理利用好“網(wǎng)紅”這一身份,其實對傳承傳統(tǒng)文化是利大于弊的。本文剖析了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文明的矛盾沖突與有機結(jié)合,為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找到了合理出路,視角新穎,題旨高遠,堪稱佳作。
課堂內(nèi)外·創(chuàng)新作文高中版2017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