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艷
摘要:在新的形勢下,隨著課程教育改革的深入研究,朗讀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也顯得尤為重要。對此,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應該重視朗讀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要讀中進行情感的熏陶,在朗讀品析中感悟課文的主題思想。筆者結(jié)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對優(yōu)化朗讀教學,提出以下幾個方面的策略,旨在為相關(guān)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與借鑒。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朗讀教學
一、以讀為主,以講助讀
從現(xiàn)實來看,很多教師雖然在課堂教學中組織了朗讀活動,卻不知學生讀得勉強,讀得膚淺,讀得枯燥。這是因為在閱讀中缺乏情感的渲染。葉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讀叫做“美讀”,即“設(shè)身處地的、激昂處還它個激昂,盡情發(fā)揮作者當時的情感”。與此同時,要美讀得其法,不僅要了解作者說些什么,還要與作者的心靈相通,探析文本的精神實質(zhì),做到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但值得注意的是“繁瑣分析”與有效地講解是完全不同的,這里的“講”是引導點撥的意思。例如,這樣一段課堂實錄《望月》:
師:小外甥是個聰明好學的孩子,同學們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生:從小外甥背詩可以看出。
師:(指名讓一學生讀有關(guān)句子)大家認為他讀得怎樣?
生:不怎么樣。
師:同桌的兩個同學練一練,一個當舅舅,一個當外甥再讀。(后又找學生讀仍不理想。)
師:再找兩個同學到前面加上動作讀。
由上述案例可知,在指導中教師不可能十幾句古詩句句講解指導,要適時地把古詩(可以選擇其中兩句)描寫的情境用語言渲染一下,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受。這樣,學生讀起來就能把握作者的精神實質(zhì),避免枯燥乏味。因此,教師要精選朗讀訓練點,錘錘有聲,要做到“精講多練”,要“以讀為主,以講助讀”,要講在其時,講在其處。學生只要掌握技巧方法,將舉一反三,極大地提高朗讀的教學質(zhì)量。
二、讀出層次,讀出感情
宋代理學家朱熹曾言:“凡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要多誦數(shù)遍,自然上口,久遠不忘”。在初讀中,教師組織學生通讀全文,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做到正確朗讀,不丟字不多字,不破句,理清課文脈絡,把課文讀薄,使學生能夠用幾句話就可以概括整篇課文內(nèi)容;在細讀中,要抓住重點句段,分析品讀,指導朗讀,更好的為突破課文的重難點服務;同時,要精讀語段,抓住課文精華,把握精神實質(zhì)。例如,對于小學四年級課文《徐悲鴻勵志學畫》中“必須用事實向他們證明真正的中國人?!钡恼Z段,教師要拋出“真正的中國人應該是什么樣的”設(shè)問,隨后組織學生各抒己見,然后從4到六節(jié)中找找徐悲鴻是怎樣勵志學畫的,抓住重點句子,品析他奮發(fā)向上,刻苦勤奮的精神。在此過程中,朗讀的感情在層層遞進,步步升華,學生與作者產(chǎn)生了共鳴,朗讀不再僅僅停留于表面,而是情感的升華。
三、全員參與,共同提升
教師在組織朗讀訓練的過程中,必須盡可能的調(diào)動學生的意識,使其全神貫注的融入到文本中,把握作者的精神實質(zhì)。特別是對于小學生而言,注意力的持續(xù)時間短,大多尚處于形象認知階段,對于一般文字理解能力較弱。若是一味的單調(diào)的組織閱讀,勢必會讓學生產(chǎn)生疲勞,枯燥乏味。從現(xiàn)實來看,教師應從小學生這一學習實際出發(fā),依托圖片、影像等形象化的內(nèi)容,幫助學生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對此,我們應在保證完成規(guī)定教學內(nèi)容的條件下,借助外部教學工具,盡可能的創(chuàng)設(shè)良好的氣氛,使全體學生愿讀、樂讀、爭讀。
例如,組織閱讀三年級課文《西湖》時,教師首先應當組織學生初讀感受西湖美的句子,再推敲出美的具體點,并在此過程中找出關(guān)鍵詞細品。同時,要借助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在閱讀的同時欣賞西湖的圖片,感受美的意境,在此過程中,學生就會真切的把文字轉(zhuǎn)換為具體的形象。一般而言,教師此刻就無需任何語言的引導分析,只要組織學生用心感受這份美,讓學生身臨文本其境。再如,在教學四年級課文《虎門硝煙》時。通過PPT展示虎門硝煙的歷史畫卷,學生感受到了硝煙場面的壯觀,感受到了的硝煙的愛國主義精神,再齊讀最后一節(jié)“虎門硝煙這一壯舉,沉重的打擊了外國侵略者的囂張氣焰,它也向全世界表明中國人民是不可欺侮的”時學生神情投入,將那一刻齊讀的氣勢發(fā)揮到了極致。但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對于此項教學策略的運用要避免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圖片上,而忽視了文本的實際內(nèi)容。
四、個性評價,增強自信
從現(xiàn)實來看,教師對學生的朗讀評價直接影響到學生對自己朗讀情況的認識。但很多教師對學生的朗讀評語一般很泛泛,例如,“讀得很好!”“感情飽滿!”“誰還能比他讀得更好?”等等,這樣的評語不僅不利于學生朗讀水平的提高,同時長此以往會打消學生對朗讀的積極性。在教學《徐悲鴻勵志學畫》一課時,引導學生朗讀出徐悲鴻勵志的決心時,我這樣評價:“你讓我看到了一匹不知疲倦的駿馬!”你的這一句讀得有點慢,讓我感受到了一個奮發(fā)努力的徐悲鴻! 再如,“你強調(diào)了一間小閣樓,是想突出徐悲鴻的節(jié)儉作風嗎?”如此評價,對學生概括徐悲鴻的勵志學畫形象有所幫助,也能使學生正確認識到自身的優(yōu)勢與不足,更對其他學生也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總之,指導學生朗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容忽略的教學內(nèi)容之一。如果課堂的朗讀活動停留在表層,甚至是形式,不僅浪費了大量的課堂教學時間,也不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只要提升對朗讀的教學重視程度,沖破表層的熱鬧喧囂,真正讀出文本的內(nèi)核,才能在真正意義上強化學生的朗讀能力。從現(xiàn)實來看,朗讀是閱讀的起點,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手段。小學語文教學中應注重朗讀教學的指導,讓課堂充滿讀書聲。更值得注意的是,重視朗讀訓練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從而達到提高語文教學的水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