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國際影會是由大理州委州政府主辦,落地于大理的國際性影像盛會,是世界知名且有影響力的文化藝術活動之一。第一屆大理國際影會自2009年拉開帷幕,2015年,大理國際影會由一年制改為兩年制。本屆大理國際影會以“生活在別處——守望·家園”作為主題,它延續(xù)了以往影會的“3+1”模式,將攝影節(jié)、博覽會、器材精英和DIPE圓桌會談有機結合。
從本質(zhì)上講,大理國際影會既是一場專業(yè)性強的國際影會,也是一個國際性質(zhì)的文化交流平臺。它以攝影文化為紐帶,積極促進地區(qū)間和國家間的合作交流——文化只有在交流溝通的過程中,才會激發(fā)出新的發(fā)展。
它不僅僅是一場專業(yè)性強的國際影會,也是一個國際性質(zhì)的文化交流平臺。它以攝影文化為紐帶,積極的促進了地區(qū)間和國家間的文化交流——只有在交流溝通的過程中,文化才會激發(fā)出新的發(fā)展。
本屆大理國際影會以創(chuàng)作者的國籍作為展區(qū)劃分的主要依據(jù),將360多個入圍展覽分布在三個主展區(qū)——文廟展區(qū)、壘翠園展區(qū)和床單廠展區(qū)。文廟展區(qū)為國際作品展區(qū),壘翠園展區(qū)為國內(nèi)作品展區(qū),床單廠展區(qū)為畫廊機構展區(qū)。三個主展區(qū)各自分散和獨立,其中文廟展區(qū)和床單廠展區(qū)相聚較近,都位于大理古城內(nèi)部,而壘翠園展區(qū)則位于較遠的古城城外——過于分散的展區(qū)給觀者的觀看造成了一定的困擾,畢竟并不是每一個人都會有我們這樣的一個體力和耐性去完整的看完每一個展覽。
“大而多”,是當下攝影節(jié)、攝影大展的一個新特點,本屆大理國際影會也不例外,官方數(shù)據(jù)表明本屆影會一共有360多個展覽,16000余件作品——它們來自大陸、香港、日本、韓國、挪威、英國、西班牙、德國、法國以及南亞和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qū)。為了看完如此數(shù)量的展覽,我和朋友連續(xù)不停的奔波了三天。
夢幻的翅膀聯(lián)展
這個系列作品曾經(jīng)在2016年的北京國際攝影周中展出過,此次又被大理國際影會作為了文廟展區(qū)的“頭展”——“串展”成為近年來各類大型影展的新特點。
作為一門方法論,觀念攝影指的是代表某一觀念的攝影類型。這種攝影也以類型圖像、系列圖像或事件重現(xiàn)的形式記錄表演。當今,一些新聞攝影記者不再滿足于單純描述自己眼睛看到的東西。他們轉而嘗試壓縮事實、分析某一特定情況。他們用特殊情況來闡明潛在的一般情況。這樣一來,“紀錄片”顯然變成了一種攝影觀念。
《非洲太空人》
攝影師:克里斯蒂娜·德·米德爾
1964年,剛剛獨立的贊比亞開啟了一項試圖將第一位非洲人送上月球的太空計劃。雖然這項計劃開始不久后就夭折了,但卻反映了這個年輕國家對于太空的熱忱與雄心。
以這個故事作為開端,西班牙攝影藝術家克里斯蒂娜·德·米德爾(Christna De Middel)創(chuàng)作了名為《非洲太空人》的作品,這組作品包含了大量的照片、繪畫和相關雕塑。盡管大多數(shù)照片都是虛構的,但《非洲太空人》作品在開頭使用了一張放大的書信翻版——這是一封由一位贊比亞部長寫給另一位贊比亞部長的真實書信。信上說:“根據(jù)贊比亞國家空間研究院院長Edward Mukaka Nkoloso的說法,美國和俄羅斯可能會輸?shù)舻窃卤荣??!比欢?,這個計劃需要資金。根據(jù)信上的描述,那些初出茅廬的宇航員“無法將精力集中在宇宙飛行上”?!霸撍麄冄芯吭虑虻臅r候,他們在談情說愛?!倍?,“被選作首個登陸火星的有色女性”才17歲,“還得喂她的十只貓,那些貓會陪她度過漫長的飛行之旅?!?p>
米德爾女士運用影像虛構手法創(chuàng)作的《非洲太空人》系列作品,包含了在西班牙拍攝的人們身著用非洲布料縫制的太空服、頭戴街燈罩的照片;非洲村莊的檔案照片被換成了上世紀中葉的宇航員照片;當今已經(jīng)不存在的混凝土攪拌鼓竟有太空艙的兩倍大;于紀念碑谷拍攝的一張照片代表了UFO及超越現(xiàn)世的景觀。
《非洲太空人》是一組睿智、迷人的作品。攝影師沒有取笑贊比亞的雄心壯志,而是將其與其他國家和民族的夢想做了對比,作品的主要展現(xiàn)形式仍然是攝影,克里斯蒂娜·德·米德爾展示了攝影這一媒介對于事實和虛構的雙重促進作用——以及這最終對點燃太空競賽有何幫助。
《路徑——作為行跡的攝影聯(lián)展》
十九世紀下半葉,當?shù)谝慌鞣綌z影師來到中國的主要港口——香港、上海和廣州——的時候,他們面對著一個未知的宇宙,一種陌生的東方視覺傳統(tǒng),這和郎世寧當年為了符合康熙、雍正和乾隆的審美標準而改編寫實油畫相類似。最早帶著照相機來到中國的外國人,曾不斷地尋找這種新媒介與當?shù)匚幕Y合的可能性,并且努力探索在“異域文化”中來如何解釋攝影這種“攝魂術”。
無論是精神世界的布道者,還是在旅行路上漫游者,當時的攝影師和現(xiàn)在的攝影師一樣,都把攝影當成一種視覺溝通的路徑來加以理解。當接觸到未知的世界,人所具有潛意識的欲望來記住所觀察到的意境,他希望在某一時間和某種程度上,自己能夠占有自己根本無法占有的東西——他通過自己眼睛里看到的不斷流逝變化的感知圖像的短暫停止,也就是按住快門,獲取擁有現(xiàn)實碎片的理想。攝影是實現(xiàn)擁有這個未知的世界的主要方式之一,不僅僅是拍攝,加上對其圖像進行觀察并重新闡釋。這個過程分為兩個主要的元素——路徑的連續(xù)性,一般需要漫長的時間,并為此奉獻普世的精神,而得到的則是智慧的手段,加上攝影的即時性,及其作為獲得視覺深刻記憶的媒介。endprint
皮特羅·鮑里尼(Pietro Paolini)在厄瓜多爾進行拍攝,他同樣面臨著一個未知的宇宙,充滿刺激的異域視覺文化——在這種復雜的宗教和思想方面不斷活動變化的國家里,攝影師的注意力會指向流行文化、社會局勢和宗教信仰。相反,費德里科·克拉瓦里諾(Federico Clavarino)和洛倫索·馬西(Lorenzo Masi)則定向于自我的世界。他們觀察日常生活中所面臨的疑惑并進行普遍情節(jié)化的分析,他們的攝影轉向于對身份的搜索與內(nèi)省。
三位攝影師所展開的探索,是在一個漫長的路徑基礎上發(fā)起。這一步步發(fā)展過程中的時間行跡,跟閱讀書本的感受相似——主要的內(nèi)容在拍攝者的內(nèi)心世界里留下了深刻的痕跡。攝影的主要功效不僅僅注重于攝影師的凝視,也重視與觀眾的眼光——不同的時間、空間和角度都會產(chǎn)生同一個主題的游離變化。攝影師的目標是構建能夠抓住現(xiàn)實的一個閃光,從而書寫出這本書的某個頁面,但整體的劇情文本只能從觀眾的目光去接觸到圖像,去解讀它,詮釋它,并且在往自己制造的宇宙出發(fā)的那個時刻而產(chǎn)生延伸。
《匆忙的城市》
攝影師:洛倫索·馬西
人潮涌動。來自四面八方的人們,一次又一次的相遇,擦肩。沒有時間問候,沒有時間交流。那個人要去哪里?
她是做什么的?他要去干嘛?每時每刻,我們都在尋找人們的故事。
而人群正路過我們的目光,道不盡的,是生活。
《意大利啊意大利》
《意大利啊意大利》這組作品主要介紹的是意大利的遺跡,通過觀看這組作品,觀者可以重新了解意大利這個國家,它通過一系列錯綜復雜的對比手法,勾勒出了一個連續(xù)性的二元世界。
這些照片作為一個系列的整體,它們共同講述一個故事;如果作為單張的個體,它們也被賦予了獨特的表現(xiàn)形式。通過難易不同的拍攝角度,攝影師給觀者呈現(xiàn)了不同類別的照片——包括陰影構圖手法、模糊象征主義和人物風景等等。
展覽里的每一張照片都充斥著一種壓抑的感受,描繪的都是沒有人跡的空間景象,但實際上這些照片都帶有強烈的人道主義情懷,只是它們被隱藏在那些不起眼的風景里——一只手的動作里,某一段石柱上,亦或是在某個人不協(xié)調(diào)的肢體動作里,它無處不在強調(diào)著人道主義。
生活中的不如意都在按下快門的那一刻被暴露無遺。鏡頭下的事物,有著自己獨特的個性,好像是在等待著新的開始,又或是期待一個全然不同的命運。
《赤道上的平衡(厄瓜多爾,2011—2014年)》
攝影師:皮特羅·鮑里尼
在赤道行走很難保持平衡,這是因為南北半球均受到反方向相等的離心力。而厄瓜多爾的國情,和許多拉丁美洲國家一樣,使人聯(lián)想到這種現(xiàn)象。
一方面,總統(tǒng)拉斐爾·科雷亞(Rafael Correa)制定了新的憲法,石油資源國有化和大規(guī)?;A設施投資給這個國家?guī)砹耸窡o前例的文化和經(jīng)濟變革。另一方面,要承擔百年來資源開采的惡果,國際利益以及保守勢力也仍然存在。正是在這種過去與未來的平衡之中,厄瓜多爾將被重新定義,雖然尚不明確,但是厄瓜多爾依然會為整個拉丁美洲的發(fā)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床單廠展區(qū)
影像畫廊參與展覽是大理國際影會的重要特色,本屆大理國際影會一共有以See+畫廊為代表的11家國內(nèi)畫廊參與其中,它們成為大理國際影會的重組成部分——這在國內(nèi)的大型影像展覽中是比較少見的。
作為現(xiàn)代藝術發(fā)展歷程中非常重要的構成環(huán)節(jié),美術館與畫廊在獨立于藝術自身發(fā)展的同時,又和其發(fā)生著密切的聯(lián)系——并且這種聯(lián)系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加深。相較于普通的影像創(chuàng)作者,它們屬于另外的一個評價和收藏體系,它們在不斷被人詬病的同時,也為我們帶來了許多優(yōu)秀的影像藝術家們的“原作”。先有藝術家,再有藝術,而藝術作品則是藝術家的思想和精神意識的凝結體,我們通過觀看優(yōu)秀的藝術作品可以很直觀的了解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脈絡,從而了解藝術發(fā)展的狀態(tài)。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畫廊和美術館為普通的藝術創(chuàng)作者拓展了視覺的認知范圍。我個人認為這是一個好的現(xiàn)象,這讓我們開始擺脫一種自發(fā)的、個體性的無序狀態(tài),也只有這樣,我們的攝影才會發(fā)展到另外的一個新狀態(tài)。endprint
鮑利輝說:“讓影像走進千家萬戶,這是我們長期以來的一個愿望……讓有興趣的人可以不受時空的局限進行了解,并且選擇自己喜愛并且可以負擔的影像作品,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收藏的門檻?!詢?nèi)容深度挖掘藝術品價值,全面提升普通大眾及收藏家的參與體驗,讓人們更直觀的感受影像藝術品的魅力?!?p>
近些年,攝影收藏在中國逐漸開始興起,尤其是在影像上海等一系列攝影收藏展會的帶動下,這股收藏熱潮開始逐漸從一線的“文化城市”開始向外蔓延。作為一個西南邊陲的城市,大理開始成為一座勾連普通人和影像收藏之間的橋梁,影像收藏的理念開始被更多的普通人所了解和熟知。
《東時區(qū)》
攝影師:楊達
《東時區(qū)》雖然名為“時區(qū)”,但它實際上卻含混了我們現(xiàn)實世界的時間與空間,它探討的是這個世界的某個局部的“存在”,不是一種單純的游記,也不是一種簡單的影像描述。攝影師不停地行走,不停地觀看,他游離在現(xiàn)實世界與超現(xiàn)實世界的邊緣,“生存”才是他所觀看的永恒的主題。
“中東到遠東,東二區(qū)到東九區(qū)。從中東的伊斯蘭文化到西亞高加索地區(qū)亞美尼亞、格魯吉亞的東正教、到南亞印度教的多彩再到東南亞以及遠東地區(qū)小乘佛教、大乘佛教以及藏傳佛教的傳承,文化的多元穿梭在每個時區(qū),即使所有的生活軌道都看似完全不相同,但當融入每個時區(qū)的生活時,所有的不同都變的相同。在平靜的生活表面下,是無處不在的暗潮洶涌,我們生活在最好的時代,也生活在最壞的時代,無限自由的穿梭在各個時區(qū)之間,使得宗教之間沒了隔閡,使得文化之間更好的交融在了一起,使所有的不可能漸漸變成了沒有什么不可能。但往往在看似一切都越來越好的時空間卻隨處都是不安的焦躁和讓人窒息的緊繃感。從東二區(qū)到東九區(qū)所穿梭的國家都在‘一帶一路絲綢之路上,自古便結下淵源,當所有本不在一起的影像結合在一起的時候則是我們現(xiàn)代的世界-地球村和全球化的時代,我們生活在這里,也生活在別處?!?p>
《生命的狀態(tài)》
攝影師:趙欣
這組作品是關于人體、動物體的影像,以攝影解剖學的方式,讓這些生命的身體變得清晰可見;細致的描繪出生命的地形圖。
這是一個借助攝影手段生產(chǎn)理性科學知識的過程。這些尸體被人剝離出自身的社會物質(zhì)環(huán)境,切斷了與這個世界的感官連接??梢暤膭游矬w項目必然忽視銘刻在身體里的文化與歷史意義。在鏡頭下,身體只是被轉化成理性科學知識的客體。實際上,也正在這個過程,將各種靜怡的生命轉變?yōu)殡娮訑?shù)據(jù)庫的信息加以儲存。
影像用被我們熟知又陌生的方式展示生命的不同狀態(tài)——健康、生病、死亡、雖死猶生;莊子曾經(jīng)說過生與死只是生命的兩種狀態(tài),就像夢與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