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德君 (中共上海市委辦公廳)
堅守市場導向改革不動搖
■秦德君 (中共上海市委辦公廳)
改革貴在“動真格”,而不是玩嘴皮子,真正敢于、善于解決阻礙市場發(fā)展的深層次問題。
在9月初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總理指出:“‘放管服’改革,說到底就是培育市場環(huán)境!”并以他最近在山西的考察舉例:過去地方政府經(jīng)常向中央政府提出的是希望“上項目”,但現(xiàn)在山西省重點在“放管服”改革上做文章,他們提出打造審批最少、流程最優(yōu)、體制最順、機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務最好的“六最”營商環(huán)境,民間投資得到快速回升。
改革開放是近40年來中國最大的歷史性進步,也是今天社會變遷、人民群體生活提升、社會繁榮的根本緣由所在。只有進一步加快市場導向的改革,“放管服”才能增加人民福祉,增加綜合競爭力。
正如當年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指出:“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作為中國“第二次革命”的改革含義是明確的,它“革”的是窒息社會主義內(nèi)在生機與活力、嚴重妨礙發(fā)揮社會活力的舊體制的“命”。就是說,改革是要廢除舊的計劃經(jīng)濟體制、建立起新的市場經(jīng)濟體系和運行方式,這就要求政府部門放松對經(jīng)濟活動的控制,讓人們有更多從事經(jīng)濟活動的自主,讓經(jīng)濟活動更多體現(xiàn)市場法則和市場邏輯。簡單說,就是全面推進“放管服”。
進一步堅守市場導向改革,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核心就是“放管服”。
所謂堅守市場導向,就是要真正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而不是行政力量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因此“放”就是要擴大簡政放權,降低經(jīng)濟活動的準入門檻;“管”就是要公正監(jiān)管,有利于促進市場公平競爭而不是相反;“服”就是要突出政府的“服務本位”,營造市場經(jīng)濟活動的各種便利。
離開市場導向的“改革”不是真正的改革。
近年一些政府部門把加強對經(jīng)濟調(diào)控的政策舉措稱為“改革”,甚至還是“進一步深化改革”。一些打著“改革”名義的非改革甚至逆改革暗流涌動,對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構成重大阻礙。
濫用改革名義,凡事冠以“改革”,對真正改革是不利的。一些日常工作就是日常工作,沒必要非得貼上“改革”標簽?!案母锉榈亍睂嶋H上卻又并非這樣,人民群眾就會質(zhì)疑并喪失對于改革的信心和公信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發(fā)展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备母锖魡拘袆优桑诖髶?。我們說改革進入“深水區(qū)”,是指改革步入了要著重解決體制性、結構性問題這樣一個階段,這其中關鍵是要厘清政府的權力邊界,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之間的關系,重點解決“四兩撥千斤”的體制性、結構性問題。
因此改革貴在“動真格”,而不是玩嘴皮子,要真正敢于、善于解決阻礙市場發(fā)展的深層次問題。