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希濤
【摘 要】如今科學技術在不斷的進步之中,當下人類已經(jīng)進入了信息時代,人們在生產(chǎn)生活中都離不開電腦、手機等電子產(chǎn)品。在教學過程中也是如此,在信息時代的教學中,數(shù)字課堂被引入到教學中。老師在課堂上,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提高老師的授課效率。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對教材知識有更直觀的認識,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效率。與此同時,也可以培養(yǎng)老師利用信息技術的能力,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yǎng)出當今時代所需要的人才。以下將就高中物理課堂中如何更好地利用信息技術,實現(xiàn)最佳的教學效果做一些個人見解的淺析。
【關鍵詞】現(xiàn)代教育技術;高中物理;應用
一、合理利用課件進行教學
老師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最主要的就是在課堂上給學生所展示的課件,運用課件教學是老師授課的主要方法。學生在課堂上主要是通過觀看老師所制作的ppt進行學習,因此老師制作的課件質量,會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產(chǎn)生很大影響。而且每個老師的講課風格和講課習慣不同,因此老師所制作的課件風格也各有不同。老師應該自己著手制作課件,這樣才能更好地把自己的講課風格展現(xiàn)到ppt中,讓學生在觀看課件的同時熟悉老師的教學方法。同時老師也能在使用多媒體的過程中,鍛煉自己使用計算機的能力。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提高老師課堂教學的邏輯性,也可以鍛煉老師的能力,實現(xiàn)老師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二、把握好課件教學和講課的時間
在我國現(xiàn)有的信息技術課堂中,信息技術只是起一種輔助作用,老師仍然在課堂教學中起主導作用,是課堂教學的主要活動者,也是學生學習的主要領導者。有很多家長反映在使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之后,很多老師的授課時間大大縮短。家長認為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受到很大影響。這就要求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仍然要以課堂教學為主導,利用多媒體作為輔導。只有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發(fā)揮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信息技術之所以不能取代老師的課堂教學,是因為老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更好地發(fā)現(xiàn)學生的問題,及時為學生解答疑惑。老師也可以更好地維持課堂秩序,保證學生的聽課效率。
下面談一下老師如何更好地把握信息技術教學和課堂教學的關系。
(一)不能讓ppt教學成為課堂主要教學方式
PPT輔助教學的積極作用體現(xiàn)在其能夠突破課堂教學時間、空間和教學條件等多方面的局限性,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海量的教學資源豐富高中物理課堂教學內(nèi)容、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讓學生更為全面地掌握物理知識的本質內(nèi)涵并了解物理知識的實際應用事例……總之,現(xiàn)代信息技術在高中課堂上的使用對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信息技術在教學中雖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是它不能代替老師成為教學的主要方式。在課堂中老師與學生不只是單向的傳遞知識,老師還可以與學生進行更好的互動。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識,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和學習效率。這是多媒體教學所不能比擬的。老師在課堂中可以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也能增進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讓學生和老師之間能夠相互了解。這樣才能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二)把握好使用多媒體的頻率
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的主要媒介就是多媒體,但是在當下的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很多老師存在著一個誤區(qū)。例如:經(jīng)典力學的一些公式推導,如動能定理的推導、動量守恒定律的理論推等直接用多媒體來顯示,缺乏了與同學一起探究的過程。因此老師在使用多媒體的過程中,應轉換多種方法來達成教學目標。多媒體教學中從表面上來看學生都在觀看老師做的課件,學生也有很高的學習積極性。但是實際上,這種教學方法會大大降低老師的授課效率,不利于學生真正地理解教材的主要內(nèi)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也沒有得到解決。因此,老師要把握好課堂教學中使用多媒體的頻率。這樣才能達到多媒體教學的最佳效果。
三、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體
如今新課改要求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物理教學過程中也是如此,老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把握好學生的主體地位。現(xiàn)代教育技術能夠打破傳統(tǒng)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模式,通過多元的課件形式生動形象地展現(xiàn)高中物理知識結構體系并且充分調(diào)動學生探究物理學科奧秘的求知欲,有利于學生一改往常沉默寡言的聽課習慣、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思考和發(fā)言,營造富有活力的高中物理教學課堂氣氛。雖然多媒體教學可以將課程知識點通過適當?shù)囊纛l、視頻和文字資料反應在學生面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看到更多現(xiàn)實生活中無法實踐的實驗。這樣一來可以讓學生更為直觀地理解物理問題,但是卻不能讓學生親身感受實驗,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因此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更多地考慮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一些問題來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讓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學習物理知識。同時還要引導學生多留心生活中的物理現(xiàn)象,這樣才能更好地讓學生認識到物理的趣味性,讓物理學習與生活結合得更緊密。
小結
在人類社會發(fā)展進步中,物理作為一門系統(tǒng)的自然科學也隨著時代的進步不斷完善其自身理論體系。高中物理教材內(nèi)容符合時代發(fā)展下的教育要求,做到了與時俱進、科學嚴謹。隨著新課程改革下高中物理教材知識內(nèi)容的科學整合和更新,高中物理教學方法也在不斷地改良以實現(xiàn)素質教育、使教學指導活動滿足學生日益發(fā)展的學習需求。然而在當今的信息化時代,如何更好地利用信息化技術進行物理教學,成為了老師值得思考的問題。借助現(xiàn)代教育技術輔助高中物理老師組織教學指導活動,是優(yōu)化課堂教學活動的可行性教學改革措施之一,對引導學生調(diào)動自身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具有重大意義。然而,看待事物需要辯證分析其積極和消極的影響,因此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把握多媒體教學的使用頻率,堅持落實以老師教學為主、以多媒體教學為輔的高中物理課堂教學原則,不能過度依賴現(xiàn)代信息技術對教學活動的影響。在課堂上多與學生進行互動和交流,處理好與學生之間的關系。這樣才能更好地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更為及時地了解學生的情況。實現(xiàn)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讓老師在課堂教學中更為輕松。
【參考文獻】
[1]何柏根,王建峰.“教學內(nèi)容”的分析及要素案例[J].物理教學探討,2009(7)
[2]陳勝.物理教學中的“搭橋”藝術案例[J].物理教學探討,2009(7)
[3]郭如松.新課程理念下“物理學案”的編寫[J].物理教學探討,2009(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