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尹邦明
邵志慶:復興貴州花燈戲
文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尹邦明
忙完2017年多彩貴州文化藝術節(jié)開幕式,貴州省花燈劇院院長邵志慶又一頭扎進《月照楓林渡》的排練。
作為第十九屆上海國際藝術節(jié)“貴州文化周”的重頭戲,貴州花燈劇《月照楓林渡》將于黨的十九大召開后登陸上海。
盡管2003年首演至今,《月照楓林渡》拿下了包括文華獎、梅花獎等在內(nèi)的所有大獎,但作為這部戲的女主角,邵志慶一點也不懈怠,她信誓旦旦 ,“要在上海打一場漂亮仗”。
邵志慶曾憑《月照楓林渡》一舉奪得貴州花燈戲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殊榮,貴州花燈劇也成了貴州文化的一張名片。
“戲如人生”,一部戲成就了邵志慶,但她也因這部戲挽救了瀕臨匿跡的劇種——貴州花燈戲。
貴州花燈戲有六百多年歷史,在和本土山歌、民歌結合的過程中漸漸成熟,成為貴州當?shù)亟种锫劦拿耖g藝術。
上世紀90年代初,受流行歌舞的沖擊,貴州省花燈劇院開始出演電聲音樂,花燈團變成了文工團,花燈戲的排演就此擱淺,觀眾大量流失。2000年,劇院排了一部《月兒彎彎》,想借此重振花燈劇雄風,卻以“演出不到十場”告終。
“劇院從1993年排完一部花燈戲之后,整整歇了7年沒有演過戲?!鄙壑緫c說,“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的花燈劇面臨著嚴峻考驗?!?/p>
花燈劇該何去何從?我們要成為貴州文化的傳承人還是罪人?多少個夜晚,邵志慶輾轉反側。
“重新?lián)炱饋?!”痛定思痛后?002年,貴州省花燈劇院下決心打造一部經(jīng)典之作。東山再起,他們開始創(chuàng)作《月照楓林渡》。
劇本以傳統(tǒng)筆法,講述了一個充滿愛恨情仇的故事。邵志慶主動擔起了這部劇的女主角,飾演劇中的主人翁“劉荷荷”。
“劉荷荷出自名門閨秀,很有教養(yǎng),演這個人物要有生活閱歷?!迸艖蚰翘炱?,邵志慶受劇情感染,哭了不下一千次,排一次哭一次,再嘈雜的環(huán)境都能迅速進入角色。
同時,她還結合人物,大大拓寬了大嗓的唱法,加強了戲劇張力,“傳統(tǒng)戲用小嗓問題不大,但當代戲不能只用小嗓”。
有功底自然游刃有余,但最讓她擔心的事情來了:沒經(jīng)費!經(jīng)過7年的耽擱,貴州省花燈劇院的燈光音響都已老化,被流行音樂沖擊后的劇院早就入不敷出。
為了排演此劇,劇院東拼西湊了80萬才撐下來。“我們當時一窮二白,連導演的酬勞都沒給,甚至沒有工作餐,3塊錢一餐都要演員自己出。大家也不知道累,從早排到晚,26天就把戲立起來了?!鄙壑緫c說。
十年磨一劍。2003年,《月照楓林渡》橫空問世,讓7年沒戲看的觀眾過足了戲癮,前幾場演出場場座無虛席。
《月照楓林渡》為貴州省花燈劇院打了漂亮的翻身仗,也讓貴州花燈劇重新走入人們的視野。去年,《月照楓林渡》入選梅花獎數(shù)字電影工程,填補了貴州花燈史上沒有戲曲電影的空白。
2006年,邵志慶擔任貴州省花燈劇院院長。她先后創(chuàng)作了大型劇目《鹽道》《雙相親》等一系列優(yōu)秀作品,創(chuàng)新型的小劇目《舅娘》《拾玉鐲》也相繼面世。
2017年,邵志慶當選為黨的十九大代表?!盎魟≌蔑@了貴州的人文精神與獨特魅力,作為一名黨員,傳承貴州的民族文化義不容辭,今后還要發(fā)揚光大?!鄙壑緫c說。
邵志慶在大型花燈戲《鹽道》中飾田景花劇照。(受訪者供圖)
(責任編輯 / 李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