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容摘要:禮貌是日常交際中人們普遍遵循的具有良好素養(yǎng)的言行舉止。然而在日常生活、戲劇話語中,攻擊性語言、咒罵、反諷等非禮貌言語行為卻極為普遍。本文基于Bousfield的直接性不禮貌和間接性不禮貌劃分,以<<羋月傳>>為語料庫來源,探析了其中的女性非禮貌言語行為以充實現(xiàn)有研究。非禮貌策略的使用是交際雙方順應(yīng)當(dāng)前語境,實現(xiàn)交際意圖的需要(如維護身份、地位、面子、宣泄負面情緒需求)。
關(guān)鍵詞:非禮貌策略言語行為 《羋月傳》 交際策略 順應(yīng)性
一.引言
無論是現(xiàn)在的日常生活,還是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非禮貌言語行為都極為普遍。1996年,Culpeper正式以“非禮貌”(impoliteness)來指代交際中出現(xiàn)的攻擊性話語,并且對不禮貌言語行為進行了系統(tǒng)全面的闡述,使其作為獨立的研究領(lǐng)域,以待進一步深入地研究[1]。國內(nèi)學(xué)者,如李元勝[2]、楊子、于國棟[3]以及冉永平、楊巍[4]等分別從順應(yīng)角度和語用用意角度闡釋了不禮貌言語行為,從而對不禮貌言語行為進行了全面地探析。
就目前的研究現(xiàn)狀而言,盡管不禮貌現(xiàn)象受到國內(nèi)外學(xué)者的關(guān)注,但以性別為變量討論語言現(xiàn)象的研究還不夠。因此,本文以《羋月傳》中的女性話語為語料,探究女性言語交際中不禮貌言語行為的實現(xiàn)方式及其語用功能,以充實現(xiàn)有研究。
二.不禮貌的界定與分類
Culpeper[6],Bousfield[7]及Limberg[8]等對不禮貌言語行為進行了界定,認為言語不禮貌是指說話者故意利用激烈的言語攻擊對方,目的在于威脅聽者的面子。Culpeper[1][9]在Brown&Levinson[10]禮貌框架的基礎(chǔ)上,提出了五種不同的非禮貌策略:直接非禮貌策略、積極非禮貌策略、消極非禮貌策略、間接非禮貌策略、拒絕執(zhí)行禮貌策略。Culpeper認為,非禮貌策略的宗旨是說話者使用攻擊性的話語威脅,甚至攻破對方的面子,以實現(xiàn)自己的交際意圖。然而,Bousfield直接將Culpeper所提到的非禮貌策略分為兩種,即直接非禮貌策略和間接非禮貌策略。
三.語料來源
本文的語料主要來源于一部受大家歡迎的電視劇《羋月傳》,其講述了戰(zhàn)國時期一位被稱為“霸星”的公主羋月的傳奇人生。劇中人物此起彼伏的情感與權(quán)利斗爭正是體現(xiàn)了非禮貌言語行為策略。
四.非禮貌言語行為的語用分析
在本文中,筆者將運用Bousfield的直接非禮貌語言策略和間接非禮貌語言策略來分析《羋月傳》中的女性語言,考察女性在使用不禮貌策略性的語言特征,從而更好地幫助人們理解這部作品。
(一)直接非禮貌語言策略
直接不禮貌是指說話者故意直接對聽話者進行攻擊,嚴重地威脅了聽者的面子,主要實現(xiàn)策略有質(zhì)疑、駁斥、批評等策略。
1.質(zhì)疑
質(zhì)疑主要是說話者故意指出聽話者行為的不恰當(dāng)性,由此來威脅聽話者的面子。例如:
(1)羋月:這是王后做的好事?告訴我實話是不是你做的?若不是你做的,那就是你身邊的人?珍珠?珊瑚?還是誰?
上例中羋月利用反問語質(zhì)疑羋姝,攻擊羋姝的立場,指責(zé)其怎么可以干出這樣傷天害理的事兒,令羋姝無法自圓其說,其面子受到威脅。
2.駁斥
駁斥是通過辯論者提出充分的反對理由,從而激烈地反駁別人的言論觀點而擊敗對手。另外,大多數(shù)情況下它還表達了對對方的不滿情緒,從而產(chǎn)生了對對方的反抗情緒[11]。例如:
(2)羋月:哎,真是愚不可及……
羋茵試圖說服羋月以后離黃公子遠一點,但羋月卻用相反的觀點來加強語氣,采用了直接反駁羋茵的方式,表達了她對羋茵的對抗以及對對方的不滿,嚴重地威脅了羋茵的面子。
3.批評
批評是說話者通過使用負面的語言直接指出聽話者的不當(dāng)?shù)难哉Z行為,極度地威脅了聽話者的面子[12]。例如:
(3)羋月:羋姝,可憐你愚鈍如此,你本非歹毒之人,卻為了點滴私欲,棄明投暗,偏偏一條路越走越黑。你害了你的孩兒贏蕩,更害了大秦。先王若是地下有知,如何饒得了你。
羋姝為了自己的私欲,為保自己的惠后地位而胡作非為,羋月批評其愚蠢至極,棄明投暗,害了大秦,指責(zé)其愚昧無知;還使用了負面語言指責(zé)羋姝,表達了其對羋姝的厭惡情緒。
(二)間接性非禮貌策略
間接性不禮貌是指說話者間接的表達觀點,目的在于使用暗含的方式威脅對方的面子。諷刺是本研究主要探討的策略。
1.諷刺
諷刺是指說話人在言語交際中故意運用諷刺、嘲諷、挖苦等表達方式對人或事物進行嚴厲地批判與揭露。例如:
(7)魏夫人:祭祀大典,對了,楚人好巫,歌舞都是裝神扮鬼的。王后一看就是善舞之人,日后在大王身邊,不知扮神還是扮鬼呀。
羋月:據(jù)我所知,秦人也是敬重鬼神的,楚人好巫,招魂驅(qū)鬼,祈福禳災(zāi),但就怕有一種巫,半人半鬼,非神非鬼,平時裝的清白無辜,一不留神他就會出來興風(fēng)作浪,魏夫人在秦宮多年,定見過這種巫吧。
在秦王迎取楚國公主羋姝的宴席上,魏夫人竟然用諷刺犀利的言語來諷刺新王后,表達了她對新王后的排斥與不滿,威脅了新王后的積極面子。從而羋月也立刻幫姐姐羋姝辯駁,于是進行了沖突性的反駁,盡力挽回羋姝的面子,從而宣泄了對魏夫人的不滿與討厭情緒,使其處于尷尬之地。
五.非禮貌言語行為的語用功能
Verschueren的語言順應(yīng)論認為說話者通過有意識或無意識的方式對語言進行選擇,其是由語言內(nèi)部和外部結(jié)構(gòu)所導(dǎo)致的[14],說話人除了選擇形式之外,還有策略。本文以Verschuren的順應(yīng)理論為基礎(chǔ),借鑒Cashman[15]及Mills[16]對不禮貌言語行為的研究成果,分析了《羋月傳》中人物對話中所使用的不禮貌策略。
(一)維護身份地位
在交際過程中,每個人都會盡力來維護自己的身份地位,身份地位代表著自己在社會中所處的位置,維護身份地位是人際交往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尤其在人際沖突中尤為明顯。例如:
(9)羋姝:你們背著我搗鬼,你們瘋啦?啊?你們擁戴這么一個黃口小兒?他非嫡非賢非長,為什么?你們都睜眼看看他,他憑什么為王?我是嫡后,非我認可,沒有人有資格登基做大秦的君王。
在宮廷中,眾位大臣及羋月受先王遺照,擁戴公子稷繼位,這動搖了羋姝惠后的地位,她為此很氣憤,利用粗俗的話語質(zhì)問在場的所有人,強調(diào)自己惠后的身份,而有意的不禮貌。最后,其又與羋月進行了激烈的斗爭,這充分體現(xiàn)了羋姝渴求“以我為主”的順應(yīng)過程。
(二)維護面子需求
在交際過程中,交際者為維護和諧的交際氛圍而采取迎合對方的觀點,目的在于禮貌地維護雙方面子,若一方故意威脅對方面子,說話者會直接通過否定、反駁等方式攻擊對方,以求維護自己的面子[5]。例如:
(10)羋姝(惠后):我從未聽說太后為何物?天下都知道我是先惠文王原配之后,你口中的太后只不過是我的陪嫁媵女,即便贏稷繼位稱王,她仍就是個媵女。我是大秦唯一的惠后,只有我,才是母后。
羋姝在失勢之后,面對地位比她高的羋月宣太后,她卻執(zhí)意不跪拜太后,采用了拒絕執(zhí)行的非禮貌策略,挽回了自己的面子。羋姝通過攻擊對方的面子來維護自己的面子。
(三)發(fā)泄負面情緒的情感需求
在交際過程中,說話者會通過發(fā)泄負面情緒來滿足自己的交際意圖。宮廷中的人為各自的私利而互不滿意,是極為常見的事情。例如:
(11)羋茵:的確是過眼云煙,你給秦王當(dāng)媵侍,剛剛享用了幾日富貴,就被趕出秦國,忙忙如喪家之犬,急急如漏網(wǎng)之魚,可喜可賀。
羋茵為了發(fā)泄心中一直以來對羋月的嫉恨、氣憤之情,她利用負面評價語,強勢地表達與羋月的對立,批評諷刺羋月,攻擊威脅羋月的面子。
六.總結(jié)
本文主要通過界定,分類的方式對《羋月傳》中言語行為進行研究,同時借鑒順應(yīng)論探討其語用功能。研究表明,《羋月傳》中言語主要分為直接性和間接性不禮貌語言策略;交際雙方通過選擇不同的語言結(jié)構(gòu)策略而順應(yīng)自己的交際需求。本文所選語料來源于《羋月傳》影視作品,劇中非禮貌語言策略的使用激化了人物之間矛盾,從而增強了戲劇的沖突效果,更加生動體現(xiàn)了后宮的殘酷無比,深化了戲劇主題。
參考文獻
[1]CulpeperJ.Towards an anatomy of impoliteness[J].Journal of Pragmatics,1996,25(3):349-367.
[2]李元勝.漢語中不禮貌言語行為的順應(yīng)性研究[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2006(11):48-50.
[3]楊子,于國棟.漢語言語不禮貌的順應(yīng)性研究[J].中國外語,2007,4(4):23-28.
[4]冉永平,楊巍.人際沖突中有意冒犯性話語的語用分析[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學(xué)報),2011,34(3):49-55.
[5]王佳佳.醫(yī)務(wù)劇中言語不禮貌的語用研究[J].黔南民族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2015,35(1):56-59.
[6]Culpeper J,Bousfield D, Wichmann A.Impoliteness revisited: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dynamic and prosodic aspects[J].Journal of Pragmatics,2003,35(10-11):1545-1579.
[7]Bousfield D. Impoliteness in interactio[M].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2008.
[8]Limberg H.Impoliteness and threat responses[J].Journal of Pragmatics,2009,41(7):1376-1394.
[9]CulpeperJ.Politeness in Dramatic Dialogue[C] Routledge:London,1998.
[10]Brown P,Levinson S C.Politeness: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8.
[11]冉永平.沖突性話語趨異取向的語用分析[J].現(xiàn)代外語,2010(2):150-157.
[12]賴小玉.婆媳沖突中有意不禮貌語言現(xiàn)象的語用分析[J].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xué)學(xué)報,2012,23(2):37-41.
[13]李圣平.《甄嬛傳》女性非禮貌言語行為的語用分析[J].開封教育學(xué)院學(xué)報,2014(10):29-30.
[14]Verschueren J.Understanding P ragma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15]Cashman H R.Impoliteness in children's interactions in a Spanish/English bilingual community of practice:Journal of Politeness Research.2012,2(2):217-246.
[16]Mills S. Impoliteness in a cultural context[J]. Journal of Pragmatics, 2009, 41(5):1047-1060.
(作者介紹:李娜娜,蘭州理工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外國語言學(xué)及應(yīng)用語言學(xu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