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傳席
膽和氣
文/陳傳席
范存剛,別署范遲。1965年生,山東龍口人。榮寶齋常務副總經理、黨委副書記,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中國畫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畫院研究員。國家一級美術師。
明代公安派領袖袁中道論“識、才、學、膽、趣”,其中說到“膽”:“隨其意之所欲言,以求自識,而毀譽是非,一切不問,怒鬼嗔人,開辟天地,此其膽別也。”可見“膽”在創(chuàng)作時的重要性。而清代的大學者葉燮論“才、膽、識、力”,把“膽”放在“識”之前,他說:“大凡人無才則心思不出,無膽則筆墨畏縮,無識則不能取舍,無力則不能自成一家?!辈殴倘恢匾?,但“惟膽以張其才”,又云“成事在膽”,“文章千古事,茍無膽,何以能千古乎”?“惟膽能生才”。膽是十分重要的。
李可染的成功,也反復強調了“可貴者膽”。
看了范存剛的畫,首先感到,他的才和膽皆非同一般。尤其是李可染所說的“可貴者膽”,在他的畫中體現(xiàn)具足。作畫者,凡用筆膽小畏縮怯弱者,皆永遠不足成家。才和膽互相生發(fā),才因膽生,膽因才發(fā),無才膽無處用,無膽才無所見,二者的關系在范存剛的畫中皆有充分的體現(xiàn)。
范存剛的膽大,絕非無故。藝高人膽大,他從小就愛畫,乃出于天性,后考入大學美術系,受過嚴格的訓練。畢業(yè)后,他又繼續(xù)向山東前輩畫家學習,邊創(chuàng)作邊學習。又負笈天津,并向孫其峰學習,學構圖,學傳統(tǒng)筆墨。又到北京,向吳悅石學習。在山東、天津、北京等諸前輩指導下,范存剛更多的是向傳統(tǒng)學習。他學八大山人,學徐青藤,但更多的是學吳昌碩和齊白石,一是因為吳昌碩、齊白石的畫易見,且多能見其真跡,二是吳、齊的大寫意,筆沉墨酣,氣勢磅礴,大刀闊斧又痛快淋漓,和范存剛的性情相契合。范存剛是山東人,性格豪放爽利,質樸而大氣,最宜于大寫意畫。《文心雕龍·體興》有云:“夫才有天資, 學慎始習?!庇衷疲骸耙四◇w以定習,因性以練才。”所以,范存剛因其性宜于大寫意,故摹吳昌碩、齊白石之體以定習、以練才,這是感性,又是理性。路子正,便是成功的一半,在這個正路上,范存剛不停地發(fā)展。
他放膽直抒,揮毫橫掃,花鳥為主,人物次之,皆大氣磅礴,痛快淋漓。
氣,范存剛的畫尤以氣盛著稱。一幅畫有無“氣”是衡量“死畫”和“活畫”、真藝術和假藝術的標志。很多人的畫,筆法都對,構圖也不錯,造型也準確,顏色也和諧,但仍不足觀,就因為畫中無“氣”。還有一些畫家,年輕時畫得很好,年老了,不但沒有“人書俱老”,反而更差了,就因為年輕時有一股朝氣,反映在畫上也朝氣蓬勃,年老了,朝氣消失了,昏氣、老氣,學養(yǎng)又無,所以,畫不足觀了。所以,畫的優(yōu)劣、死生,“氣”是最重要的。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卷二有云:“死畫滿壁,曷如污墁,真畫一劃 , 見其生氣?!睙o“氣”之畫,尤如污墁,謂之“死畫”。有“氣”之畫,謂之“活畫”,就是因為“見其生氣”。謝赫“六法論”也把“氣韻生動”放在第一位。吳老缶也說:“老缶寫氣不畫形?!狈洞鎰偟漠嫹钱嬓危钱嬌?,亦畫氣也,其畫有“氣”,且氣盛,一股生氣,充塞天地之間,非今之死畫者所能比也。
范存剛畫中的氣,足且盛,亦皆因膽而生也。畫無一善,則不足論;畫有一善,則在議論之列。范存剛畫中,見膽、見氣,且皆突出。但愿他繼續(xù)借膽以生其氣,繼續(xù)努力,再多讀書,多學理論,多研究傳統(tǒng),以充實自己,則其畫將會有更大的突破。所謂“突破”,是進古人之門,再破古人之門,突而出之,則獨立一家也。
作者系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理論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