芟荑
人們在品讀宋詞雋永的篇章時,經(jīng)常會被其意境獨到的詞牌所吸引。而每個詞牌都有動人的出處,也蘊含了許多感人的故事。這些沉淀了古典詩詞精華的詞牌名,雖然歷經(jīng)千年仍然魅力不減。宋詞把一個個或蒼涼、或典雅的漢字填入某種樂曲的曲調(diào)中被傳唱。因此便產(chǎn)生了如今我們耳熟能詳?shù)哪切┰~牌。虞美人、蝶戀花、念奴嬌、鳳棲梧、鷓鴣天、菩薩蠻、西江月、雨霖鈴……單看這些詞牌名,已有無限詩意在其中了。
宋詞里的盛唐之花 念奴嬌與何滿子
念奴嬌·斷虹霽雨(節(jié)選)
(宋)黃庭堅
年少從我追游,晚涼幽徑,繞張園森木。共倒金荷,家萬里,難得尊前相屬。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愛臨風(fēng)笛。孫郎微笑,坐來聲噴霜竹。
名句賞析 節(jié)選的幾句可謂是此詞最精彩之處,文中的“老子”是老夫的意思??梢钥吹贸?,詞人措辭間有一股凜然的豪氣。從詞人說自己一生走南闖北,偏愛聽那臨風(fēng)吹奏的曲子便可看出。整首詞雄渾瀟灑,豪情滿懷,表現(xiàn)出了詞人雖身處逆境依然不頹的豁達心態(tài)。
詞牌故事 唐玄宗李隆基是個喜聚不喜散的主兒,他每年都會在宮門樓下賜宴群臣,常常一鬧就是好幾天。每當(dāng)這個時候,唐玄宗就會讓高力士在樓上大喊:“皇上想派念奴唱歌,邠王吹笛伴奏,大家想不想聽?。俊备吡κ恳缓?,門樓下立刻安靜了下來,所有人都靜待念奴的天籟之音。因此,念奴所擅長的那種“其調(diào)高亢”的曲子,漸漸成為了她的代表作,更以她的名命名,并口耳相傳。
何滿子·秋怨
(宋)孫洙
悵望浮生急景,凄涼寶瑟馀音。楚客多情偏怨別,碧山遠水登臨。目送連天衰草,夜闌幾處疏砧。黃葉無風(fēng)自落,秋云不雨長陰。天若有情天亦老,搖搖幽恨難禁。惆悵舊歡如夢,覺來無處追尋。
名句賞析 此詞上闕寫聽琴、登臨,實則借聽琴與登臨抒懷。作者以此描摹了飄零之感,怨別之意,悲秋之痛。下闕拓開寫送別后的意象和夢寐,情感逐漸加深,詞意也愈加悲惘。末句“惆悵舊歡如夢,覺來無處追尋”尤為出彩,此句一出,便果真幽恨難禁了?!芭f歡如夢”雖非孫洙首創(chuàng),但用在此處可謂點石成金,道盡“水流云散各西東”的惆悵。
詞牌故事 據(jù)說開元年間,有一個叫何滿子的滄州籍歌女,色藝出眾,但不知因何原因,被官府判處了死刑。臨刑,歌女說她別無他求,只想在告別人世之前唱一首歌,監(jiān)斬官答應(yīng)了她。臨死的何滿子,涌起極度的悲憤,她的歌聲像泉水從巖隙中噴涌出來一樣,斷人肝腸。歌罷,圣旨也到了。原來,皇帝因其感人的歌聲聯(lián)想到她必有冤屈,便降旨赦免了她的死罪。此后《何滿子》這個詞牌便成了悲歌的代名詞。
曉月落花如夢 蝶戀花與如夢令
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
(宋)晏殊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昨夜西風(fēng)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名句賞析 碧樹因一夜西風(fēng)而盡凋,足見西風(fēng)之勁厲,“凋”字正傳出這一自然界的顯著變化給予主人公的強烈感受。在幾乎言盡的情況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道出“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使其從狹小的簾幕庭院的憂傷轉(zhuǎn)向?qū)V遠境界的騁望。這三句盡管包含望而不見的傷離別意緒,但感情是悲壯的,沒有頹靡的氣息,甚美!
詞牌故事 唐教坊曲中的《鵲踏枝》興起于盛唐時期,屬于新的燕樂曲,到了晚唐時,用這種曲調(diào)填詞的文人多了起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南唐詞人馮延巳的十四首《鵲踏枝》。晏殊一生富貴,詞中無愁苦卻有悲戚,沒有離恨卻有隱憂。他從南梁簡文帝的一首七言樂府“翻階蛺蝶戀花情,容華飛燕相逢迎”中取出“蝶戀花”三個字做了新詞的名稱。從此這一曲中的惜春悲秋、凄愴也越發(fā)旖旎、悵惘。
如夢令·為向東坡傳語
(宋)蘇軾
為向東坡傳語。人在玉堂深處。別后有誰來?雪壓小橋無路。歸去,歸去,江上一犁春雨。
名句賞析 首二句以明快的語言交待了作者在“玉堂深處”,對黃州東坡的思念之情,引起下文。次二句是“傳語”的內(nèi)容,是蘇軾對離別后的黃州東坡的冷清荒涼景象的揣測。末三句緊承上意,亦是“傳語”的內(nèi)容,表達了作者歸耕東坡的意愿。
詞牌故事 《如夢令》原名《憶仙姿》,因后唐莊宗李存勖詞中有“如夢,如夢”而改名《如夢令》。
春花秋月何時了 虞美人與沁園春
虞美人·聽雨
(宋)蔣捷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fēng)。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名句賞析 “悲歡離合總無情”是詞人對自己一生經(jīng)歷的認識和感悟?!耙蝗坞A前、點滴到天明”是意味極深的內(nèi)心獨白。這句將時間寫得尤為綿長,也極具畫面感,亡國者的哀痛和失志者的悲憤盡在其中。單看詞面意思,似乎詞人已大徹大悟,實則依舊世事難忘。
詞牌故事 相傳,虞美人花與美人虞姬有關(guān)。楚漢相爭,西楚霸王項羽兵敗烏江,聽四面楚歌,自知難以突出重圍,便勸虞姬另尋生路。虞姬執(zhí)意相隨,拔劍自刎,香消玉殞。而虞姬的血流淌之地,便長出了一種鮮紅的花,后人便把這種花稱作“虞美人”。人們欽佩虞姬的節(jié)烈,于是常創(chuàng)作詞曲,以“虞美人”為曲名,訴一縷衷腸。后來,便逐漸成了詞牌名。
沁園春·丁巳重陽前(節(jié)選)
(清)納蘭性德
重尋碧落茫茫。料短發(fā)朝來定有霜。便人間天上,塵緣未斷;春花秋葉,觸緒還傷。欲結(jié)綢繆,翻驚搖落,減盡荀衣昨日香。真無奈!倩聲聲鄰笛,譜出回腸。
名句賞析 百字之間,納蘭性德將情緒轉(zhuǎn)換不停,從他嘆息盧氏早亡,到回憶往日夫妻間的恩愛情形,再到敘述喪妻后自己的痛苦。轉(zhuǎn)換之間沒有一絲造作的痕跡。而末句“真無奈,倩聲聲鄰笛,譜出回腸”更為全詞增添了情韻。
詞牌故事 東漢明帝劉莊于永平三年,封第五女劉致為沁水公主,婚配東漢開國元勛鄧禹之孫高密侯鄧乾,并為其修建園林一座,名為沁園,后為外戚竇憲所奪,有人作詩詠其事,“沁園春”這個詞牌由此得名。
(本欄目編輯 黃亞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