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少柏
[摘 要] 學生記者團是學校宣傳的重要力量,是培養(yǎng)學生寫作和新聞傳播能力的重要平臺,做好小記者團指導工作,對助推學校宣傳工作、為學生今后的實習就業(yè)打開另一扇窗具有重要意義。結合三年多來的小記者團指導工作實踐,總結了成績及行之有效的做法,分析了工作中的不足、困惑并做出了今后的打算。希望能夠為學生記者團指導工作提供一些借鑒。
[關 鍵 詞] 小記者團;指導工作;實踐;思考
[中圖分類號] G71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31-0244-02
本文所述的小記者團指的是在學校相關部門領導下成立的由喜愛新聞寫作的在校學生自愿參加組成的課余從事新聞報道的群眾團體,雖然其成員并非真正意義上的記者(不具有記者從業(yè)資質),但他們的參與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宣傳報道的力量,因此當前很多學校都在組建小記者團。
筆者從2014年5月開始擔任常州旅游商貿高等職業(yè)技術學校應用外語系小記者團(以下簡稱應外系小記者團)的指導工作,三年多來取得了一些成績,探索出了一些有效的工作方法,但也發(fā)現了工作中的很多不足,產生了許多困惑,現將這些心得體會寫出來與大家分享,歡迎批評指正。
一、成績
三年多來,應外系小記者先后參與新生入學、校運會、新生軍訓、圣誕文藝匯演等重大活動的新聞報道,參與系部日常工作、活動的報道,開展專題系列報道,撰寫“幸福日記”等,在學校官網上共發(fā)表新聞稿件、幸福日記各三百多篇,拍攝了大量的關于學校、系部活動的精美照片,有力地宣傳了系部、學校,一批批小記者在這一過程中得到了鍛煉和提高。2016年6月,應外系小記者團被評為校“優(yōu)秀社團”和“十佳社團”,本人被評為?!皟?yōu)秀社團指導老師”。有多位小記者先后被評為?!皟?yōu)秀學生通訊員”,本人也先后三次被授予?!靶麄鞴ぷ飨冗M個人”榮譽稱號。
二、行之有效的做法
(一)嚴把招新關
招不到好的苗子就建不成優(yōu)秀的小記者隊伍,我們招錄文字記者通常經過三個階段:組織報名、考核錄用、試用轉正。
在組織報名階段,我們不是簡單地貼一張招錄海報坐等大家報名,而是由老記者組成若干宣傳小組入新生班宣講(新生積極性最高),通過老記者繪聲繪色的現場宣講,使新生對應外系小記者團有了充分的了解,激發(fā)他們報名的積極性。
考核包括筆試和面試,筆試除了以簡答題的形式考查應試者的基本新聞素養(yǎng)、新聞敏感度外,還要求為本次小記者招新的筆試活動寫一篇三百字左右的通訊稿。面試通過現場問答了解應試者的報考動機、未來打算、寫作經歷并考查其性格特點、反應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招錄攝影記者,也要求參加筆試和面試,筆試分數僅作參考,主要考核手段是組織現場拍照,根據其拍攝水平決定取舍。
考核錄用后還只是實習記者,要經過一個學期的實習考查通過后才能轉為正式小記者,發(fā)給正式小記者證。
(二)加強業(yè)務素質培養(yǎng)
選拔結束后立即開展新記者培訓工作,由指導老師做新聞寫作專題講座,請老記者介紹寫作經驗,請系部主管宣傳的領導、老師現場指導等。對攝影記者,主要開展攝影方面的培訓。
培訓只是第一步,最重要的是在今后新聞實踐中對小記者一邊使用一邊培養(yǎng),針對小記者上交的新聞稿、照片一對一進行指導。有些稿件我一次次地提出修改意見直至改到完全滿意,在一對一指導的過程中效果是非常明顯的。我經常利用QQ、微信與小記者溝通、討論,把修改好的稿件發(fā)給原作者學習參考,對大家普遍存在的問題我直接在群聊天里指導,經常在群里推薦一些優(yōu)秀的作品供大家學習參考。在最初培訓時,我會給新記者布置一份作業(yè):就本次培訓撰寫一篇新聞稿,后期我會撰寫一份范文放在群里供大家學習參考。對小記者的持續(xù)培養(yǎng)是一個辛苦的工作,但正是在這樣一個過程中使小記者的新聞素養(yǎng)和能力得到了提升,使小記者得到了收獲,進而堅定繼續(xù)做一名小記者的信心和決心。
(三)注重團隊建設
社團組織的突出特點是自我組織、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務,指導老師只是一個引路人、指導者和掌舵手。加強團隊建設,培養(yǎng)一支能干的社團干部隊伍至關重要。隨著小記者隊伍的不斷壯大,我們也在不斷調整和優(yōu)化干部隊伍,由原來的團長、副團長格局變?yōu)榻裉斓膱F長(1名)、干事(相當于團長助理,2名)、組長(若干名)的干部結構。團長負總責,干事協助,組長負責組內工作,不設副團長是為了避免工作上的扯皮推諉,干事是團長的后備人選,組長是干事的后備,這樣就形成了梯級干部的組織架構,確保管理隊伍后繼有人。
團長是記者團的核心,作為指導老師,我盡量放手讓團長做事,遇事商量,讓他們做主。團干部由民主推薦、毛遂自薦、老師動員產生人選,最后在聽取廣泛意見的基礎上由指導老師確定。對兩位團干事的職責由團長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明確分工。
在新聞報道協作機制上,通常由同班的一名文字記者和一名攝影記者搭伙出訪,本班只有文字記者時也可由兩名文字記者搭伙,一寫一拍(平時要求所有記者都要會拍會寫,只是業(yè)務的側重點不同),下次互換。新記者剛入團時,會安排一位老記者帶徒弟,隨行指導。
團隊文化是社團的靈魂,我提出了“辛勤工作,快樂生活,建設快樂團隊”的口號,給記者團起了一個別稱“海魄文學社”,來自于英文happy的諧音,寓意快樂,還有一個別稱“海闊文學社”,也是happy的諧音,寓意記者團如同大海,為大家提供“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寬廣平臺。對成員的進入和退出,主張來去自由,加入自愿,退出尊重,來有歡迎,去有歡送,申請退團的學生我都會做一次深入的談話,了解原因,因為鬧情緒或理由不充分會盡量勸其留下,理由充分者會當場同意,無論以何種理由退團我都會表示感謝。社團是由興趣愛好相同者自愿組成的群眾性組織,強迫不是它的特質,堅持感情留人、事業(yè)留人、發(fā)展留人才是有效的做法。
(四)完善獎勵機制
三年來我們逐步形成了精神獎勵與物質獎勵相結合、學校系部雙層的獎勵機制,按照學校的規(guī)定,每學期推薦兩名小記者參加?!皟?yōu)秀學生通訊員”的評選,給予若干名小記者系部“宣傳報道積極分子”榮譽稱號,推薦校社聯、校團委“優(yōu)秀社團干部”人選,在物質獎勵上,我平日做好小記者的發(fā)稿數量統(tǒng)計,年終拿出部分指導老師津貼用以獎勵撰稿人,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每次召開動員會或組織外出采風系部都會提供點心、水果、飲料,讓小記者心里暖烘烘的。
三、不足、困惑及今后的打算
(一)不足、困惑
1.日?;顒尤狈ξΓl(fā)一些小記者的不滿。自2016年9月,校社聯(學生社團聯合會)要求小記者團與其他社團一樣每周二下午第三節(jié)課正常開展活動,作為指導老師,一開始有些應接不暇,這周的活動剛剛結束,又要考慮下周活動的內容。記者團活動畢竟不同于舞蹈、輪滑、圍棋類社團,小記者經常“單兵作戰(zhàn)”,不需要頻繁集中,那么每周二下午做什么?我開始的做法是集中培訓、研討作品、布置工作等,后來調整為先集中布置任務或了解工作的進展狀況,然后再分頭采訪寫稿。盡管如此,仍然有一些小記者對活動效果不滿。如何有效地開展好每周的活動是我工作中的困惑之一。
2.小記者的心態(tài)不穩(wěn)定。每年的小記者團招新都是以新生為主,新生初來乍到,參加社團的積極性高,成為新記者后工作的積極性也高,但隨著年級的升高,特別是到了中高年級,新鮮勁就過去了,再加上寫稿的辛苦以及中高年級面臨考級考證、實習就業(yè)、升學深造等方面的壓力,一些小記者就陸續(xù)中途提出退團,不能堅持到離校前夕,這也造成了小記者隊伍的不穩(wěn)定性,如何用精彩的活動留住他們,讓他們“苦并快樂著”,這是我工作中需要解決的第二個困惑。
3.自己主動找新聞寫的少。小記者培養(yǎng)的理想目標是他們能夠自己發(fā)現新聞并主動寫新聞,然而到目前為止,僅有少量的小記者能夠主動找新聞、寫新聞,絕大多數人都是坐等老師安排寫作任務。其實生活中處處有新聞,就是我們缺少一雙發(fā)現新聞的“慧眼”和一只及時落筆的“快槍手”,如何讓小記者煉就一雙發(fā)現新聞的“慧眼”,調動他們及時動筆的積極性是我工作中的第三個困惑。
4.自我開展活動能力不夠。一個優(yōu)秀的學生社團應該能夠自我開展活動且有效成功地開展活動,我也嘗試引導小記者團在團長的帶領下自己創(chuàng)設活動并有效開展,但總體上感覺活動浮在表面,對提升新聞素養(yǎng)和培養(yǎng)能力意義不大,所以活動計劃多由指導老師制定并在老師的精心指導下進行,如何引導小記者自主有效地開展社團活動也是我工作中的一個困惑。
(二)今后的打算
1.精心設計日?;顒?。每學期初在廣泛征求民意的基礎上精心制定活動計劃,內容要圍繞學校、系部工作的重點,形式上要活潑新穎。另外,對計劃中的每一項活動都要用心開展,不能停留在紙面或浮在表面,要讓小記者通過扎實有效的活動提升能力和素養(yǎng),真真切切感受到社團活動的價值。
2.實行“輪休輪作”制度。繼續(xù)加強“快樂團隊”建設,營造寬松和諧的社團氛圍,讓小記者感受到“家”的溫馨,同時要大力推行“輪休輪作”制度,不把新聞報道都壓在一個或幾個小記者身上,而要人人參與,輪作輪休,互幫互助,讓面臨考級考證、升學就業(yè)的小記者不再感到巨大的壓力,堅定地留在記者團一直到離校的時候光榮退團。
3.授之以漁,激發(fā)活力。教會學生如何發(fā)現新聞,如何快速地寫新聞,教會學生如何采訪,如何做筆錄、錄音等,當學生感到寫新聞并非一件難事時就愿意主動去找新聞和寫新聞了。對能夠主動找新聞、寫新聞的學生要及時表揚,把學生的優(yōu)秀稿件放在群里供大家學習參考,將特別優(yōu)秀的稿件推向《常州日報》《常州晚報》、化龍巷論壇等知名校外媒體,以擴大作品的影響力,增強小記者的成就感。
4.加強對團干部的培養(yǎng),加快信息化建設。在指導小記者自主開展活動中要注重開拓團干部的思維,設計的活動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在平時的一對一指導中要加強對團干部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能力的培養(yǎng);作為指導老師,活動前要多指導,活動中要放手,活動后要進行點評,引領干部反思、總結和汲取經驗教訓。要嘗試利用微博、微信、公眾號向校外推送作品,開展新聞現場直播,提高學生使用現代傳媒的能力。
學生記者團不僅僅是學校宣傳的重要力量,更是培養(yǎng)學生寫作和新聞傳播能力的重要平臺,做好小記者團指導工作,對助推學校宣傳工作、為學生今后的實習就業(yè)打開另一扇窗具有重要意義。作為指導老師,要不懼辛苦,積極工作,精心指導,開拓創(chuàng)新,力爭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yè)績!
參考文獻:
[1]柏麗華.淺談高校校報學生記者隊伍建設[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26(4):119-121.
[2]章建宏.高職院校學生記者團建設問題與對策研究[J].經貿實踐,2016(16):242,245.
[3]李春華.網絡時代如何建設大學生記者團[J].科技致富向導,2012(1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