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榮花
【摘 要】本文圍繞美術教師的培訓進行討論,對其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加以了解,并進行具體的的描述,希望可以進一步的加強美術教師培訓工作的質量。
【關鍵詞】美術教師培訓;注意問題
有關美術課程標準的頒布,促進了我國美術教育的改革,對美術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教師對于課程標準的理解將直接影響到課程改革的質量,所以,對美術教師加強培訓對于美術教育的發(fā)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將轉變教育理念作為培訓的主要任務
轉變美術教育的理念是實現(xiàn)美術課程改革的關鍵,所以,應該將轉變美術教師的教育理念作為教師培訓的主要任務,使美術教師摒棄傳統(tǒng)落后觀念,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
受到傳統(tǒng)教育形式的影響,大部分中小學美術教師的傳統(tǒng)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受到學科中心理論的影響,很多教師更習慣將傳授和訓練美術知識和技能作為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務,使得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的體驗被忽略,特別是缺乏對學生價值觀和情感態(tài)度方面的培養(yǎng),沒有將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能力作為美術教學的主要目的;第二,受到傳統(tǒng)師道尊嚴的影響,教師往往會將自己作為美術教學的中心,在對學生進行指導時經常會摻雜自己的喜好觀點,而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使得學生的個體尊嚴、創(chuàng)造個性以及審美情感被忽視,師生之間無法以平等心態(tài)進行合作互動;第三,教材對于教學活動來說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但是教師經常會過分的依賴教材,對教材進行機械的使用,認為只要將教材一字不落的傳授給學生,就能實現(xiàn)教學質量的提高,卻忽略了教材溝通交流的作用,教學活動不能充分結合學生實際生活,對校內外的課程資源的利用非常有限,使得美術教育活動的開展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想要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美術教育理念,需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將美術教育的側重點逐漸向美術能力的發(fā)展轉變。因為基礎美術教育不是要把學生培養(yǎng)的多么專業(yè),這種美術教育更貼近生活,屬于生活美術教育,對學生的審美意識和能力進行培養(yǎng)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才是它的主要目的,而美術的學習不但可以強化學生的知識技能,還可以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實現(xiàn)學生的藝術潛能開發(fā),所以應該推動美術教學重點的轉變,注重學生的素質能力發(fā)展;第二,實現(xiàn)美術教育的差異性轉變。通過對國外的美術教育研究發(fā)現(xiàn),兒童在美術方面的學習可謂千姿百態(tài)。而不同的氣質直接關系到人在美術學習和創(chuàng)造方面的愛好和興趣,所以美術教育不但要適應社會中個體的不同,還要適應個體之前趣味的不同,美術課程在學生個性培養(yǎng)方面具有非常突出的作用,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不是以統(tǒng)一的規(guī)格對學生的各方面發(fā)展加以要求,學生之間是存在差異性的,所以教學活動不能以統(tǒng)一的標準來看待,要對學生的審美差異加強研究,對學生的美術個性加以培養(yǎng),實現(xiàn)因材施教。
二、將綜合型知識的構建作為培訓工作的前提
重技輕文一直是我國美術教師的培訓形式,很多美術教師自身的知識結構缺乏合理性,加上受到傳統(tǒng)教育理念的影響,導致美術教學活動中普遍存在注重技藝發(fā)展忽視文化提高的現(xiàn)象。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師范類院校當中的美術專業(yè)在教育理論方面存在不足,教師對理論知識教授不夠重視,學生覺得理論知識學習枯燥乏味,只為應對考試而學習,缺乏先進教學理念的支持,使得很多美術教師在面對美術課程改革時,只能選擇盲從,缺乏獨立的思考,自然也就無法使用先進的教育理念對美術教學進行優(yōu)化;美術專業(yè)學生的人文知識基礎相對較差,美術教師缺乏人文知識修養(yǎng),難以按照相應標準在美術教學中突顯人文性,對學生的人文精神加以培養(yǎng),特別是在美術的欣賞方面這種缺陷顯得更為突出。
面對教育改革的需要,必須對美術教師所欠缺的知識加以補充,構建綜合性的知識結構。第一,要針對現(xiàn)代的教育理念加強學習,這是推動教師知識結構不斷完善的主要途徑,教育理論能夠指導教師進行教學實踐活動,只有獲得現(xiàn)代化的教育理論支持,才能使美術教學的效果得到保障,教師學習教育理論的過程,其實就是落后教育理論向現(xiàn)代教育理論轉變的過程;第二,對人文知識加以補充,美術教學具有較強的人文性質,要求美術教師要從多個角度對美術課程進行理解,并通過文化情境實現(xiàn)美術理解的正確性,美術教師在進行培訓的過程中,應該對課程改革的要求加以適應,主動參與到人文知識的學習活動當中,對人文精神進行深入的理解。
三、應注重互動教學的培訓,促進師生共同發(fā)展
新課程改革注重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探究性及合作性,使學生學習的方式發(fā)生了改變,推動了美術教師教學形式的轉變,傳統(tǒng)形式的美術教學形式比較趨向于灌輸教學,導致學生只能機械的臨摹繪畫,很難將自身的審美感受融入到美術創(chuàng)作當中,而這種教學方法,雖然能夠滿足一部分學生的學習需求,但卻不利于感性類學生的發(fā)展,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此類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和能力的發(fā)展,因此,要對美術教師教學方法的運用進行強化,使其在實行美術教育的過程中能夠對校內外的美術資源加以利用,有意識的為學生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并保證情境的輕松寬容且富有情趣,從而形成師生交流互動的良好環(huán)境,使各類學生的美術學習需求都能夠得到滿足。
結語
綜上所述,美術教師培訓,應該注重美術教師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的轉變,從思想上入手,對美術教師的教育思想進行不斷的更新,明確學生學習主體,教師教學主導的關系,緊跟教育改革的步伐,實現(xiàn)美術教學側重點的轉變,不斷強化美術教師的教學能力,使其可以通過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將美術教學的作用充分發(fā)揮出來。
【參考文獻】
[1]李永亮,李古月.基層美術教師培訓策略初探[J].新課程研究(下旬),2013.7(9):14-16
[2]陳亦飛.美術教師學科教學能力調查研究——國家教師培訓課程標準研制問卷分析[D].浙江師范大學,2016
[3]李永亮.走近藝術家——基層美術教師培訓模式的實踐探索[J].學周刊:C,2012.6(4):8-8
[4]吳禾.美術教師培訓應注意把握的幾個問題[J].中國成人教育,2012.3(9):90-9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