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在北京市大興區(qū)龐各莊鎮(zhèn),西瓜博覽園的園主馮樂平每周末都會舉辦吃西瓜比賽。每人一塊,看誰吃的又快又干凈。
老爺們甩開腮幫子使勁啃,嘴有多大,就張多大。恨不得一口就把整塊西瓜吞下去。女士就含蓄多了。馮樂平在一邊加油。比賽結束,答案揭曉。得第一的游客,吃一塊西瓜只用了39秒。
獲得名次的選手都得到了馮樂平獎勵的西瓜。大家伙異口同聲地夸起了剛才比賽吃的西瓜:甜,脆,到口特別綿細,這是我40多年來,吃到最甜最好的西瓜。這次主打的是京欣西瓜。除了脆沙甜,皮還特別薄。這個品種在市場上賣2元錢1斤,在馮樂平這里卻能賣到3元錢1斤。她賣的西瓜總能比別人貴30%。
馮樂平不僅西瓜賣得好,她的西瓜品種還多,最多的時候能有50多種。每一種的來路都不一般。有個頭大的,有30斤左右;有個頭小的,剛夠3口之家1次吃完;有的直徑只有3厘米,只能看不能吃;有從德國引進的刺西瓜;有黃皮紅瓤的;有飛到過太空的系列品種;有一個就能賣到198元錢,叫冰激凌西瓜……
這些西瓜都是馮樂平的營銷手段。她喜歡種西瓜,也喜歡吃西瓜。她吃西瓜的方式也很特別:吃瓜實際上都不用金屬刀切,而是用手劈。
靠著好奇心,馮樂平把西瓜種出了新花樣,也賣出了新花樣?,F在馮樂平的西瓜種植基地遍布北京、海南、山東、遼寧等地,總面積有3萬多畝,2016年的銷售額就有8000多萬元。
馮樂平賣西瓜賣了30多年,大約從她手上賣出了1.5億斤西瓜。你可能不知道這個人,但是你說不準就真吃過她的西瓜。
然而,馮樂平剛開始種西瓜的時候,連西瓜怎么種都不知道。那她是怎么從一個什么都不懂的外來媳婦,變成一個種瓜高手?
馮樂平是北京市大興區(qū)榆垡鎮(zhèn)人,是嫁到大興區(qū)龐各莊鎮(zhèn)的外來媳婦。她愛漂亮,就算進瓜地里干活,也要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總是西瓜地里最顯眼的那一個。30年前馮樂平就是在這片地里種西瓜的。她要種西瓜創(chuàng)業(yè)就是看上了龐各莊的沙土地。
同樣的品種在這塊地里長出來的瓜是不一樣,瓜皮薄,很薄的,叫紙皮西瓜。可是當時龐各莊的西瓜種的并不好,賣得也不好。馮樂平這個外來媳婦偏要改變當地的面貌??尚坌牟乃?,連給西瓜授粉都不會。給西瓜授粉,就是要把雄花摘下來,把雄花的花蕊對在雌花的花蕊上。這樣雌花上的小西瓜才能坐住果。
然而就是這么個看似和西瓜無緣的外來媳婦,5年時間就把西瓜賣出了200多萬元的銷售額。
不會,經不住人家學。當時馮樂平聽說順義的西瓜種的好,就跑去學習人家的種植技術?;貋砗笏笾懽又鹆她嫺髑f的第一個西瓜大棚。由于是大棚種植,西瓜能早上市半個月。單這一棚就讓馮樂平純賺了7000多元錢,在當時是別人的幾倍。于是很多村民主動找到她,要跟著她一起種西瓜。馮樂平順勢成立了合作社,把面積擴大到了300畝。
她還和合作社社員簽訂了收購協議,她負責把西瓜組織起來,賣到北京的新發(fā)地批發(fā)市場。她還和經銷商聯合起來做起了流通。流通加上自產自銷,一年的銷售額就能達到200多萬元。馮樂平也從一個不會種西瓜的外來媳婦變成了當地的西瓜種植大戶。
自打種上西瓜那天起,西瓜已經成了馮樂平生活的一部分,愛美的她每天晚上她都會用西瓜皮蹭臉。連喝茶的茶具,也被她開發(fā)成西瓜的樣子。2001年,正在馮樂平樂呵呵地用她的西瓜茶具喝茶的時候,西瓜的價格卻在一點點地下滑。最低谷的時候就幾分錢,連馮樂平都坐不住了。
前幾年西瓜的行情都不錯,為什么今年的西瓜價格降得這么離譜呢?通過市場調查發(fā)現,當地種西瓜的人多了,外地往北京運的西瓜也多了。市場飽和,這種大個頭西瓜的價格自然就開始往下掉。
由于品種過于單一,大家都在找突破口,來吸引消費者眼球。從那時起龐各莊就盛行瓜王比賽,看誰的西瓜種得大。2001年,畫面上這顆西瓜賣了13200元,被吉尼斯認證為:當年最昂貴的西瓜。如此天價,很多人看到了西瓜的暴利。而馮樂平看到的卻是隱憂。她要做的不僅僅是吸引消費者的眼球,她要讓價格擺脫市場的控制。
馮樂平找的門道,卻讓有些經銷商不愿意和她繼續(xù)合作了。她對西瓜的品質要求比較高。
這些經銷商不愿意和馮樂平合作了,很多人都替她擔心。但是馮樂平接下來想了一招,不但把西瓜賣了出去了,還能比別人的貴30%。
她的策略就是“質量”,老生常談的話題,但沒有扎實的態(tài)度是做不出來的。她到底對質量要求有多嚴格呢?瓜瓤與瓜皮之間的部分叫瓜脆,它的瓜氨酸含量是最高的,是瓜最有營養(yǎng)的地方。馮樂平吃西瓜,不僅要把紅色的瓜瓤給吃干凈,還要把瓜脆給吃掉。吃西瓜要吃到極致,賣西瓜她更是要精益求精。這瓜該怎么賣呢?于是馮樂平到處考察,她要看看消費者是怎么挑西瓜的。她發(fā)現,很多消費者根本就不會挑西瓜。消費者的這些不確定,就成了她的突破口。她決定改變以前走批發(fā)市場的銷售模式,改為訂單銷售,目標客戶鎖定公司和企業(yè)。這樣一來,品質就成了重中之重。
馮樂平說:“安全質量關是第一的,品質關更是重要的。第一遍我們用手過,第二遍我們就要用儀器測,測完了以后我們還要送質檢,去檢測留樣。”
正是馮樂平對品質的把控,能讓她的西瓜賣價比市場價格高出30%。就像這種西瓜,市場價是1元8角,在馮樂平這里就能賣到2元4角。那么馮樂平對西瓜品質的把控到底有多嚴格呢?光是第一遍用手過,就有好幾個檢測標準。比如收京欣品種,第一看瓜形,符合本品質的特色,瓜紋是均勻長開的;第二看瓜蔓,成熟了以后,它是稍微彎曲一點的,直的是成熟度不夠的;第三看瓜臍,瓜臍小是自然成熟的。
在收瓜的時候,有一位工作人員一直在重復一個動作:每接一個瓜都先拍兩下。技術員在聽瓜的聲音。從上面拍,下面顫。挑瓜挑聲音清脆的。這瓜都是好的。要是發(fā)悶,這都沒聲了,肯定不行。他1天至少要拍1萬斤。
挨個挑完,馮樂平還要在這一批里選一個西瓜,切開嘗一嘗。儀器要測含糖量,測農殘,口感是要親自嘗的。endprint
為了保證合作社能夠供應充足的高品質西瓜,她請專門的技術員指導合作社成員種瓜,她還給大家統一發(fā)放種子、化肥。由她來統一把關,統一銷售。
靠著保證西瓜品質,以訂單的方式銷售,當年就讓馮樂平的銷售額達到了2000多萬元。跟著她的合作社成員也賺到了錢。
就在馮樂平生意做的順風順水的時候,2012年,她引進了一種奇怪的西瓜。這種西瓜的直徑只有3厘米,還渾身帶刺。這種刺西瓜,產自德國。刺西瓜的瓜瓤和普通的西瓜不一樣,反倒跟黃瓜有點類似。剛切開,就有游客竟然直接上嘴了。結果游客苦得臉都抽筋了。
這種西瓜既不能吃,又不打算賣,馮樂平為什么非要從德國引進呢?
其實馮樂平是為實施她的財富計劃做準備。這個計劃成就了她,讓西瓜年賣8000萬元的財富。
雖然刺西瓜的觀賞性大于食用性,但它卻成了馮樂平招攬人氣的法寶。這也證實了她對于市場的判斷。馮樂平決定要實施她的財富計劃。
馮樂平說:“這兩年,隨著消費需求變化了,消費層次也變化了,尤其是這幾年,更加選擇西瓜的多樣化產品。所以這兩年我們更注重品種的開發(fā),更注重多元化?!?/p>
馮樂平要實施的財富計劃,就是要種植一種十幾年都沒有打開市場的品種——冰激凌西瓜。它最大的特色在于它的瓜瓤:黃色里透著一點粉紅色。
當地的瓜農曾經嘗試種植過這種品種,但都以失敗告終。稍微白有點粉,消費者就不認可。而且這種西瓜特別容易裂,一炸好幾瓣。瓜農就不種了。
種植戶不愿意種,消費者不愿意買。馮樂平就是把這種大家都不認可的西瓜賣到了198元錢一個。
冰激凌西瓜口感脆甜,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導致它太容易開裂。損耗能達到1/3。就算馮樂平現在嘗試用吊著種的方式,也不能解決冰激凌西瓜容易開裂的問題。就算這樣她還是要種,因為她希望在新型的市場下,探索個性化的產品,滿足高端市場的需求。就算損耗率很高,馮樂平依然對冰激凌西瓜的挑選有著嚴格的要求。
然而,馮樂平一開始到市場上去推廣的時候,也遇到了麻煩。一般推廣的時候,馮樂平都會帶幾個冰激凌西瓜到現場,切開給大家品嘗??墒俏鞴系兑宦湎?,圍觀的消費者紛紛搖頭。
看著大家伙的疑惑勁,馮樂平先切下一塊西瓜,給大家做起了推銷:這是冰激凌西瓜,不但纖維少,而且入口即化??梢阅霉P記本紙,把西瓜瓤切開?,F場給大家演示一下。果然,紙能把瓜瓤切開。切西瓜的筆記本紙也只是被西瓜的汁液浸濕了,才被撕裂。
看著冰激凌西瓜這么神奇,大家伙紛紛搶著試吃:怪不得叫冰激凌西瓜,因為它很甜。
通過試吃,馮樂平一點點地讓冰激凌西瓜打開了市場。冰激凌西瓜最受高端消費人群的喜愛。像冰激凌、黃皮京欣這種的特殊品種,能占到馮樂平總銷量的30%。
她還種植了單個重2-4斤的小型西瓜,大小適合3口之家食用,這種西瓜占到她銷量的60%。
其余的,就是大果型的普通西瓜。
馮樂平還在全國布局,北京、海南、山東、遼寧都有她的西瓜基地,這樣一來,馮樂平就能實現一年四季三季有瓜,夏天、秋天、冬天、消費者都能吃到她的西瓜。2016年她的種植面積達到3萬畝,銷售額達到了8000多萬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