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傳蓉
小學階段,三年級是個坎,而寫作文,更是增加了這個坎的高度。三年級是作文的起步階段,作文的要求比低年級的寫話高出一個層次,很多學生都對作文產(chǎn)生了畏懼心理,作文成了孩子們最頭疼的“難題”。作為農(nóng)村學校的孩子,平時閱讀量少,很多家長又在外打工,無法給孩子進行作文輔導,也造成了作文質量不高。同時,改作文也成了老師們耗時最多、費力最大、效果最微的工作。怎樣讓孩子們不怕寫作文,輕松地寫好作文?怎樣讓教師作文教學省時又有效?這是語文老師共同的苦惱。
根據(jù)以前作文教學的經(jīng)驗,結合近兩年學校開展的校本研修課題“合作高效課堂”的研討和實踐,我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嘗試提高三年級作文教學的實效。:
一、降低難度,提升興趣,讓學生愿意寫。
三年級是起步作文,其目標就是: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和寫作愿望,引導學生學會如何寫作文。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讓他們覺得自己能寫會寫,才愿意寫。為了避免三年級孩子還沒寫就怕寫的情況,在開學初,我就有意識地進行了預寫作練習:上班會課,聊一聊暑假里你印象最深的一件事,然后寫下來;開隊會課,談談新學期的打算,記下來,讀給家長聽,再張貼在班級展板上。要求:把說的寫下來就可以了。這樣,每個孩子都在無意中寫了兩次作文。對于孩子們的初作,不論長短多少,只要言之有物,把錯別字改正了,基本通順,我都給了A和A加星的評價。然后告訴他們,其實,你們寫的就是一篇篇不錯的作文哦,把你想說的寫下來,作文就是這么簡單!孩子們都開心極了,對寫作充滿了興趣和期待。在后面的單元作文時,我利用“口語交際”這個環(huán)節(jié),既發(fā)展了學生的口頭表達和交流能力,也為作文做好了鋪墊,降低了難度。
降低難度,先說后寫,提高寫作興趣,讓學生愿意寫,對于三年級作文教學來說,已經(jīng)成功了一半。
二、立足文本,讀寫結合,讓寫作有法可循。
學生有了寫作興趣后,我們還要教他們掌握一定的寫作方法,并經(jīng)常進行練習。
寫作方法從哪里來?教材就是最好的范本。教材里的課文都是精心選編的經(jīng)典篇章,有許多好的寫作方法值得我們學習,我們應該充分利用這一寶貴資源,引導學生進行理解、分析、歸納,并用來幫助自己寫好作文。所以,每次學習課文,我不僅精心設計組織閱讀教學,更會抓住課文最大的寫作特色,引導學生去感受、體會精妙的表達方法。讀寫結合,加以運用,讓寫作有法可循。如第一組課文講有趣的童年生活,在感受童年生活的豐富多彩外,我著重引導孩子們從《爬天都峰》和《槐鄉(xiāng)的孩子》中體會敘述“做一件事”時通過動詞的運用把事情寫清楚、生動,學生在單元習作“我的課余生活”時,對于自己選擇寫的活動,都清楚地描寫了過程,比較傳神地展示了場景,很大的原因是他們運用了一些描寫動作的詞語。比如有的孩子寫《老鷹捉小雞》,動作的描述有:張開翅膀,猛撲過去,緊緊盯著、左躲右閃等,讓人讀了猶如身臨其境。在學習《灰雀》一課時,引導孩子們體會描寫列寧時的多角度:語言、動作、心理。在單元作文“寫一個熟悉的人”時,孩子們便自覺地從外貌、動作、語言多方面來展現(xiàn)人物。再比如,進行“圍繞一句話寫一段話”的練習等。
學生掌握了一定的習作方法,并在習作中加以運用,讓寫作變得簡單可行,有法可循,有趣可追。
三、回歸生活,積累素材,寫出真情實感。
我們發(fā)現(xiàn),作文教學中,學生有寫作的愿望,老師也進行了方法的引導,但寫出的作文還是很難令人滿意:內(nèi)容空洞,條理不清,或者是詞不達意,欠生動具體,人云亦云,缺乏自己的獨特感受。為什么會存在這些現(xiàn)象呢?究其原因,是學生缺乏真實的生活體驗,素材積累少,語感弱,表達能力有待提高。這就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回歸生活本身,積累素材,提高感受和表達的能力。
一方面,要讓學生回歸生活,多參加活動,多看,多想,多體會,從生活中積累素材和感受。比如和學生一起去田野找春天,秋天觀察學校的桂花樹;讓孩子在家里做力所能及的家務;鼓勵學生參加學校開展的精彩紛呈的活動:圖書漂流,生活實踐周,年級足球聯(lián)賽……
另一方面,教師要讓學生回歸閱讀。利用課外時間多進行有益的閱讀,從課外讀物中積累好詞佳句,積累語感,積累感受。例如有的學生寫春天很美,我就進一步引導:“可以用哪些詞語來形容一下呢?”有的同學就會說“春暖花開,春回大地”、“柳綠花紅,鶯歌燕語”等。
只有回歸生活,回歸閱讀,才能積累素材,寫自己想說的話,寫出真情實感。
四、自由寫作,合作批改,讓改作文節(jié)時高效。
寫作是學生的個體行為,在了解了寫作內(nèi)容、寫作要求后,學生便開始了第一次寫作。之所以說第一次寫作,是因為我認為一篇較好的作文不是一次寫好就交,而要經(jīng)過多次地修改。而修改作文,則是一個可以多方合作的行為。
首先,孩子寫好作文后,我讓他們讀給家長聽一聽,家長可以說說自己的感受。這樣,家長既了解孩子的習作情況,也參與了孩子的成長經(jīng)歷(言為心聲,作文很多時候是孩子的心里話),孩子更是感受到了家長的關注,一舉幾得。
班級里,先是小組合作評作文。當然,在小組評之前,老師要結合作文內(nèi)容,引導學生制定切實可行的評價標準。小組進行評改時,可以由組長組織進行,一人念自己的作文,其他人說感受(主要從優(yōu)點和不足兩方面說),說得在理的,組長做筆記寫成評語,并從小組中推選一篇大家認為最好的到班級交流。
然后是班級交流和評價。小組推出的優(yōu)秀作文,到講臺上讀給全班同學和老師聽,請大家發(fā)表意見。除了小組推優(yōu)作文班級點評,還可以進行同題作文集中對比評,讓學生更直觀地學習同一個題目的不同寫法,從而進行學習借鑒。在小組和班級評價之后,鼓勵學生對自己的作文進行修改。最后再收上來,老師綜合評。
以學生自由習作為前提,家長、同學、老師共同參與的合作修改作文的方法,是節(jié)時和高效的。
五、多種方法展示,提升成功感,讓寫作變得快樂。
學生的習作,除了寫,還需要展示,讓他們感受成功的喜悅,體會寫作的快樂。前面提到的讀給家長聽,在班上朗讀自己的作文,在班級展板中張貼,都是不錯的展示方法。隨著學生習作水平的提高,出班級作品集,選入學校作文集,推薦到報刊雜志發(fā)表等,更是讓學生體會習作成功和樂趣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