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是信息時代,語言作為信息交流的主要載體,在社會交往、信息傳遞、表達感情等方面越來越重要。社會對人的語言運用能力的要求也愈來愈高,所以對于語文學習也應該予以更多地關注。事實上,早在上個世紀,葉圣陶先生曾對語言能力的實用性和交流性有過精辟的論述:“能寫文章算不了什么可以夸耀的事,不能寫文章卻是一種缺陷。這種缺陷跟瞎了眼睛,聾了耳朵差不多,在生活上有相當大的不利影響?!睂W生作文是培養(yǎng)學生語言能力的基礎,目的是學習正確運用祖國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要想讓學生把自己想說的話,有興趣的話變成文字,就必須使各個訓練環(huán)節(jié)相互配合、和諧相融,整個程序生存并良性發(fā)展。
初中階段是學生語文寫作能力培養(yǎng)的關鍵時期,要結合語文寫作的基本要求,引導學生做好“讀、察、說、仿”的相關工作,來逐漸的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進而促進學生的語文學習。
一、廣泛閱讀,汲取營養(yǎng)
作文需要素材的積累,讀書是積累素材非常好的途徑,所以常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在說閱讀和生活實際經歷對于一個人積累的重要價值。人類社會經過幾千年的發(fā)展,留下了大量優(yōu)秀的書籍。這些都是人類知識、經驗的結晶,大量的閱讀可以提高小學生理性思考能力,幫助其客觀認識世界。從客觀上講,學生習作僅僅有對于生活的經歷和感知是不夠的,因為總有一些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覺得一肚子話就是說不出來,這是表達能力、語言能力匱乏導致的,這就需要培養(yǎng)語言表達的技巧。為了幫助學生讀好書,養(yǎng)成讀書的習慣,教師在每學完一篇文章后,就要及時給學生介紹相關的課外讀物,發(fā)動學生從自己手中的材料中尋找與所學的文章類似的習作。摘抄、積累、交流。使其通過閱讀,把握時代背景,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通過大量的課外延伸,來對學生知識進行必要的充實,這樣還能夠開拓學生視野,增加學生的知識和語言的積累,也能夠陶冶情操、增加學生的見識。所以在培養(yǎng)學生作文能力過程中鼓勵和引導學生閱讀是非常必要的。
二、勤于觀察,豐富積累
真正感動讀者的作文是真實的來源于生活的感知,而豐富多彩的生活是學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習作源泉。對此,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要教育和引導學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在每天的學習、生活的經歷中去積累自己的寫作素材,據(jù)此可以鼓勵學生養(yǎng)成記日記或者寫隨筆的好習慣,讓學生從細節(jié)著手來鍛煉自己的寫作,可以小到自我、自家,再到街道、鄰舍、學校,大到社會、自然。課外讀物、電視、網絡、實踐等都應成為學生觀察社會的載體,以此來廣聞博覽,擴大生活范圍,提高興趣,開闊視野,增長見識?!皬臒o字處讀書”,加深對生活知識的積累和感悟,善于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融情于理,為提高語言的表達能力奠定堅實的基礎。這樣的作文才真實、貼切,才會充滿生活的味道,引起讀者的共鳴。
三、暢所欲言,拓展思路
每個人的觀察所悟,生活中的認識可能因為觀察的角度、思考問題的方式、性別或者人生經歷的差異對于同一個問題的認識會存在著差異,教師在寫作教學中要鼓勵學生敢于把自己的認識和想法說出來和大家進行交流和分享,這樣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還能夠開啟思路,捕捉瞬息閃現(xiàn)的靈感,使思路更寬闊,想象更豐富,記敘更詳實,細節(jié)刻畫更細膩。
四、善于模仿,掌握技巧
學生要掌握寫作技巧,寫好作文,每課一練,每單元一練,這些小環(huán)節(jié)不能忽視。這恰恰是對優(yōu)秀句、段、文的模仿。模仿是創(chuàng)造的基礎,是學寫個性作文的技巧和手段。它絕不是簡單的“克隆”與“拷貝”,更不是抄襲。利用模仿可以強化學生作文的訓練,使其做到相同的內容多樣化,不同內容序列化,日積月累,聚沙成塔,在模仿中學生便會逐漸明確作文內涵和掌握作文的技巧。每課一練,是初步的模仿,目的是教會學生隨意模仿,對文章的一點做“畫瓢”,初步感悟作文的技巧。在此基礎上,多篇、多點進行綜合模仿,進而教會學生有意模仿。從作文聯(lián)想到模仿點,而后加入自己的見解,訓練學生熟練掌握技巧并嘗試創(chuàng)新。隨著模仿的積累,作文技巧愈來愈熟練,作文能力也會逐步提高。
在各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都要置身其中,積極參與、耐心引導,與學生“共學、共事、共修養(yǎng)”,對學生啟發(fā)、誘導,時刻把握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表現(xiàn),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寫作學習中的主體作用,教師也要恰當?shù)囊龑?,發(fā)揮主導者的角色,教師巧妙地把“讀、察、說、仿”四環(huán)緊緊扣在一起,學生循序漸進,層層遞進,從而有效熟練的掌握語言文字的運用。
譚延臣,山東淄博市淄川區(qū)淄河鎮(zhèn)淄河中學教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