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宇齊
“我要把美好的青春獻給你,我的母親我的祖國……”這曲經典的《我愛你中國》如今有了一個特別的“老年學霸”版本。這群畢業(yè)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平均年齡已達72.3歲的表演者,為輿論場注入了滿滿的感動
“我要把美好的青春獻給你,我的母親我的祖國……”這曲經典的《我愛你中國》如今有了一個特別的“老年學霸”版本。清華大學上海校友會藝術團在央視《出彩中國人》的舞臺上合唱《我愛你中國》的視頻,引得無數(shù)觀眾心潮澎湃、淚眼婆娑。這群畢業(yè)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平均年齡已達72.3歲的表演者,為輿論場注入了滿滿的感動。
一段古稀老人的合唱演出,何以擁有如此巨大的能量?因為這群歌者,將一生年華獻給了祖國,用一輩子的時間詮釋著拳拳愛國心,他們是《我愛你中國》最合適的演唱者。從他們發(fā)自內心的吟唱中,觀眾仿佛看到了從青絲到白發(fā)的奮斗,看到了歷經風雨又無怨無悔的一生。這群老人之中,有中國第一代大飛機“運-10”的設計師,有投身于茫茫戈壁的核試驗研究者,有學成回國辛勤耕耘于三尺講臺上的大學教授……風華正茂之時,為宏圖大志吃苦奮斗,成就大寫的人生;滿頭銀絲之時回首往事,收獲一份讓自己心滿意足、讓別人無限感佩的充實。這樣的生命姿態(tài),豪邁壯闊,可堪回味,足以動人。
看到這樣一群老人,我們都不妨自問:當自己頭發(fā)斑白進入暮年,是否有這樣的底氣回顧往事?是否有這樣的豪氣為子輩、孫輩講述當年的故事?誠然,在物質水平和發(fā)展環(huán)境極大改善的今天,對于絕大多數(shù)人來說,很少有機會去感受這一輩人波瀾壯闊的人生經歷,感觸更多的可能就是身邊的柴米油鹽、人情世故。但無論什么時候,發(fā)展到什么階段,總有一種情懷值得堅守,那就是報效國家、服務人民的家國情懷。各行各業(yè)的人們,哪怕角色再普通,也都能夠找到發(fā)光發(fā)熱的方式,找到自己與祖國同頻共振的連接點,找到為社會、為祖國做貢獻的方式。趁青春年華,去成就大寫的人生,回顧往事時,才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恨、因碌碌無為而羞恥。
庸常生活不能成為生命的全部。著眼現(xiàn)實我們不得不承認,與過去相比,如今的年輕人,談家國天下、理想情懷的少了,干事躊躇滿志、激情滿懷的少了。很多人滿心想的都是房子車子,都是“小我”“小家”,理想的高地已然貧瘠,更有甚者,整天向往著追劇、打游戲,浪擲青春宅家啃老,讓最寶貴的時間白白流逝。有人指出,現(xiàn)在年輕人中正流行著一種“喪文化”,相較于“越努力越幸運”的勵志名言,“什么都不想干”“頹廢到憂傷”似乎更能引發(fā)共鳴,這無疑是一種走偏。人生的格局需要放大,這樣到暮年之時回憶起來,除了瑣碎辛勞的生活,更會有壯心不已的豪邁。
人是需要一點理想、一點情懷的。當下的年輕人確實面臨著不小的壓力,在奮斗而無果之時容易陷入“喪”文化式的自嘲自怨自艾,在被一時的挫折刺痛之后容易成為理想的逃兵。但其實,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困難?!笆澜缟现挥幸环N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識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熱愛生活?!弊鲆换亍罢娴挠率俊?,趁著青春年華去成就大寫的人生,方能不辜負這個偉大的時代,留下一段難忘的人生記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