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師源
宋代是中國歷史上政治、經(jīng)濟、文化最為繁榮的時代之一,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促進手工業(yè)的繁盛,制瓷業(yè)更是迎來發(fā)展的黃金時代。宋代的名窯有耀州窯、汝窯、鈞窯、官窯、龍泉窯、定窯、景德鎮(zhèn)、建窯和吉州窯等,按釉色分四大類,分別是青釉、白釉、黑釉和彩釉。因窯系和地域的不同,各種釉色又有各自的特色。宋代瓷器的裝飾技法較唐代進一步發(fā)展,刻、畫、印、繪最常見,還有鏤空、剔花、貼花、捏塑以及一些窯變、開片等特殊的裝飾。
唐安史之亂以后,經(jīng)濟重心南移,“揚州與成都號為天下繁侈”。蔣祈在《陶記》中記載:“江、湖、川、廣,器尚青白,出于鎮(zhèn)之窯者也?!彼拇ㄉ倘嗽诋敃r非?;钴S,把全國各地瓷器帶進了四川。
南宋晚期戰(zhàn)爭不斷,四川作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境內各地發(fā)現(xiàn)宋代的窖藏,是特殊歷史環(huán)境下一種特有的現(xiàn)象。什邡、成都、郫縣、營山、閬中、三臺、巴中、彭州等地均有宋代瓷器、銅器、金銀器的窖藏發(fā)現(xiàn)。其中瓷器以浙江龍泉窯青瓷和江西景德鎮(zhèn)青白瓷為主,出土的數(shù)量從幾件到上百件不等,而一次出土近千件的,僅見于金魚村窖藏。包括357件龍泉窯青瓷,598件景德鎮(zhèn)青白瓷,2件黑瓷和28件白瓷。
龍泉窯青瓷
金魚村窖藏瓷器出土龍泉窯青瓷的器形分為罐、燈、碗、盤類生活用器和仿官窯的瓶、爐、壺類陳設用器。釉色以梅子青為主,兼有粉青釉和開片。大部分器形較為輕巧,有宋代文人的雅趣。此次出土的青瓷中還有一些極具特色的器形,在某種程度上豐富了學術界的認知。
梅子青釉荷葉蓋罐,厚重沉穩(wěn),往常被看作是龍泉窯在元代所燒造的器形。粉青釉葫蘆形水注,在宋代主要由定窯、耀州窯和景德鎮(zhèn)燒制,龍泉窯多在元代生產(chǎn)此造型,宋代較少。
景德鎮(zhèn)窯青白瓷
景德鎮(zhèn)窯在宋代燒制出一種白胎瓷,釉色界于青色和白色之間,因而得名青白瓷。胎質堅硬,但薄不耐壓,能完整保留下來的傳世品不是很多。金魚村窖藏出土的青白瓷的主要器形有罐、水注、水盂、瓶、印盒、筆插、尊、爐、碟、碗、盤、杯、盆、器蓋等,器形較同一窖藏的龍泉窯更為豐富。
出土的青白瓷器物的裝飾明顯比同一窖藏的龍泉窯青瓷豐富,有牡丹、蓮花、菊花、纏枝紋等植物紋,魚紋、鳳鳥紋、云龍紋、大雁紋等動物紋,水渦紋、如意云頭紋、水波紋等幾何紋還有嬰戲紋、“吳牛喘月”等人物紋。
器形方面,除了在爐身上剔刻出各類極具立體感花卉紋樣的鬲形爐、鼎形爐、八棱形爐等仿古器形,更有蟾蜍形水盂等造型復雜的器形。蟾蜍形水盂分大小兩種,器身是昂首的三足蟾蜍的形狀, 背部開口,飾有乳丁紋,頭部飾堆貼、刻劃花。
梅瓶是金魚村窖藏的青白瓷的代表,最具宋代的審美風味,器形修長,釉色光潔。大型梅瓶高約40厘米,小型的梅瓶高約30厘米,全部通體刻畫纏枝花卉紋和卷草紋。梅瓶分為兩類:一類蓋頂飾劃花荷葉紋,肩、腹部飾刻花纏枝牡丹紋;另一類蓋頂飾刻劃花水渦紋,肩、腹部飾刻花蓖劃水渦紋兩類。
目前已出土的印花荷花紋鼓形的三足筆插是唯一一件宋代筆插,設計十分精妙。這件筆插直腹平底,中間刻有荷葉蓮花紋,兼具插筆和儲墨的功能,體型小巧,便于攜帶。此外,外殼印有鳳穿牡丹的印盒也是此次出土的唯一一件。
窖藏時間
金魚村窖藏瓷器所屬的時代,與埋藏的時間并不完全一致。景德鎮(zhèn)青白瓷中的刻畫花碗,具有北宋后期的風格;而“芒口”的裝飾風格在南宋的景德鎮(zhèn)窯中最為流行。龍泉窯青瓷中荷葉蓋罐與葫蘆形水注在過去被視為屬于元代,從金魚村窖藏可以發(fā)現(xiàn),南宋時這些器物就已出現(xiàn),并非只在元代流行。
《宋史·地理志五》卷八十九記載:“遂寧府……端平三年兵亂,權治蓮溪砦?!薄独m(xù)通鑒》卷一百七十記載:“宋理宗淳祐二年,蒙古兵破遂寧、瀘州。”故而遂寧窖藏很可能是在端金魚村窖藏很可能是在端平三年(1234年)遷移蓮溪砦,或者是在淳祐二年(1242年)蒙古兵破遂寧時埋藏的。
綜合考慮其埋藏狀況,沒有裝箱、包裹,而是直接掩埋于近一米的土下,可見其埋藏之倉促,似是有性命之憂時的匆忙動作,故而推斷窖藏是1242年蒙古兵破遂寧時掩埋的更加合理。
窖藏主人
窖藏是一種流行于南宋末期和元代末期一種貯藏寶物的手段,是一種私人行為,大都是在戰(zhàn)亂時期將寶物藏于地窖之中。為了躲避后患和防止盜竊,窖藏內外缺乏文字記載說明,因此窖藏的主人很難查驗。
金魚村的窖藏中僅有兩處文字,一是鐫刻于銅鐘上的“鳳翔樓錢鑫”五字及一件青白瓷碗底墨寫的一“元”字。據(jù)此推斷這批窖藏可能與“鳳翔樓錢鑫”(即錢莊)的主人有關。這批瓷器釉層鮮亮,紋飾清晰,成色新,器物上沒有使用過的劃痕、磕傷、油漬等痕跡。且重復的器形數(shù)量很多,如青瓷碗有23件,青瓷杯達52件,青白瓷碗有33件,青白瓷菊瓣碟多達131件,尤其是作為文房用品的青瓷洗有67件之多,故而推斷這批窖藏應為商業(yè)用瓷?;蛟S是開錢莊的主人恰巧也經(jīng)營瓷器,這一墨寫的“元”字或許與窖藏主人的名字有關。
此外也有說法是這批瓷器是遂寧都府所收藏的。在《嘉祐祿令》中記錄南宋時期文官的待遇很好,且藏于荷葉蓋罐中的九十九個小碟子,寓意九九歸一,似乎具有期待國家早日結束戰(zhàn)亂、收復蒙古兵占領失地的政治意味。
摘自《文物鑒定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