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屹
【摘要】:拉威爾是法國的一位著名作曲家,他的作品具有巴洛克時代的對位意識,充分體現了鋼琴作品中精密而巧妙的特點。但由于受到了時代的制約,拉威爾的大部分曲目主要都以神話傳說、妖魔鬼怪為主題,但拉威爾仍舊用他的配器技巧,在作品中體現較高的藝術價值與創(chuàng)作水平。《高貴而傷感的圓舞曲》作為拉威爾最著名的新古典主義風格鋼琴作品之一,其不但能夠體現拉威爾的音樂風格,同時也能夠表現了器樂化音響效果的演奏法。
【關鍵詞】:拉威爾;新古典主義風格;器樂化音響效果演奏法
《高貴而傷感的圓舞曲》是拉威爾在鼎盛時期所創(chuàng)作的鋼琴作品。他在創(chuàng)作完《夜之幽靈》這部突顯技巧的鋼琴作品后,又重新回歸了自身原有的清新音樂風格。他曾在自傳中表述,《高貴而傷感的圓舞曲》也曾參照了舒伯特的《維也納圓舞曲》。在這首曲子中,拉威爾在和聲方面做出了大膽的嘗試,同時又在音樂中貫徹自己原有的風格特色,不但體現了法國巴洛克時期各知名作曲家的典雅清秀風格,同時也體現出了浪漫主義時期鋼琴作品的獨有色彩。本文將以《高貴而傷感的圓舞曲》為例,著重對拉威爾鋼琴作品中新古典主義風格與器樂化音響效果的演奏法展開分析。
一、新古典主義風格
拉威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其音樂作品開始走向了新古典主義的道路,并在法國以及整個歐洲掀起了一股新古典主義風潮。拉威爾以其所創(chuàng)作的獨有和聲,使二十世紀初期歐洲的古典音樂走向了反德國浪漫主義的道路。他將古典音樂的特點融入到了印象派的和聲當中,從而為新古典主義的音樂風格添加了色彩,使其不單純只是一種復歸,而是一種添加了現代的音樂語言的音樂創(chuàng)作方式。例如,在《高貴而傷感的圓舞曲》中,拉威爾就將《維也納圓舞曲》中的古典曲式、節(jié)拍以、結構、不協調和聲、增五度和弦、七、九、十一和弦以及平行五度進行相互的疊加結合,使圓舞曲無論是在速度還是節(jié)拍中都讓人為之著迷。在《高貴而傷感的圓舞曲》中新古典主義的風格主要體現在了兩個方面:第一,循環(huán)曲式與調式?!陡哔F而傷感的圓舞曲》主要是以八首風格不同的圓舞曲所組成,其中前七首曲目為一個整體,但風格卻又有所不同,各個曲目之間的彈奏的速率均有所不同,且段落劃分清晰;而最后一首曲目則是前七首的匯總,其將前七首曲目不同的主題融合到了一起[1]。其中,每一首曲目之間的調性與主調G大調之間都具有一定的聯系,而在最后一首圓舞曲中,拉威爾又將曲目的調性回到了主調G中,在音樂的曲式結構上延續(xù)了古典音樂中常用到的循環(huán)曲式;第二,古典曲式的應用;在圓舞曲三與圓舞曲五中,都運用了相似主題材料的ABA三段體,而圓舞曲四與圓舞曲六則為回旋二部曲式;圓舞曲七的前奏中則包含了ABA三段體,其中A段主要涵蓋了戲劇化的主題與兩種不同的抒情,而B段則在和聲與織體與A段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從整體上來看,圓舞曲七更像是延伸拓展中帶有中斷trio的圓舞曲;而在圓舞曲一與圓舞曲二中均采用了奏鳴曲的形式,雖然在圓舞曲二中的開始階段仍處于轉調階段,屬調D大調的形式并未出現,而再現部兩個主題都回歸了主調中。
二、演奏效果與方法
1、器樂化的效果與彈奏方法
在拉威爾的作品中,木管的應用非常廣泛。其中圓舞曲一的中段的曲目旋律,主要采用了單簧管、雙簧管、英國管以及長笛來進行樂器之間的交替演奏,從而使得曲目在明朗、憂傷、純真以及纖細中不斷的進行轉換,為聽眾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間。第四圓舞曲主要是在長笛的支持下來進行的,在彈奏的過程中,演奏者的內心需要蘊含一股力量,并在演奏的過程中感受音符之間的聯系,用右手輕輕演奏出優(yōu)美的旋律。同時在演奏的過程中,左手需要保持平穩(wěn)與連貫的節(jié)奏,右手的旋律可以作自由處理。第四圓舞曲是所有圓舞曲中最具有浪漫主義風格的一首,無論是在曲目的風格還是演繹的節(jié)奏中,都蘊含了拉威爾晚期作品的創(chuàng)作風格[2]。其主要是采用用弦樂中-撞弓的演奏方式,通過弓子觸弦后從而利用彈力跳起,并離開琴弦。在演奏時,手指在觸鍵后,輕彈離開鍵盤,手腕在控制畫一個小型拋物線,讓余音與泛音能夠在空中自然飄散。
2、樂隊的演奏效果與方法
在《高貴而傷感的圓舞曲》的第一首曲目中,在開頭階段主要采取了大齊奏的方式,在這一段中,拉威爾主要將重音放在了第三拍,使敲擊聲非常明顯,而此時彈奏需要運用足夠的力量且力量需要通暢,演奏者右手小拇指的線條需要非常突出,并將力量盡量向小拇指靠,以此來勾勒出一條旋律線,在進行重音第三拍的演奏中,演奏者不需要踩踏板。在開場樂過后,便是以弦樂所演奏的一段旋律,此時演奏者需要使用手指彈奏出連貫的樂曲,通過手腕來帶動手臂與手指之間的移動,左手bass輕輕點綴,演奏出弦樂撥奏的效果[3]。右手緩慢觸鍵,演奏出明亮響亮的音色,雖然敲擊聲不易模仿,但在這段中主要是體現旋律的作用,右手需要伴隨左手的變化而加強,鏗鏘有力的疊置三和弦將整部曲目帶到最高潮的氣氛中。隨后便是令人驚悚的音響拉開序幕,此時和弦中的第一個音需要借助腰部的力量,使大臂左右手能夠迸發(fā)出較為強大的力量。
三、層次與對比
1、旋律與伴奏
旋律一直以來都是拉威爾的作品中重要組成部分,他的旋律通常都具有一定的功能式,拉威爾主要是通過將句子拉長,以此來表現出了曲目中古典主義所具有特色與節(jié)奏。例如,在圓舞曲五中,演奏者需要通過右手演奏出的以抒情與悠揚為主題的旋律。在這其中,拉威爾對于旋律的處理非常微妙,其主要是通過將細微半音變化的不斷移調,表現出了色彩明暗相間的迷離特點;同時,通過左手的持續(xù)有與帶有半音色彩的不協和伴奏,使聽眾仿佛處于浩瀚的星空當中。在和聲的延留中,通過小節(jié)內不更換踏板,從而保留了整個和聲的效果,使整個曲目充滿了隱晦、惆悵與婉轉的氣息,創(chuàng)造出了一種更有誘惑力的氣氛,同時也充滿了對歌德時代的回憶。
2、鮮明與朦朧
明與暗的對比、鮮明與朦朧的對比是拉威爾作品中最為主要的特點之一。在第二圓舞曲與第七圓舞曲中,其都突出了鮮明與朦朧的對比,通過朦朧的前奏來引出鮮明的旋律。在第二圓舞曲中,其導奏部分是朦朧光色中的情調與氣氛,在增五和弦與大七度音程中都包含了拉威爾所獨有的一種嚴肅感,而在導奏中不諧和音也營造出了一種朦朧的感情。在使用圓號的演奏中,左手的聲部稍微比右手的聲部多出來一絲鎮(zhèn)定,這也使得整體的旋律不再那么朦朧,使聽眾有一種穿越迷霧之后的感覺[4]。同樣在第七圓舞曲中,其導奏部分也多采用了遲疑與問句的形式,反復進行了三次,且一次比一次輕,語氣則一次比一次中,輕觸鍵音,音色呈現出柔和與夢幻的效果,而當優(yōu)雅而輕快的節(jié)奏響起后,才有一種重獲新生的感覺,將聽眾從朦朧的迷霧中帶離了出來。
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貴而傷感的圓舞曲》作為拉威爾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首作品,其主要采用新古典主義的風格,在大膽的嘗試以及對樂曲整體的把控,將八首不同內容的曲目融為了一體。而在鋼琴演奏的過程中,需要著重把握曲目的意境,理解和聲的色彩與音色層次之間變化對比,以此來激發(fā)出演奏的靈感。
參考文獻:
[1]鄭信愛,從《高貴而憂傷的圓舞曲》看拉威爾鋼琴作品的音響構成[J].碩士學位論文.2015,04(05):1-22.
[2]林彥俠.拉威爾《高貴傷感的圓舞曲》鋼琴演奏藝術之淺析[J].藝術評鑒.2017(02):10-22.
[3]雷霙.拉威爾鋼琴作品中的新古典主義風格與器樂化音響效果的演奏法-《以高貴而傷感的圓舞曲》為例[J].音樂創(chuàng)作.2016(01):162-164.
[4]談天佳.色彩性的樂隊構思對鋼琴音色多樣化的啟示-拉威爾《高貴而傷感的圓舞曲》[J].鋼琴作品研究.2015(23):20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