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遠
□張遠
圖一 漢代斗示意圖
表一 漢代斗出土情況一覽表
表一 漢代斗出土情況一覽表
(注:本文認定的內(nèi)蒙古土默特旗漢墓發(fā)現(xiàn)的1件銅斗,原簡報將其定名為“釜”;廣西貴港深釘嶺M12漢墓中發(fā)現(xiàn)的1件斗,原簡報將其定名為“帶柄鼎”;江蘇高淳固城89GGM1漢墓出土的1件斗,原簡報將其定名為“釜”;山東壽光縣紀臺公社呂家村發(fā)現(xiàn)2件斗,原簡報認定有5件。)
?
圖二 甘肅嘉峪關漢畫像磚墓第4墓第21畫像磚圖案
綜而述之,通過從傳世文獻、考古實物及器物使用者三個角度對漢代斗功用的分析和研究,筆者認為漢代人們所使用的斗應該同時具備炊器、溫器和禮器這三種主要功用。而漢代的貴族階層在大型宴飲性的場所使用斗,在具有炊煮食物和溫熱酒、湯這兩種實用功能的同時,還應具有其彰顯貴族身份與地位的禮制功能。
[1]a.孫機:《漢代物質(zhì)文化資料圖說》,文物出版社,1991年;b. 張小東:《斗考》,《故宮博物院院刊》1992年第2期。
[2][23]馬承源:《中國青銅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3]于吉平等:《中國軍隊飲食文化的歷史變遷》,《軍事歷史》2011年第5期。
[4][22]孫機:《漢代物質(zhì)文化資料圖說》,文物出版社,1991年。
[6]馬衡:《凡將齋金石叢稿》,中華書局,1977年。
[8][24]吳小平:《漢代青銅容器的考古學研究》,岳麓書社,2005年。
[10]李逸友 :《內(nèi)蒙古土默特旗出土的漢代銅器》,《考古通訊》1956年第2期。
[11][20]馬璽倫:《山東沂水縣荊山西漢墓》,《文物》1985年第5期。
[12][21]陳文:《廣西貴港深釘嶺漢墓發(fā)掘報告》,《考古學報》2006年第1期。
[13]鮑藝敏:《淳安發(fā)現(xiàn)漢代青銅器》,《杭州文博》2011年第2期。
[14]姜林海等:《江蘇高淳固城漢墓發(fā)掘簡報》,《東南文化》1992年第5期。
[15]賈效孔等:《紀國故城附近出土一批漢代銅器》,《考古》1984年第1期。
[16]葛家瑾:《南京棲霞山及其附近漢墓清理簡報》,《考古》1959年第1期。
[17]嘉峪關市文物清理小組:《嘉峪關漢畫像磚墓》,《文物》1972年第12期。
(作者單位 鄭州大學歷史學院)
[責任編輯 秦秀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