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府海棠是一種很好的園林觀賞樹木,山楂粉蝶是西府海棠常見的主要蟲害之一,其發(fā)生不僅影響樹木的生長,也大大降低了觀賞價值。本文介紹了山楂粉蝶在長治市城區(qū)的發(fā)生規(guī)律及其生物學特性,調查了山楂粉蝶對長治城區(qū)西府海棠的主要危害特征,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提出了防治技術,并提出在綠植管理方面的一些建議。
關鍵詞:西府海棠;山楂粉蝶;防治技術
中圖分類號: S433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7.19.028
根據山西省林業(yè)生態(tài)建設2011年~2020年總體規(guī)劃綱要,長治市城區(qū)從2011年開始著手進行長治市城區(qū)塔嶺山城郊森林公園的建設工作,目前已初具規(guī)模。森林病蟲害又稱不冒煙的森林火災,大面積爆發(fā)性的森林病蟲害發(fā)生,往往造成樹木葉片被吃光,嚴重影響樹木的生長,嚴重時造成樹木死亡,所以加強森林病蟲害的防治十分重要和必要。2016年4月初,在長治市城區(qū)塔嶺山城郊森林公園內發(fā)現西府海棠、蘋果樹的葉片有不同程度的損害,影響了景觀和樹木生長,本文對此進行了調研和防治。
1 區(qū)域概述
長治市城區(qū)塔嶺山城郊森林公園地處東經113°06′38″~113°08′49″,北緯36°09′55″~36°07′15″,海拔高度在944~1025米之間,總面積約73.33公頃,包括北董村、小山頭、中山頭等沿山七村。區(qū)域內植物種類較多,山頂主要是油松、側柏;山腰丘陵地帶主要是落葉闊葉樹種,以經濟樹和觀賞樹為主,如西府海棠、蘋果、桃、楓樹等;山腳及溝壑地主要以國槐、楊樹為主。該地區(qū)多年平均氣溫為9.1℃,最高氣溫為7月份,月平均氣溫為22.6℃,1月份最低,月平均氣溫為-6.8℃。多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556.5小時,多年平均降水量為594.4毫米,降水量年內分配不均,集中在7月、8月、9月,年平均無霜期為153天。經過近幾年的建設,基本形成了山頭松柏戴帽,四季常青,山腰花果飄香,山下林茂糧豐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成為廣大市民休閑、觀光、旅游,采摘的好去處。
西府海棠,別名小果海棠、海紅,薔薇科蘋果屬,為落葉喬木,原產我國華北、東北、西北及西南地區(qū)。高達3~5米,幼枝有短柔毛,老皮平滑,紫褐色或暗褐色;葉長橢圓形,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長5~11厘米,寬2~4厘米,邊緣有鋸齒,葉柄細長2~3.5厘米;傘形總狀花序,花重瓣,淡紅色,約4厘米,生于小枝頂端;核果球狀,徑1.5厘米,紅色,在該區(qū)每年4月中下旬開花。耐寒性強,性喜陽光,耐干旱,忌水澇。對土質要求不嚴,最適生于肥沃、疏松又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中。西府海棠株形美觀,花色極艷,觀賞性佳,適合公園、綠地、風景區(qū)等孤植、片植或列值觀賞。長治市城區(qū)在2011年東山綠道建設中引進種植, 共計5公頃,8250 株。
2山楂粉蝶危害及生物學特征
西府海棠2016年4月上旬,隨著氣溫升高,日照充足,在綠道陽光照射強的部分種植區(qū)域,發(fā)現西府海棠樹葉有卷曲現象,進一步觀察在4月中旬采集幼蟲,經鑒別確定為山楂粉蝶。
2.1山楂粉蝶
又名蘋果粉蝶(Aporia crataegi),屬鱗翅目粉蝶科。幼蟲咬食芽、葉和花蕾,初孵幼蟲于樹冠上吐絲結網成巢,群集其中為害。幼蟲長大后分散為害,嚴重時將葉片吃光。
2.2發(fā)生規(guī)律調查
2.2.1調查方法 4月上旬,塔嶺山城郊森林公園內西府海棠受山楂粉蝶危害,先是出現葉片卷曲,在剝開卷曲葉子后可見長約10毫米,胸腹呈灰白色,體軀各節(jié)有許多小黑點。隨即通過采取踏查與詳查方式,對種植西府海棠的地塊全方位調查。踏查范圍遍布林場及周邊果園等相關林地。踏查范圍在共種植面積5公頃區(qū)域及相關林地,記錄對總面積、發(fā)病面積和蟲害發(fā)生的嚴重程度。詳查是對蟲害的品種、蟲害危害狀況、環(huán)境和管理措施等進行系統調查。
分別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蟲害區(qū),調查比較危害程度。根據LY/T1681-2006計算公式:
有蟲株率(%)=(有蟲株數/實際調查株數)×100
葉片受害率(%)=(受害葉片數/實際調查葉片樹)×100
感病指數=〔∑(各病級代表數值×該級株數)/調查總株數×最高病級代表數值〕×100
失葉率(%)=(單株樹冠上損失的葉量/單株樹冠上的全部葉量)×100
嚴重度分級:輕度Ⅰ級;中度Ⅱ級,重度Ⅲ級(見表1)。
查閱相關資料,山楂粉蝶寄主一般為蘋果、梨、沙果、杏、桃等。在該區(qū)屬首次發(fā)現西府海棠為山楂粉蝶寄主。
2.2.2發(fā)生規(guī)律 山楂粉蝶一年發(fā)生1代。西府海棠發(fā)芽后,在蟲害樹摘取卷曲葉子,剝開卷曲葉面一般會發(fā)現一頭。在不同地域發(fā)現食害芽、花,而后吐絲連綴葉片成網巢,于內為害。在長治市城區(qū)4月下旬~5月上旬在樹干、枝條及葉柄處,化蛹為盛期,蛹期一般14~19天。另有較大齡幼蟲離巢為害,待其老熟,在枝干、葉片及附近雜草、石塊等處化蛹。成蟲發(fā)生在5月上旬至下旬,6月上旬開始孵化,產卵于嫩葉正面,成塊,每塊有卵數十粒。卵期10~17天。
2.3形態(tài)特征
卵:柱形,頂端稍尖似子彈頭,高約1.3毫米,卵殼有縱脊紋12~14條,初產時金黃,后變淡黃色,數十粒排成卵塊。
幼蟲:體略呈筒行,頭黑色,疏生白色長毛和較多的黑色短毛;胸、腹部腹面紫灰色,兩側灰白色,背面紫黑色,每節(jié)的黃斑串聯成縱紋,體軀各節(jié)有許多小黑點,疏生白色長毛。幼蟲受氣溫及陽光日照影響生長速度不一,老熟幼蟲體長約40毫米。在蔭涼及光照不足樹木葉片生長緩慢處,卷曲葉里面幼蟲尚不足10毫米時,可見胸腹呈灰白色,體軀各節(jié)有許多小黑點。
蛹:蛹體體長約25毫米呈黃色,具有許多黑色斑點,腹面有1條黑色縱帶。以絲將蛹體縛于小枝上,即縊蛹。endprint
成蟲:5月初成蟲出現,翅展64~76毫米,體黑色,翅白色,翅脈黑色,前翅外緣各翅脈末端均有一煙黑色三角形斑紋。
2.4生物學特性
該區(qū)一年只發(fā)生1代。以2~3齡幼蟲群集在樹冠上的蟲巢內越冬。翌年早春群集為害葉芽,花蕾,葉片及花瓣,4~5齡幼蟲不活潑,具有假死性。多白天取食。老熟幼蟲在樹上,附近灌木或雜草秸稈上化蛹。幼蟲期約40天,蛹期14~19天,成蟲卵多成堆產于葉背,每堆有卵25~50粒,排列整齊。每雌產卵量200~500粒。蛹經11~17天羽化。
3 防治方法
根據調查結果,經過設計于2016年對塔嶺山森林公園內的8000余株西府海棠進行了綜合防治。采取的主要措施如下。
3.1人工防治
人工摘除卵塊、蛹、蟲苞等,并結合冬季修剪,剪除枝梢上的越冬蟲巢,集中處理。由于發(fā)生區(qū)域屬該區(qū)森林公園,結合危害發(fā)生時間在4月中旬,屬游人踏青時間,化學防治影響游人。隨即組織沿山村民及林場工作人員對蟲害發(fā)生Ⅰ級輕度、Ⅱ中度以上,修剪病枝條,摘除蟲苞、蛹,清理樹下雜草。冬季清除病樹,深埋病枝,集中銷毀,減少蟲害來源,距離地面50厘米用生石灰水刷白,既隔離病源又增加美觀度。人工防治優(yōu)點是環(huán)保,單位面積內效果顯著。缺點是成本高,操作難,有時間限制。
3.2化學防治
對Ⅲ級重度采取游人較少或遠離綠道的區(qū)域在幼蟲期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4.5%氯氰菊脂1000倍液,以間隔輪換使用進行噴霧,防止抗藥性,以達到最佳防治效果。最佳防治時期在4~5月幼蟲發(fā)生期,一般在上午10小時前,下午5小時后。通過觀測調查,間隔10天輪換使用以連續(xù)噴灑2次以上防效最佳?;瘜W防治優(yōu)點是作用快、效果高,防治的對象廣,絕大多數的害蟲都可用化學防治。缺點是不環(huán)保(殺死天敵),該時期也是天敵的重要活動期,化學防治殺死大量天敵,易造成環(huán)境污染,破壞林間生物多樣性。
3.3生物防治
營造混交林,培植保護天敵的蜜源植物??晒┻x擇的樹種有刺槐、棗樹等蜜源樹木。生物防治優(yōu)點是保持生物多樣性,長效環(huán)保。缺點是時間長,見效慢,短期內效果不顯著。
3.4防治難點
人工防治進度慢,成本高,化學防治須避開游人上山時間。作用不當會使人發(fā)生中毒,同時殺害了有益生物,破壞生態(tài)平衡,污染環(huán)境。
2017年春季進行了觀測調查,(見表2)。
關于失葉率的調查,在三個樣地抽取有代表性的受害樹6株,對葉片上的蟲口密度進行調查,采用目測調查,受害葉片均不超過5%。
4綠植管理措施
鋤草。保持樹木周圍干凈整潔,減少病蟲害的滋生地; 澆水。增強樹勢的生長;施肥。增加樹體的抗性;修剪。清理病死枯枝。通過以上的綜合管理,提高樹木對病蟲害的抗性,減輕病蟲害的危害。
參考文獻
[1]徐公天,楊志華.中國園林害蟲[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7.
[2]王軍峰,吳棣飛,姚一麟.觀果植物[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15.
[3]徐曄春,吳棣飛,觀賞喬木[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9.
[4]耿海東,趙鐵良,張旭東,等.林業(yè)有害生物發(fā)生及成災標準[J].國家林業(yè)局,2006,(12).
作者簡介:羅云玲,本科學歷,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林業(yè)技術推廣和病蟲害防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