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應福
寬容是一種美德。
荀子說:“君子賢而能容罷,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淺,粹而能容雜?!?/p>
寬容者與人交往,平和,平易,平近,使人倍感親切。他絕不吹毛求疵,以己之長,責人之短;他絕不清高孤傲,以己精明,譏人憨鹵;他絕不俯視眾生,以己優(yōu)異,嗤人頑劣。
孔子的學生,有的愚鈍,如高柴;有的性子慢,如曾參;有的偏激,如顓孫師;有的輕率,如子路……但孔子“有教無類”,對他們不偏心,不歧視,不打壓,不責罵,一視同仁地教,發(fā)自內(nèi)心地愛,不擺架子,不板面孔,循循善誘,誨人不倦,使他的弟子如潤春雨,如沐春風。他說:“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彼?,他的弟子中成大器享美譽者,大有人在。
學生名揚四海,孔子的學說順理成章地傳遍四方,孔子也自然而然為人熟知。寬容惠人,實更益己。
寬容者可得人死力,化險為夷。
周定王三年,楚莊王慶祝平定叛亂,宴請百官,并讓愛妾許姬為大家敬酒。大家正在開懷暢飲,突然一陣怪風刮來,吹滅了所有的燈燭。黑暗中,有人趁機拉住許姬的衣袖調(diào)戲她。許姬不從,順手扯下那人的帽纓,并立即將此事告訴了楚莊王,請他在掌燈后對沒有帽纓的人加以重罰。誰知楚莊王聽后,竟命令百官都將帽纓去掉,然后才令掌燈。許姬不明白楚莊王這樣做的原因。楚莊王告訴她:酒后失態(tài),人之常情,倘若治罪,會冷了眾大臣的心。后來,吳國軍隊進攻楚國,有一個人奮勇殺敵,舍命護衛(wèi)楚莊王。戰(zhàn)斗勝利后,楚莊王問他為什么那樣勇敢,他回答說:“臣乃殿上絕纓者也?!?/p>
寬容能激活死水,活躍思想,迸發(fā)火花,產(chǎn)生靈光。
蔡元培任職北大校長時,提倡兼容并包,百家爭鳴。宣傳馬列主義的,任他去講;宣傳資產(chǎn)階級思想的,由他去說;提倡白話文的,允許他大聲疾呼;鼓吹文言文的,任其闊論。各種哲學理論、學術思想交融、碰撞,在爭論中進化,在激辯中升華,在斗爭中發(fā)展,在攻訐中完善,使得北大成為當時思想最活躍、也最時尚的學術園地,成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中樞。
寬容能使人內(nèi)心平和。
人家對我青睞,我微笑謝之;人家對我白眼,我沉默受之;人家對我誹謗,我“聞者正戒”“靜言思之”;人家對我打壓,我避而讓之。絕不大動肝火,破口大罵;也不怒目而視,橫眉冷對。以平和恬靜的心情度過每一個清晨和黃昏。
當然,寬容異類要有限度,要講原則,要有底線。
學生打架斗毆,談情說愛,老師“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一味地寬容他,放縱他,使學生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直到墜入深淵。這是絕對要不得的,老師育人的職責,在這時候比寬容要緊。
至于說上課時有的學生愛與老師就某個學術問題爭執(zhí)、討論,老師不能因此斥責學生為“鉆牛角尖”進而咆哮、訓斥,“科學面前人人平等”,老師要能解釋的解釋,不能解釋的改正。老師輸給學生,學生“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慶幸都來不及呢,哪里用得著生氣、憤怒呢!
人民內(nèi)部矛盾,多一點寬容,少一點計較,應該。而對敵人的寬容,就是對人民、對祖國犯罪。
夫差寬容勾踐,致其東山再起;劉禪寬容黃皓,致己亡國作囚!
寬容,使軟弱的人覺得這個世界溫柔,使堅強的人覺得這個世界高尚。
學生賞評
1.劉老師的這篇文章對作文題干所提供的材料“只字不提”,只就其中“嫌棄黑羊想賣而沒有賣終于受益”而悟出“寬容”的重要性然后加以行文,審題準,哲理深。
2.這篇文章結(jié)構極清楚,思路極清晰。對寬容的好處談得極充分,引經(jīng)據(jù)典,思路開闊,說服力強。
3.議論富于辯證思維,值得我們學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