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赫
火海中的森林衛(wèi)士
王子赫
2017年5月2日,內(nèi)蒙古畢拉河林業(yè)局阿木珠蘇林場燃起大火,大火燃起數(shù)小時后,狂風肆虐,呼嘯來回。據(jù)畢拉河森林公安局領(lǐng)導(dǎo)及多名同志回憶,那天的風在呼倫貝爾歷史上堪稱史無前例,本來已經(jīng)撲滅的小火,瞬間成烈火燎原之勢席卷天地,一時間濃煙、黃土、熱浪、火焰成了畢拉河的代名詞。
張波,男,37歲,蒙古族,1998年在畢拉河森林公安局參加工作,2015年調(diào)至警務(wù)保障室,負責車輛管理。
蒙古族的男人都給人一種彪悍強壯的感覺,那天在辦公室見到張波,他個子不是很高,臉上一直帶笑,給人一種像土壤般敦厚的感覺。
張波回憶說:“那天我跟隨付文劍局長,前往著火點阿木珠蘇林場。到了林場不一會兒,就聽對講機里傳出聲音,說54公里外站有緊急任務(wù)。我們急速開車前往。奔赴火災(zāi)現(xiàn)場,距火災(zāi)現(xiàn)場大概有12公里。那時候風已經(jīng)刮起來了,道路兩邊都是火,四面八方都是煙,大風一刮,道路兩邊的火星就撲著車來了?!?/p>
我心一揪,當即問道:“有沒有危險?”
張波稍微瞪大了眼睛:“怎么會沒有。我當時主要是怕那個車啊,因為啥呢,車開過去就帶起一陣火,道路兩邊的火就往車底下鉆,我就怕火忽然燒起來把車燒了,這車要是著了,我們可就沒了。”
作為一個理科生,我當然能想到這一點。隨著速度的加快,所經(jīng)過的空氣氣壓就會變低,而伴隨著空氣中氣體分子的運動,道路兩旁的火焰自然就會向車下飛去。
“害不害怕?”
張波似乎低頭想了一瞬間,抬頭道:“當時,也顧不上害怕了。就是開車,認路。現(xiàn)在想想,還真是挺后怕的?!?/p>
“當時車上坐了4個人,走到半路,就看到前面好像有輛車停著,四面八方都是火和煙,也看不清。我就減速過去一停,和付局長下車看了下狀況?!?/p>
“都是火?”
張波點了點頭:“那是別的車司機,他不熟悉路,前面后面都看不清,四周都是火星子?!?/p>
“付文劍局長當機立斷讓那個習機上車,跟在我的車后面向前走,其實他根本不該停下來的,在那時候停下來就是等死?!?/p>
我連忙問:“那怎么樣,在后面跟著您的車,就可以看到路了吧?!?/p>
“看不到?!睆埐⒓捶裾J了我的說法:“煙,火,幾乎沒有能見度。他頂多看到個影,有點安慰。我當時是看著左面的倒車鏡,付局長看著右面的倒車鏡,我們互相告訴路基的位置,一點一點挪回來?!?/p>
“我就記得拐過一個土包,路基忽然間不見了,立即竄過來一片火,我就趕緊減速看路基?!?/p>
“火離車,能有一米?”
張波笑:“不到一米?!?/p>
我似乎可以想象到那個場景,放眼望去盡是煙塵,就連車窗都是熱的,四面八方不斷傳來滋滋滋的火焰聲音,天地之間席卷著大風,而幾輛車在火焰中穿梭,尋找前方的路。我又想不到那樣的場景,我無法想象在沒有能見度,精神已經(jīng)高度緊張,肩負著為兩輛車引路的張波,究竟是怎樣堅持穿過火場的。
張波今年37歲,這個年齡是在森林公安隊伍中還算是年輕人。
“成家了嗎?”
“成了?!彼靡獾匦α诵?,“有兩個孩子呢。”
“那當時這樣,孩子知道嗎?”
“沒有。”張波慌忙搖頭,好像讓孩子害怕是一種罪過一樣:“他們小,不知道。”
“妻子少不了埋怨吧。”
張波稍微聳了聳肩說:“沒有,干這行的,也都習慣了?!?/p>
我喝了口水,對這位蒙古漢子笑了笑,想要緩解一下適才緊張的情緒,才開口問道:“當時54公里外站情況怎么樣?”
“很差。”他毫不猶豫地說道,“當時付文劍局長在前座,后座還有2個民警,一路上付局長一直告訴我,冷靜,慢點,不要急,不要慌?!?/p>
“外站你也去了,能看到現(xiàn)在的樣子吧?!?/p>
我點頭,54公里外站在一個半山坡上,房子身后是一片密林,密林依舊可見燃燒的痕跡,一條路通往著火點,路兩邊就是張波開車來時的路,另一邊也是在林中的土路,因為風的原因也已燃起大火。在54公里外站門口停車場的對面,也是成片的原始林,我去時已是一片枯木,可以想象當時的大火有多么慘烈。
當時的54公里外站宛如大海中的孤島,已被火焰包圍。
“我們向外沖了一次,可是火實在是太大,根本出不去,我們就退回來了。”
張波似乎依然心有余悸:“外站當時人很多,但是很靜。沒有人說話,只有風和火。我在廣場上一摸汽車的外殼都感到燙手,還嗆得很,就找東西捂住嘴?!?/p>
我努力想象了當時的場景:一群人和車被困在密不透風的濃煙和火海之中,四面八方都是火,沒有人敢說話,入鼻皆是嗆人的煙,入耳只有呼嘯的風,入眼盡是滿目的紅,不用多,只要再來一陣風,隨意帶起一片火焰落到這里,就是滿目瘡痍。
“那怎么辦?”我問。
“能怎么辦?”張波倒是問了我一句,“等著唄。當時只要不再起風,54公里外站就沒事??蛇@哪能說的好,萬一起呢?!?/p>
可是真的又起了一陣風。
所幸這是復(fù)蘇之風。
風向變了。
風向一變,54公里外站周圍的火焰雖說沒有立即熄滅,但也得到遏制,最主要的是,可以向外沖了。
前車開路,后車跟隨。被大火包圍在54公里外站的一群人終于沖了出來,驚魂未定的他們立即趕往達爾濱羅,跟隨即將到來和已經(jīng)到來的領(lǐng)導(dǎo)以及各方力量,在那里成立臨時指揮部,協(xié)調(diào)各方力量,全力撲救大火。
故事的結(jié)局我們已經(jīng)知道,“5·02”畢拉河大火過火面積11000公頃,截止到5月6日全部明火撲滅,救援人員隨即撤離。
我們常說要保護好大興安嶺這片綠色林海,當林海危難來臨,火災(zāi)發(fā)生,我不知道,還有多少像張波一樣的公安民警戰(zhàn)斗在災(zāi)難第一線。他們沒有豪言壯語、沒有驚天業(yè)績,他們默默無聞,用勇敢和生命詮釋著森林衛(wèi)士的職責,詮釋著對事業(yè)對崗位的無限忠誠。張波,這位不善言談的蒙古族漢子,這位勇敢鎮(zhèn)定的森林公安民警平凡而又不平凡之舉,對于剛剛走出校門的我?guī)淼臒o疑是心靈的震撼!
(作者單位 內(nèi)蒙古大興安嶺森林公安局)
(責任編輯 盧維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