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鈺婉 丁密金
摘要:北京地鐵二號線承載著北京11%的公交客流量,且途徑諸多重要的站點,研究它有著尤其重要的意義。由于二號線的建設日期較早,在很多方面存在問題。地鐵導向設計師需要在有限的面積內(nèi)通過設計手法來創(chuàng)造一個利于信息最大、最有效傳播的空間環(huán)境。因此設計師可以使用“虛實相生”,“有無相成”的手法處理空間層次以達到空間延伸的作用,更有效地傳達信息。所以,北京地鐵2號線的布點研究與道家學說中“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相互融通。本文研究北京地鐵的導向標識系統(tǒng)的布點分析,其中包括了導向設計與空間構(gòu)成的交叉部分,地鐵內(nèi)空間的關鍵布點,地鐵導向類型歸納,以及對北京地鐵2號線現(xiàn)有的不足,以及可以發(fā)揮的尚未被重視的可能及優(yōu)勢的分析。
關鍵詞:有之以為利 無之以為用 導向 設計
中圖分類號:TU972+.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17)01-0130-02
一、“有之以為利,無知以為用”意義
“有之以為利,無知以為用”主要有三個含義。第一個含義是,有-者是看得見摸得著,有形有狀的物質(zhì)存在。通過“無”使得“有”成為發(fā)揮效益的客觀根據(jù)。如果沒有這個“有”可資以為利,“無”的作用便也不存在了。所以,有無是相根、相生、相資、相用的關系,兩者并行并重,相需為用,需要同時考慮。第二個含義:有之以為利,是說一切固定的可認識的已知的,都是我們可以憑借也是必然憑借的基礎和條件;無之以為用,是說無限的未知可能性,是我們發(fā)揮作用的空間和方向。第三個含義:“有”在這里不是根本,“無”是指“物性”,即隱藏在事物中的核心規(guī)律。
要進行北京地鐵2號線的導向布點研究,首先需要從這三個含義入手。兩者含義在角度上相同,北京地鐵2號線的導向布點研究所涉及范圍內(nèi)包括這三個角度,且這三個角度是最關鍵的。所以要進行導向布點的具體分析,要從“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角度出發(fā)(圖1)。
二、“有之以為利,無知以為用”與2號線的關系
老子的哲學思想中所包含的辯證法思想,深刻影響到了現(xiàn)代藝術設計。設計是一個哲學辯證的過程,如何化解主要矛盾,消除次要矛盾,是各類設計的中心。導向設計是在一定的空間與時間內(nèi),運用各種藝術手法進行有效傳達信息的設計過程。怎么樣更契合使用者的使用體驗,怎樣更有效地傳達設計的目的,是本次研究的目標。
“無”和“有”即空間。這里著重指的是公共空間中的可用于改造的空間。本次研究注重在北京地鐵2號線中可以改造的空間內(nèi)進行導向設計的完善。
“利”和“用”這里指可以憑借的基礎和條件,也就是可以發(fā)揮的方向和空間之外,能夠作為基礎的原有設計。北京地鐵2號線是中國第一條環(huán)形地鐵線路,沿原北京城池內(nèi)城而建。全線線路東段、北段、西段的走向與北京二環(huán)路重疊,線路南段沿長椿街一前門一建國門行駛。它在北京交通網(wǎng)絡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的歷時多年建設,內(nèi)部有從建國初期到現(xiàn)在所有的歷史痕跡和科技沿襲。它不僅存在問題,更多存在本身的個性和優(yōu)勢。
“無”即事物的核心規(guī)律,這里指應用導向標識系統(tǒng)的統(tǒng)一規(guī)律。設計領域講求“UCD”,也就是“用戶為中心的設計,這個標準同樣適用于導向設計。就是以用戶的體驗來決定設計,從一個設計的開發(fā)、設計、維護都是站在用戶的需求和感受角度上,設計時刻高度注意用戶的視覺感受、使用習慣和交互方式,絕不是讓用戶區(qū)適應設計。北京地鐵2號線的設計部分忽略了乘客感受和接受能力,簡單地將設計關注點放在了指示牌的概念上。地鐵作為交通網(wǎng)絡中的中流砥柱,理應在有效地傳輸信息,便捷人們生活的同時,傳遞一種人文關懷,注重各類乘客的情感訴求,包括對殘障人士、兒童、老年人、外籍人員等針對性的標識設計。
三、2號線地鐵導向系統(tǒng)存在的問題及分析
地鐵內(nèi)導向標識系統(tǒng)主要的功能是引導乘客迅速、安全、直達地完成整個行程,防止滯留,在車站內(nèi)引起阻塞。能夠在緊急時刻,快速地辨識到標識上的安全路徑進行疏散及撤離。但北京地鐵2號線的導向系卻存在問題,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北京地鐵2號線內(nèi)導向布點缺乏空間系統(tǒng)化
談到布點問題,從入站到出站進行排查,發(fā)現(xiàn)以下問題:
其一,指示標識設置密度亟待改進。換乘站通常是線性的,是封閉、單一、定向的通道,需要在通道中適時添加“換乘方向指示標識”,—方面能夠讓乘客緩解密閉壓力,另一方面,能夠定位自己的方位,給乘客一個安全的心理空間。在2號線的20%的換乘通道中,沒有放置導向標識,只在通道兩端放置。例如西直門換乘大廳僅兩端設換乘指示牌,間距為105m,換乘樓梯距換乘2號線標識的直線距離為37.8m,這么長的距離不設置標識,確有其不合理之處,實際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人流確會在此處出現(xiàn)阻塞。因此,在北京地鐵二號線的換乘站通道中,應適當放置換乘標識。
其二,站臺內(nèi)標識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布置不合理,雜亂無章。2號線復興門站站臺的間距是54m,在站臺兩側(cè)各有兩對電子顯示牌,而其他的指示牌多設置在柱子的內(nèi)外側(cè),外側(cè)的指示牌是三個柱子設置一個,每個柱子內(nèi)側(cè)都有內(nèi)容各異的指示牌,內(nèi)容包括出站口、安全宣傳和換乘宣傳等,設置比較混亂。地鐵2號線的標識不僅在水平距離上遠近不一,而且同類標識設置的高度都不盡相同。例如,安全疏散標識的高度設計本應有統(tǒng)一規(guī)定,可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西直門站和復興門站2號線站臺的疏散標識距地面高度均為45cm,而北土城站及惠新西街南口10號線站臺的疏散標識距地面高度是50cm,東單線5號線站臺則距地面60cm,從中可以看出,2號線內(nèi)的標識設置之混亂,容易視覺疲勞,削弱標識的可識別性。因此,北京地鐵二號線應該注意站臺內(nèi)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標識配置,在有統(tǒng)一規(guī)律的同時,保證隨地鐵內(nèi)環(huán)境變化而適當進行變通。
其三,標識應該設置在最有效的位置。2號線內(nèi),站臺兩側(cè)設置的“北京地鐵線路圖”能有效幫助乘客定位及確定換乘方式,但是這樣的標識圖只在地鐵入口和乘客候車區(qū)域分別設置一個,對于外地乘客來說,十分不便。應該在每一個人流節(jié)點都放置。endprint
其四,標識內(nèi)容缺乏有效信息,沒有考慮到各類乘客的需求。北京地鐵契合本地城市格局,當?shù)厝肆晳T了東南西北,以方位來識別出口,為了適應外地人,出口標識以四個方向輔以A、B、C、D編號,設計者認為這樣做就可以既適應本地人也契合外地人的習慣,其實不盡然。當?shù)罔F出口不止四個,也就是還有換乘站口的時候,對于外地人初來乍到首都,很容易找不到合適出口。而北京地鐵2號線在指引出口標識的設置上存在漏洞,在布點的位置上需要考量,標識應該設置在通往各個出口,即將人流分散的醒目位置。這樣有利于人流的迅速分散,防止出現(xiàn)阻塞。
(二)北京地鐵2號線導向系統(tǒng)的信息缺乏直觀性
要想解決北京地鐵2號線導向系統(tǒng)的信息缺乏直觀性這個問題,我們應該在有限的空間里完成實體視直覺到空間方位知覺的轉(zhuǎn)換。
其一,沒有實際意義的標識應改進和更換。由于北京地鐵2號線的建設年代較早,很多設施比較落后。例如候車站臺處沒有屏蔽門,候車區(qū)地面上有油漆黃線和“請站在黃線后”的油漆字跡,以此引導乘客不要越過黃線,注意安全,這樣的標識在人群擁擠,遮擋住字跡的時候就失去了效力。在候車區(qū)應該放置醒目的安全標識牌,示意乘客站在黃色安全線之外更為有效。
其二,出口指引標識,應該在乘客下車處放置,且應該放置目的地平面地圖,方便乘客明確出口和目的地。實際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92.1%的外地游客乘坐2號線,在站內(nèi)想要尋找出口時,并不能確定去哪個出口,因為出口的標識沒有切實地標記到附近的標志物,對北京不了解的乘客,并不能從出口標志牌上獲得有效信息,反而要詢問地鐵工作人員。
其三,地鐵內(nèi)標識系統(tǒng)和地面交通標識系統(tǒng)沒有銜接。地鐵入站口沒有明顯的整體線路網(wǎng)的提示牌,不方便乘客了解訊息。地鐵出口外,應設置簡略地圖標識牌。在地鐵的每個出口處,有一個附近位置的簡略地圖標識牌,但是其中并沒有標記出乘客具體所在方位,甚至是附近的標志物和附近的公交車站具體的站點,沒有切實地幫助到出地鐵站口想要換乘其他交通方式或是尋找目的地方位的旅客,標識沒有實際價值。
(三)北京地鐵2號線缺乏“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
地鐵是上班族常用到的交通方式,但是對于有障礙人士,地鐵仍存在有很多不適用。
其一,導向系統(tǒng)中的圖形符號、文字、色彩等所有傳達訊息的元素都應該是具備通用性的。據(jù)視覺障礙者的視覺特性,用來提示環(huán)境的圖示圖表應具有簡潔明確的造型,容易記識,色彩要鮮艷明顯,自己要清晰,筆畫粗細要適當。
其二,導向系統(tǒng)的布點設置上也應作考慮。聽覺障礙和視覺障礙乘客,對于信息需要反復確認,所以在導向設置上要連續(xù),密度上也要適當增加。
其三,導向標識應有效運用多種方式對乘客們進行引導。對于身體存在障礙的乘客,導向標識不能夠僅僅通過視覺訊息來傳達,應考慮多種方式,做到通用。標識系統(tǒng)應借助現(xiàn)代科技傳達手段,提高地體標識和乘客間的溝通。比如,為視覺障礙者設置語音提示標識,為聽覺障礙者設置可觸地圖標識,讓他們能夠隨時隨地感知到自己在地鐵內(nèi)的位置和地面上的方位。
其四,地鐵二號線的導向標識內(nèi)容上應該注意人文關懷。地鐵2號線的站點標識,主要是拼音和漢字來表示。圖形是世界通用的語言,站點的標識內(nèi)容可以充分利用圖形來傳達信息,這樣有利于文盲、異國、兒童乘客識別信息。另一方面,管理標識或是宣傳牌的內(nèi)容上,可以適當運用溫馨幽默的話語,使得乘客在候車的同時,能夠感受到社會的溫度,也能夠獲得有用的訊息。
總結(jié)
“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北京地鐵的面臨著乘客量大、線路老、地理位置重要等諸多壓力,所以它的問題既重要又迫切需要解決。地鐵2號線的問題中我們看到了,設計的標準化和各站環(huán)境的個性化之間的矛盾,導向設計統(tǒng)一化和乘客多元化的矛盾,標識類別多樣化和識別直觀化的矛盾,同時要考慮設計美學和規(guī)范化,北京地鐵2號線的導向設計任重道遠。設計應該是靈活的,我們有責任展現(xiàn)更好的社會風貌,也有責任為人們提供更便捷的交通公共空間,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關注的不僅僅是設計的品質(zhì),更多的是“以人為本”這個主要矛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