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紹杰
【摘要】隱喻是人類認(rèn)識世界的一種方式,本文借助《詩經(jīng)》《圣經(jīng)》中出現(xiàn)的動物詞匯,針對幾種隱喻含義比較明顯的動物進行了對比分析。通過分析得知兩種文化中存在動物隱喻的異大于同,希望能夠為進一步的了解中西方文化提供借鑒。
【關(guān)鍵詞】動物隱喻 英漢對比 文化差異 《詩經(jīng)》《圣經(jīng)》
本文從動物隱喻的角度試著分析英漢文化中動物隱喻存在的差異。動物隱喻是概念隱喻中的一部分,動物隱喻有著豐富的語料,通過對《詩經(jīng)》《圣經(jīng)》中動物語料的分析,比較了兩本書中動物隱喻的相同和不同之處,希望能夠為研究英漢文化提供一定的借鑒。
一、《詩經(jīng)》《圣經(jīng)》中動物隱喻比較
1.動物隱喻的差異。
(1)《詩經(jīng)》中獨有的動物隱喻?!棒~”在《詩經(jīng)》中象征著愛情,魚的繁殖能力特別強而且可以充饑,在中華民族的文化中賦予了豐富的含義?!对娊?jīng)》中涉及到魚的大多都和愛情,婚姻有關(guān)。比如在《陳風(fēng)·衡門》“衡門之下,可以棲遲。泌之洋洋,可以樂饑”雖然房屋很簡陋,但是也可以遮風(fēng)擋雨,雖然泌水不如瓊漿玉液甘甜,但是也可以解渴。這就為后文要娶親做了鋪墊,后文運用“魚”的意向,把食魚和娶妻聯(lián)系起來,“豈其食魚,必河之魴?豈其娶妻,必齊之姜?”在《圣經(jīng)》中雖然也提到了魚,但是并沒有特殊的意象,只是作為一種事物可以充饑。
(2)《圣經(jīng)》中獨有的動物隱喻?!褒垺钡囊庀笤跐h語中表示權(quán)利,尊貴,力量,是美好,吉祥的象征。中華民族都是龍的傳人。但是在西方國家中,龍代表的是截然相反的意義。圣經(jīng)中把與上帝作對的惡魔撒旦稱作the great dragon。在《新約·啟示錄》第20章1- 2節(jié)(Revelation)也有一段話把魔鬼比作龍。“Then I saw an angel coming down out of heaven, having the key to the bottomless pit and a great chain in his hand.He laid hold of the dragon, that serpent of old, who is the Devil and Satan, and bond him for a thousand years.”
(3)不同動物的相同隱喻現(xiàn)象。在漢語中老虎的形象是殘暴兇狠的,同時也代表了權(quán)利,威力。比如在《詩經(jīng)·邶
風(fēng)·簡兮》“碩人俁俁,公庭萬舞。有力如虎,執(zhí)轡執(zhí)組”這說明人們跳的舞蹈就和老虎一樣有力,所以老虎是一種有力量,有權(quán)威的表現(xiàn)。在《圣經(jīng)》中,獅子也是兇猛,殘暴,有力的象征。民24:9 他蹲如公獅,臥如母獅,誰敢惹他,凡給你祝福的,愿他蒙福。凡咒詛你的,愿他受咒詛?!杜f約·撒母耳記下》第17章10節(jié)“ 雖有人膽大如獅子,他的心也必消化。因為以色列人都知道你父親是英雄,跟隨他的人也都是勇士?!薄缎录s·箴言》第19章12節(jié)“王的忿怒,好像獅子吼叫。他的恩典,卻如草上的甘露?!彼栽谖鞣缴鐣歇{子是一種兇猛,勇敢的象征。
2.動物隱喻的共性。相同動物的隱喻意義相近。“狗”在漢語中多含有貶義,在《詩經(jīng)》中《召南·野有死麕》中寫道“舒而脫脫兮,無感我?guī)溬?,無使尨也吠?!闭f的是男女私會,兩個人在一起卿卿我我,謹(jǐn)慎的互相提醒對方別動我的圍裙,千萬別惹的狗兒亂嚷亂叫?!睹珎鳌氛J(rèn)為“尨,狗也”,而男女“非禮相親則吠狗”。歷代詩文描寫兒女私情總離不開狗。所以在漢語文化中狗是貶義的含義也就清楚了。相對于《詩經(jīng)》,《圣經(jīng)》中也有提到狗這個意向,雖然現(xiàn)在來說,在西方社會,狗是一種褒義的含義,比如“You are a lucky dog.” “Love me,love my dog.” “Every dog has its day.” 但是在《圣經(jīng)》中“狗”并不是一種褒義的含義,《舊約·出埃及記》第11章7節(jié)“ 至于以色列中,無論是人是牲畜,連狗也不敢向他們搖舌,好叫你們知道耶和華是將埃及人和以色列人分別出來?!薄杜f約·申命記》第23章18節(jié)“娼妓所得的錢,或?qū)D童(原文作狗)所得的價,你不可帶入耶和華你神的殿還愿,因為這兩樣都是耶和華你神所憎惡的?!薄杜f約·士師記》第7章5節(jié)“ 基甸就帶他們下到水旁。耶和華對基甸說,凡用舌頭舔水,像狗舔的,要使他單站在一處。凡跪下喝水的,也要使他單站在一處?!薄缎录s·箴言》第26章11節(jié)“ 愚昧人行愚妄事,行了又行,就如狗轉(zhuǎn)過來吃它所吐的。”這些描述都表現(xiàn)了狗在以前不是這樣招人喜愛的,而是被人瞧不起,很低賤的一種動物。
二、隱喻是人類認(rèn)知世界的一種方式
著名的學(xué)者Lakoff和Johnson在《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一書中提出了概念隱喻這一概念。概念隱喻的實質(zhì)就是用一種事物(經(jīng)驗)說明另外一種事物(經(jīng)驗)。這對我們認(rèn)知世界和重新認(rèn)識周圍的事物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視角。在平時的交際過程中,人們都會不由自主的運用到隱喻,只是因為這種說法約定俗成,大家便對這種說法不予注意,也就是說,隱喻存在于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一種很普遍的現(xiàn)象,以至于大家都沒有注意到自己的思維模式中存在概念隱喻而已。(隱喻概念的認(rèn)知無意識性)隱喻的形成是和文化有密切的關(guān)系的,在特定的文化里,會有獨特的隱喻表達(dá)。不同的文化之間,雖然有些隱喻的含義是相近的,但是兩者之間由于文化的差異,會導(dǎo)致隱喻的不同。隱喻具有系統(tǒng)性,人們對某個事物進行認(rèn)識和了解會從不同的方面,而這種認(rèn)識就是要借助于不同的概念系統(tǒng),這些概念隱喻聯(lián)系到一起才會對這個事物有一個全面的認(rèn)識。
參考文獻:
[1]陳映戎.英漢植物隱喻的跨文化理解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xué). 2012.
[2]聞一多全集:第一卷[C].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8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