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洪濤
?
大慶油田X區(qū)塊三元復合驅采出規(guī)律研究
倪洪濤
(中國石油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勘探開發(fā)研究院,黑龍江大慶 163712)
以大慶油田三元復合驅工業(yè)化區(qū)塊為研究對象,應用礦場統(tǒng)計、數值模擬方法量化了三元復合驅中影響毛管準數的黏度和界面張力,分析了采出液化學劑、離子濃度變化規(guī)律。結果表明:三元復合驅技術能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19.58個百分點;油層中用于參與驅替的三元復合體系黏度只有初始黏度的30%~45%;化學劑運移30%的井距時,可保持較好的界面活性,運移至采出井處,三元復合驅體系界面張力大部分躍升至10-1mN/m以上,對驅油效率的貢獻減弱;三元復合驅化學劑見劑順序為聚合物、堿、表面活性劑,見劑時間分別為注入孔隙體積倍數的0.12、0.45和0.56。
大慶油田;三元復合驅;界面張力
經過二十多年的攻關研究,大慶油田三元復合驅技術已形成較為完善的復合體系性能評價、篩選及礦場跟蹤調整技術,目前已進入工業(yè)化推廣階段[1-3]。X區(qū)塊是已完成的工業(yè)化推廣區(qū)塊,在生產過程中采出端表現出很好的規(guī)律性,并取得了較好的開發(fā)效果??偨Y三元復合體系采出變化規(guī)律,有助于深入了解三元復合驅開采規(guī)律,為三元復合驅降低生產成本、進一步提高開發(fā)效果提供新思路[4-6]。
X區(qū)塊面積為4.77 km2,注采井距為141 m,采用五點法面積井網,總井數214口,其中注入井109口,采出井105口。開采目的層有效厚度為5.7 m,平均有效滲透率為515×10-3μm2。目的層埋深為940.68 m,原始地層壓力為11.23 MPa,原始地層溫度為50.1 ℃。
X區(qū)塊選用的三元復合體系配方為國產烷基苯磺酸鹽表面活性劑(S)、強堿NaOH(A)及2 500×104分子量聚合物。注入化學劑過程分為:前置聚合物段塞、三元主段塞、三元副段塞、后續(xù)聚合物段塞四個階段,全過程共注入化學劑段塞1.21 PV,注入方案如表1。該區(qū)塊注入化學劑前綜合含水為96%,注入0.63 PV化學劑后含水率最低達到80.4%,全過程受效井比例達98.1%,化學驅階段采出程度為23.11%,比水驅提高采收率19.58個百分點,累積增油104.516×104t,取得較好的開發(fā)效果。
表1 X區(qū)塊三元復合驅實際注入方案
三元復合體系增加驅替液黏度有利于控制油水流度比,擴大平面和縱向上的波及體積,X區(qū)塊初期注入三元復合體系黏度平均為60 mPa·s。在化學劑全面突破后,注入黏度逐漸下降,這樣既降低了化學劑費用,又可以防止化學劑主段塞被后續(xù)水驅段塞突破稀釋,可以更好地發(fā)揮化學劑驅油效果。化學劑在注入0.12孔隙體積倍數時并見劑后,采出液黏度逐漸升高,當注入孔隙體積倍數為0.64時,注入端開始降低化學劑黏度,化學劑在油層中繼續(xù)運移孔隙體積倍數的0.23,采出液黏度達到最大,為8 mPa·s(圖1)。
圖1 X區(qū)塊黏度隨注入孔隙體積倍數變化規(guī)律
根據套管反排液取樣分析,化學劑經過地面管線、井筒和射孔眼進入地層后,黏損率為45%~60%,到采出端黏度還剩下10%左右,這樣,在油層中參與驅替的三元復合體系黏度只有初始黏度的30%~45%。而多孔介質的剪切、巖石礦物吸附滯留、微生物和熱的氧化降解等也會使黏度降低,真正對驅油效果有貢獻的毛管準數進一步降低。
在油藏溫度條件下,強堿三元復合體系與X區(qū)塊原油界面張力測定結果表明,當表面活性劑質量分數為0.05%~0.30%、堿質量分數為0.6%~1.4%范圍內變化時,該三元體系能與區(qū)塊原油形成10-3mN/m超低界面張力。超低界面張力區(qū)域較寬,并向低堿低活性劑濃度偏移(圖2)。
圖2 注入三元復合體系界面活性分布
利用數值模擬方法輸入化學劑初始界面張力,考慮化學劑在油層中損耗,計算出三元復合驅段塞注入完成后的界面張力分布情況。計算結果表明,化學劑運移30%的井距,可保持較好的界面活性,但注入井附近殘余油較少,地層吸附化學劑的能力強,復合體系段塞中的化學劑大部分消耗在近井地帶?;瘜W體系在運移至采出井處時,界面張力大部分躍升至10-1mN/m以上,這與現場采出端取樣檢測結果相符。而油田開發(fā)過程中,真正的潛力部位是在采出井附近,界面張力的上升,降低了毛管準數,使得化學劑對采出井附近驅油效率的貢獻被削弱。
在三元復合體系中,由于3種化學劑的物理化學性質不同,它們在液-液和液-固相互作用中損耗也不同,從而表現出不同的滲流規(guī)律[7-8]。X區(qū)塊三元復合體系驅采出端化學劑出現的順序為聚合物、堿、表面活性劑。聚合物溶液受不可及孔隙體積的影響,運移速度快,聚合物溶液相對吸附量最少,化學劑注入孔隙體積倍數為0.12時,采出井見聚合物,堿溶液注入濃度大,與巖石礦物的化學反應消耗量也大;注入孔隙體積倍數為0.45時,采出井見堿,在注入化學劑孔隙體積倍數1.0處出現峰值,表面活性劑相對吸附量最大;在注入孔隙體積倍數為0.56時,采出井見表面活性劑就達到峰值(圖3)。化學劑色譜分離使化學劑中堿與表面活性劑的協(xié)同作用減弱,減少了超低界面張力的作用距離,驅油效果變差。化學劑突破時間和峰值可以為設計注入化學劑合理用量提供參考。
圖3 采出液化學劑相對采出質量分數隨注入孔隙體積倍數變化
強堿三元復合體系注入地層后,一方面和地層中流體發(fā)生物理化學反應,另一方面與巖石礦物發(fā)生化學反應,打破原流體和巖石礦物間的平衡狀態(tài),使地下流體中離子組成和含量發(fā)生變化[9-10]。 水中溶解的CO2會與水分子反應生成H2CO3,油井見效前地層水pH值小于8.5,溶液中以HCO3-離子為主,采出液中HCO3-離子濃度基本不變。隨著三元復合體系中堿的注入,采出液的pH值會越來越高,當pH值大于8.5時,采出液中HCO3-離子濃度逐漸下降,而CO32-離子濃度逐漸上升(圖4)。
圖4 采出液陰離子濃度、pH值隨注入孔隙體積倍數變化
油井見效前采出液基本都是原有儲層中的流體,Ca2+和Mg2+離子濃度基本保持不變,見效后Ca2+和Mg2+離子濃度增加。這主要因為三元復合體系中Na+可與黏土礦物表面的Ca2+和Mg2+離子發(fā)生離子交換,交換出來的Ca2+、Mg2+離子來不及完全反應就被采出。隨著三元復合體系注入體積倍數的增加,pH值逐漸增加,CO32-離子濃度不斷增加,開始大幅出現碳酸鹽垢,采出液中Ca2+和Mg2+離子濃度逐漸下降。當pH值達到9.2以后,Si4+離子濃度開始大幅度升高(圖5)。Si4+離子經過縮合、脫水生成無定型二氧化硅,在井筒的溫度、壓力及動力學條件下生產硅酸鹽垢。大慶油田采出液滿足pH大于等于9、Si4+大于30 mg/L就可以判定油井結垢,三元復合驅后期主要以硅垢為主。垢質的形成降低了三元復合驅的注采能力,在生產過程中應采用弱堿體系降低注入井和采出井結垢現象。
圖5 采出液陽離子濃度隨注入孔隙體積倍數變化
(1)三元復合驅技術能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大慶玉田X區(qū)塊三元復合驅階段采出程度為23.11%,比水驅提高采收率19.58個百分點。
(2)油層中用于參與驅替的三元復合體系黏度只有初始黏度的30%~45%。
(3)化學劑運移30 %的井距,可保持較好的界面活性?;瘜W劑在運移至采出井處界面時張力大部分躍升至10-1mN/m以上,對驅油效率的貢獻被削弱。
(4)X區(qū)塊三元復合體系驅化學劑突破順序為聚合物、堿、表面活性劑,見劑時間分別為注入孔隙體積倍數的0.12、0.45、0.56,堿溶液在注入化學劑孔隙體積倍數的1.0處出現峰值,表面活性劑突破達到峰值。
(5)pH值大于8.5時,采出液中HCO3-離子濃度逐漸下降,CO32-離子濃度逐漸上升,開始出現碳酸鹽垢,Ca2+和Mg2+離子濃度逐漸下降。pH值達到9.2以后,Si4+離子濃度開始大幅度升高,三元復合驅后期主要以硅垢為主。
[1] 王德民. 大慶油田“三元”“ 二元”“一元”驅油研究[J] . 大慶石油地質與開發(fā), 2003,22(3): 1–9.
[2] 程杰成,廖廣志,楊振宇,等.大慶油田三元復合驅礦場試驗綜述[J].大慶石油地質與開發(fā),2001,20(2):46–49.
[3] 張景存.提高采收率方法研究[M].北京:石油工業(yè)出版社,1991:50–80.
[4] 李宜強, 隋新光, 李潔, 等. 縱向非均質大型平面模型聚合物驅油波及系數室內實驗研究[ J ]. 石油學報, 2005, 26(2): 77–84.
[5] 康萬利, 孟令偉, 高慧梅.二元復合驅表面活性劑界面張力研究[J]. 膠體與聚合物,2005,23(4): 23–25.
[6] 朱友益,沈平平.三次采油復合驅用表面活性劑合成性能及應用[M].北京:石油工業(yè)出版社,2002:20–30.
[7] 巢華慶. 大慶油田提高采收率研究與實踐[M]. 北京:石油工業(yè)出版社,2006:120–150.
[8] 唐鋼, 李華斌, 蘇敏. 復合驅界面張力與驅油效率的關系研究[J]. 大慶石油地質與開發(fā),2005, 24(3):81–83.
[9] 侯吉瑞. 化學驅原理與應用[M]. 北京: 石油工業(yè)出版社, 1998:168–182.
[10] 張繼芬. 提高石油采收率基礎[M]. 北京: 石油工業(yè)出版社, 1997:98–105.
編輯:王金旗
1673–8217(2017)05–0088–03
TE 357.42
A
2017–03–30
倪洪濤,工程師,1982年生,2009年畢業(yè)于大慶石油學院油氣田開發(fā)專業(yè),現從事三次采油專業(yè)工作。
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大型油氣田及煤層氣開發(fā)”項目“大慶長垣特高含水油田特高采收率示范工程”(2011ZX0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