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鄉(xiāng)村風(fēng)物

2017-10-31 17:43路來森
躬耕 2017年10期
關(guān)鍵詞:油坊紡車席子

路來森

蠶事

那個時候,總覺得老家的庭院是那樣的大,天井深深,滿院子里貯滿了古舊的時光。

座北朝南的四間房子,青磚包皮,房頂上的坯草,大概有好多年沒有更換了,黑爛著,結(jié)結(jié)實實地壓著房頂,仿佛一塊黑色的云,不小心掉落在了人間。每年的春天,坯草的隙間,總會不經(jīng)意處生長出幾棵莠草,一年里,就那么晃動著,由青變黃,蕭索著彼時的時光。飛鳥,啄過莠草,乍然離去,滑出一道明亮的記憶,絲絲的傷感也隨之慢慢溢開……

老房的東頭,一棵大椿樹,婆娑地屹立在那兒,遮下大片的光陰。進(jìn)入夏季,椿樹的葉片上就生出了一些“椿蠶”,天熱,“椿蠶”踞在葉片的陰面,肥肥胖胖的臥在那兒,眼看著它們一日日地把片片椿葉,吃成篩網(wǎng)狀。那個時候,我還小,看著樹上的椿蠶那樣無賴地趴在那兒,青白的身體上長著一些肉乎乎的軟刺,無端地就產(chǎn)生一種厭惡。于是,取一根長長的竹竿,踩在腳凳上,努力想把那些椿蠶抽打下來。我的祖母在樹蔭下做針線活兒,聽到撲嗒撲嗒的聲音,抬起頭,扶一扶老花眼鏡:“別打了,讓它秋天做個繭吧?!蹦锹曇簦朴频?,我看到了對于時光的散漫的穿越。于是,我不再打了,任憑椿蠶在樹上自生自長著。

秋后,樹葉已經(jīng)不多了,時光把自己寂寞成一種蒼涼。椿蠶都變成了一個個白色的橢圓形的蠶繭,纏繞在淡紅色的葉梗上。慘淡的秋陽下,蠶繭,幻化成一個個明明亮亮的點。直到有一天,一場大風(fēng)起,那些葉梗,拋卻了所有的牽掛,脆生生地斷掉了,掉落到地面上。我的祖母就蹣跚著一雙小腳,走過來,將葉梗上的蠶繭一一撿起,像撿起一份份快活的心情。然后,收藏起來。

那些椿蠶的蠶繭后來做了什么?抽成蠶絲了嗎?這一切我都無從知道了。我知道的只是祖母養(yǎng)的桑蠶,在夏天里,會被抽成一根根明亮的絲線。

祖母是養(yǎng)蠶的,年年養(yǎng)一點。那個時候,似乎家家都是如此的,不是為了換錢,而是為了得些絲線,自己做針線活兒用。養(yǎng)蠶是用席子,席子是南方人來賣的。每年春天,南方人都會到村子里賣席子,趕著季節(jié)的節(jié)奏,如期而至。他們趕著馬車,進(jìn)了村就吆喝著:“席子,席子,席子了……”帶著南方的煦暖和溫濕。村里人聽到這柔軟的南方口音,習(xí)慣性地走出家門,走向聲音所在。席子都是卷成筒的,每一“筒”,大約有十幾領(lǐng),大小不一。買的人來了,南方人就將席子鋪展開,鋪展開的席子,異常的明亮,還閃爍著南方天空的明麗。村人選擇大的,用作炕席;選些小的,大多就是用來養(yǎng)蠶了。席子,蠶,絲線,都讓人油然而生一種滑潤的質(zhì)地感。我的祖母通常是買下兩領(lǐng)小席子的,席子買來后,先用清水刷洗過,然后再曬干。祖母說:“蠶,是最干凈的東西,不能臟了。”

蠶種是哪兒來的?我不清楚,也許是買的。我只是看到在一張厚厚的紙張上,有一些米粒大的白點,祖母把它放在鋪好的干凈的領(lǐng)席上,一段時間之后,那些米粒大的白點,就鉆出了幼小的蠶了。那蠶真是太小了,小得讓人心痛,差可分出眉目,有些精靈古怪的感覺。祖母小心地呵護(hù)著,她眼角的皺紋,似乎終日閃著了蠶的影像。

春天的桑葉,真是柔嫩。

我跟著祖母去采桑葉,桑樹生長在村外的田埂上?!按喝蛰d陽,有鳴倉庚。女執(zhí)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焙髞砻看巫x《詩經(jīng)·七月》里的詩句,就想到彼時的情景。雖然祖母只是一位年老的婦人,我只是一個毛頭小孩兒,可是春天的景象,確是美好得讓人心跳。祖母背著竹筐,我跟在祖母的后面,也許有鳥鳴,但我已經(jīng)忘記了,那只鳥,劃過記憶的畫布,只留下一點恍惚的影子。春光是那樣的美好,迷迷離離的,柔軟得仿佛讓人睡去。桑樹不高,不大,第一茬的桑枝還沒有木質(zhì)化,青青嫩嫩地伸展在那兒。我們伸手,把一根根桑枝拉下,彎彎地,攬進(jìn)自己的懷抱,然后將一片片柔嫩的桑葉捋下,慢慢地捋著,把一疊疊的春光,也捋進(jìn)記憶的竹筐里。累了,我就拿起一枚桑葉,對著陽光看去,能看到絲絲縷縷的筋脈,蠶的絲線,早已生長在桑的肉體里了。竹筐采滿了,祖母總要先休息一會兒,坐在桑樹的樹蔭里,看著斑駁的光線,篩落在地面上,搖曳成一幅美好的圖畫。煦暖的,堂皇的,微醺醉意的……

桑葉采回家后,祖母會坐在一片樹蔭下,持一把剪刀,將一片片的桑葉剪成絲狀。蠶太小了,它還吃不動那樣大的一枚枚桑葉。祖母做這項工作的時候,是那樣得細(xì)心而又祥靜,沉思的容顏下,是一種幽然的神往。落下的剪刀,輕輕地,發(fā)不出一點聲響,像是在默默地剪裁自己的一份心情,那剪刀下,有一種春陽般的柔和。我覺得,那里面定然有一種人與蠶的聲息相通的默契。剪好的桑葉,均勻地布散在蠶席上,迅即,你就能看到那一番“蠶食”的景象,聽到一陣陣微雨滋潤般的細(xì)密的聲響。蠶,在傳達(dá)自己內(nèi)心的那份隱秘的喜悅?

就這樣,一天天。春陽,桑葉,剪刀,祖母細(xì)心的呵護(hù)……蠶在慢慢地長大。

經(jīng)過幾次蛻皮,蠶們,生長成了一條條肥胖的青白色的大蠶,通體瑩潔而柔婉。桑葉已不需要剪裁了,它們能大口地蠶食粗糙的桑葉,且食量大增。我和祖母天天去采桑,竹筐變成了一個大竹簍,每次都是沉甸甸的一簍。只要將新采的桑葉放到蠶席上,蠶們就會迅速蠕動起來,唰唰唰的蠶食聲,如陣雨飄灑,是一種詩意的表述。祖母站在一邊看著,早已忘記了采桑的勞累,她的眼中充滿了一種溫存和關(guān)愛,她的臉上有一份掩飾不住的歡快和喜悅。有時,祖母會用手拿起一條蠶,放在手心里端詳著,看著它在自己的手心里伸展、蠕動,然后,拿給我:“來,你也試試,涼涼的。”我雖然喜歡看蠶吞食桑葉的活潑的樣子,卻不敢用手去拿桑蠶,它很容易讓我想到秋天,黃豆地里那種踞在豆棵的叫做“豆蟲”的東西,軟軟的,直瘆人的頭皮。我無法通過觸摸蠶體,提早去感受絲的柔滑。

忘記是經(jīng)過了幾次蛻皮(四次?五次?),蠶進(jìn)入了“老食”期,即所謂的“吃老食”,這是蠶的最后一次吞咽,也是最為瘋狂的一次“蠶食”,這個時節(jié),桑葉已經(jīng)老了,摸上去,有一種粗糙的感覺,讓人想到某種具有彈性的硬度。蠶的吃食真是達(dá)到了肆無忌憚的地步,一整根的桑枝放到蠶席上,蠶都會迅速地將上面的桑葉吃掉,只剩下一根光禿禿的枝條——它們在為生命的蛻變儲存最后的能量。一段時間之后,蠶的這種瘋狂的吞食,終于慢了下來。它們的身體,也在發(fā)生變化。身體里那根彰顯蠶屎(有一個更好聽的名字:蠶沙)的黑線,正在減少,大量的蠶沙被排了出來,直至徹底排盡。蠶的身體,由青白色,變成了一種透明的具有膠質(zhì)感的淺黃色,一種平靜而又溫和的色彩,一種絲絲縷縷的牽掛,生命,將為此而演變成另一種形態(tài)。你能看到了蠶身體里纏繞的絲線,祖母知道,蠶就要結(jié)繭了。endprint

每年,看到蠶的這種變化,祖母都會變得異常緊張而激動。她會在庭院中擺上桌案,桌案上擺滿供品,然后,燒香、叩頭,口中念念有詞,她在禱告。蠶的結(jié)繭在祖母看來,也許有著某種神性的東西??纯粗車耐ピ海排f而深遠(yuǎn),恰好是這種儀式的最好的場地。我站在旁邊看著,噤不作聲,我被祖母營造的這種神性包圍著,也油然而生一種神圣感。禱告過后,祖母就會把早已備好的干凈的麥秸稈或甘草,均勻地散在蠶的上面(后來我才明白,這應(yīng)該是一種較為本色的、原始的結(jié)繭方式)。透明的淺黃色的蠶,紛紛轉(zhuǎn)身,翻轉(zhuǎn)趴在潔凈的麥秸稈上,一動不動地呆在那兒,像是排起了整齊的隊伍,等待著某種形式的檢閱。我看到了蠶,從它的口中吐出的第一根蠶絲……

蠶絲在慢慢地吐出,從頭部開始,漸漸地將自己包結(jié)成一個“繭”。這一個過程,大約需要幾天的時間。這一段時間,祖母會將蠶室上鎖,不讓任何人進(jìn)去。蠶,需要一個最為寧靜的環(huán)境。我們只能從門的縫隙中窺視蠶的結(jié)繭過程,看著蠶,從頭到尾,緩慢地將自己包裹起來,形成一枚枚潔白如雪、晶瑩閃亮的蠶繭。那樣的靜美,一場華麗、充滿誘惑的夢幻,“老蠶欲作繭,吐絲凈娟娟”真正是美好極了。這是怎樣的一種神奇的變化?許多事物都是將自己無限地釋放,唯獨蠶,卻將自己一層層地包裹,結(jié)成一個美麗的神話,然后在這個神話中開放出“絲”的花朵,用絢爛和明亮,去刺繡人世間的繁華和虛榮。

所有的蠶,都結(jié)成了“繭”,祖母將它們一枚枚地拾起,放到笸籮里,堆積著,等待著,去抽成一根根銀亮的絲線。

抽絲的日子,真是一個盛大的節(jié)日,像那個五月的季節(jié)那樣的熱烈。鄉(xiāng)下人稱“抽絲”為“拐絲”,那是一種原始而笨拙的抽絲方式,是祖輩沿傳的,有著一種香火氤氳的味道。工具,是一個“拐子”,中間一根橫桿,橫桿的兩頭是鐮月狀掛梢,絲線就纏繞在“鐮月狀的掛梢”上。地點通常在某戶人家的門樓里,幾家連在一起,一塊做。門樓里支起一口大的鐵鍋,蠶繭放進(jìn)鐵鍋里,填滿水,然后用火燒開。開水滾煮之下,蠶繭的蠶絲開始析離?!肮战z”的人,用一根竹筷將蠶絲挑起,纏在拐子上,上下翻動著,就開始拐絲了。那樣凈白的絲線,在拐子上反反復(fù)復(fù)地纏繞著,拐絲的過程,是蠶繭的一場生命的“舞蹈”,鐵鍋里的水滾沸著,拐子帶動蠶繭,在水面跳躍不已,直到絲線被全部抽盡,鐵鍋里就只剩下煮熟了的蠶蛹。大人們用一把鐵笊籬將蠶蛹撈出,圍觀的小孩蜂擁而上,分而食之。那個季節(jié)里,村落飄逸的,滿是蠶蛹的馨香。

抽好的絲線,祖母會將其纏繞成一把一把的,浸染成不同的色彩。然后,在冬天的閑暇里,變成母親手中的針線活兒,變成小妹鞋頭上繡出的花穗頭,變成家庭中一份美麗的裝飾,變成母親的安詳和慈愛,變成一種鄉(xiāng)下女子的柔軟的情懷。

多年以后,行走在鄉(xiāng)村的道路邊,季秋蕭疏的季節(jié)里,我仍能看到椿樹上做下的“椿蠶”,而每至此,總會牽動我的兒時的那份記憶。我就想到了兒時貯滿古舊時光的老院,想起養(yǎng)蠶的祖母,甚至還想到了我在書中讀到的“蠶神”嫘祖。

或許,當(dāng)年第一個發(fā)現(xiàn)桑蠶的嫘祖,也是在無意間,從路邊的桑樹上發(fā)現(xiàn)的。只是像猴子可以進(jìn)化成人和猿一樣,人,修成了正果;猿,依然是猴。椿蠶,是未成正果的“猿猴”??墒牵凶嬖诋?dāng)年是否意識到她的發(fā)現(xiàn)的偉大了呢?后人確是認(rèn)識看到了,那個生活在臺灣的才女(張曉風(fēng))看到了,她深情地說:“她(嫘祖)并不知道自己已經(jīng)扯出了一種叫做‘絲的東西,她更不知道整個族人將因而產(chǎn)生一部絲的文化,并且因而會踏出一條繞過半個地球的‘絲路——她只知道那是棵碧綠的好桑樹,長在一個溫暖柔和的好春天。樹上有一枚銀銀亮亮包容無限的繭,她哪里知道那樣輕柔細(xì)微的一纖,竟能堅韌得能綰住一部歷史?!?/p>

是的,一部歷史,一部桑蠶的歷史,一部人類蠶文化的歷史。

老油坊

粘稠,油香漫溢,猶如一種復(fù)雜的、不離不棄的情緒。這些年,老油坊,就是以這樣的一種感覺,存留在我的記憶里。綿醇的,懷舊的,一個生命記憶的節(jié)點。

油坊,是用來榨油的,豆油或者花生油、菜籽油,我們本地,多的是黃豆油。那個時侯,似乎每一個村莊,都會有那么一兩座油坊的。不知為什么,鄉(xiāng)下人總習(xí)慣在“油坊”前加一個“老”字,叫做“老油坊”,也許是為了叫著親切,也許是因了它深久的歷史淵源。好些年里,鄉(xiāng)下人食用的植物油,大多出自當(dāng)?shù)氐哪骋蛔头?。這樣的油坊,通常是比較原始的,簡陋的。建在村頭顯眼處,或者村莊的中心位置,房屋,只有三四間,分為內(nèi)間和外間,內(nèi)間用來儲存黃豆或成品的豆油,外間則是榨油的地方,一架榨油機(jī),聳立在正中;一口大大的鐵鍋,蹲坐在某一個墻角,一根煙囪連接著鍋灶,然后伸出房外,將一串串黑煙,送上青藍(lán)的天空。外面,掛一簡單的招牌,書寫“油坊”二字,白底紅字,在時間的浸染中,色彩漸趨黯淡,那“油坊”二字,就給人一種油膩膩的感覺;或者干脆不掛,因是面對本鄉(xiāng)本土的人家,單是房屋墻面上布滿的油漬和油坊中飄出的油香,就人皆盡知了。

其運作方式,自然是農(nóng)家作坊式的。所以,一座油坊,并不需要很多人,只有三四個人就夠了。多數(shù)時間,你見到他們,總會看到他們那樣不緊不慢地做著活兒,淡定、從容,似乎很悠閑,他們是以一種悠然的方式,將某一種豆類變成人類的不可或缺的滋養(yǎng)品的。

我喜歡那種看上去極其笨拙,而原始的榨油方式。我從中,似乎能看到時間深處人世的煙火,看到人類的某些更為樸拙的美質(zhì)。榨油機(jī),簡單得讓人感到某種簡陋的擔(dān)憂。中間一根粗大的圓形鐵柱,鐵柱上布滿螺紋,鐵柱的下部,是一個圓形的光滑鐵盤;上部,同樣是一個圓形鐵盤,不過,四周裝有幾個把柄,可以用來旋轉(zhuǎn)羅盤。整座榨油機(jī),底部用木墊固定住,那種“木墊”更好地接通了地氣。用黃豆制成的“豆垛子”就放在兩個圓盤間。鄉(xiāng)下人管那種圓形的豆餅盤叫“垛子”,不知是何種原因。大粒的黃豆,被粉碎后,先放進(jìn)大鐵鍋中蒸煮,蒸后的黃豆顆粒,就放進(jìn)垛子中。垛子的底部和周圍是一個圓形的稻草圈,稻草將黃豆兜住,不至于漏掉。擠壓之后,豆餅上常常稀稀落落地粘著一些稻草,像是一些附著的記憶。本地不產(chǎn)稻草,那些稻草,應(yīng)該是來自遙遠(yuǎn)的南方。油浸的稻草,仍舊透著一種草綠的色彩,倔強(qiáng)地閃爍著來自南方的某些特質(zhì),稻草極其干凈,像南方某日閃亮的天空。endprint

有幾年,我的父親每年春天,都會到大隊的油坊去勞作一段時間,為第一生產(chǎn)隊榨豆油。那個時代,油坊是屬于集體的,春天里,各個生產(chǎn)隊輪流去油坊榨油,分給或賣給本隊的社員,供日常生活用。父親是生產(chǎn)隊的會計,自然就擔(dān)負(fù)起了這份活兒,我也因之得以常去油坊玩耍。

聽父親說,春天,是黃豆榨油的最好季節(jié)。秋天,剛收下的黃豆,水分過多,油質(zhì)不好;立夏之后,一些黃豆就會出現(xiàn)泛油現(xiàn)象,出油率則低;最是春天,秋收的黃豆經(jīng)過一冬的“冬眠”,水分散失了,精華沉淀了,不僅出油率高,而且油質(zhì)特別好。所出之油,味正,色純,脂香濃烈。所以,那個時侯,人們喜歡于春天榨油,喜歡對生活來一點講究。

至今,我仍然認(rèn)為,那座油坊的建造者,一定有著某種詩意的創(chuàng)造性。他把一座油坊建在一條河流的岸邊,那條河叫白浪河。油坊和一座水電站毗鄰,水電站將白浪河的清水抽入農(nóng)田;油坊用榨出的豆油,滋潤百姓貧瘠的生活需求。那個時侯,白浪河還彎曲著(我一直認(rèn)為,彎曲的河流才像河流的樣子),曲曲折折地向前延伸,站立河岸,人的內(nèi)心,就充滿了某些猜想和某種柔婉的情緒。我常常站立河岸望著,望著春水漾漾,舒緩曲折的流向遠(yuǎn)方。身后,就是那座油坊,油坊散出的油香,和迎面而來的春水的清新相撞擊,空氣中就彌漫著一種特別的味道。一種自然和生活糾結(jié)難分的纏綿和醇和。油坊后面,是一片麥田,春麥萋萋,田野,泛著一種油質(zhì)般的綠。

我喜歡看那榨油的過程,確切地說應(yīng)該叫“壓”油。那種過程,雖然簡單,但卻有著某些精微的東西,引發(fā)你思考生活中的某些現(xiàn)象,或者某種事物產(chǎn)生的過程,這個過程,簡單中蘊(yùn)著一種緩慢的勁兒,悠悠地,走向深遠(yuǎn)。

幾個垛子,摞在一起,放進(jìn)兩個圓盤之間,就可以“壓”油了。兩三個工人,轉(zhuǎn)動榨油機(jī)上面的圓盤,用力旋轉(zhuǎn),圓盤就會順著螺紋向下擠壓。你能聽到被擠壓的吱吱的聲響,像是一種快活的呻吟。那種旋轉(zhuǎn),一定是得用上很大的力量的,我看到他們把衣服都脫掉了,只剩下一件簡單的襯衫,掛在身上,襟懷是散開的,飽綻的肌肉裸露著,散射著生命的強(qiáng)悍和力度。大滴的汗水從臉頰上流淌下來,脊背被汗水滋透。他們不停地擦著汗水,人,氣喘吁吁。豆餅垛子,在力量的擠壓之下,貯存其中的豆油,就順著稻草緩緩流出,淅淅瀝瀝,通過稻草的草尖,滴進(jìn)下面的溝槽里,然后再順著溝槽,流入油池之中。我常常注視那一根根稻草尖上的油滴,它們凝于其上,輕微的顫動后,決然而下,讓人油然而生某種興奮;再看那些稻草,流過豆油后,依然光亮著,青潤著,讓人想到田野間,清風(fēng)吹著的蔥綠的稻田;油槽是不銹鋼的,豆油從里面流過,遺下一道淡黃色的印痕,在不銹鋼光滑的面上,滋著,洇著,變得異常的柔和和潤澤;油池中已聚集了很多豆油,油面上,一些淡黃色的泡沫漂浮著。聽父親說,那是因為新壓出的豆油含有一定的水分的緣故,所以,上好的豆油,一定是經(jīng)過相當(dāng)時間沉淀后的豆油。

父親常常拿起一把“油勺”,在油池中舀幾下,他凝神地看著黃黃的豆油從油勺中緩緩地流下,復(fù)又注入油池中。一下,兩下……他就那樣做著,有一種不厭其煩的滿足。我看得出,他完全是出于某種習(xí)慣,或者是某種精神的需求,他的臉上充滿了喜悅,容顏散溢著一種明亮的光彩。做完后,他便坐在一邊吸煙,悠然地望著門外的白浪河。棗木璇成的油勺,被放在一邊,紫紅的色彩,油浸之下愈加閃亮,像反復(fù)打磨的一些生活的影像,明晰著,深刻著,澤潤著。

臨近中午,不斷有打油的農(nóng)人,提著油瓶來到油坊中。他們把油瓶一字?jǐn)[好,父親用油勺,一一將其灌滿。這段時間,打油的農(nóng)人們,會散站在岸邊上,零零落落的,看著腳下的白浪河,口中,聊著這個春天的農(nóng)事。自由、閑散,像這個春天一樣,生發(fā)出一副副慵懶不堪的情態(tài)。我看著油坊,看著打油的鄉(xiāng)人,望著腳下的白浪河,還有遠(yuǎn)山遙樹。所有的景象,都被定格在春天的大幕下,渲染在春日的落寞和茫然之中。覺得一切仿佛都成為了一種影像,從遠(yuǎn)古中遙遙走來的疲憊的鄉(xiāng)村影像。

那一個中午,父親他們幾個人的午飯,是油炸饅頭干。焦黃、香脆,一種沁人心脾的豆油香,永久地沒入了我的記憶里。我想,那應(yīng)該是我一生中吃過的最美的饅頭干。

那些年,老油坊榨出的豆油,真香,有著最本色的特質(zhì)。

紡車

那扇門,也已經(jīng)破敗不堪了。棗紅色的漆,大多已脫落,殘余的部分變成了一種沮喪的暗紅;門的下角,有雨水漂打的跡痕,滿是斑駁的記憶。門窗上的一塊玻璃破碎了,代替的是一塊塑料紙,大概也有些時日了,歲月已將其浸染成蒼黑色,它已難以照亮那一個個曾經(jīng)明亮的日子。抬頭看看門上的屋檐,屋檐草,脫落殆盡,昏黃的土已然裸出,那些雨打風(fēng)吹的日子,似乎全埋進(jìn)了黃土的記憶里。

門上的鎖,銹跡斑斑,但我還是把它打開了。推開門,撲面而來的是一種粘稠的,老屋陳腐的氣息。屋里很暗,屋內(nèi)堆滿了雜物,對著門口的那盤老炕還在,炕上的席子不存了,只有灰暗的土,和摻在土中涂抹炕沿的零零星星的暗黃的麥糠皮,麥糠皮發(fā)著淡弱的光,像是歲月深處遙望的一只只幽深的眼睛,在倔強(qiáng)地搜尋著些什么。四面的墻,灰撲撲的,屋角、房檐處,蛛網(wǎng)肆意地纏繞著,纏住時光的無可奈何的頹敗。我終于在房屋的西山墻上,找到了那架紡車,它被掛在一個長長的鈀釘上,鈀釘深深地嵌入墻中。幾根蛛絲,凌亂地纏繞開,與墻角的蛛網(wǎng)拉扯到一起。構(gòu)成紡車的那些木片,凌亂著、折疊著,但看上去還算完整,只是破碎了它固有的秩序。我走近紡車,看到了它蒙面的灰塵;我觸摸紡車,灰塵隨之紛然而下,攜帶著一種嗆人的氣息。紛然而下的灰塵,抖落的是一些塵封已久的往昔的記憶,和記憶里那些清晰而溫暖的影像。

這間屋子,是一間“獨屋”。家鄉(xiāng)風(fēng)俗,蓋屋,一般是一拉四間,坐北朝南,其中三間是連在一起的,是主堂屋;另一間則單獨隔出,叫做“掛屋”,“掛屋”多是用來存放雜物的??墒?,在我的記憶里,我們家的“掛屋”是常年住人的,里面住的就是我的祖母。我是家中的長孫,祖母對我寵愛有加,所以,自我記事起,就跟祖母住在一起,住在這間“掛屋”里,直到我長到十三歲,上了初中。endprint

跟隨祖母居住的那些年里,記憶最深的就是祖母的紡車。那些年的冬天里,祖母常常用這架紡車,紡滿一個冬天,把那一個個寒冷的冬日,注入秋陽般的溫暖。幾乎是每一個冬日的晚上,剛吃過晚飯,屋子里還彌漫著灶火的柴香,祖母就上炕了。砂欄上燃著一盞煤油燈,暗紅的光,溢滿那個冬日的夜晚,靜謐和閑適,流淌著,時光仿佛靜止了,靜止在一個冬夜的單純里。祖母先安排我睡下,躺在土炕最靠里的墻邊上。然后就將紡車搬到土炕上,占據(jù)一個大大的位置。她試搖幾下,覺得穩(wěn)妥了,才算放心。安頓好后,她并不急于勞作,而是盤腿坐在紡車前,找出她的煙葫蘆,把一只長煙袋的煙鍋伸進(jìn)葫蘆里,摁滿一鍋煙,點燃,抽著。煙,從煙鍋中一絲絲地拉出,從她的口中一口口地吐出,緩緩地散溢開,像花兒一樣在冬夜里開放。這個時候的我,大多還沒有睡去,只是蜷縮在被窩里,靜靜地看著這屋中的景象??醇徿囃对趬ι系臄U(kuò)大的影子,鬼魅一般印在那兒;看祖母抽煙時的寧靜和安詳;看燈光的紅潤,注滿房屋的幽密和溫暖。一袋煙下來,祖母就開始紡線了。棉絮是秋后早彈好的,已被祖母制作成了一個個的“棉瓜子”——細(xì)而長的絮條。我不知道祖母是用什么辦法,將“棉瓜子”系到紡車的另一端的,總之,系好后,紡車就開始轉(zhuǎn)動,祖母的右手,緩緩搖動紡車的把柄,左手牽引著“棉瓜子”,纏在紡車上的絲線,拉動“棉瓜子”,異常神秘地將軟軟的“棉瓜子”拉成了一根根的柔軟的線,等到紡線纏到紡的架子上時,它已變得很堅韌了,成了真正意義上的“線”。紡車的轉(zhuǎn)動極有韻律感的,它隨著祖母的手搖,唱出動聽的歌兒,“哼哼哼”地吟著,由低到高,再到低,再到高……像是一條綿延開的拋物線,延伸、跳躍在那個冬夜里。那個時候,祖母的神情是專注的,她的雙手似乎也有了明確的節(jié)奏感,契合著紡車旋轉(zhuǎn)的韻律。冬夜,就在這種優(yōu)美的旋律中行走,變得溫情爛漫;搖曳的燈光,穿透了黑夜的寂寞,變得璀璨而靈異。有些時候,我被戶外寒夜的風(fēng)嘯聲驚醒,抬起頭,看到祖母,她依然在那兒旋轉(zhuǎn)著紡車?;蛘撸弥粋€扁平的油葫蘆,在紡車的轉(zhuǎn)軸處加油。我知道,夜已深,可祖母似乎沒有停止的意思,也許,她真的喜歡這樣的冬夜,她,以及她的上輩的女人們,就是在這樣的冬夜中一路走來的。伴著紡車的哼哼聲,伴著輕微的寂寞和孤獨,伴著一些幽微的思緒,走在一種固有的方式和歷程里。這種紡線的方式,在寒冷的冬夜里,形成一種特殊的意蘊(yùn),回味處,讓人想到遙遠(yuǎn)的寒山寺里傳出的鐘聲,幽渺、韻致,穿越時空的遙望。

后來,我讀到宋代梅堯臣寫紡車的一首詩:“蠶月必紡織,絲車方挑擲。燈下絡(luò)緯鳴,林端河漢白。纖縷自有緒,虛輪運無跡。腕手已為勞,誰經(jīng)用刀尺?!毕肽且粺羧缍梗傍Q吟,河漢露白的景象,該是渲染過幾多朝代?幾世人生?

紡好的線,祖母就把它繞成團(tuán),交給村中的“織匠”,織成布??椊呈俏覀兗业暮筻彛棛C(jī)就安裝在他家的門樓里,所以,整個冬春,我們都能聽到織機(jī)發(fā)出的“咔吱咔吱”的織布聲。它沒有旋律,純粹是一種節(jié)奏,可祖母似乎也很喜歡這種節(jié)奏,有些時候,我就看到祖母坐在自家的門口,靜靜地聽著,那樣的入神。思緒似乎走出很遠(yuǎn)。也許她想到了她搖動的紡車,想到她紡出的那一根根牽連不斷的棉線,想到了線一樣牽牽掛掛的人生。

最后一次見祖母紡線,是在一個夏日。那時我已上了高中,祖母也多年沒有紡線了,紡線的時代早已過去。紡車還是那輛紡車,只是有些舊了,但還干凈、整齊、完好。聽母親說,紡車雖然不用了,但祖母一直保留著,還經(jīng)常地擦拭。那一天,陽光非常的明媚,祖母讓母親把紡車搬到天井里,說:“都是祖輩留下的東西,曬曬,別讓蟲子給蛀了。”一段時間之后,祖母不知從哪兒找出了幾段“棉瓜子”,系到紡車上搖了起來,紡車旋轉(zhuǎn)著,“哼哼哼”的紡車聲復(fù)又響起,在那個夏日的陽光里跳躍、飄逸。祖母的動作,再沒有以前那樣從容、舒緩,但看她的臉上,卻浮現(xiàn)著一種滿足和幸福,她一定是沉浸在自己的回憶里,那長長的紡線,把記憶拉得很長很長……我,我的母親,還有其他的家人,都圍在那兒,看祖母紡線,我們沉默在那兒,沉默在祖母的氛圍里。

不久,祖母就去世了。紡車被母親掛到了山墻上,然后,用一把鎖鎖住了那間“掛屋”。紡車,注定要成為一個記憶的符號。直到有一天,我在網(wǎng)上讀到了一首寫紡車的詩:

一手搖圓日子,

一手捻著絮亂的思緒

昏暗老屋里

坐著年輕母親的愛情……

我又想到了那架紡車,想到了響著紡車的“掛屋”,“掛屋”里搖動紡車的祖母。于是,那一天,我又推開了“掛屋”的老門,撫摸掛在墻上的紡車,拾起往昔的記憶,記憶里那旋轉(zhuǎn)的韻律,韻律里祖母那藹然的情態(tài)……endprint

猜你喜歡
油坊紡車席子
“一席話”的來歷
驢磨油坊
13代“紡織” 57年傳承 紡車織成的“夢桃精神”
遠(yuǎn)去的老油坊
最美的勞動者——《紡車圖》
涼席突然不涼了
席子好厲害的
——吃飯、當(dāng)官都和席子有關(guān)
涼席突然不涼了
想起小紡車
闖市場有妙招 小油坊變大門店
华安县| 冕宁县| 玉屏| 安西县| 大理市| 舟山市| 卢龙县| 县级市| 阜宁县| 汕头市| 绥德县| 海阳市| 凯里市| 禄劝| 抚远县| 上饶市| 新邵县| 武穴市| 罗江县| 巴青县| 庆阳市| 汉源县| 漳平市| 富川| 苍溪县| 建德市| 鹤庆县| 武平县| 玛多县| 永顺县| 进贤县| 斗六市| 且末县| 奉化市| 陕西省| 平山县| 湖州市| 福安市| 平湖市| 厦门市| 抚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